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到一条比较新颖、有效的解决VB程序设计教学本身枯燥、难懂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教师们颇感兴趣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VB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并进行深刻的反思,重新对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VB 面向对象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VB程序设计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VB具有简单易学、灵活方便和易于扩充的特点,被公认为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方法。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人结合自己几年来VB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和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合理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
尽管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性较强,但其理论知识、算法等比较抽象,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很难接受。目前VB程序设计课程一般讲授与实践分离,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必须通过上机实践才能理解的知识与内容,这也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的弊端,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改善这种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状况,我们将讲课与上机实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的接受程度等灵活地安排教学。通常在学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师会提供1~2个难度适中的相关题目让学生练习,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研究。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上机实践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与验证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从“以教为主”单纯灌输知识的方式转化为“以学为主”积极参与的认知建构过程,采用“问答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与思想。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以及讨论的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发言,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知识的平台,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立足具体实例,渗透基本概念
概念的形成过程常常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如果遵循逻辑思维过程去组织教学,必将使学生容易掌握概念。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对程序设计充满了好奇,如果教材把对象、事件、控件等一大堆的概念放在前面讲,一下子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也比较困难。因此要想让学生领会这些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应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控件、对象、事件的概念。在VB程序设计中,对象和事件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所有的开发都是围绕着对象的事件进行的。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每个控件的用法,教学中要安排足够的课时把这些控件的用法渗透到一个个程序实例中,由浅入深逐渐介绍,让学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总结控件的用法。程序与程序之间不能是孤立的、要有联系,完成程序所需的知识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三、分散难点,逐步渗透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教材在整体设计上,要注意分散难点、合理选材,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顺序,并注意适时、适量,学以致用地逐步渗透相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于有难度的知识点,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反复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引入一个复杂一些的例子,深入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已学到的内容不断纳入新的内容体系中去,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四、注意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
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学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一般都有这个体会,一学到程序设计,学生的两极分化就会特别严重。这时就要在整体教学中注意兼顾个别学生。例如,教材中的习题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内在潜力,也可以调动中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如果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要教师来解决的话,不仅课堂时间不允许,而且顾此失彼,还会影响课堂秩序。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挑出优秀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这既遵循了信息技术学科强调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解决了现实问题。
总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虽然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绝不能离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VB 面向对象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VB程序设计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VB具有简单易学、灵活方便和易于扩充的特点,被公认为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方法。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人结合自己几年来VB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和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合理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
尽管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性较强,但其理论知识、算法等比较抽象,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很难接受。目前VB程序设计课程一般讲授与实践分离,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必须通过上机实践才能理解的知识与内容,这也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的弊端,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改善这种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状况,我们将讲课与上机实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的接受程度等灵活地安排教学。通常在学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师会提供1~2个难度适中的相关题目让学生练习,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研究。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上机实践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与验证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从“以教为主”单纯灌输知识的方式转化为“以学为主”积极参与的认知建构过程,采用“问答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与思想。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以及讨论的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发言,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知识的平台,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立足具体实例,渗透基本概念
概念的形成过程常常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如果遵循逻辑思维过程去组织教学,必将使学生容易掌握概念。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对程序设计充满了好奇,如果教材把对象、事件、控件等一大堆的概念放在前面讲,一下子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也比较困难。因此要想让学生领会这些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应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控件、对象、事件的概念。在VB程序设计中,对象和事件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所有的开发都是围绕着对象的事件进行的。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每个控件的用法,教学中要安排足够的课时把这些控件的用法渗透到一个个程序实例中,由浅入深逐渐介绍,让学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总结控件的用法。程序与程序之间不能是孤立的、要有联系,完成程序所需的知识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三、分散难点,逐步渗透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教材在整体设计上,要注意分散难点、合理选材,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顺序,并注意适时、适量,学以致用地逐步渗透相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于有难度的知识点,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反复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引入一个复杂一些的例子,深入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已学到的内容不断纳入新的内容体系中去,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四、注意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
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学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一般都有这个体会,一学到程序设计,学生的两极分化就会特别严重。这时就要在整体教学中注意兼顾个别学生。例如,教材中的习题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内在潜力,也可以调动中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如果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要教师来解决的话,不仅课堂时间不允许,而且顾此失彼,还会影响课堂秩序。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挑出优秀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这既遵循了信息技术学科强调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解决了现实问题。
总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虽然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绝不能离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