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且对人才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为严格。物理是初中课程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物理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课标下,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有效性,加快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进程。文章从案例教学法内涵入手,探讨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前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作为初学者,学生对其中的物理现象、原理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新课标下,新型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为物理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多机会。其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能够将具体事例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 案例教学法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案例基础之上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扮演设计者、指导者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在物理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案例讨论,从而获得知识。物理知识源于生活,但由于高度提炼后转化为概念、原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难度。而在案例教学法的支持下,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更加具体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以往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无法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 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 加强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合作
新课标指导下,教师要及时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交流,通过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如在“物态变化”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设置问题如“冰块遇热为什么会变成水?”等,并按照异组同质原则将学生划分为多个讨论小组,设置差异性的主题,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能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感受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的奇妙之处。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物质汽化、液化及凝固现象,进一步理解概念,深化对知识的掌握。
(二) 重视案例观察,调动学生思维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非常重要。重视案例观察建立在教师演示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逐步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如在“电路”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串联、并联方式作为探究电流规律的案例,让学生明确串联与并联之间的区别,然后通过设想构思、模拟电路等方式,深入感受和体会实验过程。在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等细节,找到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而并联支路电流相加与总电流相等的结论,明确两种连接方式的差别。课堂总结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需要,提出如节日聚会需要采用哪种电流方式等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好地利用所学解决具体问题。
(三) 进行案例模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包括概念、理论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整个学习过程枯燥。其中很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此,教师可以模拟案例教学,在保证研究内容、主题不变的情况下,对研究材料及方法进行调整,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压强与浮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船只漂浮、潜艇上浮和下沉的画面,让学生思考出现此现象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水、盐等材料模拟浮力实验。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发现在盐水中,不同质量的物体会出现漂浮现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推导浮力公式,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质量、密度及浮力之间关系,由微观知识的学习最后得出宏观层面上的结论。
(四) 加强案例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后,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自主探究、实际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实现上述目标。如在“电磁转换”中,可以将电磁铁研究作为案例,结合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探讨电流、线圈匝数及磁铁磁性关系,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积累更多经验,從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迎来了更多机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加强对该教学方法内涵的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案例模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物理科学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琛.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07-108.
[2] 孟丽娜.Webquest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J].电子世界,2014,(6):230.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前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作为初学者,学生对其中的物理现象、原理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新课标下,新型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为物理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多机会。其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能够将具体事例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 案例教学法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案例基础之上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扮演设计者、指导者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在物理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案例讨论,从而获得知识。物理知识源于生活,但由于高度提炼后转化为概念、原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难度。而在案例教学法的支持下,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更加具体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以往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无法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 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 加强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合作
新课标指导下,教师要及时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交流,通过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如在“物态变化”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设置问题如“冰块遇热为什么会变成水?”等,并按照异组同质原则将学生划分为多个讨论小组,设置差异性的主题,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能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感受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的奇妙之处。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物质汽化、液化及凝固现象,进一步理解概念,深化对知识的掌握。
(二) 重视案例观察,调动学生思维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非常重要。重视案例观察建立在教师演示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逐步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如在“电路”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串联、并联方式作为探究电流规律的案例,让学生明确串联与并联之间的区别,然后通过设想构思、模拟电路等方式,深入感受和体会实验过程。在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等细节,找到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而并联支路电流相加与总电流相等的结论,明确两种连接方式的差别。课堂总结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需要,提出如节日聚会需要采用哪种电流方式等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好地利用所学解决具体问题。
(三) 进行案例模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包括概念、理论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整个学习过程枯燥。其中很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此,教师可以模拟案例教学,在保证研究内容、主题不变的情况下,对研究材料及方法进行调整,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压强与浮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船只漂浮、潜艇上浮和下沉的画面,让学生思考出现此现象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水、盐等材料模拟浮力实验。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发现在盐水中,不同质量的物体会出现漂浮现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推导浮力公式,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质量、密度及浮力之间关系,由微观知识的学习最后得出宏观层面上的结论。
(四) 加强案例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后,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自主探究、实际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实现上述目标。如在“电磁转换”中,可以将电磁铁研究作为案例,结合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探讨电流、线圈匝数及磁铁磁性关系,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积累更多经验,從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迎来了更多机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加强对该教学方法内涵的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案例模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物理科学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琛.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07-108.
[2] 孟丽娜.Webquest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J].电子世界,2014,(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