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看《我是歌手》,韩红唱《梨花又开放》,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词,我立刻想起了那张名叫《眼之魅》的专辑。上网搜了一下,果然,这盘磁带是1984年出的,演唱者周峰,而《梨花又开放》是专辑里的第三首歌曲——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大脑,30多年前听过的歌,居然记得这样清楚。
其实何止是周峰,我还记得刘文正、龙飘飘、凤飞飞、千百惠……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以我的年龄,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人的歌呢?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比我大十岁的姐姐,我最早听的流行歌曲,都是从她那里听到的。当我6岁的时候,我姐16岁,正是单卡录音机带着港台流行歌曲走进我们生活的年代,从那时起,我就已经开始接触流行音乐了。
有意思的是,等我到了上中学的年纪,那些本该是我这个年龄段的所熟悉的歌手,比如“四大天王”、Beyond、张国荣、梅艳芳,在我的印象中却几近空白。我想了想,这也许是因为,在我的整个中学时代,流行音乐都是被“推拒”在生活之外的。那时候,社会上批评追星现象,学校反对流行歌曲,家长不让听,而紧张的学业使得我们并没有多少娱乐时间。至于9块8一盘的磁带,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价格不菲。初三那年,为了能让父母给我买一台带“卡拉OK”功能的小型收录机,我还不得不打出了学习英语的幌子。
直到进入大学,流行音乐才重新回到了我的生活里。这时候,已经是任贤齐、熊天平、许美静、许茹芸的时代了。四年间,我买的磁带在书架上摆了满满一格。到了大学毕业那年,我有了人生第一台CD机,磁带变成了CD,也正是那个时候,有两位重量级的歌手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他们的影响力延续了很多年。这两位歌手一位是陈奕迅,另一位是周杰伦。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盘点,也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因为另一件事。前两天,我妈扔给我一张报纸,说:“你们最近不是打算去英国吗?你可以去看看这个古堡。”我打开报纸一看,广告上介绍的是:英国约克镇霍华德城堡——周杰伦婚礼派对举办地。
我突然发现,对于这类八卦新闻,我好像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那种好奇之心。我是有多久没有听过周杰伦了?最后一次买他的专辑,还是2007年的那张《我很忙》;而陈奕迅最新的国语专辑《米?闪》就搁在我的车上,可自打买来之后,我却只听过寥寥几次。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说的那样,忽然之间,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去接受新的歌手了;就连那些曾经喜爱的老歌手,他们的新歌也完全听不进去了。我们的听觉停滞在了年少时代,再也无法打开了。
想起小时候,每当家长、老师反对我们听流行歌曲的时候,我总是想,他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这些新事物呢?如果他们试着听一听流行歌曲,也许也会喜欢上它们的。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会是一个很开放的家长,我会跟我的孩子一起听歌、一起追星,哪怕到了八十岁,我也一定是个紧跟时代的老爷爷。后来我当了老师,自觉跟学生们的距离还是很近的,有人在微博上说出“我总是一个人在练习一个人”这样的话时,我能立刻反应过来这是林宥嘉的歌;当他们写道“有些话你选择不对他说”,我能第一时间接上下一句:“你说某种脆弱,我才感同身受。”——怎么样,还是很厉害的吧?可是有一天,当我在课堂上说出“任贤齐”这三个字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丝犹豫:他的时代距离我的学生是不是已经有点远了?当我开玩笑说:“瑞典语里11这个单词是elva,就跟萧亚轩(Elva)的名字一样。”课堂却没有上引起任何共鸣,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自以为紧跟时代,可是在学生们眼里,我早就已经落伍了。
前不久微信上有一个测试很流行,叫做《你够年轻吗》,考验的是你对90后有多了解。打开第一道题,我就完全懵了;一题一题往下翻,居然没有一题能答得上来。答不出其实也没关系,然而更可怕的是,我压根儿就不打算上网搜一下答案,对90后喜欢的那些偶像、那些事物,我完全没有兴趣去了解,我甚至觉得他们很幼稚、很可笑。
是的,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变成了当年我的老师和家长的那个样子。现在我终于明白,他们并非不愿意接受流行歌曲,而是当年的他们和现在的我一样,听觉已经停滞在了自己的年代——现实可能就是这么残酷:等到80岁的时候,当我和着《心太软》的音乐在广场上跳起“街舞”,我也许依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潮”的老头儿。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实何止是周峰,我还记得刘文正、龙飘飘、凤飞飞、千百惠……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以我的年龄,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人的歌呢?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比我大十岁的姐姐,我最早听的流行歌曲,都是从她那里听到的。当我6岁的时候,我姐16岁,正是单卡录音机带着港台流行歌曲走进我们生活的年代,从那时起,我就已经开始接触流行音乐了。
有意思的是,等我到了上中学的年纪,那些本该是我这个年龄段的所熟悉的歌手,比如“四大天王”、Beyond、张国荣、梅艳芳,在我的印象中却几近空白。我想了想,这也许是因为,在我的整个中学时代,流行音乐都是被“推拒”在生活之外的。那时候,社会上批评追星现象,学校反对流行歌曲,家长不让听,而紧张的学业使得我们并没有多少娱乐时间。至于9块8一盘的磁带,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价格不菲。初三那年,为了能让父母给我买一台带“卡拉OK”功能的小型收录机,我还不得不打出了学习英语的幌子。
直到进入大学,流行音乐才重新回到了我的生活里。这时候,已经是任贤齐、熊天平、许美静、许茹芸的时代了。四年间,我买的磁带在书架上摆了满满一格。到了大学毕业那年,我有了人生第一台CD机,磁带变成了CD,也正是那个时候,有两位重量级的歌手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他们的影响力延续了很多年。这两位歌手一位是陈奕迅,另一位是周杰伦。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盘点,也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因为另一件事。前两天,我妈扔给我一张报纸,说:“你们最近不是打算去英国吗?你可以去看看这个古堡。”我打开报纸一看,广告上介绍的是:英国约克镇霍华德城堡——周杰伦婚礼派对举办地。
我突然发现,对于这类八卦新闻,我好像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那种好奇之心。我是有多久没有听过周杰伦了?最后一次买他的专辑,还是2007年的那张《我很忙》;而陈奕迅最新的国语专辑《米?闪》就搁在我的车上,可自打买来之后,我却只听过寥寥几次。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说的那样,忽然之间,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去接受新的歌手了;就连那些曾经喜爱的老歌手,他们的新歌也完全听不进去了。我们的听觉停滞在了年少时代,再也无法打开了。
想起小时候,每当家长、老师反对我们听流行歌曲的时候,我总是想,他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这些新事物呢?如果他们试着听一听流行歌曲,也许也会喜欢上它们的。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会是一个很开放的家长,我会跟我的孩子一起听歌、一起追星,哪怕到了八十岁,我也一定是个紧跟时代的老爷爷。后来我当了老师,自觉跟学生们的距离还是很近的,有人在微博上说出“我总是一个人在练习一个人”这样的话时,我能立刻反应过来这是林宥嘉的歌;当他们写道“有些话你选择不对他说”,我能第一时间接上下一句:“你说某种脆弱,我才感同身受。”——怎么样,还是很厉害的吧?可是有一天,当我在课堂上说出“任贤齐”这三个字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丝犹豫:他的时代距离我的学生是不是已经有点远了?当我开玩笑说:“瑞典语里11这个单词是elva,就跟萧亚轩(Elva)的名字一样。”课堂却没有上引起任何共鸣,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自以为紧跟时代,可是在学生们眼里,我早就已经落伍了。
前不久微信上有一个测试很流行,叫做《你够年轻吗》,考验的是你对90后有多了解。打开第一道题,我就完全懵了;一题一题往下翻,居然没有一题能答得上来。答不出其实也没关系,然而更可怕的是,我压根儿就不打算上网搜一下答案,对90后喜欢的那些偶像、那些事物,我完全没有兴趣去了解,我甚至觉得他们很幼稚、很可笑。
是的,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变成了当年我的老师和家长的那个样子。现在我终于明白,他们并非不愿意接受流行歌曲,而是当年的他们和现在的我一样,听觉已经停滞在了自己的年代——现实可能就是这么残酷:等到80岁的时候,当我和着《心太软》的音乐在广场上跳起“街舞”,我也许依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潮”的老头儿。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