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形状膜的求积单元振动分析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目的是建立一种能够高效分析任意形状膜的自由振动的弱式求积单元.先采用融合函数将任意形状变换成规则的区域,然后将单元内的位移场假设为三角函数,最终导出了节点数目可变和节点类型任意的单元的显式表达式.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将得到的结果与精确解和采用其他数值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可以用很少的节点数目给出高精度自由振动频率.“,”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develop an efficient weak form quadrature element for 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arbitrarily shaped membranes. The arbitrarily shaped membrane is firstly mapped into a regular domain using blending functions,and the displacement in the element is assumed as the trigonometric functions. Explicit formulations are worked out for nodes of any type and a varying number of nodes. For verifications,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act solutions and data obtained by other numerical method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highly accurate frequencies can be obtained with a small number of nodes by present method.
其他文献
对声波耦合水雾消除火灾烟雾的声团聚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且深入探究了声团聚的作用机理及微观团聚体结构的样貌,通过改变声波频率、声功率、水雾浓度和初始烟雾浓度等参数比较其对消烟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声波耦合水雾技术提高了气溶胶分散性,并且水雾产生的液桥力保证了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团聚效率得到提高.在初始烟雾浓度为50 g·m-3、水雾浓度为30 g·m-3、声功率10W和声波频率1.5 kHz的条件下,烟雾颗粒数目减少了80%以上.添加水雾后颗粒间的相对挟带系数增大,相对运动增强,最佳团聚频率范围得到扩大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得最具活力却拥挤的城市中心区亟需扩张.城市中心广场逐渐向下发展,而地下空间早期粗放型开发模式导致城市中心广场上下割裂.出入口空间在其中承担沟通上下的重要作用,且目前仍存在空间使用效率低下、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城市中心广场地下街出入口行为活动为导向,总结不同类型地下街出入口空间的上下联动行为需求及现状问题,从形态组织、文化功能、通行效率、安全可达四个方面提出城市中心广场地下街出入口空间上下联动设计策略.
“城市人”规划理论是“人”在自存共存的平衡原则下创造的最优空间,而民族村寨作为一种“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一种人类聚居形式,具有典型“城市人”匹配典型人居的空间属性.因此,基于“城市人”规划理论,结合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族村寨典型案例,归纳民族村寨的空间特征,从传统的传承与现代性调整,塑造典型“城市人”匹配的典型人居、民族文化的还原与功能再造,促进典型“城市人”与文化活态关系的建立、关注多方利益主体,实现典型“城市人”自存-共存需求的最优平衡三个维度探讨“城市人”视角下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为民族村寨的保护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昆明以其对外交通枢纽的地位成为了抗战大后方重镇.随着抗战西迁来的人口、工业、金融业与建筑业在短时间内涌入昆明,这些要素加快了昆明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新城市规划的产生.1939年民国《都市计划法》颁布后,昆明市工务局局长丁基实提出了“大昆明”设想,同年年底该局技士沈长泰根据设想绘制了“大昆明市设计草图”.至此,昆明市的规划及营建开始以建设大昆明市为指导,昆明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及定位就此确立.1940年,《昆明市政府中心工作计划书》颁布,其工务部分指出了建设大昆明市的几项系统性任
通过结合非局部尺度和应变梯度效应的Mindlin板理论对轴对称旋转纳米圆板进行建模.考虑纳米圆板的剪切变形,应用非局部应变梯度理论推导出描述纳米板面外自由振动行为的控制微分运动方程.应用微分求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从而得到旋转纳米板面外振动的固有频率.在数值算例中考虑了实际工程中常见的两种边界条件,即固定约束和简支约束.分析了固有频率随厚径比、角速度、非局部特征尺度和材料特征尺度的变化.特别地,旋转纳米圆板是否稳定的临界角速度是数值获得的.本研究对当前纳米技术和纳米器件中旋转圆形纳米结构的动态设计和
向心性空间图式是东、西方普遍存在的空间原型,而中国传统哲学中人与环境同构的自然观使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背后存在着某种力场,既塑造着空间形态,也影响着人们的感知与行为.厘清了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的历史溯源,揭示其背后存在的“空间力场”,从居住与生活、精神与仪式、秩序与效率和权利与象征四个方面阐释其当代流变,梳理其对古今建筑营建活动的深远影响,以期进一步理解空间形式原型,为传统建筑的当代转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西京古道是沟通岭南与中原的古代交通要道,也是民族民系迁徙、融合之路.西京古道乐昌段位于湘粤两省交界,沿线聚集了大量来自江西、湖南、福建的移民聚落.以西京古道乐昌段沿线的湘赣籍和福建籍移民聚落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迁徙源地、路线、时段、迁移方式进行考察,并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分析移民聚落空间形态与民居形制,通过比较不同原籍的移民聚落形态差异,探讨移民在家园再造时受到的原乡文化影响以及在他乡产生形态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湘赣籍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南北两个片区,北片区聚落形态与原居地湘南、赣中地区聚落相似度高,
历史城区的更新变化不可避免,重视“维护”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才可使其健康发展.以广州恩宁路历史街区活化项目为例,结合粤剧艺术博物馆、永庆坊“微改造”及周边两栋单体建筑创作,分析“文化复兴”在历史城镇更新进程中的重要性,探讨非物质文化保护及其价值回归的必要性,强调地域文化价值在各个层面延续的连贯性.恩宁路历史街区作为西关旧城改造的时代样板,有力阐明了一座城镇的发展应基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演进,一个片区的复兴应保持传统文化的价值特性,一栋建筑的书写应尊重历史根脉的理性逻辑.
研究了受轴向流作用的轴向变速梁的稳定性和动力学特性.利用Floquet理论和Runge?Kutta算法,得到了轴向变速运动梁动力学响应的数值结果.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平均脉动速率、轴向外流速、轴向附加质量参数、质量比、长细比、初始拉力和粘弹性系数等系统参数对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梁运动速率的脉动频率接近一、二阶固有频率的2倍或前两阶固有频率之和时,轴向运动梁会出现次谐波共振或组合共振现象而失去稳定.梁在次谐波共振区和一、二阶组合共振区内分别做单周期和概周期运动.梁的稳定区域在各系统参数的作用下将出
基于频域的振动控制对于结构动力学十分重要,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极点配置法的频域振动主动控制理论.由于压电智能结构在振动控制领域具有令人满意的性能,并且宏观纤维复合材料(Macro?fiber compos?ite,MFC)具有高灵敏度和可变形性,本文使用MFC片并基于极点配置法设计控制方法,可以人为地设计梁的固有频率.研究中MFC片被粘结在梁结构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作为作动器和传感器.然后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智能结构运动方程,并基于输出反馈的极点配置法设计了主动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了本文主动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