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论莫言民间性、民族化的写作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在新时期文学中,莫言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一位别树一帜的作家,他以其自由奔放的叙述、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横溢恣肆的语言,把中国最民间的、最民族的本真的东西献给世界看。莫言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在世界的代言人。
其他文献
【正】 “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黑格尔自然界最美好的和最完善的创造物,
《庄子》之《逍遥游》与《秋水》中"海运"、"夭阏"、"旋"的释义,长久以来众说不一。考辨发现,"海运"不宜指"在大海上运行",而是指"海动";"夭阏"不应看作联绵词,而是类义连文,其义偏于"阏";"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