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培养小学的逻辑思维,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都有直接的帮助。数学逻辑性强、科学、严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思考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达到教学的目的,提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成绩。本文将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为切入点,提出培养小学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培养
数学逻辑性较强,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由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有可能学好数学。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实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目标之一,且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要求,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灌输式的教学状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同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开始被逐渐重视,相较于以往而言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深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管理的培养,在经过教育改革后该种现象逐渐减少,但仍然需要继续完善。
(一)教师教育观念过于传统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尚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的精力都放置在教材的学习之上,没有主动的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仅依靠教材和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且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会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也有部分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但因为自身能力不够,所以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在制定课程教学标准过程中,提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过重,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材知识的传授之上,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错失了最佳的培训阶段,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十分不利。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对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采用一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对于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极易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消极的态度。题海式的教学方式仅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真正的理解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过多的作业也会让学生没有课余休息时间,不讲究劳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材内缺乏开放性例题,教师又没有设计开放性题目的能力的意识,导致学生在课本上所学习到的东西无法得到有效延伸,难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
傳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因此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若是不正确,教师需要给予鼓励,让学生能够保持回答问题的自信,如此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激励,让其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和学生做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寻找更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与其他科目相比存在较强的逻辑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过程中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如此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中展现出乐于学习的积极状态。比如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增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积极性;或者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得出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过程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或者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的数学问题,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解答,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通过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思考,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教师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
(三)课后观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在生活中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分析更多的数学现象。比如,在“认识身边的几何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寻找家中的几何体,并让父母跟随小学生一起,将小学生所发现的几何体拍照,然后传送到班级群之内,让学生能够在完成观察家中几何体的作业过程中对书本中抽象化的几何体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发现的几何体选择一个带到教室中来与大家共同探讨,让生活走入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不断提升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小学也在积极落实,响应素质教育,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实践过程中寻找更多有趣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举一反三,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永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36+50.
[2]张晓欣.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2.
[3]肖麒麟.浅议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7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培养
数学逻辑性较强,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由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有可能学好数学。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实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目标之一,且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要求,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灌输式的教学状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同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开始被逐渐重视,相较于以往而言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深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管理的培养,在经过教育改革后该种现象逐渐减少,但仍然需要继续完善。
(一)教师教育观念过于传统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尚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的精力都放置在教材的学习之上,没有主动的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仅依靠教材和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且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会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也有部分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但因为自身能力不够,所以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在制定课程教学标准过程中,提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过重,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材知识的传授之上,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错失了最佳的培训阶段,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十分不利。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对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采用一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对于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极易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消极的态度。题海式的教学方式仅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真正的理解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过多的作业也会让学生没有课余休息时间,不讲究劳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材内缺乏开放性例题,教师又没有设计开放性题目的能力的意识,导致学生在课本上所学习到的东西无法得到有效延伸,难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
傳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因此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若是不正确,教师需要给予鼓励,让学生能够保持回答问题的自信,如此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激励,让其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和学生做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寻找更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与其他科目相比存在较强的逻辑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过程中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如此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中展现出乐于学习的积极状态。比如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增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积极性;或者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得出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过程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或者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的数学问题,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解答,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通过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思考,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教师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
(三)课后观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在生活中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分析更多的数学现象。比如,在“认识身边的几何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寻找家中的几何体,并让父母跟随小学生一起,将小学生所发现的几何体拍照,然后传送到班级群之内,让学生能够在完成观察家中几何体的作业过程中对书本中抽象化的几何体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发现的几何体选择一个带到教室中来与大家共同探讨,让生活走入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不断提升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小学也在积极落实,响应素质教育,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实践过程中寻找更多有趣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举一反三,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永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36+50.
[2]张晓欣.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2.
[3]肖麒麟.浅议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