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实就虚是现阶段的投资核心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d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四月以来,A股市场最为耀眼的板块无疑是温州金融改革板块。其领头羊浙江东日在八个交易日创造了七个涨停板的纪录。在大盘本周三选择方向之际,浙江东日再度涨停,激发市场做多热情,该板块在大盘调整阶段,发挥了鲶鱼效应,对于大盘修复形态,摆脱困局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今年以来,如果以“自上而下”的选股思路,那么中短期内股市机会还是非常模糊的。因为从当前的相关数据看,与企业盈利、市场利率有关的,如PMI、PPI、CPI、GDP等数据,短期难以让人乐观。而对信贷放松的预期实际上也是不断在落空。
   市场多方主力在这种局面下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所谓避实就是正视了受国外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经济调控影响,2012年整体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下滑的不争事实。炒业绩更多的表现为寻找个股的业绩成长,探寻子行业的业绩复苏。放弃了大兵团作战的模式,而是把握局部战术性机会。就虚则是摆脱缺乏想象力的业绩的束缚,把握主题投资原则。比如这次温州金融改革板块,短期的井喷行情对市场人气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回顾20多年的A股发展历程,每一轮中大级别行情,都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主题。最典型的是2005-2007年的大行情,初期的核心动力是股权分置改革,随后才强化了重化工业、人口红利等宏观因素。去年以来,提出经济转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年以来更明确转向新一轮改革。一系列改革预期或方案,直接给市场带来此起彼伏的主题投资机会。从最近政策面来看,目前的政策机会最为清晰的,一是金融改革,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减少管制”、“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给市场带来全新思维,这种现象也曾出现于2005年股改初期。新三板的预期,券商创新也在酝酿中,中信证券等券商股的股价走势已开始摆脱长期空头向下的格局;另一个是流通体制改革,涉及铁路、电子商务、快递、货物交易中心、仓储物流等,近期像长江投资、渤海物流、苏宁电器、中储股份等相关品种也持续活跃。此外,还有能源、税收、医疗、文化体制改革,都是市场可利用的题材。从主题投资的角度去看投资机会,我们也会发现,当前处于机会聚集期。
   从实战角度看,在主题投资中首先要重视新题材,比如像新能源汽车这个题材已经本反复炒作,尽管周四再出政策利好,但相关板块表现一般。而金融创新板块则反复表现。其次要紧抓龙头股。龙头股能够实现获利最大化,同时在调整中承担的风险比起炒作跟风股要小的多。主题投资更多地是炒作预期,投资者要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主力往往利用预期的变化,借助资金优势,通过短期暴涨吸引人气。其炒作路径往往是通过打造翻番的龙头股来引领板块行情,而其获利的主要来源往往在板块联动股上。投资者要认清这一点。
   目前从基本面情况来看,货币财政政策的“预调微调”,相关铁路、环保、水利等重大项目还在有序启动,特别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一轮金融改革给市场带来想象空间。而且,我们从另一些角度去看观察A股,也会有不同的预期。首先,目前处于A股过去10年、20年估值波动区间的下限,即使考虑历史上常常出现的估值底下的“挖坑”行情,最坏的情形有可能也已过去。当然,从其他一些技术指标看,目前也处于历史拐点的极端位置附近,如月线周期KD指标,已出现20年来第五次于20以下的黄金交叉。4月份又是多个顶至底或底至底的敏感时间周期。
   在前面几期的文章中笔者谈到了对未来政策的认识,既不要太乐观,也不必太悲观。波段操作才能在今年这种欲调还涨的行情中生存。由于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最低区域,人心思涨,在经济宏观层面找不到上涨理由的时候,改革与创新所带来的成长预期就直接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动力,这种短期赚钱效应,也极易演化成为中级行情的催化剂,避实就虚的主题投资将成为近期市场获利的主要手段。
其他文献
近期大盘出现大幅调整,许多个股和板块都黯然失色,周二家电板块的整体上涨走势,成为一抹“绿色”中少见的红色点缀。家电股走强的背后是市场预期新一轮家电业刺激政策即将出台。果然,周四发布了国务院启动265亿元节能家电补贴政策。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节能推广政策的推出,将对正处于景气度下滑阶段的家电业产业巨大提振作用,更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提升。     家电板块表现抢眼   5月15
说到商品的牛市,便不得不提黄金,黄金是商品牛市的标杆:启动时间早,持续性好,整体升幅大。在黄金的旗帜下,不单工业品、农产品相继呼应,也带动了全球泡沫的形成:奢侈品、字画、红酒、珠宝玉器……当然也包括房地产。10年之后的今天,黄金价格出现见顶迹象,所谓避险概念不再适用,其他各类泡沫也呈现疲态。确实有必要分析一下,黄金牛市是否真正终结?它的终结对全球泡沫意味着什么?对大宗商品更意味着什么?  全球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