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然而与社会的飞速发展相反,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展现出一些不符合传统认知的行为习惯,这也使得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根据笔者的了解,大学相当于一个缩小的社会,对于学生行为习惯难以起到纠正的作用,至于高中初中也只是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习惯。因此,小学和幼儿教育则是学生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相较之下,小学阶段,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加倾向于学习,这也使得幼儿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幼儿;培养;行为习惯
根据人类行为学的介绍,形成越早的习惯,在人的大脑中就越根深蒂固,形成一种定式行为,一旦受到相应的外界刺激,人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这也加大了纠正行为习惯的难度。因此,想要纠正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幼儿时期进行。现在的学生普遍入学较早,因此,幼儿教育的学生大致在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学习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更多的是模仿,模仿父母、老师,甚至是模仿同龄人的一些行为,使得幼儿在这一阶段极易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广大幼儿教师有必要着重对待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我国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增大量的婴儿,这也使得近些年幼儿教育逐渐兴起,各种幼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我国的各个城市。现今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各种辅导班,诸如英语班、钢琴班等。从根本上讲,这些教育机构的教学目标不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而是更加倾向于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这种教育机构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意义不大,相反,这些教育机构的老师没有学前教育培训,反而会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对幼儿造成错误的引导。二是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周一到周五上课,负责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相对来说更加专业,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教学有着一定的侧重。然而,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行为习惯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为了提高幼儿的素质,更多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加大了教学容量,不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笔者认为,幼儿行为习惯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二、指出问题,鼓励幼儿纠正
笔者在上文已经提到,幼儿的年龄大致在3-6岁,对于错与对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一些行为在教师看来是错误的,而在幼儿眼中则是对的,甚至有些错误的行为很有“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学生指出对错,然后鼓励幼儿进行改正。比如,在笔者的班中,有的学生在吃饭的时候,就很喜欢嚼着东西说话,或者故意咂嘴,这种行为在他们看来颇具趣味性,然而,在成年人眼中这种行为是十分没有礼貌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错的,笔者在学生吃午饭的前,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学生年纪较小,很容易就被故事吸引。故事的内容大致是在过去闹饥荒的时候,有个妖怪,专门偷吃孩子嘴中的饭,如果孩子吃饭的时候,张嘴说话,就会被妖怪将嘴中的饭偷走。在吃午饭时,很多学生还是一边嘴里嚼着饭菜,一边说话,这个时候,有一个学生忽然想到笔者所讲的故事,就提醒了其他人,很快,所有学生都改正了这一行为。笔者观察之后,就在下午的课上给学生指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种偷饭的妖怪,但是嚼东西时开口说话,对他人是很不礼貌的。这样教育的效果也许不会持续很久,但是多次对学生进行教育后,学生最终能够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
三、树立榜样,形成示范作用
幼儿对于学习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的日常行为可能源自于自己一个奇思妙想,但更多的行为来自于周围的人,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一言一行,然而由于学生很难正确认识到对错,导致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行为习惯。幼儿模仿他人,本就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师不应该阻止学生的模仿行为,但是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模仿的对象。一个幼儿班中大致有10—15名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总有几名学生十分听教师的话,能够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点出这些学生,然后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到,我国自古就十分提倡尊敬师长,在幼儿教育中同样如此,在学生眼中,教师就是权威的代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就会慢慢的开始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甚至说话的语气。比如,笔者刚刚进行幼儿教育时,经常会在课上清清嗓子,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久了,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课下休息时,也喜欢清嗓子,后来经过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提醒,笔者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遂很少在课堂上清嗓子,并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极富意义,为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一定要改正自身不好的行为,让其他教师通过旁听来指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完善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师和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幼儿阶段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幼儿园中的教学,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另一部分则是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通过笔者的了解,很多家长都无视了家庭教育这个部分,认为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孩子所有的教育任务都交给了幼儿园。在笔者看来,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一方面幼儿正处于一种学习阶段,对于周围一切的行为习惯都会模仿和学习,另一方面,幼儿在思想上依附性较强,行为上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这也使得家庭在幼儿行为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同家长进行沟通,实现教学的延续,要求家长努力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以此来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总体来说,现阶段社会各界正越发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教学,这也给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大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所顾及,在日常教学中指出学生的错误行为,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幼儿纠正错误行为,同时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最终使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光红.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对策[J].成功教育,2011(3).
[2]王秋平.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J].大众科学教育,2010(01).
【关键词】 幼儿;培养;行为习惯
根据人类行为学的介绍,形成越早的习惯,在人的大脑中就越根深蒂固,形成一种定式行为,一旦受到相应的外界刺激,人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这也加大了纠正行为习惯的难度。因此,想要纠正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幼儿时期进行。现在的学生普遍入学较早,因此,幼儿教育的学生大致在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学习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更多的是模仿,模仿父母、老师,甚至是模仿同龄人的一些行为,使得幼儿在这一阶段极易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广大幼儿教师有必要着重对待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我国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增大量的婴儿,这也使得近些年幼儿教育逐渐兴起,各种幼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我国的各个城市。现今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各种辅导班,诸如英语班、钢琴班等。从根本上讲,这些教育机构的教学目标不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而是更加倾向于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这种教育机构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意义不大,相反,这些教育机构的老师没有学前教育培训,反而会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对幼儿造成错误的引导。二是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周一到周五上课,负责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相对来说更加专业,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教学有着一定的侧重。然而,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行为习惯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为了提高幼儿的素质,更多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加大了教学容量,不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笔者认为,幼儿行为习惯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二、指出问题,鼓励幼儿纠正
笔者在上文已经提到,幼儿的年龄大致在3-6岁,对于错与对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一些行为在教师看来是错误的,而在幼儿眼中则是对的,甚至有些错误的行为很有“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学生指出对错,然后鼓励幼儿进行改正。比如,在笔者的班中,有的学生在吃饭的时候,就很喜欢嚼着东西说话,或者故意咂嘴,这种行为在他们看来颇具趣味性,然而,在成年人眼中这种行为是十分没有礼貌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错的,笔者在学生吃午饭的前,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学生年纪较小,很容易就被故事吸引。故事的内容大致是在过去闹饥荒的时候,有个妖怪,专门偷吃孩子嘴中的饭,如果孩子吃饭的时候,张嘴说话,就会被妖怪将嘴中的饭偷走。在吃午饭时,很多学生还是一边嘴里嚼着饭菜,一边说话,这个时候,有一个学生忽然想到笔者所讲的故事,就提醒了其他人,很快,所有学生都改正了这一行为。笔者观察之后,就在下午的课上给学生指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种偷饭的妖怪,但是嚼东西时开口说话,对他人是很不礼貌的。这样教育的效果也许不会持续很久,但是多次对学生进行教育后,学生最终能够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
三、树立榜样,形成示范作用
幼儿对于学习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的日常行为可能源自于自己一个奇思妙想,但更多的行为来自于周围的人,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一言一行,然而由于学生很难正确认识到对错,导致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行为习惯。幼儿模仿他人,本就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师不应该阻止学生的模仿行为,但是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模仿的对象。一个幼儿班中大致有10—15名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总有几名学生十分听教师的话,能够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点出这些学生,然后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到,我国自古就十分提倡尊敬师长,在幼儿教育中同样如此,在学生眼中,教师就是权威的代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就会慢慢的开始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甚至说话的语气。比如,笔者刚刚进行幼儿教育时,经常会在课上清清嗓子,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久了,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课下休息时,也喜欢清嗓子,后来经过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提醒,笔者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遂很少在课堂上清嗓子,并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极富意义,为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一定要改正自身不好的行为,让其他教师通过旁听来指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完善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师和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幼儿阶段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幼儿园中的教学,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另一部分则是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通过笔者的了解,很多家长都无视了家庭教育这个部分,认为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孩子所有的教育任务都交给了幼儿园。在笔者看来,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一方面幼儿正处于一种学习阶段,对于周围一切的行为习惯都会模仿和学习,另一方面,幼儿在思想上依附性较强,行为上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这也使得家庭在幼儿行为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同家长进行沟通,实现教学的延续,要求家长努力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以此来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总体来说,现阶段社会各界正越发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教学,这也给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大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所顾及,在日常教学中指出学生的错误行为,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幼儿纠正错误行为,同时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最终使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光红.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对策[J].成功教育,2011(3).
[2]王秋平.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J].大众科学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