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软件新贵的生存法则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要生存壮大、缩小与行业巨头的差距,怎样做才是最有效又最便捷的方式?收购!但收购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编者按:
  Infor无疑是一家深谙并购之道的软件公司。这家以并购崛起的软件企业创造了令人咋舌的扩张速度——短短6年的时间先后并购了35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3亿美元,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企业软件供应商。
  Infor快速成长为软件行业里的新贵,但随着并购产品线的增加,Infor还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向用户展示其强大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重要的是,要消除那些正在使用Infor所收购企业软件顾客的忧虑,并不断将Infor,新的产品线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优势带到新的市场。
  为了进一步探寻Infor独特的成长路程及其在亚太区,尤其是中国区等新兴市场的策略,畅享网对Infor公司亚洲区副总裁王一义先生进行了专访。
  
  Infor的“非常规”崛起
  Infor公司的诞生源于2002年的一次非同寻常的交易。2002年5月,在软件行业老将——Infor现任首席执行官吉姆·夏普尔的指导下,三家加州公司,包括金门资产投资公司和另外两家科技公司买下了Adage产品的生产线ERP软件。这次交易促成了Infor全球解决方案的诞生,并拉开了其在软件业大胆并购的帷幕。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Infor延续了最初的扩张基调。连续收购多家公司后,2005年,Infor以3.58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全球第六大企业软件供应商,并通过收购Mapics切入了中国市场。随着进一步整合SSA、Datastream等著名软件公司,Infor以ERP领域一匹黑马的姿态跃上了企业软件前三甲的宝座,实现了快速发展。
  很显然,Infor的崛起轨迹有着非典型性——即不求从一个产品着手进行研发突破,而是用并购的手段将多种丰富的产品线收入囊下。
  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格局是,在Infor崛起的过程中,甲骨文和SAP在全球企业软件领域已然建立了绝对的优势。一些服务于小型领域的公司,承受着来自软件巨头的竞争压力,他们的市场“结局”只可能是两种:要么变得强大,要么退出市场。而全球企业软件市场不可能被一两家公司完全垄断的铁律,给Infor的收购带来了机遇。
  具有丰富投资背景的王一义解释了Infor收购的合理性:很多服务于小型领域的软件公司,拥有较好的技术和产品,但因缺少资金而挣扎于市场的边缘,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整合不是件坏事。Infor的战略就是“收购成熟产品,然后使他们变得更好”。
  通过收购让企业得以生存壮大、缩小与行业巨头的差距往往是企业收购行为的动因。现在看来,Infor设定的并购发展模式不无道理。当然,这也得益于Infor选择的中间路线,即将目光瞄准中型客户和特定的专业领域。目前,Infor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七万家用户,在制造业和分销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市场优势,制造业企业软件销售已经占到公司收入的80%。
  回望企业应用软件市场近年的发展,一浪高过一浪的并购热潮席卷而来。然而,并购到底是鲜花还是陷阱?Infor又该如何让自己的并购成为行业的标杆而非失败的话柄?在“非常规”的发展路径中,Infor为自身设定了“铁打不动”的收购规则——确定并购目标企业是否与自己的长远目标和策略一致,与现有的产品线是否互补。
  Infor在收购过程中会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其一,所并购的公司能为制造业或分销业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这两个领域是Infor自成立以来就专注的;
  其二,所并购公司的技术要与Infor的技术平台一致,便于融合;
  其三,并购应使Infor成长得更快。被并购的公司应具有垂直行业纵深,或能够帮助Infor公司迅速进入某个国家或地区。
  任何并购的成功与否在于整合,因而对收购的产品线做何考虑,如何让用户能放宽心去使用自己的产品,成为这家软件企业眼下最为艰巨的任务。
  
  Infor的价值诉求
  王一义坦言,Infor的整合挑战重重。幸而在整合被收购公司方面,Infor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统一品牌、服务和市场;整合后台系统;持续研发、维护并购公司的产品等。
  王一义特别强调了,“要继续尊重用户的选择”。为了稳定并维护那些通过收购获得的大批客户,Infor承诺支持他们正在使用的被infor收购的软件,而不强迫客户迁移到其他产品。
  Infor还发布了产品服务导向架构(SOA)路线图,实现自身产品线的扩展、增强及进化,来满足各种规模和行业中成长型企业的需求,实现对收购产品与自身产品的整合,让客户顺利部署并升级软件。
  不过,王一义也表示,Infor不会将这些产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这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没有一个用户能使用一个统一的产品。
  在Infor看来,市场主流已经不是IT技术,而是客户的需求。针对客户需求的变化,Infor在收购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来构架不同的解决方案。
  通过产品线的丰富功能、整体的优势来优化内部流程以降低客户总体拥有成本,是Infor能够驰骋企业软件市场的资本,也是这家以并购和走中间路线而崛起的软件新贵能体现的价值。
  
  布局高成长性的新兴市场
  负责Infor整个亚太区销售工作的王一义介绍,目前亚太区是Infor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其中以中国和印度增长最为迅速。根据Infor的数据统计,2007年其全球销售收入的9%来自亚太区,其中又有30%左右来自大中华区。而这些地区也是将来Infor要投入资源最多的区域。
  随着新兴市场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这些地区的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具有国际标准的软件,这也成为Infor亚太地区增长的市场动因。
  与甲骨文等跨国公司建立许多分公司不同,Infor在中国市场采取了另外一种拓展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建立了4个办事处,覆盖了中国ERP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三大区域——长江三角、珠江三角、环渤海以及港澳地区。目前Infor在中国的员工已达到350多人。
  Infor的产品线很长,针对各个制造行业均有从ERP到供应链、BI、CRM等解决方案,在全球也已经形成了网状的、多层次的销售架构。Infor在中国区的销售采取了直销加合作伙伴(分级代理)的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在西南、东北等很多区域都取得了较大的优势。
  


  纵然前景一片光明,Infor在中国中小企业市场业务的开展却并不轻松。作为市场的“迟到者”,不仅要面临SAP、Oracle从高端市场向中端扩张所带来的挤压,而且要面对用友、金蝶等本地ERP厂商的竞争。对于竞争对手可能带来的挤压,王一义坚信Infor的后发优势,并从容地表示,竞争对手面临的市场压力更大。
  王一义乐观地表示,此次全球经济低迷,中国所受影响最小,Infor中国地区的招聘计划仍按部就班地进行。当前,Infor在中国正瞄准离散制造、流程制造、分销、资产管理四个重点行业。
  “全球第三”的排位是Infor崛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吉姆·夏普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Infor的未来并购将不会像以前那么频繁,但并购规模会比以前更大。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在经济衰退的时期,大并购也许正是时机,那些被收购公司的价格将更加便宜。
  王一义也强调了扩张的步伐不会停止,但会更加注重所收购企业产品线的质量及与Infor现有业务的匹配度。
  
  后记:
  在Infor公司,聚集着一群IT行业内的老兵,王一义就是典型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投资背景,多年积累下的IT业经验。
  在这位身经百战的IT老兵眼里,Infor是一家极其大胆的公司,它创造了一种有趣的新型商业模式,使得Infor独具魅力。
  Infor是一家处处充满机遇又处处深藏挑战的公司,由于要专责管理Infbr公司在亚洲地区的销售市场,王一义需要经常往返于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等Infor的业务区,但他乐此不疲,每天忙碌而快乐着。在与王一义的交谈中,他非常自信地表达了对中国地区成长形势的看好,并憧憬着Infor在中国市场更惊人的增长。
其他文献
畅享网评论  1.市场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房地产公司企业规模的扩大、分支机构的增多、管理和协作复杂性的提高,管控、流程和数据的一致化对大型的房地产公司越来越重要。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化在近三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产品在走过了职能式的应用建设阶段后,大型房地产公司开始建设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包括财务、成本、项目管理和销售管理等。  3.应用房地产行业的管理软件应用目前仍然集中在以项目为核心的
期刊
畅享网评论  1.市场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变革遇到了大量现实问题,首先制造业企业存在大量的细分行业,每个行业的信息化需求不同,信息化的成熟程度也不同。其次,中国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和类型不同,也决定了对信息化需求及建设步骤的不同。这些问题促使信息化软件产品也越来越向行业细分、领域细分及个性化需求方面发展。  对于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也成为必然。信息化使企业能够实施精细化管理,当然这样的精细化管理
期刊
IT治理是国内外管理、信息技术、经济、审计、法律等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研究的一个全球性课题。SOX法案404条款的推出,从合规性实践出发给予上市公司硬性的规定,这使得IT治理在企业中的重视程度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仅仅为了应付SOX法案建立相应的内控要求对于企业来说就够了吗?IT治理到底可以给企业带来什么?怎样构建一个全而的IT治理体系,真正发挥出IT的价值?本文试图做出一些探讨。   
期刊
畅享网评论  1.市场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出现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总体前景令人担忧。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中国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求以“硬件信息化”为主的纺织企业转向软件信息化建设,致力于改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做到“软硬兼施”。继ERP系统之后,服装/纺织业在CRM、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物流等方面的信息化投入加深。  2.产品由于服
期刊
畅享网评论  1.市场虽然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在进行整合与盘整,但由于业务的复杂性和效益要求,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市场在扩大。经过多年的实践,物流企业已基本找到成功的方向,一是横向整合,形成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二是纵向整合,形成专业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2.产品物流行业管理软件呈现逐渐细分的趋势,基于空港和码头的行业,以及在物流行业基础上再细分为石化、食品等细分行业,管理软件提供商已经开始涉足并推
期刊
畅享网评论  1.市场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也已经明显放缓。身处如此不利大环境下的中国汽车厂商,无论是本土厂商还是合资厂商都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2.产品挑剔的消费者给汽车产业提出了各种新的需求:他们需要关注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环境的评估,产品的研发、管理、统筹调度,还是生产和物流、销售和服务、有车一族生活方式的支持,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都要力求做到
期刊
畅享网评论  1.市场快速消费品行业包括食品、包装商品及饮料等企业。由于企业数量众多,对渠道、储存、销售、费用等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强,快速消费品行业成为众多ERP、供应链和物流等软件商所重点关注的行业。最近经常提及的食品安全将是快速消费品软件供应商未来的发展重点。  2.产品在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后,中国企业和软件供应商在快速消费品信息化的多个领域的产品已经成熟,包括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终端信息采集等。
期刊
畅享网评论  1.市场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大背景下,2008年度能源/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EAM、MES成为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热点,新一轮EAM、MES及产销一体化的信息化进程加速。另外,能源/化工行业特别加强了信息化在节能减排、安全环保方面的应用,以信息化手段持续改进生产工艺。  2.产品能源/化工企业信息化逐渐从单一的ERP系统部署转移到将ERP、EAM、MES系统与其
期刊
选择与企业所在行业、发展阶段、规模、业务运作等匹配度最高的软件已成为决定企业信息化成败的重要因素。  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强有力手段。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选择与企业所在行业、发展阶段、规模、业务运作等匹配度最高的软件已成为决定企业信息化成败的重要因素。选型不是企业信息化的起点,因为它必须以分析企业业务现状和明晰系统功能需求为基础。选型也不是企业信息化的终
期刊
畅享网评论  1.市场高科技的特点是必须进行产业化,建立产品一体化研发系统。电子高科技企业的供应链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这个竞争残酷且客户缺乏耐心的产业中,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对市场敏锐感知,并且协同整个供应链快速配置资源推出产品,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满足客户苛刻善变的需求。  2.产品国内基于高科技/电子行业生产环节的管理软件和解决方案应用较为广泛,而针对设计创新、技术研发等环节的管理软件产品还处于初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