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小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导致错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如盲目答题,定势思维,抓不住关键词,概念不清等。错误的审题不仅降低了解题的正确率,还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多样化的策略,提升小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题能力,那么他们就能分析清楚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就能结合题目中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因此,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审题方面进行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和发展,让学生在具备较强审题能力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一、加强读题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
很多小学生无论是做计算题目,还是问题解决题目,都不注重审题,基本上是看到题目就做,致使解题的正确率受到了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读题训练,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审题的良好习惯。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读题,一边标记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如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判断正确的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m,高是100dm,其面积是400m?。学生乍一看,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高是100,面积是底乘以高,就是400,那结果肯定就错了。如果学生能够认真审题,标记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学生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m,高是100dm,两者的单位不一致,需要先把100dm换算成10m,进而再运用4×10=40,得出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显性条件和隐形条件。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题目,往往就是一个问题情境,里边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仅包含有用信息,还包含着一定的无用信息,更有一些隐性信息。教师要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学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二、重视数学概念理解,引导学生读懂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专业术语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主要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学生只有清晰地理解了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含义,才能更好地解决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数学问题。
例如这道题目:在比例中,若两个外项的乘积为1,那么内向的两个数就互为倒数。这道题目中就涉及到了多个数学概念,比例的内向,比例的外向,比例的性质,倒数,学生只有清晰地理解了以上各个数学概念的关系,才能分析清楚题目所表达的数量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还例如这道题目:一个自然数与它的倒数的比的比值一定大于1。这道题目中同样涉及到了多个数学概念,自然数,倒数,比,等,根据题意,1也是自然数,1的倒数还是1,1与1的比值还是1,并没有大于1,那么就此可以得出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整道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还要能够结合数学概念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三、巧用小组合作,提升审题的实效性
所谓的小组合作就是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会就具体的数学题目展开合作探究,学生之间会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充分发散开来。
例如有关方程的数学题目,学生必须要分析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设出相应的未知数,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有些学生能用较短的时间,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方程等式,并正确求解出最后的答案。但是有些学生却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理解题意。小组合作模式下,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会带动数学能力欠缺的学生,学生会更加全面地理解题意。例如:有两桶水,桶1水的重量是桶2水重量的1.2倍,如果再往桶2里倒入5千克水,两桶水就一样重了。原来两桶水各有多少千克?每一个学生要先自主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数学等式,然后小组学生互相分享,互相帮助,共同经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结合题意,会得出如下等量关系式:桶1重=1.2×桶2重;桶1重=5+桶2重,那么假设桶2中原有水重x千克,就有1.2x=5+x,解方程得x等于25千克,进而就能求出桶1中原有水重30千克。
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转化和数形结合。转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内容之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起末。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上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首先,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图形一目了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能够清晰地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小学生在分析数学题目时,可以一边读题,一边作图,进而结合直观的图形,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如关于相遇的数学方程,教师可以做出一条线,代表两地的距离,相向而行就是面对面,进而根据距离,时间,速度的关系,求出最终的答案。
其次是关于转化的数学思想。如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的题目,很多需要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分割和添补的数学方法,求出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如求出梯形中某一小块三角形面积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整个梯形的面积减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最终三角形的面积,等等。
总而言之,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加强读题训练,重视数学概念理解,巧用小组合作以及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培养低年级学生读题和审题能力例谈——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为例[J].吉婷.小学教学参考.2015(29)
[2] 提升审题能力,让小学数学学习更高效[J].谷岩.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题能力,那么他们就能分析清楚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就能结合题目中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因此,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审题方面进行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和发展,让学生在具备较强审题能力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一、加强读题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
很多小学生无论是做计算题目,还是问题解决题目,都不注重审题,基本上是看到题目就做,致使解题的正确率受到了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读题训练,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审题的良好习惯。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读题,一边标记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如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判断正确的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m,高是100dm,其面积是400m?。学生乍一看,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高是100,面积是底乘以高,就是400,那结果肯定就错了。如果学生能够认真审题,标记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学生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m,高是100dm,两者的单位不一致,需要先把100dm换算成10m,进而再运用4×10=40,得出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显性条件和隐形条件。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题目,往往就是一个问题情境,里边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仅包含有用信息,还包含着一定的无用信息,更有一些隐性信息。教师要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学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二、重视数学概念理解,引导学生读懂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专业术语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主要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学生只有清晰地理解了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含义,才能更好地解决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数学问题。
例如这道题目:在比例中,若两个外项的乘积为1,那么内向的两个数就互为倒数。这道题目中就涉及到了多个数学概念,比例的内向,比例的外向,比例的性质,倒数,学生只有清晰地理解了以上各个数学概念的关系,才能分析清楚题目所表达的数量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还例如这道题目:一个自然数与它的倒数的比的比值一定大于1。这道题目中同样涉及到了多个数学概念,自然数,倒数,比,等,根据题意,1也是自然数,1的倒数还是1,1与1的比值还是1,并没有大于1,那么就此可以得出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整道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还要能够结合数学概念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三、巧用小组合作,提升审题的实效性
所谓的小组合作就是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会就具体的数学题目展开合作探究,学生之间会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充分发散开来。
例如有关方程的数学题目,学生必须要分析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设出相应的未知数,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有些学生能用较短的时间,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方程等式,并正确求解出最后的答案。但是有些学生却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理解题意。小组合作模式下,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会带动数学能力欠缺的学生,学生会更加全面地理解题意。例如:有两桶水,桶1水的重量是桶2水重量的1.2倍,如果再往桶2里倒入5千克水,两桶水就一样重了。原来两桶水各有多少千克?每一个学生要先自主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数学等式,然后小组学生互相分享,互相帮助,共同经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结合题意,会得出如下等量关系式:桶1重=1.2×桶2重;桶1重=5+桶2重,那么假设桶2中原有水重x千克,就有1.2x=5+x,解方程得x等于25千克,进而就能求出桶1中原有水重30千克。
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转化和数形结合。转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内容之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起末。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上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首先,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图形一目了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能够清晰地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小学生在分析数学题目时,可以一边读题,一边作图,进而结合直观的图形,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如关于相遇的数学方程,教师可以做出一条线,代表两地的距离,相向而行就是面对面,进而根据距离,时间,速度的关系,求出最终的答案。
其次是关于转化的数学思想。如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的题目,很多需要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分割和添补的数学方法,求出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如求出梯形中某一小块三角形面积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整个梯形的面积减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最终三角形的面积,等等。
总而言之,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加强读题训练,重视数学概念理解,巧用小组合作以及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培养低年级学生读题和审题能力例谈——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为例[J].吉婷.小学教学参考.2015(29)
[2] 提升审题能力,让小学数学学习更高效[J].谷岩.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