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该姓“汪”的双星终于姓汪了,一直国营的双星彻底民营了。
2009年2月27日,经青岛市国资委批准,青岛双星名人实业16.59%的国有产权公开挂牌转让,转让价格为1585.02万元。
这是国有股权退出双星鞋业的最后一步,一旦完成,双星名人将正式转制为民营企业。而双星的老将汪海或将成为这部分股权的最终所有者。
这个结局并不出人意料,唯一还算出人意料的是,这样的新闻已经在媒体上波澜不惊,而放在三五年前,这样的料还足以炒得天翻地覆。
十三年苦心经营,汪海的双星之变堪称国有企业私有化运作的典范,值得中国众多企业家把玩一番。
身为1988年20名中国首届优秀企业家之一,汪海是唯一一位于在位期间顺利拿下产权的企业家,是如今还奋战在企业经营一线的幸存者。
苦干十三年
与很多企业家对产权的后知后觉不同,双星的汪海很早就有了争取自身利益的觉悟。在汪海看来(当然这也是外界的观点),青岛双星从1983年的一个小小橡胶工厂,发展到如今资产50亿元的大型跨产业集团,创造出一个价值500亿元的品牌,完全是自己的功劳。
他不止一次地直言:“双星有了汪海才有了双星。双星在中国的这个名牌是我带领我的员工伙伴干出来的,我是双星的缔造者这是事实。”
可以说,第一个十三年,汪海跟郑俊怀、褚时健一样,在踏踏实实地做事,确实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成大事之后,小算盘也就跟着打了起来。
盘算十三年
汪海的小算盘始于1996年,这一打又是十三年。
这一年,青岛双星在深圳上市,汪海借机向上级提出股权激励方案,但不幸被否。
天不绝汪海,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不期而至,汪海从中找到了一个完美方案。
双星上市首轮融资被用来在全国大肆扩张渠道。金融危机爆发很容易使双星陷入“债务负担严重,存货飙升、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的经营困境”。汪海称,这是双星快速扩张的后遗症。
双星要活下来,只能“壮士断腕”。1998年,在征得青岛市委领导同意后,汪海开始操刀双星渠道改革,主要形式就是私人买断、国有资本退出。
汪海称这样才能激发渠道代理商的工作热情。
汪海用5年时间,将遍布全国的数千家双星专卖店和46个销售公司全部打折降价出售给私人,基本上是买方说多少钱就收多少钱,价值10元的国有资产只卖了2.87元,亏了7.13元,而全国卖完以后双星集团亏了3个多亿。
之后,汪海多次谈起这次卖渠道,称自己是迫不得已,如果不卖的话双星可能会完蛋,但事实是,双星在1997年底时,不仅有现金1.05亿元,还有应收账款1.43亿元,存货8600多万元。
渠道卖完之后,双星进入下一步。
2002年9月16日,汪海成立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接收双星集团的硫化鞋业务。汪海是名人实业的第一大股东,投资690万元,占股21.88%,并任董事长;双星集团投资523万元,持有双星名人实业16.59%的股份;双星集团工会法人股16.65%;还有另外两名自然人股东分别投资170万元和57万元。
2006年4月24日,青岛双星与双星名人签署了《资产转让协议》,青岛双星将鞋类资产全部转让给双星名人,转让价格约1.1亿元。
由于双星名人的收购能力明显不足,汪海因此被质疑“倒腾国有资产”,他的产权运作走上前台。来自政府的调查和外界的怀疑一度让这笔策划已久的交易搁浅,最终是汪海赢得了胜利。
2007年11月,该交易被放行,青岛双星鞋业资产进入双星名人公司。
2009年,双星名人的国有股份全部退出,彻底成为民营。
算计十三年之后,汪海终于拿到一大块私人领地。三步挪移大法
汪海十三年精心布局,最终如愿以偿,不仅仅归功于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与健力宝的李经纬、伊利的郑俊怀以及长虹的倪润峰相比,汪海无疑是幸运的幸存者。
动手早的未必成功,动手晚的竟然得逞,汪海运筹帷幄的实力出类拔萃。回头细看,汪海的乾坤大挪移有三个可圈可点之处,让人赞叹,不愧是敢用盆盛菜、钻“四菜一汤”空子的汪海。
第一招是用双星的渠道买下双星的资产,借鸡生蛋,以蛋换鸡,堪称无中生有的模范。
一般说来,企业家从哪里找到钱,以及如何用这笔钱买下企业股份是MBO的最大难题之一,很多企业家就栽在这两条上。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谨慎小心的汪海在李东生之外创造了一个新的途径。
当年,双星实行卖断渠道的改制时,汪海就多方布局,埋下多处伏笔。首先,汪海从双星员工中苦心挑选并扶植了一批听命于自己的代理商,其中西南双星和济南双星两家代理商由一对深得汪海宠幸的刘树立夫妇主理,掌握了双星在全国近一半的渠道。
接下来,汪海借渠道改制之机向这些代理商进行利益输送,降价甩卖,给成都公司“免收四年经营费、免收四年品牌使用费”的优惠改策。
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代理商很少能够拿出购买公司的巨款,因此当时的打折大甩卖是这样实现的:对于家大业大的西南经营总公司,双星以债权债务关系实施改制,成都双星只需承担双星集团4900多万元债务(分期付款),即可换来独立和自由。4900多万元听起来不是贱卖,但西南区不仅在2007年轻松还清债务,还发展出3亿元资产和7亿元的年销售额。
为了保证自己对这些渠道商的完全控制,汪海与每家代理商签订排他性协议,只要自己把持着品牌所有权,不仅可保人心不失,还能确保控股权不失。
2008年,汪海拿下双星的全部鞋业资产后,马上整顿销售渠道,悍然要求所有渠道商交出51%的股权,结果代理商们趋之若鹜,虽有刘树立夫妇叛变,但已无碍大局。
第二招是以双星的资产打名人的品牌,堪称偷天换日。
从2000年起,59岁的汪海开始陆续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汪海”、“WANG-HAI”、“w”变形体注册的商标,并将之以230万元(与双星的品牌价值形成鲜明对比)的价格转移到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名下。
此后,双星集团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这些新商标,花费数千万元,如今在消费者印象中,双星过去的两颗星星已经不复存在。这一切,汪海是以“推广高档产品的商标”为名实施的。
从2000年开始,汪海就提出了进军高档市场的战略,并展开了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如此一来,双星过去的商标即使不注入双星名人也无所谓,汪海不用像海尔那样为拥有品牌而遭受质疑。
第三招是发展新主业,弱化双星鞋业资产的地位和分量,缩小关注度,便于改制。
自1996年青岛双星在深交所上市以来,已完成五轮融资,但是后四轮融资,汪海并没有再投入制鞋业务,而是全部投入多元化,先后进入轮胎制造业、铸造行业。汪海称,选择多元化经营是因为制鞋业竞争激烈、利润持续下滑,而双星选择轮胎行业也是给汽车做鞋。
如今,鞋业和服装在青岛双星的业务构成当中仅占10%左右,轮胎业务已经占据了83.99%。正是因为鞋业在双星集团中已经是显得无足轻重的副业,双星进行鞋业资产运作、剥离并将之作为对汪海等高层管理者和员工的激励才能获得证监会以及青岛市政府的批准。
布局之外,汪海长征成功还应该归功于其不一般的谨慎自恃。他说:“必须要谨慎了又谨慎,我天天在走钢丝,那么多人看着你,国家宏观的政策对你的约束力越来越强,你必须要提高警惕性,否则可能就要带上手铐。”可见,对于产权运作这个死亡率非常高的冒险,汪海绝不是不管不顾地扑上去,而是谋定后动,低调发财。
行事谨慎,见利不贪(只要了22%的股权,只要了不重要的鞋业资产),是其获得媒体和政府支持的最大原因。
肥肉变肉干
汪海如愿以偿,拿到了自己苦拼出来的双星鞋业,并成为国转民的幸存者,但真正的幸存者游戏才刚刚开始。
因为与十三年前之不同,如今的运动鞋市场高手如林,外有阿迪、耐克,内有李宁、安踏,杀得血肉横飞,双星名人早已错失当年的江湖地位,沦落为第三集团,甚至无名小卒。
今年68岁的汪海也许真能活过99岁,干到88岁,但以今天的竞争格局,他的双星名人可能很难在鲨鱼群里再幸存20年。
2009年2月27日,经青岛市国资委批准,青岛双星名人实业16.59%的国有产权公开挂牌转让,转让价格为1585.02万元。
这是国有股权退出双星鞋业的最后一步,一旦完成,双星名人将正式转制为民营企业。而双星的老将汪海或将成为这部分股权的最终所有者。
这个结局并不出人意料,唯一还算出人意料的是,这样的新闻已经在媒体上波澜不惊,而放在三五年前,这样的料还足以炒得天翻地覆。
十三年苦心经营,汪海的双星之变堪称国有企业私有化运作的典范,值得中国众多企业家把玩一番。
身为1988年20名中国首届优秀企业家之一,汪海是唯一一位于在位期间顺利拿下产权的企业家,是如今还奋战在企业经营一线的幸存者。
苦干十三年
与很多企业家对产权的后知后觉不同,双星的汪海很早就有了争取自身利益的觉悟。在汪海看来(当然这也是外界的观点),青岛双星从1983年的一个小小橡胶工厂,发展到如今资产50亿元的大型跨产业集团,创造出一个价值500亿元的品牌,完全是自己的功劳。
他不止一次地直言:“双星有了汪海才有了双星。双星在中国的这个名牌是我带领我的员工伙伴干出来的,我是双星的缔造者这是事实。”
可以说,第一个十三年,汪海跟郑俊怀、褚时健一样,在踏踏实实地做事,确实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成大事之后,小算盘也就跟着打了起来。
盘算十三年
汪海的小算盘始于1996年,这一打又是十三年。
这一年,青岛双星在深圳上市,汪海借机向上级提出股权激励方案,但不幸被否。
天不绝汪海,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不期而至,汪海从中找到了一个完美方案。
双星上市首轮融资被用来在全国大肆扩张渠道。金融危机爆发很容易使双星陷入“债务负担严重,存货飙升、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的经营困境”。汪海称,这是双星快速扩张的后遗症。
双星要活下来,只能“壮士断腕”。1998年,在征得青岛市委领导同意后,汪海开始操刀双星渠道改革,主要形式就是私人买断、国有资本退出。
汪海称这样才能激发渠道代理商的工作热情。
汪海用5年时间,将遍布全国的数千家双星专卖店和46个销售公司全部打折降价出售给私人,基本上是买方说多少钱就收多少钱,价值10元的国有资产只卖了2.87元,亏了7.13元,而全国卖完以后双星集团亏了3个多亿。
之后,汪海多次谈起这次卖渠道,称自己是迫不得已,如果不卖的话双星可能会完蛋,但事实是,双星在1997年底时,不仅有现金1.05亿元,还有应收账款1.43亿元,存货8600多万元。
渠道卖完之后,双星进入下一步。
2002年9月16日,汪海成立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接收双星集团的硫化鞋业务。汪海是名人实业的第一大股东,投资690万元,占股21.88%,并任董事长;双星集团投资523万元,持有双星名人实业16.59%的股份;双星集团工会法人股16.65%;还有另外两名自然人股东分别投资170万元和57万元。
2006年4月24日,青岛双星与双星名人签署了《资产转让协议》,青岛双星将鞋类资产全部转让给双星名人,转让价格约1.1亿元。
由于双星名人的收购能力明显不足,汪海因此被质疑“倒腾国有资产”,他的产权运作走上前台。来自政府的调查和外界的怀疑一度让这笔策划已久的交易搁浅,最终是汪海赢得了胜利。
2007年11月,该交易被放行,青岛双星鞋业资产进入双星名人公司。
2009年,双星名人的国有股份全部退出,彻底成为民营。
算计十三年之后,汪海终于拿到一大块私人领地。三步挪移大法
汪海十三年精心布局,最终如愿以偿,不仅仅归功于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与健力宝的李经纬、伊利的郑俊怀以及长虹的倪润峰相比,汪海无疑是幸运的幸存者。
动手早的未必成功,动手晚的竟然得逞,汪海运筹帷幄的实力出类拔萃。回头细看,汪海的乾坤大挪移有三个可圈可点之处,让人赞叹,不愧是敢用盆盛菜、钻“四菜一汤”空子的汪海。
第一招是用双星的渠道买下双星的资产,借鸡生蛋,以蛋换鸡,堪称无中生有的模范。
一般说来,企业家从哪里找到钱,以及如何用这笔钱买下企业股份是MBO的最大难题之一,很多企业家就栽在这两条上。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谨慎小心的汪海在李东生之外创造了一个新的途径。
当年,双星实行卖断渠道的改制时,汪海就多方布局,埋下多处伏笔。首先,汪海从双星员工中苦心挑选并扶植了一批听命于自己的代理商,其中西南双星和济南双星两家代理商由一对深得汪海宠幸的刘树立夫妇主理,掌握了双星在全国近一半的渠道。
接下来,汪海借渠道改制之机向这些代理商进行利益输送,降价甩卖,给成都公司“免收四年经营费、免收四年品牌使用费”的优惠改策。
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代理商很少能够拿出购买公司的巨款,因此当时的打折大甩卖是这样实现的:对于家大业大的西南经营总公司,双星以债权债务关系实施改制,成都双星只需承担双星集团4900多万元债务(分期付款),即可换来独立和自由。4900多万元听起来不是贱卖,但西南区不仅在2007年轻松还清债务,还发展出3亿元资产和7亿元的年销售额。
为了保证自己对这些渠道商的完全控制,汪海与每家代理商签订排他性协议,只要自己把持着品牌所有权,不仅可保人心不失,还能确保控股权不失。
2008年,汪海拿下双星的全部鞋业资产后,马上整顿销售渠道,悍然要求所有渠道商交出51%的股权,结果代理商们趋之若鹜,虽有刘树立夫妇叛变,但已无碍大局。
第二招是以双星的资产打名人的品牌,堪称偷天换日。
从2000年起,59岁的汪海开始陆续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汪海”、“WANG-HAI”、“w”变形体注册的商标,并将之以230万元(与双星的品牌价值形成鲜明对比)的价格转移到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名下。
此后,双星集团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这些新商标,花费数千万元,如今在消费者印象中,双星过去的两颗星星已经不复存在。这一切,汪海是以“推广高档产品的商标”为名实施的。
从2000年开始,汪海就提出了进军高档市场的战略,并展开了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如此一来,双星过去的商标即使不注入双星名人也无所谓,汪海不用像海尔那样为拥有品牌而遭受质疑。
第三招是发展新主业,弱化双星鞋业资产的地位和分量,缩小关注度,便于改制。
自1996年青岛双星在深交所上市以来,已完成五轮融资,但是后四轮融资,汪海并没有再投入制鞋业务,而是全部投入多元化,先后进入轮胎制造业、铸造行业。汪海称,选择多元化经营是因为制鞋业竞争激烈、利润持续下滑,而双星选择轮胎行业也是给汽车做鞋。
如今,鞋业和服装在青岛双星的业务构成当中仅占10%左右,轮胎业务已经占据了83.99%。正是因为鞋业在双星集团中已经是显得无足轻重的副业,双星进行鞋业资产运作、剥离并将之作为对汪海等高层管理者和员工的激励才能获得证监会以及青岛市政府的批准。
布局之外,汪海长征成功还应该归功于其不一般的谨慎自恃。他说:“必须要谨慎了又谨慎,我天天在走钢丝,那么多人看着你,国家宏观的政策对你的约束力越来越强,你必须要提高警惕性,否则可能就要带上手铐。”可见,对于产权运作这个死亡率非常高的冒险,汪海绝不是不管不顾地扑上去,而是谋定后动,低调发财。
行事谨慎,见利不贪(只要了22%的股权,只要了不重要的鞋业资产),是其获得媒体和政府支持的最大原因。
肥肉变肉干
汪海如愿以偿,拿到了自己苦拼出来的双星鞋业,并成为国转民的幸存者,但真正的幸存者游戏才刚刚开始。
因为与十三年前之不同,如今的运动鞋市场高手如林,外有阿迪、耐克,内有李宁、安踏,杀得血肉横飞,双星名人早已错失当年的江湖地位,沦落为第三集团,甚至无名小卒。
今年68岁的汪海也许真能活过99岁,干到88岁,但以今天的竞争格局,他的双星名人可能很难在鲨鱼群里再幸存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