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生在德育课堂表现出对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的抵触。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引入参与式体验的教学模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德育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在使用参与式体验时,既要提前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要重视活动中的情感融入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正确引导。因此参与式体验实际上提高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参与式体验 中职德育 课堂
作为一名中职德育教师,笔者常常能感受到学生德育课堂上的不感兴趣。具体表现为:在上课过程中,打瞌睡、讲话、看小说甚至偷偷摸摸玩手机等等。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教师一直在课堂上通过讲授来灌输道德知识,过于理性的道德知识遇上中考“失利”后的青春期孩子,让最终的德育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职学生在德育课堂中的效率呢?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现状,认真地研究了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加上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方面的总体考虑,因此在课堂教学策略上选择了参与式体验的学习模式。
一、参与式体验的内涵
参与式体验是体验式教学法的一种,指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以学习者的体验式学习为核心,通过创设相应的场景或者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进行实践与反思的教学方法。这种德育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性、主体性,能够吸引那些已经意识到需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的中职学生,使他们有意愿参与到德育体验中来。而且与传统教育相比,这种方式更加适合知识较薄弱的中职学生。
二、参与式体验的实践运用
1.体验前引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导出体验活动前后要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里的兴趣既包括对项目活动感兴趣,也包括学生对于本人或者同学参与其中的兴趣。以中职一年级的《职业道德·法律》中第二单元(展示文明的职场礼仪)里礼仪十要素中“信任”为例,教师可以用群体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在班级有信任的同伴吗?你最信任的同班同学是谁?你觉得同学们信任你吗?这时候教学气氛一定是很活跃的,因为大家都在自说自话。于是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信任是一种感觉吗?有没有办法可以检验出来?老师想到了一个“游戏”我们来试试看如何?然后教师就可以在跃跃欲试的学生里挑选出示范体验者了。
2.参与时融入教学情感。教师在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要最大程度的投入自己的教学情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清楚活动规则后,通过关注学生的眼神或动作,用合理的方式渲染课堂气氛,达到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从而顺利的完成参与式体验活动。
例如:笔者在举手愿意示范游戏的学生中随意挑选一人(A),然后要求该学生挑选班级里他最信任的另一人(B)为合作搭档,两人一起站在讲台前,教师开始介绍游戏规则:A和B两人同方向前后站立,B在前面固定的点站立不动并闭眼,A在后面可以随意调节和B之间的距离,随后,教师数1,2,3后,B双脚不离地人向后倒,A可以选择接住B也可以选择不接住走开。(实际上教师向A强调了必须在离B半米的地方站立并伸手接住,处于安全考虑,地上还铺上垫子,但是B是完全不知情的)介绍完规则后教师离开讲台,两位同学都不能讲话,但是班级其他同学是可以讲话来渲染气氛的,如:太远了吧,不要接他让他摔倒等等。然后在教师开始数数后B往后倒看结果。
3.活动结束时留下思考空间。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参与了体验活动的学生比较容易对活动的内容形成比较强烈的感性认识。这时,教师需要做的是留给他们一些思考的空间和必要的提点,为接下来学生就这个问题形成理性认识做好准备。这里的空间不一定是沉默地让学生们思考,可以是继续让那些想要尝试体验的学生重复前一个活动,得到直观的参与感受,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上述信任活动实际上的结果有这几种:1)B双脚不离地直挺挺往后倒,A用力接住,大家都很高兴——完全信任;2)B往后倒时一只脚往后挪自己稳住重心感觉到A在接住他时才放心倒——不完全信任;3)B稍微往后一动直接用脚稳住重心不向后倒——完全不信任。而且多次尝试甚至角色互换的参与以后(时间来得及的话),学生会有更多新的感受和发现,比如学生明明知道B往后倒时A必定会接住他,可是自己在B这个位置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勇敢地倒下,通常A位置的人不同,同样的活动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鼓励学生归纳和小结。俗话说:开头难,结尾更难。教师需要从参与后的感受出发,先让学生谈谈各自的感受,测试出被信任的同学会表现出极大的满足和自信,测试出不夠信任或者完全不信任的同学会出现情绪低落的表象,甚至开始怀疑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学生们充分表达后,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自己得出课堂的知识点:信任是开启心灵的一把金钥匙,缺少信任或者不够信任都将造成人际关系的隔阂和矛盾。而且教师还可以更进一步地让学生从那些被大家信任的老师同学身上归纳出一些容易被别人信任的特质,从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被信任的人。
三、关于参与式体验的几点说明
第一,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从表面上看,参与式体验似乎降低了教师在德育课堂上的作用。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变着成了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引导者,看上去轻松许多。实际上,对教师来说最难的是参与式体验项目的确定。因为学生的参与式体验项目并不是一般的游戏环节,而是教师需要设计一个融合所需知识的、学生有能力参与并总结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注重积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重视学生在体验中的学习和成长。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探究性的。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课堂的体验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通过那些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来正视自己,超越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但是现实中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参与了,体验了,可是并没有达到教师预先设想的教学目标。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明白: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只要学生在参与式体验活动中有所悟,就已经有所成长了。可千万不能重新回到视频播放器模式,让学生对德育课堂更加失去兴趣。
参与式体验这种模式,笔者经过实践认为是非常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体验能促使学生情感的发生,参与能让德育知识回归实践,让德育的实践过程更加具有吸引力,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从而得到学生内心情感的认可,实现德育的内化。
参考文献:
[1]祝加伟.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在班级建设中的思考[J]教师[下],2016,第四期.
[2]朱海波.意境教学在技工院校德育课堂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2017,第2期.
[3]周颖娜.中职生职业素养的“体验式”培养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朱秀,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参与式体验 中职德育 课堂
作为一名中职德育教师,笔者常常能感受到学生德育课堂上的不感兴趣。具体表现为:在上课过程中,打瞌睡、讲话、看小说甚至偷偷摸摸玩手机等等。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教师一直在课堂上通过讲授来灌输道德知识,过于理性的道德知识遇上中考“失利”后的青春期孩子,让最终的德育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职学生在德育课堂中的效率呢?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现状,认真地研究了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加上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方面的总体考虑,因此在课堂教学策略上选择了参与式体验的学习模式。
一、参与式体验的内涵
参与式体验是体验式教学法的一种,指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以学习者的体验式学习为核心,通过创设相应的场景或者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进行实践与反思的教学方法。这种德育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性、主体性,能够吸引那些已经意识到需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的中职学生,使他们有意愿参与到德育体验中来。而且与传统教育相比,这种方式更加适合知识较薄弱的中职学生。
二、参与式体验的实践运用
1.体验前引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导出体验活动前后要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里的兴趣既包括对项目活动感兴趣,也包括学生对于本人或者同学参与其中的兴趣。以中职一年级的《职业道德·法律》中第二单元(展示文明的职场礼仪)里礼仪十要素中“信任”为例,教师可以用群体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在班级有信任的同伴吗?你最信任的同班同学是谁?你觉得同学们信任你吗?这时候教学气氛一定是很活跃的,因为大家都在自说自话。于是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信任是一种感觉吗?有没有办法可以检验出来?老师想到了一个“游戏”我们来试试看如何?然后教师就可以在跃跃欲试的学生里挑选出示范体验者了。
2.参与时融入教学情感。教师在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要最大程度的投入自己的教学情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清楚活动规则后,通过关注学生的眼神或动作,用合理的方式渲染课堂气氛,达到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从而顺利的完成参与式体验活动。
例如:笔者在举手愿意示范游戏的学生中随意挑选一人(A),然后要求该学生挑选班级里他最信任的另一人(B)为合作搭档,两人一起站在讲台前,教师开始介绍游戏规则:A和B两人同方向前后站立,B在前面固定的点站立不动并闭眼,A在后面可以随意调节和B之间的距离,随后,教师数1,2,3后,B双脚不离地人向后倒,A可以选择接住B也可以选择不接住走开。(实际上教师向A强调了必须在离B半米的地方站立并伸手接住,处于安全考虑,地上还铺上垫子,但是B是完全不知情的)介绍完规则后教师离开讲台,两位同学都不能讲话,但是班级其他同学是可以讲话来渲染气氛的,如:太远了吧,不要接他让他摔倒等等。然后在教师开始数数后B往后倒看结果。
3.活动结束时留下思考空间。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参与了体验活动的学生比较容易对活动的内容形成比较强烈的感性认识。这时,教师需要做的是留给他们一些思考的空间和必要的提点,为接下来学生就这个问题形成理性认识做好准备。这里的空间不一定是沉默地让学生们思考,可以是继续让那些想要尝试体验的学生重复前一个活动,得到直观的参与感受,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上述信任活动实际上的结果有这几种:1)B双脚不离地直挺挺往后倒,A用力接住,大家都很高兴——完全信任;2)B往后倒时一只脚往后挪自己稳住重心感觉到A在接住他时才放心倒——不完全信任;3)B稍微往后一动直接用脚稳住重心不向后倒——完全不信任。而且多次尝试甚至角色互换的参与以后(时间来得及的话),学生会有更多新的感受和发现,比如学生明明知道B往后倒时A必定会接住他,可是自己在B这个位置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勇敢地倒下,通常A位置的人不同,同样的活动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鼓励学生归纳和小结。俗话说:开头难,结尾更难。教师需要从参与后的感受出发,先让学生谈谈各自的感受,测试出被信任的同学会表现出极大的满足和自信,测试出不夠信任或者完全不信任的同学会出现情绪低落的表象,甚至开始怀疑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学生们充分表达后,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自己得出课堂的知识点:信任是开启心灵的一把金钥匙,缺少信任或者不够信任都将造成人际关系的隔阂和矛盾。而且教师还可以更进一步地让学生从那些被大家信任的老师同学身上归纳出一些容易被别人信任的特质,从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被信任的人。
三、关于参与式体验的几点说明
第一,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从表面上看,参与式体验似乎降低了教师在德育课堂上的作用。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变着成了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引导者,看上去轻松许多。实际上,对教师来说最难的是参与式体验项目的确定。因为学生的参与式体验项目并不是一般的游戏环节,而是教师需要设计一个融合所需知识的、学生有能力参与并总结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注重积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重视学生在体验中的学习和成长。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探究性的。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课堂的体验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通过那些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来正视自己,超越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但是现实中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参与了,体验了,可是并没有达到教师预先设想的教学目标。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明白: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只要学生在参与式体验活动中有所悟,就已经有所成长了。可千万不能重新回到视频播放器模式,让学生对德育课堂更加失去兴趣。
参与式体验这种模式,笔者经过实践认为是非常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体验能促使学生情感的发生,参与能让德育知识回归实践,让德育的实践过程更加具有吸引力,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从而得到学生内心情感的认可,实现德育的内化。
参考文献:
[1]祝加伟.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在班级建设中的思考[J]教师[下],2016,第四期.
[2]朱海波.意境教学在技工院校德育课堂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2017,第2期.
[3]周颖娜.中职生职业素养的“体验式”培养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朱秀,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