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等方面的理念赋予课堂教学全新的内涵: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需求,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自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产生强烈的“问题”需要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设置了一个使学生感到非常意外的问题:“12岁的小玲玲,年年都把自己的生日盼,可是盼了十二年,只有三年能够如愿,请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她想过生日却这么难?”问题设置后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沉思不语,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说,我每年过一个生日,她十二岁了,应该过十二个生日,怎么才过了三个生日?有的学生做着天真的猜想,是不是妈妈忘记给她过生日了?还有的学生急得抓耳挠腮。至此,学生对这个有趣的问题已经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时,紧紧抓住学生急切知道谜底的迫切心理,告诉学生说,要知道为什么,必须学好我们课本上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部分知识,谁能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谁就能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全班学生人人心情激动,个个跃跃欲试。接着,让学生带着老师出示的思考题自学课本内容,当学到每四年里有一个闰年,闰年的二月有二十九天时,不少学生已明白了,小玲玲十二岁只过了三个生日的原因,是因为她出生在闰年的二月二十九日这一天。学生为自己的这一发现兴奋不已,自学进行讨论,交流学习体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营造民主氛围,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学生的思维火花随之碰撞出一个个问题来,这些问题千奇百怪,有的可能很离奇,也有的可能很荒诞无稽,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实施民主教学,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不要轻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不良评价,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练习时,我对学生说:“只要你想到了,就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不要怕出错,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没有人会笑话的。”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4,乙数是5。”提问。学生想到了这样几个问题: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我问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提吗?学生都摇头了。这时我发现平时学习有困难的一位学生好象有话要说,可又不敢说的样子,于是我就鼓励他:“有问题尽管说,讲错没关系,就怕你没有勇气!”在我的目光注视下,这位同学终于举起了手:“甲数和乙数的和是几?”这个问题引来全班的一片笑声,提问的同学脸一下子红了。这时,我问全班同学为什么发笑?学生都说太简单了。没错,这个是问题呀,老师只要你们提问就行了,并没有规定要简单的还是要有难度的。学生马上增添了提问的勇气,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甲数是甲数与乙数和的百分之几?甲数是甲数与乙数差的几分之几?等。刚才提问的那位学生也有了更多的勇气,积极参与了提问过程。教学中或许学生提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但我们只有在学生有勇气提问后,才能慢慢引导他们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样融洽的教学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敢说、敢问。营造出民主、和谐振教学氛围来,
三、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尽量为学生提供“质疑”的良好氛围,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一种和谐的教學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笔者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后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圆的面积公式能不能也用分割拼摆的方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呢?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新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地提出质疑,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怎样切割才能把曲线转化成近似的线段呢?怎样拼补才能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呢……就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找到了切割拼补的方法,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有的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成了梯形、,还有的转化成了三角形,而且还迅速找出了圆与所转化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可见好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我的教学实践表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学生会“答”,更要会“问”,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自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产生强烈的“问题”需要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设置了一个使学生感到非常意外的问题:“12岁的小玲玲,年年都把自己的生日盼,可是盼了十二年,只有三年能够如愿,请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她想过生日却这么难?”问题设置后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沉思不语,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说,我每年过一个生日,她十二岁了,应该过十二个生日,怎么才过了三个生日?有的学生做着天真的猜想,是不是妈妈忘记给她过生日了?还有的学生急得抓耳挠腮。至此,学生对这个有趣的问题已经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时,紧紧抓住学生急切知道谜底的迫切心理,告诉学生说,要知道为什么,必须学好我们课本上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部分知识,谁能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谁就能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全班学生人人心情激动,个个跃跃欲试。接着,让学生带着老师出示的思考题自学课本内容,当学到每四年里有一个闰年,闰年的二月有二十九天时,不少学生已明白了,小玲玲十二岁只过了三个生日的原因,是因为她出生在闰年的二月二十九日这一天。学生为自己的这一发现兴奋不已,自学进行讨论,交流学习体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营造民主氛围,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学生的思维火花随之碰撞出一个个问题来,这些问题千奇百怪,有的可能很离奇,也有的可能很荒诞无稽,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实施民主教学,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不要轻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不良评价,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练习时,我对学生说:“只要你想到了,就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不要怕出错,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没有人会笑话的。”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4,乙数是5。”提问。学生想到了这样几个问题: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我问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提吗?学生都摇头了。这时我发现平时学习有困难的一位学生好象有话要说,可又不敢说的样子,于是我就鼓励他:“有问题尽管说,讲错没关系,就怕你没有勇气!”在我的目光注视下,这位同学终于举起了手:“甲数和乙数的和是几?”这个问题引来全班的一片笑声,提问的同学脸一下子红了。这时,我问全班同学为什么发笑?学生都说太简单了。没错,这个是问题呀,老师只要你们提问就行了,并没有规定要简单的还是要有难度的。学生马上增添了提问的勇气,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甲数是甲数与乙数和的百分之几?甲数是甲数与乙数差的几分之几?等。刚才提问的那位学生也有了更多的勇气,积极参与了提问过程。教学中或许学生提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但我们只有在学生有勇气提问后,才能慢慢引导他们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样融洽的教学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敢说、敢问。营造出民主、和谐振教学氛围来,
三、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尽量为学生提供“质疑”的良好氛围,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一种和谐的教學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笔者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后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圆的面积公式能不能也用分割拼摆的方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呢?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新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地提出质疑,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怎样切割才能把曲线转化成近似的线段呢?怎样拼补才能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呢……就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找到了切割拼补的方法,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有的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成了梯形、,还有的转化成了三角形,而且还迅速找出了圆与所转化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可见好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我的教学实践表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学生会“答”,更要会“问”,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