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说到底就是为了造就一个个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如今已经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身上闪现出让人惊喜的“亮点”,这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今年武汉市“两会”期间,有一份提案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市政协委员、武汉市卓刀泉中学校长许学武提出的。内容是呼吁尽快取缔公交上的“无痛人流”广告,让孩子们的视觉不再受玷污。
其实,这项建议最初是由卓刀泉中学初三学生王潇代表自己的同学,请许校长代为提交“两会”的。最终他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这件事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成为媒体的焦点话题。
一份令人瞩目的“另类”调查报告
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些对于我们有益,有些则是垃圾信息。或许因为垃圾信息泛滥,很多人常常对它“熟视无睹”。比如电视里、报纸上、大街上、公共汽车上无处不在的人流广告,虽然很多人讨厌它,但不会特别在意。
今年刚满15岁的王潇却认为这样的“不洁广告”,污染了他和他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的视觉。当看到广告牌上一脸享受,表情幸福的“人流”女孩。他对漠视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极大愤慨,于是就选择了这个敏感的话题作为社会调查的选题,得到了老师、校长的大力支持。“两会”前,他完成了他的社会调查,并将长达上万字的调查报告交到校长手中。
早在初中二年级,王潇的一篇题为《尊重生命》的作文,就曾提及了“人流”问题。当时他的语文老师骆春红老师看了有些吃惊,不过并没有批评他关注这个年纪不该关注的问题,而是积极肯定了他的社会责任意识。骆老师的这种态度极大地激发了王潇关注社会问题的热情,在了解的王潇关于“某些垃圾广告不仅污人耳目,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的想法之后,老师们鼓励他将作文“扩充”为社会调查。于是,他花了3个月时间,观察、统计、拍照,最终形成这篇看似"另类"的调查报告。
关注社会不是“不务正业”
“人流”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但在中国有些人的印象中,“人流”并非法律道德概念,只是一种医疗技术手段,与拔牙、割阑尾没有多少区别。因此,在泛滥成灾的人流广告面前,少有灵魂上的震撼。
“垃圾广告最大的误导是它通过对流产的简单、容易、轻松甚至美妙的夸张渲染,暗示了一种游戏人生、娱乐人生的不负责任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这是王潇这份调查报告中最关键的一段话。改变某种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而优化我们的整体社会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在王潇就读的卓刀泉中学,“激励教育”是他们特别注重的教育方式,据政教主任滕卫红介绍,“激励学生成长,为终生发展奠基”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他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王潇在“人流广告”与“污染社会环境”之间的思考,这在有的人看来,不过是胡思乱想,弄不好会分散学习精力。可是在卓刀泉中学,这种行为却受到了鼓励,因此“激励教育”得以激励出一篇警醒社会的调查报告。这种鼓励学生用部分精力广泛关注社会的做法,也许不利于集中精力追求学习成绩上的提高,但卓刀泉中学认为,它可以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大有裨益。
青少年也能成为警世的“大人物”
200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曾经刊登了一封署名为“广西南丹县高中学生”的来信。信中反映了南丹的“万人治污秀”:“我们本以为真的是来参加治理河水污染活动的,没想到却是来做假的……我们想不通为什么要这样做?”
广西南丹这位高中学生的质疑,曾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的强烈反响。
王潇与南丹的这位高中学生同样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是立足于小人物的舞台,关注着社会大问题。
王潇曾对公交车上的人流广告进行社会调查。从学校前方的森林公园车站到武昌阅马场,一共有18个站点,他统计共有近200块橱窗式广告,人流广告超过四分之一。这样的“不洁广告”,污染了人们的生存空间,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社会环境的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应当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遵守社会公德”,“不得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社会良风尚同样属于社会大环境的范畴。
因此,王潇调查报告中引用了上述法律条文。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要查阅类似的法律条文并不难,我们中许多人也知道垃圾广告必有违法之处,不过垃圾广告却在全国各地许多城市存在了很长时间。为什么我们就没有想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这次王潇的提议不仅被媒体广泛关注,市政府也很快作出了积极回应,采纳了他的建议。这在中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提出的建议也能产生改变社会环境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并用心去关注社会,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的"大人物"。
素质教育要把每个学生当作“人”
学生“网恋”是目前许多中学老师最怕遇见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以往老师和学校大多采取“堵”的策略,比如禁止学生上网等等。这种制约性教育的结果往往会激起学生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对此,王潇的班主任彭彦老师采取了变堵为疏的方法,主动布置需要在网上查阅资料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将兴趣转移到网络中有益的功能上去。就像建水坝可以利用湍急的水流发电,网络的流行也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有效利用就完全可以让它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的好帮手。
重视利用学生自身能量是激励教育的一种有效思路。它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可见,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大部分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老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就拿王潇来说,他喜欢画画、弹钢琴,歌声也很优美。平时,他还喜欢搞小发明、小创新。他发明的跆拳道仿实战对抗训练专用器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二等奖。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不过各方面发展均衡。以应试教育的眼光看,王潇并非尖子生,但他的综合素质却为他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中学生当“人”去教育,说起来似乎是非常基本的教育原则。可是我们以往常常会将未成年的中学生视作“孩子”,没有充分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因此,制约性教育才会占据主导地位。而“变堵为疏”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思路,还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师生之间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从王潇关注“人流广告”可以得到一种启示:中学生一旦有了自己是和成年人平等的“人”的意识,才会更多地去思考、关注“人性”这样有深度的问题,而不是把自己当作孩子,隔离于社会之外,让思维圈禁于“象牙塔”之中。
王潇的中学生上书"两会"取缔公汽人流广告,折射出当代中学生的素质的不断提高。
卓刀泉中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成功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范例,不失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典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