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争光金矿床产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和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中,赋存于NWW、NNW向断裂构造带内,该金矿床成因为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闪锌矿、褐铁矿、黝铜矿,其次为辉银矿、赤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铜兰。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矿区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主成矿阶段为98~178℃。
[关键词]争光金矿床;热液—构造蚀变岩型;蚀变作用
The Alteration Mineral's Characteristic of ZHENGGUANG GOLD DEPOSIT
Yuan Xiling1, Bai Chunwei2, Xiong Yingjian2
(The First 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Academ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The ZhengJin gold deposit occurred in middle Ordovician Duobaoshan groupˊs intermediate volcanic rocks and yanshannian intermediate-felsic intrusive rocks,laying in fauted structural belts that direct north-northeast and south-shouthwest,This gold deposit causes by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nd structural attered rocks. Domain metallic minerals include pyrie、chalcopyrite、galena、free gold、zincblende,The others are argentite、hematite、magnetite、magnetic iron pyrite、coverllite.The domain gangue minerals include quartz、sericite、chlorite、allochite、calcite。Ore district endosure thermometry data show that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s'temperature from 98℃ to 178℃.
Key words: Zhengguang gold deposit,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nd structural attered rocks,Atteration.
1.前言
争光金矿床位于三矿沟-多宝山-铜山-争光北西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北东段,罕达气优地槽褶皱系西部。三矿沟-多宝山-铜山-争光北西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内。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中奥陶统铜山组,多宝山组。铜山组(O2t):分布于矿区北部,岩性主要为石英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多宝山组(O2d):分布于全矿区。岩性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含砾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英安质凝灰岩。
2.2构造
矿区位于三矿沟-多宝山-裸河北西向深断裂南东端。区内主要发育北西、北东、北北东向断裂。除北西向构造形成较早为华力西期,其它形成较晚,大致为燕山期。
2.3侵入岩
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分布测区南部,出露面积1.8km2,总体呈北西西向。区内大部分矿体分布于该岩体内,为本区重要的赋矿围岩,与金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3.1.1矿体分布范围、品位、规模、产状
本区共发现3个金矿带、68条金矿体。大部分矿体呈北北东、北东东及北东向分布,少量呈北北西、北西西、北西向。其主要矿体为:Ⅱ—27 号矿体:长度206m,最高品位为59.58×10-6,平均品位4.78×10-6,最大水平宽度为12m,平均宽度4.5m,最大延深(斜深)130m,一般延深在100m左右,矿体产状:倾向278°,倾角55°。赋矿围岩大部分为蚀变闪长岩,少量为安山岩、绿泥绢云板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地表褐铁矿化),绢云母化。Ⅱ—15矿体:长度265m,呈北东、北东东向分布,最大水平宽度为12m,平均宽度3.50m,最高品位67.3×10-6,平均品位4.72×10-6,最大延深(斜深)118m,矿体产状倾向为330°~30°,倾角35°,赋矿围岩大部分为绿泥绢云板岩,少量为凝灰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地表褐铁矿)化、绢云母化。Ⅱ—13矿体:矿体长度195m,最大水平宽度为5m,平均宽度2.4m,最高品位为14.8×10-6,平均品位为6.36×10-6,矿体大部分赋存在闪长岩内,少量赋存于绿泥绢云板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浅部褐铁矿)化、绢云母化。Ⅰ—3矿体:矿体长度446m,呈北东、北北东向分布,最大水平宽度2m,平均宽度1.2m,南西部矿体赋存在闪长岩、安山岩内,北东部矿体主要赋存在凝灰岩中,蚀变主要为硅化、褐铁矿化,其次为绢云母化。
3.1.2矿石特征和矿物组合
矿石组构: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构造有稠密浸染-团块状构造;浸染-条带状构造;脉状-染状构造。矿石的化学成分:根据矿石全分析样品分析结果统计。作为Au的伴生或共生元素Ag、Pb有的样品已构成独立矿体,Ag有4个样品已达到表外矿,Pb有2个样品已达到表内,2个达到表外矿。矿石的矿物成分:根据光薄片和重砂样分析结果统计,金属矿物共有12种,种类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闪锌矿、褐铁矿、黝铜矿,其次为辉银矿、赤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铜兰。脉石矿物主要有5种:种类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矿石类型:矿石的自然类型:按氧化程度,可划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根据物相样品分析结果,氧化矿与原生矿的界线是在地下20m左右。氧化矿石外貌特征多表现为黄褐—褐色,呈细脉状、蜂窝状褐铁矿发育,黄铁矿少见,普遍发育溶蚀孔洞。原生矿石表现为致密紧硬,比重加大,黄铁矿化普遍强烈。 3.3矿体围岩蚀变特征
区内岩石蚀变主要有硅化(石英化)、绢云母化、黄铁矿(褐铁矿) 化,上述三种蚀变矿物空间上往往相伴产出,也是本区与金成矿最密切的一种最佳蚀变组合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钾化等,但与成矿关系不大。
3.3.1硅化(石英化)
多分布在矿体及构造破碎带内,大部分呈细脉、网脉状产出,并反映多期热液活动特点,本区至少存在三期以上,第一期呈弥漫状硅化;第二期呈微细脉(0.1mm左右)产出;第三期(1mm左右)呈细脉状与黄铁矿(褐铁矿) 伴产出(推测为金的主要成矿阶段)。
3.3.2黄铁矿(褐铁矿)化
在区内广泛分布,并具多期性,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状、星点状产出,地表的黄铁矿多已氧化成褐铁矿。活动期主要有三期:第一期为浸染状、星点状黄铁矿分布广泛;第二期主要呈细脉状产出;第三期呈团块状、细脉、星状往往与团块、细脉状石英相互共存,该期与金的成矿最为密切。
3.3.3绢云母化
呈鳞片状分布于矿体及构造破碎带、裂隙带中,主要有两次活动。第一期为广泛的动力变质产物;第二期形成的绢云母化与金的成矿有密切关系。
3.3.4绿帘石化
为本区常见蚀变矿物,主要分布于安山岩,次为闪长岩中,往往与绿泥石碳酸盐相伴产出,既有面状蚀变又有线蚀变,活动期次至少为三期以上。
3.3.5绿泥石化
分布相当普遍,几乎各类岩石(安山岩、闪长岩、安山质凝灰岩为主) 均有分布,而且蚀变强度大,主要为面状蚀变。
3.3.6钾长石化
区内分布少见,多为柱状或粒状集合体,主要分布于闪长岩体边部及其附近。
3.3.7碳酸盐化
区内广泛分布,无论在地表或深部均可连续见到,往往与绿泥石、绿帘石及石英组成细网脉产出。属晚期热液蚀变。
3.4矿床成因
(1)成矿物质来源
根据本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金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多宝山组凝灰岩、安山岩、绢云绿泥板岩,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
(2)热液来源
燕山早期侵入岩浆应为成矿热动力源,如同“加热场”,除自身岩浆水,大部来自大气降水或围岩水,经不断的热液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金发生大规模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3)成矿温度
矿区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主成矿阶段为98~178℃。
参考文献
[1]王宝权,赵广江,卢秉砚.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普查报告(内部资料)[J].2004
[2]黑龙江省地质局.黑龙江省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关键词]争光金矿床;热液—构造蚀变岩型;蚀变作用
The Alteration Mineral's Characteristic of ZHENGGUANG GOLD DEPOSIT
Yuan Xiling1, Bai Chunwei2, Xiong Yingjian2
(The First 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Academ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The ZhengJin gold deposit occurred in middle Ordovician Duobaoshan groupˊs intermediate volcanic rocks and yanshannian intermediate-felsic intrusive rocks,laying in fauted structural belts that direct north-northeast and south-shouthwest,This gold deposit causes by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nd structural attered rocks. Domain metallic minerals include pyrie、chalcopyrite、galena、free gold、zincblende,The others are argentite、hematite、magnetite、magnetic iron pyrite、coverllite.The domain gangue minerals include quartz、sericite、chlorite、allochite、calcite。Ore district endosure thermometry data show that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s'temperature from 98℃ to 178℃.
Key words: Zhengguang gold deposit,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nd structural attered rocks,Atteration.
1.前言
争光金矿床位于三矿沟-多宝山-铜山-争光北西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北东段,罕达气优地槽褶皱系西部。三矿沟-多宝山-铜山-争光北西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内。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中奥陶统铜山组,多宝山组。铜山组(O2t):分布于矿区北部,岩性主要为石英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多宝山组(O2d):分布于全矿区。岩性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含砾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英安质凝灰岩。
2.2构造
矿区位于三矿沟-多宝山-裸河北西向深断裂南东端。区内主要发育北西、北东、北北东向断裂。除北西向构造形成较早为华力西期,其它形成较晚,大致为燕山期。
2.3侵入岩
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分布测区南部,出露面积1.8km2,总体呈北西西向。区内大部分矿体分布于该岩体内,为本区重要的赋矿围岩,与金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3.1.1矿体分布范围、品位、规模、产状
本区共发现3个金矿带、68条金矿体。大部分矿体呈北北东、北东东及北东向分布,少量呈北北西、北西西、北西向。其主要矿体为:Ⅱ—27 号矿体:长度206m,最高品位为59.58×10-6,平均品位4.78×10-6,最大水平宽度为12m,平均宽度4.5m,最大延深(斜深)130m,一般延深在100m左右,矿体产状:倾向278°,倾角55°。赋矿围岩大部分为蚀变闪长岩,少量为安山岩、绿泥绢云板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地表褐铁矿化),绢云母化。Ⅱ—15矿体:长度265m,呈北东、北东东向分布,最大水平宽度为12m,平均宽度3.50m,最高品位67.3×10-6,平均品位4.72×10-6,最大延深(斜深)118m,矿体产状倾向为330°~30°,倾角35°,赋矿围岩大部分为绿泥绢云板岩,少量为凝灰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地表褐铁矿)化、绢云母化。Ⅱ—13矿体:矿体长度195m,最大水平宽度为5m,平均宽度2.4m,最高品位为14.8×10-6,平均品位为6.36×10-6,矿体大部分赋存在闪长岩内,少量赋存于绿泥绢云板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浅部褐铁矿)化、绢云母化。Ⅰ—3矿体:矿体长度446m,呈北东、北北东向分布,最大水平宽度2m,平均宽度1.2m,南西部矿体赋存在闪长岩、安山岩内,北东部矿体主要赋存在凝灰岩中,蚀变主要为硅化、褐铁矿化,其次为绢云母化。
3.1.2矿石特征和矿物组合
矿石组构: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构造有稠密浸染-团块状构造;浸染-条带状构造;脉状-染状构造。矿石的化学成分:根据矿石全分析样品分析结果统计。作为Au的伴生或共生元素Ag、Pb有的样品已构成独立矿体,Ag有4个样品已达到表外矿,Pb有2个样品已达到表内,2个达到表外矿。矿石的矿物成分:根据光薄片和重砂样分析结果统计,金属矿物共有12种,种类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闪锌矿、褐铁矿、黝铜矿,其次为辉银矿、赤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铜兰。脉石矿物主要有5种:种类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矿石类型:矿石的自然类型:按氧化程度,可划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根据物相样品分析结果,氧化矿与原生矿的界线是在地下20m左右。氧化矿石外貌特征多表现为黄褐—褐色,呈细脉状、蜂窝状褐铁矿发育,黄铁矿少见,普遍发育溶蚀孔洞。原生矿石表现为致密紧硬,比重加大,黄铁矿化普遍强烈。 3.3矿体围岩蚀变特征
区内岩石蚀变主要有硅化(石英化)、绢云母化、黄铁矿(褐铁矿) 化,上述三种蚀变矿物空间上往往相伴产出,也是本区与金成矿最密切的一种最佳蚀变组合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钾化等,但与成矿关系不大。
3.3.1硅化(石英化)
多分布在矿体及构造破碎带内,大部分呈细脉、网脉状产出,并反映多期热液活动特点,本区至少存在三期以上,第一期呈弥漫状硅化;第二期呈微细脉(0.1mm左右)产出;第三期(1mm左右)呈细脉状与黄铁矿(褐铁矿) 伴产出(推测为金的主要成矿阶段)。
3.3.2黄铁矿(褐铁矿)化
在区内广泛分布,并具多期性,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状、星点状产出,地表的黄铁矿多已氧化成褐铁矿。活动期主要有三期:第一期为浸染状、星点状黄铁矿分布广泛;第二期主要呈细脉状产出;第三期呈团块状、细脉、星状往往与团块、细脉状石英相互共存,该期与金的成矿最为密切。
3.3.3绢云母化
呈鳞片状分布于矿体及构造破碎带、裂隙带中,主要有两次活动。第一期为广泛的动力变质产物;第二期形成的绢云母化与金的成矿有密切关系。
3.3.4绿帘石化
为本区常见蚀变矿物,主要分布于安山岩,次为闪长岩中,往往与绿泥石碳酸盐相伴产出,既有面状蚀变又有线蚀变,活动期次至少为三期以上。
3.3.5绿泥石化
分布相当普遍,几乎各类岩石(安山岩、闪长岩、安山质凝灰岩为主) 均有分布,而且蚀变强度大,主要为面状蚀变。
3.3.6钾长石化
区内分布少见,多为柱状或粒状集合体,主要分布于闪长岩体边部及其附近。
3.3.7碳酸盐化
区内广泛分布,无论在地表或深部均可连续见到,往往与绿泥石、绿帘石及石英组成细网脉产出。属晚期热液蚀变。
3.4矿床成因
(1)成矿物质来源
根据本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金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多宝山组凝灰岩、安山岩、绢云绿泥板岩,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
(2)热液来源
燕山早期侵入岩浆应为成矿热动力源,如同“加热场”,除自身岩浆水,大部来自大气降水或围岩水,经不断的热液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金发生大规模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3)成矿温度
矿区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主成矿阶段为98~178℃。
参考文献
[1]王宝权,赵广江,卢秉砚.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普查报告(内部资料)[J].2004
[2]黑龙江省地质局.黑龙江省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