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之约”:当代艺术与经典的对话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lmmtt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位核心人物,一直以来,他是无数导演、演员试图理解还原或重新架构的角色。我们读“哈姆雷特”、演“哈姆雷特”、消费“哈姆雷特”,他已然成为一类人、一种文化或一种精神的象征,且从不过时,人们在他身上看到共性,又发掘到一些不同。那么,“哈姆雷特”之于21世纪,他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诠释?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哈姆雷特 当代艺术 经典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位核心人物,一直以来,他是无数导演、演员试图理解还原或重新架构的角色。“To be or not to be”,是一个王子在疯狂之中对自身存在的感叹,却潜藏着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几百年过去,这种困境仍未消退。我们读“哈姆雷特”、演“哈姆雷特”、消费“哈姆雷特”,他已然成为一类人、一种文化或一种精神的象征,且从不过时,人们在他身上看到共性,又发掘到一些不同。那么,“哈姆雷特”之于21世纪,他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诠释?
  3月底,天津三远当代艺术中心正式结束了展览“哈姆雷特之约——综合影像展”。这个名字起得十分诱人,加之莎翁逝世400周年这个时节,它吸引了不少莎剧爱好者和当代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初听名字,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大概是一个荧幕或舞台上的《哈姆雷特》集合展?然而事实与设想大相径庭。
  展厅不大,只一层,一共有7组艺术作品:“减肥计划”,交互影响装置“挠挠”,组合作品“魔女日记”、“哭丧人”和“我的星座”, 一排欧洲古典人像组成的“人工剧场”,一段色彩浓郁、人像模糊的“爱情录影带”,视频“海浅”和“山轻”以及一个互动艺术“盘”。
  哈姆雷特在哪里?这些和哈姆雷特有何关系?带着满腹困惑,再次退回到展厅门口,细细看了一遍介绍:“我们如哈姆雷特一样对生活充满信心,虽然其中夹杂着迷茫却一直在坚持……而‘哈姆雷特’的世界,你能看得见吗?摸得到吗?它是否真的存在呢?”
  不禁自问,哈姆雷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哈姆雷特堪称文学史中经典的忧郁王子,他一生延宕、徘徊、恐惧,总是在触景生情,回忆过去。“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重整乾坤,是他性格所不能承受之重任,但为了王子的身份,老国王的命令,他被迫用孱弱的肩膀掮起,不能放下。正如歌德评价哈姆雷特:“一个如此美丽、纯洁、高贵的灵魂,却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他拥有广阔的视野,超脱于日常生活之上,又沉陷在迷惘之谷底,两难的抉择在他的灵魂里生发一道裂痕,使他整日思虑过多,却丧失了行动力,甚至接近虚无。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应这么延宕,不应走向这条路。然而为时已晚,也因此,他会对霍拉旭说:“请你暂且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因此,若认为“哈姆雷特对生活充满信心,并在迷茫中一直坚持”,实在是对哈姆雷特精神实质的误读。“减肥计划”中的女生、“山轻”中的男人,他们同属一类不断坚持、把愿望付诸行动的形象,其行为本身就与哈姆雷特相悖。若真要贴合哈姆雷特,女生难道不应无数次下定决心却又迟迟没有行动,减肥未果吗?男人难道不应该无数次拿起铁锤又放下,最终也是徒留一个土坑吗?
  纵览整个展厅,强烈地体会到,这些艺术品绝不是为了“哈姆雷特”这部剧或这个人而设,艺术家们的主旨也不是为了回归经典。而展览最初给人带来的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之感,又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究竟应该用怎样的目光和心态来对待古老文学经典和当代新艺术形式的结合?
  就观众而言,其实不必像分析文学人物那样,用学术的眼光来透析这些装置和影像。看见“海浅”中平静的水面因被人搅动而波澜不宁,就解读为其象征着哈姆雷特的内心被老国王的一席话扰乱,最后竟趋向疯癫。或是认为“山轻”中的石头之于男人,隐喻王子的身份以及复仇的任务之于哈姆雷特,都代表着一份不堪经受的重任。有一番道理,却也难免牵强附会,有为了解读而解读之嫌。
  就当代艺术本身而言,如今也陷入一种困境,有些钻进了“艺术”的牛角尖:艺术者们常常过于沉浸在自己的艺术想象里,而忽略了大众的审美与需求。其作品既局限于个人世界,在旁人看来,就不免显得太晦涩。正如此次“哈姆雷特之约”,对于普通观众,它们就如同几组毫无关联的作品被硬生生地套入同一个主题,顶着文学经典的帽子,却依然自顾自地讲着自我的小故事。然而,艺术不应只属于个人,而是应该属于全人类。最美的艺术应该是能给人、给社会以精神上滋润,灵魂上的启迪,而不是只关注“小我”,无人能懂,却满足于孤芳自赏。
  其实在西方,将当代艺术和文学文本并置早有先例。巴勒斯坦女艺术家艾米丽·贾西尔曾推出大型沉浸式装置系列作品《一部电影的素材(追述兹威特)》。展览以1972年,意大利语版《一千零一夜》翻译者、巴勒斯坦学者阿卜杜拉·兹威特在罗马被以色列的摩萨德特工刺杀这一事件为基础,其中有大量对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深层关照,可被看作是“当代《一千零一夜》”。2015年下半年,贾西尔在伦敦白教堂画廊举办个展“欧罗巴”,作品再次展出。
  为什么这样的形式会受欢迎?因为它把经典从“死”的文本里变“活”了。经典的流传需要被不断地赋予新的载体,并以此真正存在于当下,对当下人发挥着价值。那么,四百多年的哈姆雷特又能告诉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什么?
  莎士比亚在其剧作中塑造了两类人生:哈姆雷特式沉思的人生和麦克白式行动的人生。而他们亦是莎剧人物群像中最亮的两颗星,在各自的悲剧中,经历着高贵灵魂和古典价值的陨落。作为一个延宕的沉思者,哈姆雷特的性格也源于他所处的环境。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更迭、时代交替,哈姆雷特恰处于这样一个结点,他受着人文主义的洗礼,思想中又留存中世纪神学及古希腊理性的影响,在新旧矛盾中挣扎,进退维谷。他犹如尼采笔下的超人,“具有耶稣心灵的罗马的凯撒”。其实,大多数矛盾的人,都表现出古典和现代两种思想倾向的张力。倘若一个人能彻底地固守旧思想,或是彻底地接受新思想,也就不会有那么深沉的迷惘,那么剧烈的痛苦。
  莎士比亚在四百多年前写下这部悲剧,借哈姆雷特之口向人类生存状态及精神困境发出诘问。哈姆雷特的困境亦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现代人的困境。对于当下的中国,人们正经历着一场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大变革。当生活逐渐被碎片化,我们已找不出一个人或一部作品来象征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因此,一些学者开始反思,试图在理性之中找寻出路,却往往如哈姆雷特一般,陷于过度的理性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丹麦王子穿越时空,用生命的代价告诫我们唯有避免陷入理性的困境,积极拥抱生活,才能丰富人生的价值。哈姆雷特之后的维特、于连,包括俄国的多余人形象,也都是在促发人们思考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不幸陨落。
  离开展厅,只觉内心更加的阴郁和聒噪。深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哈姆雷特,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他其中的深意。对于莎剧爱好者而言,这次的“哈姆雷特之约”称不上是一场很成功的展览,毕竟哈姆雷特精神绝不是几品脱的空酸奶盒、一个挠脚心的装置所能体现的。
  但感慨之余,也有一丝惊喜。让莎士比亚和当代艺术在一个维度下对话,又何尝不是对莎翁在中国当代命运的一次探索?就如展览介绍的结尾处所写:“‘艺术’的表达让我们在五行的磁场中似乎找到某种依附,但可能就此定住吗?周而复始还是无限延伸?”这是一个抛给当代艺术家的问题,但又不仅仅属于他们。就像哈姆雷特之问“生存还是毁灭”,它并不是文学研究的专利,也可以被列入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的范畴。
  当代文化兼收并蓄,我们也应以更为宽容的心态对待经典存在的新方式。“哈姆雷特”属于学者,也属于大众;他诞生于舞台,存在于文本,亦活跃于电影、漫画,当然也可以存在于雕塑或是装置艺术。只是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哈姆雷特”之于21世纪,更多的还是应该延续其精神,而不要把他变质成一类文化消费品。
  本文为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号:201510065009)。
  (作者介绍:王一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本文指导老师:郝岚,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介绍某水利工程总干渠采用土工膜防渗后,经过多年的通水运行,渠道防渗土工膜的实际渗透系数及渠道渗漏量的估算,并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
内容摘要:七年级教科书(七上2013版,七下2008版)每单元新增了作文教学,改变了作文教学无教材可依、无序可循的状态,本学年笔者就新教材的作文教学做了尝试与研究,就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分别从“写作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托”、“作文训练要讲究序列性”及“写作教学需要常规措施做辅助”等三个角度去探究有效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新教材 作文教学 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版《
内容摘要:高职学生的应用文水平是学生素质的一种反应,应用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需要对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的策略进行刚调整,提高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文写作 教学策略   应用文写作作为将来学生从事各项工作必备的技能之一,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课程。由于课程本身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的效
本文结合近十年来我省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实际使用效果,在材料选择、结构层组合和厚度确定等方面浅谈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张家渠隧道洞口围岩软弱,通过采用40米长管棚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的方法,增强围岩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实现了快速进洞.
内容摘要:亲子关系是社会上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亲子关系则是构成家庭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文章以离异家庭环境为背景,分析了亲子关系的含义、重要性、离异家庭环境中亲子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表现,最后提出良好亲子关系沟通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成长环境 厌学   离异家庭是一个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的社会名词,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父母离异而出
一份年薪10万元的工作、被保送直接读硕、支教一年,如果你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对这三个选项,会如何选择?2014年,王万奇从广西大学化工学院毕业时,他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选择。而
本文结合新建赣韶铁路疏解线浈江特大桥工程实例,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异型刃脚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为跨江河桥梁特定条件下(如不允许河床爆破)基础钢围堰施工拓展了思路,提供了
内容摘要:练声曲就像是我们造房子之前要打地基一样,是十分重要的。在歌唱艺术中也是一个十分·基础的训练。练声曲的训练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教师要针对练声中产生的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练声曲进行训练、解决问题;针对母音练声中产生的不同问题选 择不同练声曲进行训练、解决问题。   关键词:发声训练 练声曲 母音 策略   一.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意义   我们在学习声乐时,首先接触的就是练声曲,为什么
同学们喜欢读书吗?我想你们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喜欢!”是的,你听:“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说得多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