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为了避免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遭受“卡脖子”的困境,唯一出路是实现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突破性创新相关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遗憾的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尚未给突破性创新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框架。本文主要从突破性创新概念、内涵及测度方法,突破性创新演化特征及壁垒,突破性创新形成机制,创新政策及体系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四个维度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在对现有文献的贡献以及不足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考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机 构】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宏观经济与政策评估中心,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0072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YJA79009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为了避免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遭受“卡脖子”的困境,唯一出路是实现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突破性创新相关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遗憾的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尚未给突破性创新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框架。本文主要从突破性创新概念、内涵及测度方法,突破性创新演化特征及壁垒,突破性创新形成机制,创新政策及体系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四个维度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在对现有文献的贡献以及不足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考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与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新兴市场经济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梳理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新变化及其成因,分析了区域与产业选择新特点,基于引力方程与制度因素的研究新视角,并就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对母国绿色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国内投资的挤出与挤入效应展开了分析与比较。本文认为母国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价值,在中国经济发展立足国内大循环、谋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应定位于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化发展的长
本文在溯及GDP缘起与历史贡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指标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并梳理了国际机构和学术界“超越GDP”的不懈努力。其中,联合国大学全球环境变化国际人类维度计划(UNU-IHDP)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兼收并蓄多种国民核算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生产、人力(健康)和自然资本存量的包容性财富指数(inclusive wealth index,IWI),作为衡量全球可持续发展速度、质量的新指标。目前,IWI已获得全球统计机构的广泛认可和积极跟进,可能会主导未来国民核算体系改革的新方向。本文分析
本文通过匹配城市层面不同产业的就业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成人库数据,用产业的就业扩张衡量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考察总体产业和不同细分产业的就业扩张对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父代收入与子代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且中国父代和子代的收入代际流动性仍较强。(2)城市产业总体就业扩张、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扩张可减弱代际收入相关性,促进收入的代际流动。各种稳健性检验表明结果是稳健的。(3)机制分析发现,中高端服务业的就业扩张提高了子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子代进入中高端服务业工作的
本文针对不完全信息环境,引进满意价格、共赢市场、随机需求、随机供给和随机均衡等新概念,在纠正既有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发展杨小凯的劳动分工理论分析框架,建立了反映生产者—消费者自由选择和互动关系的新自由竞争市场模型,获得了市场供求双方的共赢条件。本文分析表明,虽然市场是一种供求双方寻求合作共赢的机制,但市场机制是存在缺陷的,它不能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供求双方共赢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实现。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个体理性与市场非理性之间的冲突,以无先验信息的不完全竞争作为逻辑起点,运用最优化和概率论等方法讨论自由
针对中国GDP数据质量评估研究中广泛采用的计量经济模型方法,本文从其技术原理的局限性以及GDP核算误差发生机制的影响效应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该方法在具体评估实践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两类评估方法(参数可靠性分析与异常数值识别),在实际操作中易于陷入“数据质量不佳”或者“模型结构设定不当”的对立解读困境;因忽视了GDP核算误差的发生机制,根据模型估计结果的异常特征来反推GDP数据序列中误差结构(效应),其可行性有所不足。计量模型方法之于GDP数据质量评估研究的适用性的提升,还有待于对GDP
为解释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放缓与农民乡城迁移意愿减弱的原因,本文考察了迁移前后城镇移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对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我们首先利用2010年和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截面数据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构建了一组两期面板数据集,用来解决迁移行为研究中存在的样本不匹配问题。然后基于双重差分回归分析迁移行为对城镇移民主观幸福感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尽管乡城迁移提高了移民的收入但却以幸福损失为代价。其中,高教育水平和异地迁移的城镇移民具有更高的幸福损失,且幸福损失不随迁移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进一步
城市规模工资溢价表示工资的城市规模弹性,可以衡量个体从城市增长中获得的收益。本文从城市规模工资溢价的视角,探讨流动人口工资差异及其影响路径。利用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获得了城市规模工资溢价,但也呈现出户籍差异,相比农业户籍(乡—城)流动人口,非农户籍(城—城)流动人口获得的工资溢价更高。该结论对于名义工资、分别经CPI平减和扣除生活成本的实际工资都成立,并在使用历史人口和城市地理特征作为城市规模的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克服自我选择偏误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进
随着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不断融入货币经济学研究中,行为货币经济学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在R?theli的研究范式下对货币经济学文献中有关行为学原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对重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概括。从20世纪晚期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出发,本文探讨了经典经济学和行为货币金融学如何提出新的创见,并从行为学的角度审视货币发展史、价格粘性和通胀预期相关理论。本文进而介绍了行为经济学如何嵌入货币经济学,提出了哪些主要的方法和思路。此外,本文也在货币需求理论和多种货币函数的基础上,综述了实验货币经
我国流动人口过度劳动问题非常严重,而现有相关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城市身份认同对过度劳动的影响。我们认为如果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将可能由于示范效应等途径而降低其过度劳动可能。在基础OLS分析之后,本文使用了工具变量并引入交互项进一步识别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发现流动人口产生城市本地身份认同能够有效缓解过度劳动发生,并减少过度劳动时间,而城乡户籍流动人口间差异不明显。向上模仿、未来去向和本地适应都是产生影响的机制。本文还根据流动人口的特征对过度劳动情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用熵指数法测度技术多样化,以专利数量衡量创新数量,以专利前向引用衡量创新质量,研究了企业相关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关技术多样化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具有“倒U”型影响,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具有正向影响;相关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之间的平衡弱化了相关技术多样化对创新数量的“倒U”型影响,增强了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相关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通过吸收知识溢出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