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会历史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全面看问题”方法的运用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因此,看问题必须考虑矛盾双方,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譬如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的关系时,就要全面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如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立使生产出现奇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发明,人类社会跨入文明时代。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阻碍作用。如在奴隶社会末期,新式工具得不到广泛使用,奴隶经常破坏工具、逃亡,奴隶主庄园日趋衰落……说明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所以我们在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时要全面看,离开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就必然造成社会动荡、人心不稳、生产力难以发展的局面。离开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只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就变成了直线运动。这是不辩证的,也是不现实的。
二、“在普遍原理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与其他矛盾相联系的共同本质,即共性,又有与其他事物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本质,即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坚持在普遍性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比如在讲“如何看待奴隶社会”时,有同学说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剥削社会,它不如原始社会好;又有同学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必须明确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其次,就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如人类自从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文化也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隶社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社会。由此可见,评价奴隶社会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三、“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方法的运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有对立,对立中有统一,因此,在处理矛盾双方的关系时,应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比如在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就要坚持“同中有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但是同时又要看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是复杂的,各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特殊原因,可能超越这个或那个社会阶段跳跃地向前发展,这就形成了各个国家特殊的发展过程。如日耳曼人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实现了历史的跨越,他们没有经历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这就是“同中有异”。又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这就坚持了“异中有同”。
四、“分析事物发展的内外因方法”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如在讲“为什么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时,就必须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看到这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即内部因素所决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还相当顽固,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等。这是中国走资本主义行不通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时已经强大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他们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掠夺中国的资源,不断勾结中国封建势力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这是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外在原因。
一、“全面看问题”方法的运用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因此,看问题必须考虑矛盾双方,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譬如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的关系时,就要全面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如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立使生产出现奇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发明,人类社会跨入文明时代。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阻碍作用。如在奴隶社会末期,新式工具得不到广泛使用,奴隶经常破坏工具、逃亡,奴隶主庄园日趋衰落……说明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所以我们在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时要全面看,离开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就必然造成社会动荡、人心不稳、生产力难以发展的局面。离开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只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就变成了直线运动。这是不辩证的,也是不现实的。
二、“在普遍原理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与其他矛盾相联系的共同本质,即共性,又有与其他事物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本质,即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坚持在普遍性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比如在讲“如何看待奴隶社会”时,有同学说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剥削社会,它不如原始社会好;又有同学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必须明确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其次,就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如人类自从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文化也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隶社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社会。由此可见,评价奴隶社会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三、“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方法的运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有对立,对立中有统一,因此,在处理矛盾双方的关系时,应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比如在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就要坚持“同中有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但是同时又要看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是复杂的,各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特殊原因,可能超越这个或那个社会阶段跳跃地向前发展,这就形成了各个国家特殊的发展过程。如日耳曼人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实现了历史的跨越,他们没有经历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这就是“同中有异”。又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这就坚持了“异中有同”。
四、“分析事物发展的内外因方法”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如在讲“为什么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时,就必须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看到这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即内部因素所决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还相当顽固,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等。这是中国走资本主义行不通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时已经强大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他们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掠夺中国的资源,不断勾结中国封建势力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这是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外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