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课本的历史地图,是记载历史知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是基础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地图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历史地图的使用价值,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就课堂教学对历史地图的运用谈点粗浅认识。
一、历史地图要为教材内容服务
要想用好历史地图,教师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理解地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教材中的地图有的是为了揭示教材难点,便于学生观察理解;有的是为了对事物加以印证说明;有的是为教材重点服务;有的是两者或三者兼而有之。如初中世界历史第二册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太平洋战争爆发,难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一幅《二次大战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图》,有助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分析本图,从图上日军进攻路线之猖獗、侵略范围之广大,使同学认识日本法西斯的野心与骄横;同时向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同盟国军队及我军的大量进军说明:正是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及其血腥罪行,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证。本课的《德国集中营分布图》是为了证明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一难点的突破。
教材中的地图是为教学内容和目的服务的,教师只有深挖教材、掌握教材,才能理解教材内容与地图的关系,以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历史地图可用于历史课的各环节
1.用于导入,鸟瞰全局
历史地图用于导人,有它的特殊作用,可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高屋建瓴之感,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事件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并可以从中挖掘出隐含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科能力。如世界历史《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课,上课时首先挂《亚、非、欧、古代各大文明发源地》图,马上学生就把地图内容与课题联系在一起,一目了然,从而直观地告诉学生:①人类最早发源于大河流域,这些大河是人类的母亲河。②世界上最老的奴隶制国家首先出现于亚非地区,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样,使学生对遥远的人类分布有了时空概念,有利于对全局的了解,有利于知识迁移。
2.用于新授,增强感性认识
历史课的新授环节充分利用地图,使史实有了活力,加强了直观效果,加深了理解记忆。如世界历史《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一课,最能揭露殖民主义罪恶的就是一本万利的“三角贸易”制度。假如只有文字介绍,就使内容显得单调、抽象,示意图加以印证,就使史实有了语力。如让学生观察并用色笔标出“三角贸易”中的三角所指,描出出程、中程、归程路线,并分析它对三个地区的影响。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三角贸易”的罪恶图象,加深理解了马克思关于“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的论断。这样,就使学生对“三角贸易”制度有了形象化的认识,使知识得以深化。
3.用于小结、概括全文,首尾呼应
如中国历史《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一课,新授完后,挂一张《清朝疆域形势图》,提问学生:“我国边疆新危机中,东南、西北各发生过什么危机?”让学生指图小结。这样,紧扣主题,首尾呼应,把一节课讲的内容,压缩在一张地图上,浓缩到学生的脑海中。
4.用于练习,内容丰富、手法簡练
历史地图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也有主次之分,尤其是标有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这些地图,不但标有事件的时间、地点等要素,也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在巩固练习时,可以这些地图为载体,进行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如中国历史《中英鸦片战争》一课中,《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包容了全课内容。以这张地图为载体,可进行填图、填空、选择、比较、问答等训练。这样的练习充分体现了地图的优势,它直观、简便、容量大、时空性强,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5.用于作业,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历史作业有各种形式,填图是一种既直观又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增强学生的分析力和记忆力,所以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三、可承上启下,表现事件的因果关系
由于历史的延续性特点,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一定空间的,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特强。
历史地图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世界历史《新航路开辟》图,可做为《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两课的媒介。新航路开辟到哪里,哪里就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葡萄牙的船队向东航行,到达非洲,所以他们的殖民地在亚非;西班牙的船队西行,到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所以它的殖民地除了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南部地方以外,主要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中美洲和菲律宾。所以《新航路开辟图》的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讲《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时,又可以《l 6世纪晚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帝国》为导入。正是由于殖民者的残酷掠夺,激起了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斗争。
这些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使同学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一、历史地图要为教材内容服务
要想用好历史地图,教师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理解地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教材中的地图有的是为了揭示教材难点,便于学生观察理解;有的是为了对事物加以印证说明;有的是为教材重点服务;有的是两者或三者兼而有之。如初中世界历史第二册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太平洋战争爆发,难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一幅《二次大战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图》,有助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分析本图,从图上日军进攻路线之猖獗、侵略范围之广大,使同学认识日本法西斯的野心与骄横;同时向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同盟国军队及我军的大量进军说明:正是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及其血腥罪行,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证。本课的《德国集中营分布图》是为了证明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一难点的突破。
教材中的地图是为教学内容和目的服务的,教师只有深挖教材、掌握教材,才能理解教材内容与地图的关系,以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历史地图可用于历史课的各环节
1.用于导入,鸟瞰全局
历史地图用于导人,有它的特殊作用,可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高屋建瓴之感,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事件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并可以从中挖掘出隐含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科能力。如世界历史《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课,上课时首先挂《亚、非、欧、古代各大文明发源地》图,马上学生就把地图内容与课题联系在一起,一目了然,从而直观地告诉学生:①人类最早发源于大河流域,这些大河是人类的母亲河。②世界上最老的奴隶制国家首先出现于亚非地区,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样,使学生对遥远的人类分布有了时空概念,有利于对全局的了解,有利于知识迁移。
2.用于新授,增强感性认识
历史课的新授环节充分利用地图,使史实有了活力,加强了直观效果,加深了理解记忆。如世界历史《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一课,最能揭露殖民主义罪恶的就是一本万利的“三角贸易”制度。假如只有文字介绍,就使内容显得单调、抽象,示意图加以印证,就使史实有了语力。如让学生观察并用色笔标出“三角贸易”中的三角所指,描出出程、中程、归程路线,并分析它对三个地区的影响。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三角贸易”的罪恶图象,加深理解了马克思关于“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的论断。这样,就使学生对“三角贸易”制度有了形象化的认识,使知识得以深化。
3.用于小结、概括全文,首尾呼应
如中国历史《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一课,新授完后,挂一张《清朝疆域形势图》,提问学生:“我国边疆新危机中,东南、西北各发生过什么危机?”让学生指图小结。这样,紧扣主题,首尾呼应,把一节课讲的内容,压缩在一张地图上,浓缩到学生的脑海中。
4.用于练习,内容丰富、手法簡练
历史地图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也有主次之分,尤其是标有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这些地图,不但标有事件的时间、地点等要素,也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在巩固练习时,可以这些地图为载体,进行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如中国历史《中英鸦片战争》一课中,《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包容了全课内容。以这张地图为载体,可进行填图、填空、选择、比较、问答等训练。这样的练习充分体现了地图的优势,它直观、简便、容量大、时空性强,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5.用于作业,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历史作业有各种形式,填图是一种既直观又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增强学生的分析力和记忆力,所以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三、可承上启下,表现事件的因果关系
由于历史的延续性特点,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一定空间的,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特强。
历史地图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世界历史《新航路开辟》图,可做为《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两课的媒介。新航路开辟到哪里,哪里就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葡萄牙的船队向东航行,到达非洲,所以他们的殖民地在亚非;西班牙的船队西行,到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所以它的殖民地除了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南部地方以外,主要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中美洲和菲律宾。所以《新航路开辟图》的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讲《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时,又可以《l 6世纪晚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帝国》为导入。正是由于殖民者的残酷掠夺,激起了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斗争。
这些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使同学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