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中学生个性化写作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自由写作、鼓励独创性和张扬学生个性方面来完成。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个性化;写作
【中图分类号】G526.4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74-01
赞可夫认为,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学生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个人见解,要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要反复修改、润色语言,伴随着作文的过程经受思想教育的洗礼。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作文的个性。朱自清的作品总是蕴涵着淡淡的哀愁,鲁迅的文章犀利如匕首,都与他们各自的个性有关。热情的学生,往往能创造出激情的作文;内向的学生,常常流露着抑郁的情绪;爱幻想的学生,常常带有诗意。个性的差异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精神风貌,产生不同的作文个性。因此,教师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首要的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只有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表达,才能产生健康的作文个性。而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精神劳动,阅读和写作也是最能体现出一个人个性化的劳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意识。正如罗丹所说:“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一、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一文中曾经对教师说过这样一段话:“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而作文教学正是特别需要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心灵与心灵接触的一门课程,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用“心”去教,关怀学生的心灵,贴进学生的心灵。首先教师的思想要解放,要充分发扬民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与学生建立互尊、互信的关系,相信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是教师应有一种大胆探索、对现有模式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去影响学生,鼓励学生打破坛坛罐罐,大胆创新,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充分的张扬个性的自由。如写一件事,学生可以写高兴的事、难过的事、讨厌的事、喜欢的事等;写人,学生可写人的可爱、卑鄙或自私、大度、爱哭、爱笑……;写物,学生可以自定内容自拟题目等。让作文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扬其长避其短,化难为易,从而真实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感。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写作
所谓个性、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就是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学生作文缺乏新意呢?我认为与中考和我们教师的指导也有一定关系。中考作文比较看重审题,写跑题得分很低。学生为了不跑题,就只好求稳了,得个基本分也比跑题强。就这样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遏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学生写作自主性,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思想感情自由流淌。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会源源不断,学生的作文才回鲜活清新。我们只有给学生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思想,少一些禁锢。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学生的个体语言实践,改变学生作文中的千篇一律,千人一说的弊病,学生才会写出个性鲜明的、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来的。
三、鼓励独创性的作文
思维的创造性不仅是一切科学发明的源泉,同时也是写出富有独创性的好文章的基本前提。比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古代语言《愚公移山》的读后感,一般是从愚公的精神感人之深下笔,只要下决心,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这个角度来写的。但其中一位同学却独出心裁,在读后感中算了笔帐,参与移山的仅有五人,用肩挑手提的落后方式去搬方圆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至少要一万年,而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一个家的交通便利,这是得不偿失的。学生的文章写到,如果用搬家就简单得多,提出的论点是“移山不如搬家”。教师认为该生写此文是为了标新立异,但思维方法具有独创性,因而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写作,论题是“移山不如搬家吗?”赞同“愚公精神”的同学不能像第一次写作那样,旁若无人,只管说出自己的理解,由于面前出现了议论的障碍,必须对“移山不如搬家”作出有利的分析,“愚公精神”才能重新确定起来。这样既保护了思维的独创性,又引导大家把思维引向深入。因此学生写作中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
四、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新课标提倡师生平等,学生自主发展,这就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上课巧用闲聊能淡化师生的既定界限,呈现良好的自由民主的情境。本课授课时融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于闲聊之中,通过平等、开放、生动的闲聊,提高知识的感染力,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和训练能力。在《写出事件的波澜》一课中,只要学生围绕事件的波澜这个话题,什么都可以谈,有学生谈金庸武侠,也有哈立波特等科幻作品;笔者均未作评论,只是鼓励他们讲出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学生受此感染,都非常大胆,讲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种真实的交流中,大家的知识落实了,能力也得到提高了。老师也参加闲聊,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有包容精神,启发、引导、鼓励大家都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才智,发言时不一定要求学生举手,营造出一种民主、自由、活跃的宽松气氛。当然结束时,也作一简短的小结,或拨乱反正,或总结强调,不一而足。在这种真实的交流中,大家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的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年
2、于亚中,《中学作文训练全书》海南出版社 1992年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个性化;写作
【中图分类号】G526.4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74-01
赞可夫认为,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学生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个人见解,要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要反复修改、润色语言,伴随着作文的过程经受思想教育的洗礼。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作文的个性。朱自清的作品总是蕴涵着淡淡的哀愁,鲁迅的文章犀利如匕首,都与他们各自的个性有关。热情的学生,往往能创造出激情的作文;内向的学生,常常流露着抑郁的情绪;爱幻想的学生,常常带有诗意。个性的差异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精神风貌,产生不同的作文个性。因此,教师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首要的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只有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表达,才能产生健康的作文个性。而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精神劳动,阅读和写作也是最能体现出一个人个性化的劳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意识。正如罗丹所说:“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一、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一文中曾经对教师说过这样一段话:“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而作文教学正是特别需要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心灵与心灵接触的一门课程,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用“心”去教,关怀学生的心灵,贴进学生的心灵。首先教师的思想要解放,要充分发扬民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与学生建立互尊、互信的关系,相信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是教师应有一种大胆探索、对现有模式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去影响学生,鼓励学生打破坛坛罐罐,大胆创新,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充分的张扬个性的自由。如写一件事,学生可以写高兴的事、难过的事、讨厌的事、喜欢的事等;写人,学生可写人的可爱、卑鄙或自私、大度、爱哭、爱笑……;写物,学生可以自定内容自拟题目等。让作文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扬其长避其短,化难为易,从而真实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感。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写作
所谓个性、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就是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学生作文缺乏新意呢?我认为与中考和我们教师的指导也有一定关系。中考作文比较看重审题,写跑题得分很低。学生为了不跑题,就只好求稳了,得个基本分也比跑题强。就这样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遏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学生写作自主性,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思想感情自由流淌。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会源源不断,学生的作文才回鲜活清新。我们只有给学生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思想,少一些禁锢。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学生的个体语言实践,改变学生作文中的千篇一律,千人一说的弊病,学生才会写出个性鲜明的、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来的。
三、鼓励独创性的作文
思维的创造性不仅是一切科学发明的源泉,同时也是写出富有独创性的好文章的基本前提。比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古代语言《愚公移山》的读后感,一般是从愚公的精神感人之深下笔,只要下决心,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这个角度来写的。但其中一位同学却独出心裁,在读后感中算了笔帐,参与移山的仅有五人,用肩挑手提的落后方式去搬方圆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至少要一万年,而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一个家的交通便利,这是得不偿失的。学生的文章写到,如果用搬家就简单得多,提出的论点是“移山不如搬家”。教师认为该生写此文是为了标新立异,但思维方法具有独创性,因而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写作,论题是“移山不如搬家吗?”赞同“愚公精神”的同学不能像第一次写作那样,旁若无人,只管说出自己的理解,由于面前出现了议论的障碍,必须对“移山不如搬家”作出有利的分析,“愚公精神”才能重新确定起来。这样既保护了思维的独创性,又引导大家把思维引向深入。因此学生写作中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
四、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新课标提倡师生平等,学生自主发展,这就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上课巧用闲聊能淡化师生的既定界限,呈现良好的自由民主的情境。本课授课时融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于闲聊之中,通过平等、开放、生动的闲聊,提高知识的感染力,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和训练能力。在《写出事件的波澜》一课中,只要学生围绕事件的波澜这个话题,什么都可以谈,有学生谈金庸武侠,也有哈立波特等科幻作品;笔者均未作评论,只是鼓励他们讲出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学生受此感染,都非常大胆,讲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种真实的交流中,大家的知识落实了,能力也得到提高了。老师也参加闲聊,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有包容精神,启发、引导、鼓励大家都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才智,发言时不一定要求学生举手,营造出一种民主、自由、活跃的宽松气氛。当然结束时,也作一简短的小结,或拨乱反正,或总结强调,不一而足。在这种真实的交流中,大家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的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年
2、于亚中,《中学作文训练全书》海南出版社 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