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爱情悲剧意识比较r——以《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为例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剧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具有永恒的魅力.爱情悲剧尤以独特的价值被众多作家所青睐.关于中西方爱情悲剧的作品有很多,中国的《孔雀东南飞》和德国作家席勒的《阴谋与爱情》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意义.主要分析探讨《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两者在悲剧意识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其他文献
在外国文学文本分析研究中,巴尔扎克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作家.作为他的一部重要作品,《驴皮记》提示了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的许多重要信息.《驴皮记》一书是巴尔扎克在其创作历程中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人类社会中无限欲望与有限能力的哲思文本.
艾丽丝·门罗的《乞丐新娘》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描写了阶级之间的差异和隔阂.透过一个小生活圈的感情纠葛,剖析露丝因贫富差异和阶级差异带来的多重身份困惑与抗争,阐述了门罗对底层女性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关切.
德富芦花生于明治元年,他的文学作品伴随明治时代的年轮一同成长.受自由的基督教精神与传统士族化伦理意识的双重影响,德富芦花同情弱者,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展开创作.其作品基于明治历史转型期新旧思想对立的背景,反映了摸索新文化过程中的明治人迷茫彷徨的众生相,进而展现明治文学时期知识分子追求自我的艰难心路历程.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国内对《巴黎圣母院》的研究仍停留在美丑对照原则、复杂的人物形象、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巴黎圣母院》的内容相对比较少.通过对《巴黎圣母院》进行文本细读,从叙述视角出发,分析在全知全能视角、内聚焦视角以及多重叙事视角的转换下,作者是如何塑造克洛德这个充满矛盾的角色的.
威廉·戈尔丁(1911—1993)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蝇王》是其代表作,用寓言隐喻的形式书写现代的性恶神话,因其作品弥漫着黑暗色彩,批评界曾将戈尔丁称为“悲观主义者”,此称谓遭到作家本人的否认.通过分析《蝇王》的成长主题,探讨戈尔丁辩证的情感态度.
小说《荒野生存》描绘了一个理想主义者投身荒野,追寻自然,回归自然,找寻生活真相的救赎之路.从主人公克里斯托弗的童年阴影切入,剖析了他投身荒野的原因,梳理了他救赎路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主人公最终精神的觉醒与顿悟,从而挖掘出小说所映射的整体的、和谐的、相互依存的生态主义思想,以期唤起人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应如何和谐共处.
莎士比亚在《奥瑟罗》中刻画了勇敢的摩尔将领奥瑟罗一角.然而因轻信小人伊阿哥的谗言和嫉妒心作祟,他背弃忠诚的下属卡西奥,杀死爱人苔丝德梦娜,最终落得自杀的结局.表面上看,容易认为奥瑟罗的悲剧仅是个人的悲剧,由他错误的伦理选择酿成.但果真如此吗?这出悲剧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刻的原因?采用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展现奥瑟罗多重伦理身份的同时,探讨其如何陷入伦理困境并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艾丽斯·西伯德是美国当今小说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之一,其代表作《可爱的骨头》在2002年一经发表便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一部颂扬爱与亲情、淡化仇恨的优秀作品.历年的文学赏析多集中在对受害者苏茜一家的解读上,而忽视了对小说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凶手乔治·哈维的分析.研究将把目光投向《可爱的骨头》中的反面人物哈维,剖析其扭曲的原生家庭及其带来的精神创伤,从而对哈维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以凸显作者特有的人文关怀.
在20世纪初的西方艺术领域中,贾科莫·巴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不断接收着新的知识,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主题运用在他的创作当中.从时间的维度对其艺术表现做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并对其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形成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纵观其一生,巴拉在不断的创新中实现着他的艺术理想.
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谈到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界限的消失,并用历史微弱感、精神分裂式语言、情感强度、拼凑法等词汇定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詹姆逊的文化理念在解读波兹曼《娱乐至死》上具有明显的话语指导性,两者的交汇可表现普遍与特殊互证的逻辑.基于此方法,试图挖掘《娱乐至死》的个例文化特征,以具体现状来理解詹姆逊所提出的文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