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缘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y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家姓张的,哥仨儿。张大种地,张二做买卖,哥俩供张三读书。
  这一年,张三在外读书,钱花光了,店掌柜的就要把他行李扔出去,正在这时候,从外边走进一个老头儿,说:“这样吧,我是挖棒槌的孙把头,缺个打柴挑水的。你除了白吃白喝外,还能挖棒槌。你能挖到一个棒槌,就够你过了。你要同意,店钱、饭钱我给你支付。”
  张三寻思,这样也行。第二天,就跟孙把头上山了,在山上这一季子,人家不管大小都挖着了,只有他什么也没挖着。孙把头很不是心思,对张三说:“明天下山了,今儿个大家把眼睛睁大点儿,眼睛不是用来出气的!”
  张三不呆也不傻,知道把头这话是冲他说的。他思前想后,心一横,对老把头说:“我有点儿头痛,今儿个不去了。”
  把头看出张三气色不对,临走偷偷告诉煮饭的:“看着张三,他要死了,咱们有吃不完的官司。”
  张三见大伙儿走了,就啷当一声躺在铺上呼噜呼噜睡开大觉了。做饭的收拾完了,见张三睡着了,也放心大胆地躺下睡了。他没想到,张三是假睡。然后张三悄悄起来,拿着索拨棍和桦皮篓,出门往西去了。走出不远,就看见一座小窝棚,旁边有棵歪脖榆,正好上吊。他解下红布裤腰带,从中一撕两半,打个扣子,往树上一搭,这时,就听有姑娘喊他:“张三,我领你到棒槌窝里溜达溜达。”
  张三忽然一下子明白过来。我上山一季子,从来没听说这里有人家,哪里来的姑娘呢?是妖精她怎么没吃我呢?兴许是棒槌,张三弄不明白了。反正我是要死之人了,被妖精吃了省事,何不去看一看。他起来拿着索拨棍,桦皮篓也不要了,朝沟里追去。
  沟塘里树多草深。他左扒拉右扒拉,也不见姑娘的影子。人要不怕死,就什么也不怕了。张三用索拨棍又往前扒拉,眼睛突然一亮,见索拨棍头正扒拉上一棵棒槌。他以为自己眼睛看花了,用手使劲儿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又看,确确实实是一棵棒槌,叶子像伸开的手掌,他麻溜掏出红绒绳,系在棒槌杆上,小心地将棒槌旁边的蒿草拔净,用索拨棍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四面散土,很怕碰伤棒槌,整整挖了煮顿高粱米饭的工夫才挖出来。这是一棵白胖白胖纺锤形的棒槌,沉甸甸的,可把张三乐坏了,左看右看,用楸树皮慢慢包上。
  再說那些挖棒槌的,从山上回来,见煮饭的一个人在铺上,不见了张三,连忙推醒他:“张三呢?”
  “睡觉呢。”往旁边看看,不见人了,吓傻了。大伙儿埋怨他:“你睡得像条死狗,把一个大活人看丢了。这下完了,非出了人命不可!”
  把头火了:“光说顶个屁用!快走,散开找找去!”挖棒槌的人,都能找脚印方向。他们来到小窝棚歪脖树下,见有脚印,顺着绕一圈找下去,在沙滩子上找到桦皮篓和躺过的印子。大伙儿又顺着脚印追下去来到沟塘边上,见绿咕咚的树林蒿草中有人走过,大伙儿继续追下去,看见张三站在那里正在包什么东西,这才算松了口气。
  孙把头问:“张三,你干什么呢?”
  “包棒槌呢!”
  大伙儿呼啦一下子围上来,你也看,他也看,替张三高兴。回到窝棚里,用秤一称,九两多。这下子大伙儿便嚷嚷开了:“七两为参,八两为宝,张三你得宝了!可别忘了请我们喝酒。”
  孙把头一直没吱声,眼珠转来转去,坐在铺上抽闷烟儿。
  第二天,大伙儿收拾收拾下山了,来到王家老店。晚上,张三请客,大伙儿喝得醉歪歪的。这时候,把头说话了:“张三,这一年我也算没白周济你,你也真给我长脸,得了宝,发了财。你是自己去卖呢,还是我给你卖呢?”
  张三想了想,要说自己去卖吧,怕把头多心,人家从难处把我搭救出来,不能忘恩负义。钱财事小,人情事大,还是让老把头替卖吧。于是说:“还是您老替我卖吧,我不懂,别叫人家糊弄了。”
  把头长出一口气,说:“你这棵棒槌能值三百五十两银子,带银子回家路上不方便,我这里有三百两银票,你先拿去,在什么地方都能取银子。那五十两,等我卖了棒槌给你送去。你要回家了,明天到镇上,我给你里外三新换上,让你哥嫂别小瞧你。”
  张三听了,连忙说:“照您老说的办吧,那五十两银子,我不要了,算是我孝敬您的恩情钱。”
  第二天早饭后,大伙儿各奔前程。张三跟老把头来到镇上,换了衣服,打扮得像个公子,揣上三百两银票,乐颠颠地往家走。
  刚出镇外,忽地一下子想起来,我光顾高兴了,怎么忘了,三年没回家了,空手拉脚咋进家门呢。现在我发财了,应该给哥嫂侄儿侄女买点儿东西。他转身回到镇上,找到一家银匠铺,掏出银票递了过去。掌柜的翻看了几遍,用眼睛上下打量张三一阵,又把银票扔出来,说:“这票子是假的!”
  “假的?不能啊!老把头刚给我的,你一定是看差了。”“你要不信,再到别的银铺去试试。”
  张三半信半疑,又走了几家银铺,都说是假的。他急忙去找老把头,谁也不知他家住在哪里。
  张三蒙了,正在这时候就听一个姑娘说话了:“哎哟,一个大小伙子,犯啥愁啊!”
  张三听这声音挺熟,回头一看,这不是领他去挖棒槌的姑娘吗?
  张三问:“你是谁?”
  “你不用问我是谁。我知道你为人善良心肠好,世上恶有恶报。把头心肠不好,他不会发财的。你看……”姑娘往张三身后一指,只见那儿放着楸树皮包的棒槌包子,他跑过去,一把抓起来,转悲为喜。不是交给孙把头了吗,咋在这呢?抬头找棒槌姑娘,不见了。他说:“多谢棒槌姑娘救命之恩。”说完,把棒槌揣进贴身的衣兜里,转身往镇上去了。
  再说孙把头,原来叫张三白吃饭白干活就没安好心。用三百两假银票把棒槌骗到手,可乐坏了。为糊弄张三和大伙儿,用酒把大伙儿灌醉,又给张三里外三新打扮一番,打发他走,一颗心才算落了地。他挖一辈子棒槌也没得到一棵八两的。没想到张三这小子有个好命,得到这棵宝贝,可惜,他没命享受。我卖了它,娶个三房四妾,这一辈子就算没白活。他一边寻思一边进了酒馆,吃饱喝足,打着饱嗝,进了药铺。掌柜的接过来一看,不见什么棒槌,只有楸树皮包着他一双臭袜子。这下子孙把头傻眼了。
  正在这时候,张三推门进了药店,见老把头像个木桩子似的站在那里,气不打一处来,理也没理,从兜里掏出棒槌,递给掌柜的。掌柜的接过来,打开楸树皮,唱着说:“宝贝来了!老客这边坐,倒茶水!”
  把头听掌柜的一唱,猛抬头,见张三坐在那里喝茶,瞪着两只虎眼盯着他,又见药店掌柜的用秤称棒槌,心里明白了,准是你交给我,又抓挠回去了。于是,他到县官那里去告状。知县是个清官,经过三审六问,弄明案情,将棒槌判给张三,孙把头伪造银票,骗取棒槌,诬告好人,重打四十大板,上枷戴锁,押进牢中。
  张三将棒槌卖了一千两银子,高高兴兴回了家。孙把头在牢里没过几天,一命呜呼。
  选自《民间故事》2019.10
其他文献
晚饭后,我洗碗打扫卫生,媳妇辅导儿子写作业。当我拖地拖到书房门口時,听到媳妇强忍怒火,发出快要崩溃的声音:“不够就向十位借一个。”  儿子委屈的声音也传了出来:“如果它不同意借呢?”  媳妇一听彻底崩溃了,怒吼道:“今天它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  选自《大河文摘报》
期刊
麻石来到“天福”典当行,说:“五年之期已到,我来赎当年的那件衣衫。”  典当行的人问:“赎什么衣衫?”  “你不知道,叫掌柜贵二爷出来。”  “嗨,听你口音不像是外地人,咋不知道?几个月前,贵二爷为了赎回他的婆娘,将典当行卖给我了。”  “怎会这样?谁做的?”  “还有谁?土匪麻七。”  “人呢?”  “赎金不够,麻七扣留了贵二爷,说是要留在山里做买卖赚够赎金才放人。”  “麻七?他不是参加了国军
期刊
暮春时节,暖风熏人。孙科长騎着自己那辆服役多年的电动车悠然行驶在回家路上。今天单位刚发了工资,他心情不错。  路过一处建筑工地,孙科长无意间瞥见工地围墙外人行道边蹲着个小伙子,像在摆摊。孙科长多看了两眼,那小伙子二十多岁年纪,戴一顶蓝色安全帽,穿一身灰扑扑的工作服,露在外面的脸和手黝黑壮实,应该是工地的农民工。只见他面前铺着一块长方形的布头,上面摆着两件造型古朴痕迹斑驳的陶俑。  孙科长灵机一动:
期刊
青龙山的人除了德富,一个个都下山了,有的搬到了镇里,有的迁到了城里。老伴儿临走那天,嘟囔着要他一起撤,说山里的猎物好比五黄六月下大雪,稀罕着呢,政府也有了政策……他脸一黑,打断老伴儿的话,说,我是猎人,不打猎干啥?德富的脾气倔,跟头犟驴似的。哼,你不走,狼非吃了你不可!老伴儿丢下这句话,便跟着儿子媳妇进城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村的人也不例外,家家户户打猎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爷爷辈。山上的动
期刊
单位新来一个女孩儿,打扮简单淳朴,却很漂亮,好几个男同事都想约她吃饭。但她说:“春天天气这么好,要不我们去郊外踏青吧?”真是超凡脱俗!  周末,一伙男同事陪她去踏青,顺便到一片玉米地里,帮她父母拔了一天的雜草……  选自《喜剧世界》
期刊
一个采药人抓住了一个野人。  采药人姓张名大强,今年31岁。虽然他名字叫张大强,却生得又瘦又矮。虽说长在大山里,却根本不敢摆弄火枪鸟铳等玩意儿,所以,当地人给他起了个绰号“胆小鬼”。  胆小鬼7岁丧父,10岁丧母,独个儿守着两间烂土房。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他,仍是光棍一条。  古往今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里人打生下来就学习打猎和采药的本领。村里人点菌子、种香菇、采山货,手里大把大把的红票子,把胆
期刊
一  酒意有些上头,姑苏城的房屋仿佛被人拖拽了几下,歪歪斜斜。天色将暗,四周的小贩也都收拾好了货物,归了家去,白日里繁华的姑苏城渐渐沉息了下来,陈枫沿着一条青石小道,踉跄地向着家中走去。  弯弯扭扭的街道尽头,走着一个货郎,他背着一个巨大的红木箱子,箱子上缠绕着诸多大小不一的铃铛。货郎朝着陈枫走来,清脆的铃铛声在寂静的姑苏城中散开。  “这位小哥,买东西吗,我这儿什么都有。”货郎拍了拍手中的箱子,
期刊
月影朦胧,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院墙上,一只赤黄的尾巴灵巧的小东西对着屋内探头探脑。  李四独自在家小酌两杯,拿起一粒香脆的花生米扔进嘴里,嘎嘣脆,真香。二两花生米,半只烤鸡外加半斤酒,吃得他真是满嘴飘香。伴随着“吱嘎”一声,门缓缓地开了一条缝,他看见一只赤黄的黄鼠狼居然钻进了屋里。这黄鼠狼的尾巴有点儿红,好像在哪儿见过。  李四正准备拿扫帚去追赶它,卻又停住了,转念一想,自己孤家寡人的也无聊得
期刊
连队被敌人包围,困于一片山林之中。敌人不急于进攻,想困死连队。连队只剩下几十号人,想冲出十倍敌人的包围,根本不可能。此时连队缺枪支弹药,缺粮食药品,已经支撑了几天,快支撑不住了。连长很着急,再这样下去,连队就全完了,必须请求支援。连长找来四个身强体壮的兵,其中包括多次执行任务有着丰富经验的他。连长让他们五个兵突围请求支援。  他看看身边的三个兵,心里说,不是五个兵吗?那第五个兵呢?连长看出了他的疑
期刊
苏雪的追求者众多,谁都没想到,她最后选中的却是其貌不扬的卢林。她的闺密陶陶是个记者,气得指着她的鼻子好一顿数落:“你以为自己是剩女呀,他不就家里有点破钱,是个典型的小白脸,真没见过鲜花主动往牛粪上插的!”  苏雪有口难辩,好像她看中的就是卢林的家产似的。与卢林交往初期,尽管他攻势如潮,苏雪还真的没动心。有一次,一帮追求者邀苏雪去歌厅唱歌,有个不认识的大光头上来挑逗苏雪,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指责他,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