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原则等方面做一简论,供讨论。
【关键词】土地总体规划;可持续利用;评价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合理安排现有的土地资源、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具體讲,就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将土地作为主要规划对象,充分实施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对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性评价,从逻辑上讲,首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即如何确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标准:然后研究用什么样的尺度来衡量可持续性,即如何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选择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划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土地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国家、省、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对辖区内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潜力及各种用地需求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法:协调部门用地矛盾,统筹安排各业用地,逐级分解规划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重点确定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和农田保护区等重要土地用途区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省级规划要实现省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地级规划要重点安排好城乡接合部的土地利用,确定城镇建设用地的范围。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上级规划的要求和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分解落实土地利用的各项指标,划分土地用途区,重点划定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农业用地区等,为土地用途转用规划许可提供依据。
2.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就是针对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所做的评价,是一种针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前瞻性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中的具体化,涉及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目标与评判标准,是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到实际操作的核心环节。具体而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即是在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依据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与目标,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针对一定的土地评价单元,对其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此来衡量该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即土地资源利用的持续性。
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体系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对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判,既要体现出“代内”公平,也要体现出“代际”之间的公平,除了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的问题.还要考虑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利用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而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角度而言,对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性评价既包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量化、确定指标阍值、确定指标权重,以及进行综合评价的全过程,也包含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即确定可持续利用的标准等内容。
4.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
4.1综合性原则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利用系统的综合评价,一方面要全面地考虑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众多的因素加以有效的综合,得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客观、全面的评价。目前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学者对可持续性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时,经济学家偏重于土地利用的经济可行性,注重的是利润或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自然环境学者强调水土质量的保护,注重水土质量方面的评价指标,土地资源学者注重的是资源有效性、土地退化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评价指标:社会学者注重社会公平与效率方面的评价指标。因此,应用多学科的观点来选择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4.2层次性原则
一方面,由于土地利用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性,土地利用系统本身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用单一的评价指标对所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土地利用系统进行评价有失科学性,因此。还需根据一定的尺度分异原则,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系统,针对不同系统影响土地利用的要素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闽值,在对土地利用各层次目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整体的评价。另一方面,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也具有层次性。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下,区分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不同准则,在各准则下根据各土地利用系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评价因素,最后是支持评价因素的指标,从而构成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4.3区域性原则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针对特定区域、特定土地利用系统的评价。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土地利用的特点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必须针对特定的区域进行。
4.4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原则
传统的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具备初等数学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就可以进行各种分析,结果简单明了,实用性强,但是难以全面和深刻地反映系统的本质。现代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在采集数据上快速、宏观、准确的特点获取和量化评价指标,应用高等数学知识,借助电子计算机强大的分析功能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土地评价计算手段先进、迅速,有利于分析复杂的系统,能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揭示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及各种经济变量间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两者结合可以收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用现代方法可以补充和加强传统方法的评价能力.用传统方法可以检验现代方法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尉性。
4.5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兼顾原则
评价涉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指标权重的确定和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各类指标在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上应有明确的定义,数据来源准确,处理方法科学,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规范。指标权重的确定合理,综合评价科学。但土地利用系统复杂,缺乏全面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因此,指标的设置要注意指标数据的可得性,而且指标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在对指标进行量化与标准化、确定权重、综合评价等过程中既要考虑评价的科学性也要考虑评价的可操作性。
4.6兼顾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原则
土地利用一方面获得人类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影响:同样,特定的土地利用活动给一部分人带来利益,而对另一部分人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是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体现。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就是要对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生产性、稳定性)与外部不经济(保护性、可接受性)进行综合的衡量。 [科]
【关键词】土地总体规划;可持续利用;评价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合理安排现有的土地资源、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具體讲,就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将土地作为主要规划对象,充分实施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对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性评价,从逻辑上讲,首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即如何确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标准:然后研究用什么样的尺度来衡量可持续性,即如何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选择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划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土地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国家、省、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对辖区内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潜力及各种用地需求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法:协调部门用地矛盾,统筹安排各业用地,逐级分解规划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重点确定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和农田保护区等重要土地用途区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省级规划要实现省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地级规划要重点安排好城乡接合部的土地利用,确定城镇建设用地的范围。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上级规划的要求和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分解落实土地利用的各项指标,划分土地用途区,重点划定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农业用地区等,为土地用途转用规划许可提供依据。
2.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就是针对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所做的评价,是一种针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前瞻性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中的具体化,涉及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目标与评判标准,是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到实际操作的核心环节。具体而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即是在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依据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与目标,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针对一定的土地评价单元,对其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此来衡量该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即土地资源利用的持续性。
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体系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对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判,既要体现出“代内”公平,也要体现出“代际”之间的公平,除了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的问题.还要考虑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利用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而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角度而言,对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性评价既包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量化、确定指标阍值、确定指标权重,以及进行综合评价的全过程,也包含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即确定可持续利用的标准等内容。
4.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
4.1综合性原则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利用系统的综合评价,一方面要全面地考虑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众多的因素加以有效的综合,得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客观、全面的评价。目前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学者对可持续性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时,经济学家偏重于土地利用的经济可行性,注重的是利润或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自然环境学者强调水土质量的保护,注重水土质量方面的评价指标,土地资源学者注重的是资源有效性、土地退化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评价指标:社会学者注重社会公平与效率方面的评价指标。因此,应用多学科的观点来选择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4.2层次性原则
一方面,由于土地利用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性,土地利用系统本身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用单一的评价指标对所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土地利用系统进行评价有失科学性,因此。还需根据一定的尺度分异原则,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系统,针对不同系统影响土地利用的要素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闽值,在对土地利用各层次目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整体的评价。另一方面,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也具有层次性。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下,区分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不同准则,在各准则下根据各土地利用系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评价因素,最后是支持评价因素的指标,从而构成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4.3区域性原则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针对特定区域、特定土地利用系统的评价。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土地利用的特点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必须针对特定的区域进行。
4.4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原则
传统的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具备初等数学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就可以进行各种分析,结果简单明了,实用性强,但是难以全面和深刻地反映系统的本质。现代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在采集数据上快速、宏观、准确的特点获取和量化评价指标,应用高等数学知识,借助电子计算机强大的分析功能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土地评价计算手段先进、迅速,有利于分析复杂的系统,能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揭示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及各种经济变量间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两者结合可以收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用现代方法可以补充和加强传统方法的评价能力.用传统方法可以检验现代方法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尉性。
4.5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兼顾原则
评价涉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指标权重的确定和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各类指标在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上应有明确的定义,数据来源准确,处理方法科学,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规范。指标权重的确定合理,综合评价科学。但土地利用系统复杂,缺乏全面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因此,指标的设置要注意指标数据的可得性,而且指标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在对指标进行量化与标准化、确定权重、综合评价等过程中既要考虑评价的科学性也要考虑评价的可操作性。
4.6兼顾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原则
土地利用一方面获得人类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影响:同样,特定的土地利用活动给一部分人带来利益,而对另一部分人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是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体现。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就是要对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生产性、稳定性)与外部不经济(保护性、可接受性)进行综合的衡量。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