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大旱和北方冷冬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间接原因可能是已经形成的厄尔尼诺效应,科学家接下来的预期是:2010年或将成为历史上最热的年份之一
《财经》特约作者 韦雪
“罕见”成为了这个冬季的标签。尽管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它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西南地区,罕见的特大旱情贯穿了整个冬季,由于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五省区市的旱情仍在加重。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秋冬连旱,出现百年一遇重旱。
就在西南地区“祈雨”而不得时,降水以雨雪的形式数次光顾中国东北、华北和新疆北部地区。
3月24日,北京再次降雪,其连续四年的暖冬记录宣告终结。来自北京气象台的数据显示,2009/2010年是近十年来北京最冷的冬季。
此外,中国江淮、江南入冬以来降水偏多,南方持续低温,许多地区最低温度创历史同期纪录。
在这个冬天,遭遇到极端气候事件的不只有中国。2009年12月19日至20日,美国东部普降暴雪,华盛顿地区的积雪深度达61厘米,创下1932年12月以来之最。
而2009年12月中旬,暴风雪横扫欧洲,部分地区积雪深度超过50厘米,历史罕见。
2010年1月4日,在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韩国首都首尔的积雪深度超过28厘米,成为自1937年有记录以来之最。
直接原因:大气环流异常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同样选择用“罕见”一词来形容今年全球冬季的气候态势,“今年冬季北半球明显偏冷,尤其是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度地区是异常偏冷。”
“造成气候异常的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气环流的异常。”任福民向《财经》记者解释,入冬以来,亚洲冬季风偏强,暖湿气流强盛,是导致中国北方暴风雪频发的主要原因。正是极地冷空气南下与当地强盛的暖湿气流汇合,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
同样,持续了五个月的西南干旱也是由大气环流异常所致。
西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侧,正常情况下,由青藏高原南侧自西向东的暖湿气流对西南地区进行水汽输送。这条水汽输送带在过去的200多天时间里异常偏弱,因而无法向西南地区输送充足的水汽。与此同时,本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降水的冷空气,今年的活动路径比往年偏北、偏东,无法到达西南地区,与当地的暖空气相遇,因而造成了西南旱区长时间缺乏有效降水、持续干旱的局面。
幕后推手:厄尔尼诺归来
直接的大气环流异常之外,人们发现,那个调皮的“小男孩”又回来了。
“小男孩”就是厄尔尼诺(EL-Nino)。在西班牙语中,“EL-Nino”意为“小男孩”“圣婴”。
2009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洋大气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目前海温偏暖已持续6个月以上,这就意味着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已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完全形成。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复杂,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使看似构成因素相同,由于季节、地区等多种不同因子影响,最终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任福民一再向《财经》记者强调。他特意举出2008年中国南方大面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今年西南旱情对比。造成2008年南方冰冻雨雪天气的罪魁祸首,正是与厄尔尼诺关系密切的拉尼娜事件。
和今年偏东方向的冷空气不同,造成2008年南方冰冻雨雪天气的冷空气位于中国西北方向,当时在拉尼娜事件的帮助下,冷空气一路南下,长驱直入东南地区,使得中东部地区全部受到影响。
除了强大的冷空气之外,2007年底至2008年初,持续的绕高原南侧暖湿气流异常偏强,使得水汽输送非常充分;此外,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偏强、偏北,使得冷暖空气的交汇地区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正是这三股异常的因子堆积造成了当年持续的低温雨雪天气。
而今年影响西南的高原南侧暖湿气流则非常薄弱,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出现的情况跟2008年年初刚好相反,造成了西南的干旱。
厄尔尼诺背景下,科学家接下来的预期是:2010年可能又将成为历史上最热的年份之一。
对于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寒潮不断袭击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并带来大量降雪这一事件,日本气象厅提出解释说,气候异常的原因在于大规模的“北极震荡”现象。
“北极震荡”是指北半球气压的变动情况,当北极上空气压比往年高,中纬度上空的气压低,北极附近的寒流就容易南下,反之,寒流就难以南下。
日本气象厅指出,这个冬天北极圈与中纬度地区的气压差是1979年以来最大的,这使得北极圈的强冷空气进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同样受“北极震荡”影响,靠近北极圈的高纬度地区则变得温暖,加拿大温哥华去年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出1.5℃。
而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增强了“北极震荡”。
“北极震荡”目前正逐渐减弱,但未来一段时间,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仍可能持续偏低。
大趋势的影响
尽管北半球遭遇了大面积低温天气,然而全球变暖的趋势依旧未变。
国家气候中心资料显示,2009/2010年冬季,中国全境平均气温为-3.6℃,较常年同期偏高0.7℃,尽管地区差异较大,今年仍为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也曾指出,“(局部地区的)极冷不会改变全球气候长期变暖趋势”。
“我们所感受到的天气变化异常形式,实际上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受到一些短时间尺度因素的影响,叠加起来的一种综合反应。”任福民认为,如同把某一年或几年的异常暖热事件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一样,把某一年或几年的异常寒冷、暴雪事件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都是片面和缺乏科学依据的。
与此同时,尽管目前无法将单一的气候事件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画上等号,然而,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进入一个多发时期,这已经得到了主流科学界的公认。
——这就如同预测足球比赛结果一样,某一场球赛的结果未必完全由球队的实力决定;但在一个较长远的时间段看,一支队伍的胜率与其实力成正比。
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明显变暖,严重干旱和雨涝事件随之增加——尽管全球降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中国总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也不明显,但下雨日数趋于减少,意味着降水过程可能存在强化趋势,干旱和洪涝趋于增多。
中国幅员辽阔,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西部地处内陆,地形地貌多样,加上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影响中国的天气和气候系统复杂,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每年都会遭遇极端天气现象。
作为气象灾害大国,如何应对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也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