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头琴在蒙古国有着崇高的地位,被人们所喜爱着,在2005年6月2日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有蒙古族的马头琴音乐,可以说,马头琴和长调民歌一样,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一个缩影,甚至是蒙古族草原游牧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本文主要探究了马头琴的特点及特色、马头琴音乐与蒙古族草原文化的关系,希望能使大家对马头琴音乐有更深刻的了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头琴;音乐;蒙古族;草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7-0217-01
引言
马头琴是蒙古族流传很广的民间乐器,它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已经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代表,而且,它的由来,还有着一个与马儿有关的美丽传说,在以前,每生产一把马头琴都需要舉行隆重的仪式,以此来显示出马头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马儿的喜爱。如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为马头琴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利于挖掘蒙古族草原文化内涵,马头琴音乐的发展为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马头琴的特点及特色
1.1 马头琴制作的特点
经过多年的传承,马头琴也随着时代发展,进行了多项改革。由于各地区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这就使得不同地区的马头琴在形制、构造、音色和演奏技法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音乐本质都是相同的。马头琴形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琴箱为斜方形(或称为梯形);二是,双弦是由黑色马尾编制成的;三是,双面蒙有马皮,琴杆上端雕有马头图案。其定弦法有五度、正四度、反四度三种,目前,最常用的定弦方式为反四度,即内弦d1为高音弦,外弦a为低音弦。有的人习惯性的认为马头琴是由两根弦构成的,但是,这是有误的,因为每根弦都是由数十根至百余根组成的一撮弦,一般情况下,高音弦是用90根规格为0.15的尼龙丝组成的,低音弦则高达130根,过多则硬,过少则软,其数量和规格如果控制不好,都会对马头琴的音色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马头琴音色的特点
马头琴音色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其具有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其流传以及发展过程中,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对马头琴及其演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且对其也做出了一些改革,如,马头琴的形制结构相较以往,发生了改变,不仅选用了良好的木材,而且其琴箱也变大了;对于琴箱的音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采用富有弹性的改良弓子使其音量增大;改革后,用尼龙丝弦代替了马尾弦,将定弦提高了四度音程,扩大了音域,在保留原有柔和、深厚的音色的同时,增加了清晰、明亮、富有力度的特点,为现代马头琴演奏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3 马头琴音乐的文化特色
马头琴音乐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文化特色,发展至今,马头琴已经成为了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通过马头琴的节奏、音高、跨度的变化可以体现出骏马驰骋的景象,还可以表现出草原文化的肃穆、咏叹调一样的舒适,使蒙古族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得以体现。对于马头琴音乐的认知可以使人们充分的了解到草原的文化,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蒙古民族有更多的认知。马头琴的经典音乐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马头琴音乐有《万马奔腾》,其展现了内蒙古千里草原上万马奔腾的起始,是对蒙古草原广裹无垠、壮阔的描绘;《朱色烈》表现并歌颂了男女之间坚贞的爱情;《四季》描绘了蒙古草原一年四季不断变换的自然景色,曲调悠扬、节奏流畅,是对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歌颂。
2 马头琴与蒙古族草原文化的关系
2.1 音乐形式特点与草原文化的关系
马头琴音乐的发展深受传统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的影响,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流传的民歌多为它们其中的曲目。悠长歌和短歌受民间音乐的影响,悠长歌的形成与草原有着密切的关系,草原的辽阔以及牧业生产的长周期性对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促使其形成了悠长、细腻、深沉、非对称性的审美风格;而短歌则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音乐形式,马头琴音乐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的审美传统,其节奏明快、简练,音乐旋律和结构形式明确,常描绘热闹的场景,昭示了草原生活的欢腾。受宫廷音乐影响较深的则是阿斯尔类型的传统马头琴音乐,旋律旋法以三度级进为主,其音乐形式以宫、羽调式为基本调式,节奏明快、气氛欢快活泼,具有宫廷雅乐的审美特征。马头琴音乐和大部分的民族传统音乐一样有着相似的旋律调式,其节奏特征是宽广悠长和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结合的切分节奏。马头琴音乐可以充分的展现出蒙古族豪放的个性,这主要是以四、五度结构为基本框架,在宽阔的音程中其旋律以六、七、八度大跳音为特征,是对草原民族独特审美内涵的一种体现,把草原民族宽广的胸怀和粗口豪放的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2.2 音乐审美特征与草原文化的关系
长期的游牧生活和由此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形成了蒙古族的审美感觉,长期在自然界中的游牧实践劳动,以此为根本基础产生了创造美的艺术。人和自然自由完美的统一性是草原文化的审美核心,是蒙古族审美感觉和艺术美的本质,也是马头琴音乐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的历史悠久,历史、精神和思想都融入到了整个民族的文化之中,辽阔无垠、包罗万象的大草原,使草原民族开阔了胸怀。其音乐中惯用人情体察鸟兽、草木的境遇,马头琴音乐中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对湖泊的厚爱、对景色的敏感、对骏马的盛赞。我们对草原民族的审美情感的心理,只能用马头琴对音乐形象的深刻刻画来感受。
2.3 音乐演奏技法与草原文化的关系
在马头琴的演奏过程中,其演奏技法通常都是以单音演奏法为基础,充分的发挥了左手中指的优势,为声音的清晰和醇厚提供了保障。而且,在其演奏过程中可以将土尔古特演奏法的优势融入其中,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将深邃和传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使马头琴的表现形式得以扩展是将科尔沁演奏法的元素融入其中,既能对传统乐曲进行演奏,有其独特的音色,又可以对现代的乐曲进行有效的演奏。马头琴的演奏技巧较为复杂,要尽可能保证各部位的相互协调,其技巧特殊、演奏独特,使马头琴音乐独树一帜。在单音演奏法中经常使用的几种特殊演奏技巧中,潮尔演奏技法又称双音奏法,以外弦空弦的持续低音形成二声部效果,和跌岩起伏的旋律形成对比,使音乐展现出叙事、咏叹、悠远、辽阔的格调。
结束语
通过蒙古族千百年的积累与丰富,马头琴音乐形式有了极大地发展,形成了不同分类、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音乐体系。使草原民族文化领域中“人与自然自由完美的结合”的共同审美特征,始终贯穿其发展的历程。
参考文献
[1] 何苗.马头琴艺术的历史演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1:145-148+193.
[2] 项奎皓.蒙古族音乐文化建设有感[J].中国民族,2016,04:69.
[3] 郭晓霞.谈马头琴在蒙古族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J].学周刊,2015,30:29.
[关键词]马头琴;音乐;蒙古族;草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7-0217-01
引言
马头琴是蒙古族流传很广的民间乐器,它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已经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代表,而且,它的由来,还有着一个与马儿有关的美丽传说,在以前,每生产一把马头琴都需要舉行隆重的仪式,以此来显示出马头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马儿的喜爱。如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为马头琴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利于挖掘蒙古族草原文化内涵,马头琴音乐的发展为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马头琴的特点及特色
1.1 马头琴制作的特点
经过多年的传承,马头琴也随着时代发展,进行了多项改革。由于各地区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这就使得不同地区的马头琴在形制、构造、音色和演奏技法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音乐本质都是相同的。马头琴形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琴箱为斜方形(或称为梯形);二是,双弦是由黑色马尾编制成的;三是,双面蒙有马皮,琴杆上端雕有马头图案。其定弦法有五度、正四度、反四度三种,目前,最常用的定弦方式为反四度,即内弦d1为高音弦,外弦a为低音弦。有的人习惯性的认为马头琴是由两根弦构成的,但是,这是有误的,因为每根弦都是由数十根至百余根组成的一撮弦,一般情况下,高音弦是用90根规格为0.15的尼龙丝组成的,低音弦则高达130根,过多则硬,过少则软,其数量和规格如果控制不好,都会对马头琴的音色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马头琴音色的特点
马头琴音色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其具有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其流传以及发展过程中,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对马头琴及其演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且对其也做出了一些改革,如,马头琴的形制结构相较以往,发生了改变,不仅选用了良好的木材,而且其琴箱也变大了;对于琴箱的音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采用富有弹性的改良弓子使其音量增大;改革后,用尼龙丝弦代替了马尾弦,将定弦提高了四度音程,扩大了音域,在保留原有柔和、深厚的音色的同时,增加了清晰、明亮、富有力度的特点,为现代马头琴演奏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3 马头琴音乐的文化特色
马头琴音乐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文化特色,发展至今,马头琴已经成为了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通过马头琴的节奏、音高、跨度的变化可以体现出骏马驰骋的景象,还可以表现出草原文化的肃穆、咏叹调一样的舒适,使蒙古族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得以体现。对于马头琴音乐的认知可以使人们充分的了解到草原的文化,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蒙古民族有更多的认知。马头琴的经典音乐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马头琴音乐有《万马奔腾》,其展现了内蒙古千里草原上万马奔腾的起始,是对蒙古草原广裹无垠、壮阔的描绘;《朱色烈》表现并歌颂了男女之间坚贞的爱情;《四季》描绘了蒙古草原一年四季不断变换的自然景色,曲调悠扬、节奏流畅,是对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歌颂。
2 马头琴与蒙古族草原文化的关系
2.1 音乐形式特点与草原文化的关系
马头琴音乐的发展深受传统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的影响,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流传的民歌多为它们其中的曲目。悠长歌和短歌受民间音乐的影响,悠长歌的形成与草原有着密切的关系,草原的辽阔以及牧业生产的长周期性对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促使其形成了悠长、细腻、深沉、非对称性的审美风格;而短歌则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音乐形式,马头琴音乐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的审美传统,其节奏明快、简练,音乐旋律和结构形式明确,常描绘热闹的场景,昭示了草原生活的欢腾。受宫廷音乐影响较深的则是阿斯尔类型的传统马头琴音乐,旋律旋法以三度级进为主,其音乐形式以宫、羽调式为基本调式,节奏明快、气氛欢快活泼,具有宫廷雅乐的审美特征。马头琴音乐和大部分的民族传统音乐一样有着相似的旋律调式,其节奏特征是宽广悠长和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结合的切分节奏。马头琴音乐可以充分的展现出蒙古族豪放的个性,这主要是以四、五度结构为基本框架,在宽阔的音程中其旋律以六、七、八度大跳音为特征,是对草原民族独特审美内涵的一种体现,把草原民族宽广的胸怀和粗口豪放的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2.2 音乐审美特征与草原文化的关系
长期的游牧生活和由此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形成了蒙古族的审美感觉,长期在自然界中的游牧实践劳动,以此为根本基础产生了创造美的艺术。人和自然自由完美的统一性是草原文化的审美核心,是蒙古族审美感觉和艺术美的本质,也是马头琴音乐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的历史悠久,历史、精神和思想都融入到了整个民族的文化之中,辽阔无垠、包罗万象的大草原,使草原民族开阔了胸怀。其音乐中惯用人情体察鸟兽、草木的境遇,马头琴音乐中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对湖泊的厚爱、对景色的敏感、对骏马的盛赞。我们对草原民族的审美情感的心理,只能用马头琴对音乐形象的深刻刻画来感受。
2.3 音乐演奏技法与草原文化的关系
在马头琴的演奏过程中,其演奏技法通常都是以单音演奏法为基础,充分的发挥了左手中指的优势,为声音的清晰和醇厚提供了保障。而且,在其演奏过程中可以将土尔古特演奏法的优势融入其中,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将深邃和传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使马头琴的表现形式得以扩展是将科尔沁演奏法的元素融入其中,既能对传统乐曲进行演奏,有其独特的音色,又可以对现代的乐曲进行有效的演奏。马头琴的演奏技巧较为复杂,要尽可能保证各部位的相互协调,其技巧特殊、演奏独特,使马头琴音乐独树一帜。在单音演奏法中经常使用的几种特殊演奏技巧中,潮尔演奏技法又称双音奏法,以外弦空弦的持续低音形成二声部效果,和跌岩起伏的旋律形成对比,使音乐展现出叙事、咏叹、悠远、辽阔的格调。
结束语
通过蒙古族千百年的积累与丰富,马头琴音乐形式有了极大地发展,形成了不同分类、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音乐体系。使草原民族文化领域中“人与自然自由完美的结合”的共同审美特征,始终贯穿其发展的历程。
参考文献
[1] 何苗.马头琴艺术的历史演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1:145-148+193.
[2] 项奎皓.蒙古族音乐文化建设有感[J].中国民族,2016,04:69.
[3] 郭晓霞.谈马头琴在蒙古族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J].学周刊,2015,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