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唯大我育青禾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ause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系教育,不忘初心。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9月5日,吉安市吉州区委书记朱谋俊荣获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词对他如是评价。
  自2011年任吉州区长、区委书记以来,朱谋俊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全区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呈现出“义务教育更均衡、高中教育争先进、职业教育上档次、学前教育有亮点”的良好发展态势。
  这些年,吉州区的教育成绩有目共睹:先后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等国家级荣誉,2017年被评定为全省县(市、区)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综合评价优秀等次,今年被推荐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区。在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朱谋俊以一腔教育情怀和担当书写的标杆故事。
   [“对教育投入再多也不为过”]
  出身贫寒农家的朱谋俊,幼时在村里破旧祠堂上课的场景是抹不去的苦涩记忆。在那个物质条件艰苦、教育水平低下的年代,朱谋俊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了那段艰苦坎坷的求学岁月,见证了教育人的艰辛、平凡和伟大,朱谋俊在心底感恩教育赋予他的无穷的精神力量,萌生出强烈的改变家乡教育面貌的责任感,拥有了一颗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高瞻远瞩的引路人。朱书记自上任以来,就始终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吉州区教育局局长杨虎先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对教育的支持再多也不为过”,“教育是性价比最高的投入”,这是朱谋俊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吉安是革命老区,经济薄弱,要让教育获得长足发展,难度可想而知。作为主城区的吉州区,一方面旧城改造、城市管理压力巨大,另一方面财政供养人员人数、民生事业财政支出倍增,教育投入更是捉襟见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许多乡镇的孩子到吉州区就读,导致区教育资源日趋紧张,满足从“有学上”转为“上好学”这一教育需求的压力不断凸显。
  面对困难,朱谋俊坚定信念,全力解决好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他选择在精心调度中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千方百计加大财政投入,多措并举改善办学条件。
  古南二小始建于1948年,已有70年的办学史,曾经是城区小学中办学条件非常薄弱的学校。校园内原来只有两栋上世纪70年代的砖瓦房,墙体风化严重,被鉴定为危房。学校条件差,缺投入,优秀教师、学生流失严重,办学质量一路滑坡,家长不得不舍近求远送孩子到其他学校就读。孩子苦、家长怨、学校愁。朱谋俊在走访学校时了解到这些情况,非常担心:“解决校舍危房问题迫在眉睫,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改善办学条件,让教师安心、家长放心!”在他的大力推动下,2012年,学校争取到市政府无偿划拨的11亩土地,投资160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改扩建。新建教学综合楼及2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并按学校标准化要求增添了各类教学设施设备,配建了微机室、书法教室、创客教室、录播教室、舞蹈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同时对校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如今一个设施齐全、环境宜人的新古南二小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称赞。
  兴桥中学是吉州区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2012年之前,校园只有简易的泥土运动场,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不仅无法使用,而且影响校园环境;教师办公场所紧缺,工作环境恶劣;没有教师周转房;教学楼没有卫生间,极不方便;食堂面积小,学生用餐时拥挤不堪……学生和家长怨声载道。“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朱谋俊在得知该校实际情况后,立即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牵头积极帮助该校改造提质。2012年至2018年期间,学校先后新建了可容纳1000人同时用餐的学生食堂、塑胶运动场、教师公租房,在教学楼的两边加建卫生间,解决了学生上厕所的问题。“朱书记身体力行,为我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造福了一方百姓,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兴桥中学刘希文校长对朱谋俊既感激又钦佩。
  “朱书记上任8年来,吉州区的教育投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远超财政增速。特别是近5年来,全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5亿余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杨虎先细数着朱谋俊给吉州教育带来的新气象。
  近5年,吉州区已新建了7所中小学和18所独立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2.2万余个,有效缓解了“城区挤、乡村弱”“大班额”等问题;将农村学校打造成微缩版城市学校,80%以上的农村学校成为市级美丽校园,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尤其是针对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朱谋俊想了很多办法:在城区大力推进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公办、民办“两条腿”来缓解;在农村,率先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实现2000人以上村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搅活了农村学前教育这池春水。
  在朱谋俊的带领下,教育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中一项项难题被攻克,一个个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让越来越多的吉州群众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把提高教师待遇和教育水平作為真招实招”]
  “以前我们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特别艰苦,教师宿舍是由一间教室隔成的几个小间,阴暗潮湿,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没有,很不方便。尤其是女教师,晚上上厕所、洗澡都很困难。很多老师都想办法改行,或调到城里去。现在,学校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兴建了教师公租房。而且区政府给农村教师提供‘七个一’生活配套服务。我们的待遇也提高了,有400元乡镇补贴、300元边远补贴,在村小连续工作15年以上还能享受七级教师的工资待遇。”长塘镇桥南小学教师黄光英满怀感激地说。
  曾几何时,农村教师外流严重,困扰着吉州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空心化”如同一个巨大的“抽水泵”,抽走了乡村的文脉和生机,也抽走了群众的幸福感。朱谋俊在与乡村校长进行座谈时,了解到这一现象,很是焦虑。农村教育师资流失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他立即召集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提出“要切实把提高教师待遇和教学水平作为真招实招”,决定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待遇,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一是教師“五险一金”均按规定足额及时落实到位,教师绩效工资标准与公务员同等。
  二是全面实施“七个一百万”工程。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教育奖励基金,奖励德艺双馨的名校长、名教师;165万元用于全区教师培训并优先保障乡村教师;100余万元用于教师体检;197万元发放边远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筹集资金100万元成立困难教职工帮扶站和特困教职工帮扶基金,对因病、因残导致家庭贫困的教职工,每人每年资助1万元救助金;100余万元用于发放村小炊事员工资、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晚值班补贴以及班主任津贴;190万元用于农村教师周转房(公租房)设备设施添置。
  三是提供“七个一”服务,包括一套房、一张床、一套厨具、一个热水器、一个电视机、一台电脑、一套办公桌椅等。
  在朱谋俊的引领下,吉州区扎实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通过互派教师、结对帮扶、轮岗交流、专题讲座、信息共享等方式,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每年,区教育局对各校督导三次以上,各校形成竞相争先的态势;职称评聘优先向农村教师倾斜……
  此外,针对企业教师面临下岗窘境,朱谋俊果断实施并推进教师“区管校聘”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企业学校教师的难题。
  朱谋俊每年都要身体力行地开展教育调研考察工作。这些年来,他跑了多少所学校,调研了多少个教育课题,召集教育行政领导、教师开了多少次专题座谈会,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经过多年摸索,他心中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党委政府抓教育工作的构架和体系。在他的带领下,吉州教育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绽放光芒。
   [“让每个孩子都舒展绽放”]
  朱谋俊常反复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让每个孩子都舒展绽放。”一方面,吉州区积极推进教育惠民工程。建立科学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重点保障好农民工子弟、留守儿童和弱势群体子女的零门槛入学、无差别入学。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建设“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从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给予细致关爱。发展特殊教育,确保适龄残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程。结合区城镇困难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国家补助、政府扶助、社会各界资助的帮扶机制,建档立卡,动态管理贫困学生,确保家庭困难学生“零失学”。多方筹集帮扶资金,主动对接社会公益组织资助帮扶困难学生,组织慈善机构捐款捐物,确保每个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吉州区这些年来教育的喜人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而对于吉州教育未来的发展,朱谋俊也早有谋划:“下一步,吉州区将扎实推进教育强区战略,抓住拓展教育资源和提高教师待遇这两个重点,将新建3所中小学,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每年新增200万元用于优秀教师奖励。此外,还将深化办学评估改革、学前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让吉州教育真正由量变走向质变!”
  朱谋俊常说,教育是吉州整体发展的基石,关乎所有孩子的未来。他浓厚的教育情怀和前沿的教育理念渗透在吉州这方热土上,有力支撑起教育的参天大树,并且处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生机盎然。◆
其他文献
(记者 雷杰能)棋枰镇是铜鼓县一个边远的小镇,棋枰小学的学生跳绳和舞狮子活动在全县独占鳌头,该校学生近日在全县的一次重大活动中表演跳绳,好评如潮;而棋枰中学学生棋类活动也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该校开展的百人军棋大赛、百人象棋大赛和百人跳棋大赛,现已成为育人品牌,学生的棋艺水平在全县也独领风骚。像棋枰镇中小学校一样,铜鼓县各学校都依托自身的优势,着力打造学生文体活动的拳头项目,全县形成了一校一品的
期刊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教室里的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巴不得一个箭步冲出教室,飞奔回家。然而,奇怪的是,却没有一个人立刻离开座位,更别说是离开教室了。这时,六(2)班的王朴东同学迅速佩戴好小红帽和红袖章,第一个走出教室。原来,他是这个月“红旗路队”的队长。接着,同学们按顺序排成长队,在小队长的引导下,迅速有序地走出教室。在学校门口,值班校领导、教师和各班班主任早已在马路上手拉手排成人墙,阻断来往车辆
期刊
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在教育战线引起强烈反响。在红色故都瑞金,兴起了一股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热潮。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视野高远、思想精深,震撼人心、催人奋进,为加快革命老区教育升级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主动融入教育发展新时代,加快打造区域教育中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徐光明)文昌里历史街区、汤显祖纪念馆、撫州名人雕塑园、三翁花园、源野大自然研学基地,成为抚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好去处。近日,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推进会在抚州召开,来自江西省教育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文化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旅发委、中国保监会江西监管局、团省委、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各设区市教育局和中小学等部门的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活动。  2015年10月,
期刊
10月23日,由抚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市《品读临川文化》知识竞赛在临川二中多媒体会议室举行。  竞赛分为两个阶段。当日上午,全市各縣(区)共13支小学代表队、16支初中代表队、14支高中代表队各分两组参加预赛,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最后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各6支代表队晋级决赛,展开最后的巅峰对决。  此次知识竞赛是推广使用《品读临川文化》系列地方文化教材的常规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考察中
期刊
10月25日至28日,江西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星级裁判员培训班(上高站)在上高县第四中学隆重开班。来自全县各中小学68名校園足球教练员和学生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到国家一级裁判员、一级足球教练员聂晶、何园两位专家授课并进行现场指导。专家的讲解通俗易懂,分析详尽透彻,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而且重视实践交流、现场解题,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授课效果,为基层校园足球发展搭建了一个交
期刊
11月2日,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推进会在抚州市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菊娇、基教处处长何少加出席会议。会上兴国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守叶作了交流发言。兴国县作为全国研学旅行十个实验区之一,在研学工作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按照教育部继定方案,结合兴国县情,确定了“四走进四培养”的研学路径以及“本土化、全员化、常态化、课程化”的发展方向,让研学成了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深受兴国师生喜爱,得到家长、社会广泛支
期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自古就有重学兴教的优良传统,人才辈出,俊采星驰。中国最早的书院在这里诞生,中国最早的“学规”在这里成文,共和国最早的列宁学校在这里创办,共和国教育部从这里走来……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今天,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踏着新时代奋进的
期刊
本刊讯(记者 甘甜)10月23日,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余衛校长工作室”挂牌仪式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土文化融入城市小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期报告会系列活动在南大附属小学前湖校区举行,余卫校长成为我省入选该工程的第一位小学校长。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曹伴好,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鲍传友共同为“余卫校长工作室”揭牌。  “该工作室授予给我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责任。今后我
期刊
11月23日下午,2018年中国东乡书法文化交流月“千人书法展演”活动在抚州市东乡区第三中学举行。东乡区委书记李茂荣,区委副书记、区长曾春,抚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饶宁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活动。红军书法家舒同之子、舒同书法研究会会长舒安先生莅临现场并为活动开笔。  本次千人书法展演活动以“书法进校园”为主题,是东乡区举办2018年中国东乡书法文化交流月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展示东乡书法事业发展的新成果,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