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要让小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需要在学生心中搭建抽象与具象之间勾连的桥梁,也就是几何直观。借助几何直观,为形成概念提供生动表征;借助几何直观,为理清算理提供具象素材;借助几何直观,为解决问题启迪拓展思路。
关键词:几何直观;概念表象;具象素材;启迪思路
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概念之一。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几何直观作用显著。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要让小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需要在学生心中搭建抽象与具象之间勾连的桥梁,就是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既有形象思维的特性,又有理性思维的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本质,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就要善用、巧用几何直观,把一个比较复杂、比较抽象的对象,用直观的办法,用图形的办法,把它描述刻画出来。
一、借助几何直观,为形成概念提供生动表征
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容易唤醒学生的视觉映象。在引入概念和概念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安排画图、操作、观察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主动认知,以直观的图形和相关的表象,支撑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符号、言语转化成表象表征,数形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概念系统。
【案例】 认识一位小数
师:0.1表示什么?
生:0.1表示10份中的1份。
生:0.1表示。
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如果这张纸的大小用数“1”来表示,那么如何表示0.1的大小?你估计是多大?谁来比画一下?
(学生比画)
师:0.1到底有多大呢?这样吧,请你在纸上分一分、涂一涂。
(学生活动)
(展示交流)
师(出示第一幅作品,如图1):0.1表示的是这么大小的一块吗?
生:他表示得不对,画成了。
(出示第二幅作品,如图2。)
生:不对,画成了,0.1应该表示。
(该生出示自己的作品,如图3。)
师:你认为他表示得对不对?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这样表示0.1的大小是对的,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0.1。
师(多媒体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出1份的过程):谁再说说0.1表示的意义?
生:0.1表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1份。
师:只能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吗?
生:还可以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1份。
生:还可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
生: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
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中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0.1的大小,让学生将小数的意义通过直观的图形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将数译成形,再用语言描述所画图形的含义,使学生头脑中关于0.1的表象得以视觉化,培养学生借助图形描述数学概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有助于积累应用几何直观描述数学概念的能力。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位小数的本质含义,更是对一位小数的直观性认识、整体性把握。
二、借助几何直观,为理清算理提供具象素材
几何直观能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发挥作用,在计算教学中,也能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摆一摆等形式来直观表征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算理,优化计算教学。借助“几何直观”形象地描述和分析计算的本质(即算理),将枯燥、机械的计算活动变成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变机械化的反复练习为自主探索本质算理的思维活动,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案例】分数乘分数
例题:王大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这块地的种大棚蔬菜,种大棚蔬菜的面积有多少公顷?
师: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生:大棚蔬菜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生: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求2份是多少公顷。
师:那么,根据你们刚才的理解,×应该怎样计算呢?结果是多少呢?
生:可以用图来画一画,分一分。
师:这是个好主意。大家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得出结果。
学生画图,展示(如图4)。
师:观察算式和结果,想一想:分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
生:2×2=4,3×5=15。
生:用分子相乘的结果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结果作积的分母。
分数乘分数的算理,通过理性讲解、推理,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借助图形表征,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涂一涂,学生很容易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并由此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再如《20以内进位加法》,通过学生用小棒、圆片等实物操作来直观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分数的简单计算》可以用图形直观来表征、理解算理……
三、借助几何直观,为解决问题启迪拓展思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小学生学习数学,解题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于几何直观,学生具有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可借用的几何直观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展开想象和创造性的数学探求活动。正确理解了几何直观的本质意义,把握了几何直观的实质,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就能灵活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生问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问题解决的水平,发展数学理性精神。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计算
师:这道题的加数有规律吗?什么规律?你会计算吗?
生:通分后再计算。
师:可以,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加到第20个、第30个数呢?还用通分的方法会怎样呢?
生:会特别麻烦。
师:对呀!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转化方法呢?
师(出示图5):观察图形,把正方形看作“1”,你有没有什么启发?
生:这个算式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
生:涂色部分的面积可以用1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
生: =1-=。
本教学片段中,由于有了直观图形的启发以及通过数形结合表达出的图意,学生更容易理解:图中的正方形表示数1, 的和就是正方形里涂色部分的大小,算式转化正是根据“涂色部分的大小等于1减去空白部分的差”进行的。如果没有图形直观,学生很难体会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转化。可见,几何直观在提示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作用巨大。
抽象的数学,借助几何直观,可以简洁形象地表达出来,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架构起勾连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合适的图形、直观的模型,更有利于揭示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境界。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关注,有意识地渗透。
关键词:几何直观;概念表象;具象素材;启迪思路
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概念之一。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几何直观作用显著。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要让小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需要在学生心中搭建抽象与具象之间勾连的桥梁,就是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既有形象思维的特性,又有理性思维的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本质,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就要善用、巧用几何直观,把一个比较复杂、比较抽象的对象,用直观的办法,用图形的办法,把它描述刻画出来。
一、借助几何直观,为形成概念提供生动表征
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容易唤醒学生的视觉映象。在引入概念和概念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安排画图、操作、观察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主动认知,以直观的图形和相关的表象,支撑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符号、言语转化成表象表征,数形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概念系统。
【案例】 认识一位小数
师:0.1表示什么?
生:0.1表示10份中的1份。
生:0.1表示。
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如果这张纸的大小用数“1”来表示,那么如何表示0.1的大小?你估计是多大?谁来比画一下?
(学生比画)
师:0.1到底有多大呢?这样吧,请你在纸上分一分、涂一涂。
(学生活动)
(展示交流)
师(出示第一幅作品,如图1):0.1表示的是这么大小的一块吗?
生:他表示得不对,画成了。
(出示第二幅作品,如图2。)
生:不对,画成了,0.1应该表示。
(该生出示自己的作品,如图3。)
师:你认为他表示得对不对?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这样表示0.1的大小是对的,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0.1。
师(多媒体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出1份的过程):谁再说说0.1表示的意义?
生:0.1表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1份。
师:只能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吗?
生:还可以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1份。
生:还可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
生: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
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中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0.1的大小,让学生将小数的意义通过直观的图形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将数译成形,再用语言描述所画图形的含义,使学生头脑中关于0.1的表象得以视觉化,培养学生借助图形描述数学概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有助于积累应用几何直观描述数学概念的能力。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位小数的本质含义,更是对一位小数的直观性认识、整体性把握。
二、借助几何直观,为理清算理提供具象素材
几何直观能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发挥作用,在计算教学中,也能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摆一摆等形式来直观表征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算理,优化计算教学。借助“几何直观”形象地描述和分析计算的本质(即算理),将枯燥、机械的计算活动变成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变机械化的反复练习为自主探索本质算理的思维活动,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案例】分数乘分数
例题:王大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这块地的种大棚蔬菜,种大棚蔬菜的面积有多少公顷?
师: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生:大棚蔬菜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生: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求2份是多少公顷。
师:那么,根据你们刚才的理解,×应该怎样计算呢?结果是多少呢?
生:可以用图来画一画,分一分。
师:这是个好主意。大家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得出结果。
学生画图,展示(如图4)。
师:观察算式和结果,想一想:分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
生:2×2=4,3×5=15。
生:用分子相乘的结果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结果作积的分母。
分数乘分数的算理,通过理性讲解、推理,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借助图形表征,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涂一涂,学生很容易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并由此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再如《20以内进位加法》,通过学生用小棒、圆片等实物操作来直观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分数的简单计算》可以用图形直观来表征、理解算理……
三、借助几何直观,为解决问题启迪拓展思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小学生学习数学,解题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于几何直观,学生具有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可借用的几何直观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展开想象和创造性的数学探求活动。正确理解了几何直观的本质意义,把握了几何直观的实质,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就能灵活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生问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问题解决的水平,发展数学理性精神。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计算
师:这道题的加数有规律吗?什么规律?你会计算吗?
生:通分后再计算。
师:可以,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加到第20个、第30个数呢?还用通分的方法会怎样呢?
生:会特别麻烦。
师:对呀!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转化方法呢?
师(出示图5):观察图形,把正方形看作“1”,你有没有什么启发?
生:这个算式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
生:涂色部分的面积可以用1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
生: =1-=。
本教学片段中,由于有了直观图形的启发以及通过数形结合表达出的图意,学生更容易理解:图中的正方形表示数1, 的和就是正方形里涂色部分的大小,算式转化正是根据“涂色部分的大小等于1减去空白部分的差”进行的。如果没有图形直观,学生很难体会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转化。可见,几何直观在提示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作用巨大。
抽象的数学,借助几何直观,可以简洁形象地表达出来,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架构起勾连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合适的图形、直观的模型,更有利于揭示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境界。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关注,有意识地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