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
那紧张、忙碌又井井有条的工作场景,让我不大的眼睛即刻睁得老大。我追踪着他们的身影,听着他们与外界联系的那声声入耳的亲切话语,看键盘上他们灵活的手指。那时,我刚刚走进厦门市慈善会。
来这里之前,我刚好听到厦门的“新春慈善快车”开往各处的消息,听到厦门各界对这列特别的“快车”的高度赞誉,看到厦门的许多百姓都想搭乘这列快车,都想为这列快车更平稳、更有效地运行出把子力气的动人场景。
到这里之后,我看到,这个“新春慈善快车”总调度室里,厦门慈善会的同志们都怎样紧张而有秩序地忙碌着。
在这里,我比较详细地了解到厦门慈善会启动的这列“新春慈善快车”成功圆满运行的情况。
2007年1月15日上午9时,厦门慈善会启动的“新春慈善快车”开到厦门同安区新民镇,为岛外四区1500个困难户送去大米15000斤、食用油1500桶、古龙罐头1500份、慰问金30万元。家住同安区西山英村36岁的村民洪国献因幼年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得如两根干柴,很难支撑自己的身体。行动艰难的他与家中82岁高龄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二人经济上主要依靠政府每月330元的低保金维持生计,既要买生活用品,也要买药服用,生活过得很拮据。当厦门市慈善会蔡景祥会长把过年的食品、用品和现金送到他家时,他眼里闪出阳光下海水一样晶莹的光亮,激动地说:“今年新春可以好好过了,非常感谢慈善会、感谢社会上的好心人。”那一天,1500个收到“新春慈善快车”礼物的困难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怀着和洪国献一样的愉悦、幸福的心情。厦门市慈善总会会长蔡景祥说,此次新春快车,不是一般的慈善救济,慈善总会和各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会深入到贫困户的家里,共同商量脱贫办法。“怎样脱贫才是关键。”蔡景祥还说,慈善快车是传递爱。“新春慈善快车”将运行到2月16日,“快车”不但要开进城乡困难户家中,还要到慈善超市、福利院、敬老院甚至各大医院,去帮助住院治疗的贫困户。
1月26日上午,“新春慈善快车”开进翔安区新店镇敬老院,慰问长期住在里面的六位孤老。当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蔡宗葛等一行人将慰问金和慰问品递给每位老人时,老人们脸上浮现出比夕阳还有魅力的笑容,似乎都年轻了许多。厦门慈善会的“新春慈善快车”还同时为翔安区其他33位住在敬老院里的孤老送去新春的慰问款物,并驶向了全市其他各区城乡敬老院、福利院,使所有的孤老都直接感受到厦门百姓为他们送去关怀,使他们在整个新春都能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慈善的温暖。
也是这一天的上午,市慈善总会蔡宗葛秘书长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一行人风尘仆仆驱车赶到翔安区新店镇东园村孤儿张巧红、张巧玲的家,给她们姐妹俩送去棉被、羽绒服、书包、年货等物品,蔡秘书长还将爱心人士洪小姐定向捐赠给孤儿姐妹的1200元助养金交给她们,懂事的两个小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张巧红出生于1991年,比妹妹张巧玲大5岁,现就读于莲河中学。她们的父母在四五年前就去世了,姊妹俩现由爷爷奶奶照料。3年前市慈善总会发现孤儿张巧玲、张巧红姐妹生活困难时,就已经向她们伸出的爱的援手。市委宣传部洪部长尽管工作繁忙也时常抽空来看望关怀她们。
2月10日(农历12月23)是传统民俗中的小年,由厦门市慈善总会和吉家·家世界共同主办的“新春慈善快车”在这一天“开”进了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白交祠是一个地处同安与安溪交界处深山中的小山村,海拔近1000米,至今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小路与外界相通,土地贫瘠,村民生活极为艰难,许多孩子只能完成小学学业,部分甚至在小学中途就不得不辍学,是厦门周边少数几个极度贫困的乡村之一。此次的“新春慈善快车”就是要为这些贫苦的村民送去关怀与温暖。厦门慈善会的同志和众多爱心人士组成的慰问团经过长途跋涉,不仅给贫困的白交祠村民送去了由吉家·家世界捐赠的大大的红包,还有大米、油、棉被及饼干、糖果等一些生活必需品及节庆食品,以及一些春联、茶具等小礼品,当慰问团成员把这些物资交到村民手上时,很多村民纷纷落下了感动的泪水。考虑到白交祠村的许多村民特别是一些老人因为交通不便,一辈子没出过几次门,娱乐生活极度匮乏,此次“新春”慈善快车除了为村民送去慰问物资,还聘请了专业演艺人员为村民现场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在物质上帮助村民的同时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厦门市慈善总会和吉家·家世界共同开动的“新春慈善快车”使白交祠村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小年。
2月14日,厦门慈善会的“新春慈善快车”开进思明区200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有鱼、封肉、年糕、鸡和各酒家特色小炒等共8道菜的慈善年夜饭。使困难家庭中的老老少少都感到了一种无比温馨的亲情。
13岁女孩儿丹盈的妈妈有精神障碍,父亲患癌症,家境十分困难,连电视机都没有。她希望家里能有一台电视机,在除夕夜看“春晚”,快快乐乐过新年。“新春慈善快车”便在春节前夕将一台25寸的新电视机送到了集美黄丹盈家里。
春节期间,150户特困户以及福利院、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受厦门市慈善总会、民生银行和南普陀寺慈善总会邀请,齐聚南普陀素菜馆共进新年午餐,共同感受慈善大家庭幸福美满的生活。
……
厦门慈善会的“新春慈善快车”满载着厦门百姓、厦门各界人士的爱心,平稳、飞快地运行着,全市3500个困难家庭或群体收到了“慈善快车”带给他们的礼物。我知道,我的笔实在无法跟上它滚滚向前的车轮,无法记述快车到过的每一个地方,但我看到感觉到了“新春慈善快车”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就在“新春慈善快车”运行的过程中,厦门建发房地产捐出500万元帮助家庭贫困的厦门优秀高考生,厦门市慈善会收到了慈善会成立以来最大一笔慈善助学款。
我们大家都感到,“新春慈善快车”的运行使厦门人的慈善意识又有了新的更大更高的提升。
下
在厦门短短的几天里,我多次听到厦门百姓、在厦门的台商、厦门寺院的僧人对厦门慈善会由衷的赞许。那一刻,我激动极了,不单为厦门市慈善会,也为我们国家还年轻的慈善事业。
创办于1994年的厦门市慈善会,近五六年的工作十分活跃,越来越活跃。其业绩不但深得厦门百姓和各界人士的关注、认可、赞许,而且在海内外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厦门人认同、信任市慈善会,缘于慈善会全体同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缘于他们对捐赠者、受助者高度负责的精神,缘于他们总是在实践中开动脑筋,使自己的慈善项目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慈善救助更好更有成效。
全国各地的慈善会基本上都有慈善助学的项目,厦门慈善会也不例外,很早就推出了这样的慈善项目。但在几年的实践中,他们不但看到了这个项目所取得的效果和成绩,同时也注意到实施这个助学项目,特别是对高年级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他们考虑到在对贫困生救助过程中如何提高他们自信心,如何多方面更广泛地调动大家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他们在探讨慈善助学的新模式。
2005年6月,厦门市慈善总会与当地主流媒体厦门晚报共同策划,推出了“岗位助学”这个全新的慈善项目。厦门慈善会通过新闻媒体,热情倡议广大企业为贫困高考生提供暑期勤工俭学的岗位,让贫困学子们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打工挣钱,既可补贴学费,又可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能力。
为保障打工学子的利益,厦门慈善会的“岗位助学”活动要求提供岗位的企业应信誉好;提供的岗位工作安全系数较高,劳动强度不能过大;工作的报酬要合理,保证上岗学子在两个月内能挣到1500元左右的收入;有些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在打工的基础上还可以向厦门市慈善总会申请1500元助学金,有了3000元,就能解决贫困生一部分困难。厦门市慈善总会作为这项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注意把企业和参加岗位助学的学生“拉起手来”。将学生送上岗位后,还进行跟踪,对哪家企业、哪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解决,真正让企业放心,让学生们安心的打工挣钱交学费。除外,厦门市慈善总会还专门联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特地为每位上岗的学生新设立期长为两个月,最高保额为10万元的人身安全意外险。
这种全新的助学模式一推出,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名申请助学岗位的学生很快达到180多人。先后有24家企业积极参与,提供的岗位数达到206个。2006年,在总结上一年经验的基础上,厦门市慈善总会和厦门晚报“早筹备、早启动”,提前于5月底就拉开了第二届“岗位助学”的序幕,因而“岗位助学”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序、更活跃,有声有色,报名的学生和提供的岗位数大幅度增长。报名参加岗位助学的学子达到362人,提供岗位的企业达到26家,提供岗位330个,上岗学子达269人。坚持打工满2个月的学子同样靠自己的双手挣到了超过1500元的报酬,最高的达到3500元。
“岗位助学”项目舍弃了传统救助“施舍”的形式,转而在厦门慈善会设立了特殊的助学平台,为困难群体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有机会靠自己的能力挣取报酬,颇受社会各界好评。成为贫困学子向往的活动,成为企业家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新平台,成为专家学者们学术探讨的新论题。引起了全国许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在全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中产生了非常大非常好的反响。大家普遍认为厦门慈善会推出的“岗位助学”项目是慈善助学一种有意义的延伸,受助学生不但得到了帮助,还得到了锻炼,他们的内心普遍都产生了一种可贵的成就感、自豪感,这种感觉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所以“岗位助学”项目是使贫困学生得到锻炼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同时,这样的“岗位助学”项目易实践、易操作,而且影响广泛,非常有利于宣传慈善事业。
那紧张、忙碌又井井有条的工作场景,让我不大的眼睛即刻睁得老大。我追踪着他们的身影,听着他们与外界联系的那声声入耳的亲切话语,看键盘上他们灵活的手指。那时,我刚刚走进厦门市慈善会。
来这里之前,我刚好听到厦门的“新春慈善快车”开往各处的消息,听到厦门各界对这列特别的“快车”的高度赞誉,看到厦门的许多百姓都想搭乘这列快车,都想为这列快车更平稳、更有效地运行出把子力气的动人场景。
到这里之后,我看到,这个“新春慈善快车”总调度室里,厦门慈善会的同志们都怎样紧张而有秩序地忙碌着。
在这里,我比较详细地了解到厦门慈善会启动的这列“新春慈善快车”成功圆满运行的情况。
2007年1月15日上午9时,厦门慈善会启动的“新春慈善快车”开到厦门同安区新民镇,为岛外四区1500个困难户送去大米15000斤、食用油1500桶、古龙罐头1500份、慰问金30万元。家住同安区西山英村36岁的村民洪国献因幼年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得如两根干柴,很难支撑自己的身体。行动艰难的他与家中82岁高龄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二人经济上主要依靠政府每月330元的低保金维持生计,既要买生活用品,也要买药服用,生活过得很拮据。当厦门市慈善会蔡景祥会长把过年的食品、用品和现金送到他家时,他眼里闪出阳光下海水一样晶莹的光亮,激动地说:“今年新春可以好好过了,非常感谢慈善会、感谢社会上的好心人。”那一天,1500个收到“新春慈善快车”礼物的困难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怀着和洪国献一样的愉悦、幸福的心情。厦门市慈善总会会长蔡景祥说,此次新春快车,不是一般的慈善救济,慈善总会和各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会深入到贫困户的家里,共同商量脱贫办法。“怎样脱贫才是关键。”蔡景祥还说,慈善快车是传递爱。“新春慈善快车”将运行到2月16日,“快车”不但要开进城乡困难户家中,还要到慈善超市、福利院、敬老院甚至各大医院,去帮助住院治疗的贫困户。
1月26日上午,“新春慈善快车”开进翔安区新店镇敬老院,慰问长期住在里面的六位孤老。当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蔡宗葛等一行人将慰问金和慰问品递给每位老人时,老人们脸上浮现出比夕阳还有魅力的笑容,似乎都年轻了许多。厦门慈善会的“新春慈善快车”还同时为翔安区其他33位住在敬老院里的孤老送去新春的慰问款物,并驶向了全市其他各区城乡敬老院、福利院,使所有的孤老都直接感受到厦门百姓为他们送去关怀,使他们在整个新春都能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慈善的温暖。
也是这一天的上午,市慈善总会蔡宗葛秘书长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一行人风尘仆仆驱车赶到翔安区新店镇东园村孤儿张巧红、张巧玲的家,给她们姐妹俩送去棉被、羽绒服、书包、年货等物品,蔡秘书长还将爱心人士洪小姐定向捐赠给孤儿姐妹的1200元助养金交给她们,懂事的两个小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张巧红出生于1991年,比妹妹张巧玲大5岁,现就读于莲河中学。她们的父母在四五年前就去世了,姊妹俩现由爷爷奶奶照料。3年前市慈善总会发现孤儿张巧玲、张巧红姐妹生活困难时,就已经向她们伸出的爱的援手。市委宣传部洪部长尽管工作繁忙也时常抽空来看望关怀她们。
2月10日(农历12月23)是传统民俗中的小年,由厦门市慈善总会和吉家·家世界共同主办的“新春慈善快车”在这一天“开”进了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白交祠是一个地处同安与安溪交界处深山中的小山村,海拔近1000米,至今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小路与外界相通,土地贫瘠,村民生活极为艰难,许多孩子只能完成小学学业,部分甚至在小学中途就不得不辍学,是厦门周边少数几个极度贫困的乡村之一。此次的“新春慈善快车”就是要为这些贫苦的村民送去关怀与温暖。厦门慈善会的同志和众多爱心人士组成的慰问团经过长途跋涉,不仅给贫困的白交祠村民送去了由吉家·家世界捐赠的大大的红包,还有大米、油、棉被及饼干、糖果等一些生活必需品及节庆食品,以及一些春联、茶具等小礼品,当慰问团成员把这些物资交到村民手上时,很多村民纷纷落下了感动的泪水。考虑到白交祠村的许多村民特别是一些老人因为交通不便,一辈子没出过几次门,娱乐生活极度匮乏,此次“新春”慈善快车除了为村民送去慰问物资,还聘请了专业演艺人员为村民现场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在物质上帮助村民的同时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厦门市慈善总会和吉家·家世界共同开动的“新春慈善快车”使白交祠村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小年。
2月14日,厦门慈善会的“新春慈善快车”开进思明区200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有鱼、封肉、年糕、鸡和各酒家特色小炒等共8道菜的慈善年夜饭。使困难家庭中的老老少少都感到了一种无比温馨的亲情。
13岁女孩儿丹盈的妈妈有精神障碍,父亲患癌症,家境十分困难,连电视机都没有。她希望家里能有一台电视机,在除夕夜看“春晚”,快快乐乐过新年。“新春慈善快车”便在春节前夕将一台25寸的新电视机送到了集美黄丹盈家里。
春节期间,150户特困户以及福利院、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受厦门市慈善总会、民生银行和南普陀寺慈善总会邀请,齐聚南普陀素菜馆共进新年午餐,共同感受慈善大家庭幸福美满的生活。
……
厦门慈善会的“新春慈善快车”满载着厦门百姓、厦门各界人士的爱心,平稳、飞快地运行着,全市3500个困难家庭或群体收到了“慈善快车”带给他们的礼物。我知道,我的笔实在无法跟上它滚滚向前的车轮,无法记述快车到过的每一个地方,但我看到感觉到了“新春慈善快车”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就在“新春慈善快车”运行的过程中,厦门建发房地产捐出500万元帮助家庭贫困的厦门优秀高考生,厦门市慈善会收到了慈善会成立以来最大一笔慈善助学款。
我们大家都感到,“新春慈善快车”的运行使厦门人的慈善意识又有了新的更大更高的提升。
下
在厦门短短的几天里,我多次听到厦门百姓、在厦门的台商、厦门寺院的僧人对厦门慈善会由衷的赞许。那一刻,我激动极了,不单为厦门市慈善会,也为我们国家还年轻的慈善事业。
创办于1994年的厦门市慈善会,近五六年的工作十分活跃,越来越活跃。其业绩不但深得厦门百姓和各界人士的关注、认可、赞许,而且在海内外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厦门人认同、信任市慈善会,缘于慈善会全体同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缘于他们对捐赠者、受助者高度负责的精神,缘于他们总是在实践中开动脑筋,使自己的慈善项目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慈善救助更好更有成效。
全国各地的慈善会基本上都有慈善助学的项目,厦门慈善会也不例外,很早就推出了这样的慈善项目。但在几年的实践中,他们不但看到了这个项目所取得的效果和成绩,同时也注意到实施这个助学项目,特别是对高年级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他们考虑到在对贫困生救助过程中如何提高他们自信心,如何多方面更广泛地调动大家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他们在探讨慈善助学的新模式。
2005年6月,厦门市慈善总会与当地主流媒体厦门晚报共同策划,推出了“岗位助学”这个全新的慈善项目。厦门慈善会通过新闻媒体,热情倡议广大企业为贫困高考生提供暑期勤工俭学的岗位,让贫困学子们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打工挣钱,既可补贴学费,又可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能力。
为保障打工学子的利益,厦门慈善会的“岗位助学”活动要求提供岗位的企业应信誉好;提供的岗位工作安全系数较高,劳动强度不能过大;工作的报酬要合理,保证上岗学子在两个月内能挣到1500元左右的收入;有些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在打工的基础上还可以向厦门市慈善总会申请1500元助学金,有了3000元,就能解决贫困生一部分困难。厦门市慈善总会作为这项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注意把企业和参加岗位助学的学生“拉起手来”。将学生送上岗位后,还进行跟踪,对哪家企业、哪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解决,真正让企业放心,让学生们安心的打工挣钱交学费。除外,厦门市慈善总会还专门联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特地为每位上岗的学生新设立期长为两个月,最高保额为10万元的人身安全意外险。
这种全新的助学模式一推出,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名申请助学岗位的学生很快达到180多人。先后有24家企业积极参与,提供的岗位数达到206个。2006年,在总结上一年经验的基础上,厦门市慈善总会和厦门晚报“早筹备、早启动”,提前于5月底就拉开了第二届“岗位助学”的序幕,因而“岗位助学”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序、更活跃,有声有色,报名的学生和提供的岗位数大幅度增长。报名参加岗位助学的学子达到362人,提供岗位的企业达到26家,提供岗位330个,上岗学子达269人。坚持打工满2个月的学子同样靠自己的双手挣到了超过1500元的报酬,最高的达到3500元。
“岗位助学”项目舍弃了传统救助“施舍”的形式,转而在厦门慈善会设立了特殊的助学平台,为困难群体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有机会靠自己的能力挣取报酬,颇受社会各界好评。成为贫困学子向往的活动,成为企业家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新平台,成为专家学者们学术探讨的新论题。引起了全国许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在全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中产生了非常大非常好的反响。大家普遍认为厦门慈善会推出的“岗位助学”项目是慈善助学一种有意义的延伸,受助学生不但得到了帮助,还得到了锻炼,他们的内心普遍都产生了一种可贵的成就感、自豪感,这种感觉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所以“岗位助学”项目是使贫困学生得到锻炼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同时,这样的“岗位助学”项目易实践、易操作,而且影响广泛,非常有利于宣传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