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矛盾分析法”的运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iquer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会历史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全面看问题”方法的运用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因此,看问题必须考虑矛盾双方,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譬如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的关系时,就要全面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如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立使生产出现奇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发明,人类社会跨入文明时代。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阻碍作用。如在奴隶社会末期,新式工具得不到广泛使用,奴隶经常破坏工具、逃亡,奴隶主庄园日趋衰落……说明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所以我们在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时要全面看,离开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就必然造成社会动荡、人心不稳、生产力难以发展的局面。离开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只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就变成了直线运动。这是不辩证的,也是不现实的。
  
  二、“在普遍原理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与其他矛盾相联系的共同本质,即共性,又有与其他事物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本质,即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坚持在普遍性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比如在讲“如何看待奴隶社会”时,有同学说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剥削社会,它不如原始社会好;又有同学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必须明确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其次,就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如人类自从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文化也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隶社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社会。由此可见,评价奴隶社会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三、“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方法的运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有对立,对立中有统一,因此,在处理矛盾双方的关系时,应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比如在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就要坚持“同中有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但是同时又要看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是复杂的,各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特殊原因,可能超越这个或那个社会阶段跳跃地向前发展,这就形成了各个国家特殊的发展过程。如日耳曼人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实现了历史的跨越,他们没有经历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这就是“同中有异”。又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这就坚持了“异中有同”。
  
  四、“分析事物发展的内外因方法”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如在讲“为什么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时,就必须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看到这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即内部因素所决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还相当顽固,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等。这是中国走资本主义行不通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时已经强大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他们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掠夺中国的资源,不断勾结中国封建势力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这是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外在原因。
其他文献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听说这种现象“绝大部分的学生以前有听说过物理难学”,高一的学生总是反应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多,根据多年的经验分析如下:    一、畏难,心理压力较大    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学习活动过程就能使学生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内涵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关键在实践中恰当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合作学习的内涵强调的是生与生、
期刊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课改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期刊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聋校,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存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表现为骄傲、急燥、主观片面、猜疑心强、自私、孤僻、自高自大等,再就是小偷小摸、早交异性朋友(这被称为聋生的两大通病)。因此,只有加强耳聋学生的心理教育,才能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出残而不废、素质较高的有用人才。本文将对耳聋学生的心理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
期刊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们倡导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    一、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注重信息系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顺应时代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在新课程改革近6年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尝试将创新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    一、挖
期刊
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进一步改善生物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述如下:    一、加强对生物课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改变教学现状,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应该增加投资,切实改善生物学教学环境,引进各种实验设备,极
期刊
好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多种多样,经过多年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多看、多练、多想、多问    一旦拿起课本,就要人到、心到。看历史书,不能单纯地读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做错的练习要及时解决,弄不懂就要发问。“问”的范围很广。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与老师讨论。    二、勘于记忆,勤于做笔记    记忆不等于背诵。若把背诵认为记忆,是不能牢
期刊
摘要 政治课能否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教师。文章从教师自身的角度,阐述了教师如何全身心地教入,是讲好中师政治课的关键。  关键词 政治课;投入;备课;内容;方法    政治课能否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    一、备课的投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而要备好课,则需要教师做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一般都是在通览全
期刊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奥苏伯尔认为,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或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出现矛盾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惊奇,从而产生好奇心理,于是学生就有了关于要了解或理解相关事物本质的需要,从而产生认知内驱力。    一、培养学生从教材出发,先自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