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阶层的养生保健(一)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99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雷 北京人, 出身于中医世家, 从事养生保健科研、写作、宣传工作。 主编多部相关书籍。 近年, 受社会各界邀请举办了百多场养生讲座。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社主编。
  
  (一)白领阶层的健康现状
  
  很高兴要和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我在十年以前开始接触电脑,就知道有个微软公司,当然那时候咱们觉悟不高,用的都是盗版,随着咱们觉悟的提高都改成用正版了,所以我对微软那是五体投地的崇拜啊。前几天和贵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王华女士通电话,她希望我来给大家做一个关于白领阶层如何保健的这么一个讲座,我工作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负责编辑出版《中华养生保健》杂志,这本杂志是一个科普型的保健杂志,不是那种医疗专业杂志,完全是针对咱们普通人的。
  今天我就针对在座诸位的工作环境,谈谈白领阶层的健康管理话题。最近有一本书卖的比较火爆,吴清忠写的《人体使用手册》,可能有人已经看过这本书了。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选的太好了,我们在使用工具前呢都要看看使用说明书,比如说我们用电脑前要看一看使用指南,用洗衣机前也要看一看使用书,那么如果我不去用电脑的话,我就可以不去看,我不用洗衣机,我就不用去了解这个洗衣机应该怎么操作。但是我们的身体呢,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使用,每天每分钟都在使用,但恰恰是我们人体这具“机器”的使用手册我们关注的最少。在座诸位的这个年龄段呢,关注的就更少,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十几年前二十多岁的时候什么保健啊、什么养生啊,想都没想过。那个时候咱们三天两头熬夜不睡觉都没事,喝酒一斤两斤是小意思,出差旅行几百公里长途汽车也没感觉累。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你慢慢的会感觉身体不那么强壮了,也会开始关注点保健啊养生之类的话题了。尤其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阶层——白领,什么是白领?我在来贵公司之前,给一些公司讲座的时候也都谈到这个问题,什么是白领?白领这个阶层到底怎么确定啊?众说纷纭,比如说前两天网络上有个比较极端的人,网络名字叫什么“雅格女”的,她认为开车就得开雅格车的才算是白领,还有的人说零花钱是普通人月工资的才叫白领。我给这个“白领”下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他处在一个别人都羡慕可自己又难受的阶层,在高档写字楼里上班,风吹不着雨打不到,到日子工资直接从银行转到银行卡里了,多美啊。但是他自己又感觉很难受,为什么呢?因为每天上班来都要格外关注老板的脸色。第二个标准,他的办公条件是什么样的呢?白天室内也要亮灯,因为周围都是摩天大楼根本见不到阳光,一年四季靠通风管道通风,无冬无夏,窗户是打不开的。办公室要摆花,其中百分之六十是塑料花。第三个标准是家里从来不开餐,早餐都是路上吃。午餐永远是配餐盒饭,两个菜三两白米饭,什么粗细搭配,什么饭前喝汤,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晚餐在饭馆,时下流行什么吃什么,今天麻辣诱惑,明天热情水煮鱼,后天再来个刺身福寿螺。第四个标准是夜生活丰富多彩,泡吧歌厅到凌晨,运动健身全没有。以上四条标准如果诸位您要是有两条符合,那我就“恭喜”您了,那您就是“白领”了。如果以上四条您都符合的话,那您就不只是白领了,您也快进入“亚健康领”了。当然,我这是从健康方面对“白领”的一个描述。我想说明的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白领”阶层在健康层面有很多要担忧的问题。我这里还有个统计资料,从2000年到2005年,北京中科院7个院所和北京大学的教授,就是在这六年时间里啊,一共有134人逝世,平均年龄52.2岁,真正的英年早逝。这不仅是他个人和他家庭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这些人都是精英啊。正是大有作为的年华,却过早的离开了。我有位老师,他是咱们中国比较有名的书法家,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就问他,我说这个书画家为什么都那么长寿啊?他说你错了,不是书画家都长寿,是长寿了才能成为书画家,他说如果你活的不够长,你的艺术修养都没积累起来呢,人就没了,怎么能成名成家呢?我觉得这个话实在是高明,太高了!所以我提醒在座的各位,您要是想成名家成大腕儿,今天的话题您一定要仔细听听,您首先要把生命尽可能长的延续下去。所以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白领的养生保健话题,借用流行语叫做“健康管理”。
  
  (二)人死于无知而不是死于疾病
  
  随着咱们中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十年前,什么健康啊养生啊这类讲座很少。大部分讲座内容都是如何炒股票啊炒外汇啊。大家都知道有个说法叫“人是死于无知而不是死于疾病”。我给大家提个小问题啊,大家知道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是什么吗?(台下有人回答:狂犬病)你看还是人家微软的人厉害,我在十个地方提这问题,有九个地方的人回答我说是感冒,感冒的死亡率哪有那么高呀?正确答案是:狂犬病。一旦确诊是狂犬病了的话,就没得救了。是百分百的死亡率,中医、西医都没办法了。还有一个小问题是:最近十年咱们北京地区哪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连年上升,已经接近于第一了?大家知道吗?想想啊,这个可是跟咱们关系最密切的,对了,就是结核病。很多人吃惊?很多人说:结核病不是早就消灭了吗?错了,以前只是对结核病的大面积传播起到了抑制作用。结核病现在是死灰复燃,尤其是对结核病的预防科普工作淡漠了,导致结核病的传播这几年成直线上升态势,结核病成了发病率第一的传染病了。所以我特别给大家提醒下,目前对我们最有威胁的传染病,不是乙肝,而是结核。因为大家都不了解它了,都放松警惕了,所以说它的危险性最大。通过以上两个提问我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对健康的关注、对自己身体的关注远远不够。很多人对娱乐新闻影星动态啊特别感兴趣,从来不关心医学知识、医疗科普知识,那是不对的,不管你是做什么职业的,最好对医学知识、医药科普知识有所了解,因为这个知识和我们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你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着你身体的这部“机器”。但是你对这个“机器”的性能,操作要领你都不知道,那你肯定会出问题。所以我经常给我的朋友讲,你要了解和掌握。
  亚健康这个名词呢,这两年炒作的比较热,这个名词大概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卫生组织给它提出来的,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上个世纪早期的医学模式是一种生物学的医学模式,就是只关注于我们的肉体、肌体这方面。随着当代医学的发展,它发现不单是要关注我们的肉体,当代医学认为只有肌体健康、心理完善、社会行为健全才能说你是一个健康的人。如果与以上三项对照有缺陷的,就不算圆满的,就是亚健康。这几年对亚健康的宣传和报道已经很多了,大家也肯定都有了解,说我们这个人群啊,中间大两头尖,像枣核型,就是说危重病人很少,大概占20%,纯健康人也很少,大约占20%,剩下的60%都是亚健康。其实呢关于亚健康这个概念,现在有点接近商业炒作了,你看那些卖枕头的说我这治疗亚健康,卖鞋垫的也说我这治疗亚健康。反正卖什么的都往亚健康上靠,其实亚健康这个概念对于中国来讲,一点都不新鲜,中医老早就发明亚健康这个概念啦,我们只不过没用这个词,我们叫什么呢?叫“交病”。什么叫“交病”呢?人在已病和未病之间这个状态叫“交病”。我们在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提出来了,而且可以这样说咱们传统医学主要解决的就是交病这个状态。传统医学的核心,就是讲“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意思是说最好的医生在你还没有得病之前就给你保健,就给你预防了,当你得病之后,不是说他就不能治了,而是说治起来就难了。所以说“亚健康”这个概念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来了,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大家看看我们周围同事朋友,真正有很严重的病了,已经不能去上班了,需要去疗养了,必须要去看医生了,这样的确实是很少的。很多人呢都是处在我们常说的“不舒服”状态,乏力、疲劳、失眠、消瘦、食欲不振、肌肉酸痛、胸闷心慌、易暴躁、没精神、感觉生活很单调没意义。这个状态就是亚健康状态,就是“交病”状态。这个状态是一个由浅变深的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你关注它了,想办法去改变下,你的身体状况就会好一点,你漠视它,这个“交病”的状态就可能深一步发展,发展成疾病,极端的现象就导致死亡。我有个好朋友,比我年龄大七、八岁,我喊他大哥。他这个人脑子特别灵活,对经济活动特别敏感。90年代初,他就懂得玩股票,玩的还特别好,在93年左右他对我说:兄弟我告诉你,股票这个东西太好了,是将来挣钱的一个途径。我说那怎么弄啊,他说你买点原始股吧。那时候他和印刷造纸行业的人比较熟,他就帮我买了一些造纸企业的原始股票,2003年他对我说,咱们10年前买的那些原始股马上就要上市啦,一上市就都抛了换现金吧。2003年底这位大哥帮我把股票的手续都办好了,真的大赚了一笔。2004年春节我正准备去看望他呢,噩耗传来,大年初三,他突发心梗去世了。我到了他家,吊唁之后问起他的情况,他爱人说他以前身体很好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最近这几年总喊疲劳,总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咬咬牙就过去了,谁想到会一下子就完了呢……这就是个极端的事例,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是悲痛的事情。
  (未完待续)
  责编:曹革林 lansheng1234@sina.com
其他文献
我今年13岁,外表文静,内心活跃,很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即使安静地坐在那里,我的思想可能早已经跑到十万八千里外了,所以吗,我的功课总有点问题。  我妈妈是个瑜珈教练,她辅导我功课的时候发现了我不专心这个毛病,她告诉我“不专心”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她要给我找一个克服“不专心”的办法。  那天,是个周六,妈妈开始教我练习一个瑜珈的动作:双腿与肩同宽,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慢慢的把右脚抬起,抬至左
期刊
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三焦是指整个体腔)。”按“经脉所过,主治所病”的原则,可以看出心包经可以通治上、中、下三焦的病症,真是所谓“包”治百病!  要想再深入地学习经络,就要先学会观察经络的走向。经络的走向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标有穴位的主经,还有一个是在经络图上找不到的“暗行之路”。如《灵枢·经脉》上说心包经的走向“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三焦是指整个腹腔)。”如果
期刊
2008年2月2日,是王文清80岁生日。席间,面对女儿女婿送来的一声声真诚祝福,一生暴躁、古怪的王文清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含糊不清地说:“女儿,我对不起你呀!”然后便哽咽得再也说不出一句话,而深藏在女儿王丽内心近50年的委屈和不幸,也如洪水般喷发了出来,不觉失声痛哭……    暴躁亲父,把我扫地出门    从王丽记事起,就感到自己的家庭与众不同。那就是父母经常吵架,父亲王文清一回到家不是看这不顺眼,
期刊
心血管疾病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而引起的疾病,首要危险因素是体重超重,即使超重5公斤也不是好事。吸烟也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另外,如果运动量很少,长期肥胖,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而糖尿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所以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帮助你预防疾病,即使你已经上了岁数,并且曾经吸烟,而且饮食结构不合理,可以从现在开始做改变,坚持长期锻炼,就可以帮助你的身体抵御心血管疾病。   在25年前的研究过
期刊
退休后为打发时光,我经常约几位老友小聚,或垂钓或下棋,日子过得十分惬意。然而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前年,我的生活却因钓鱼出现了一段波折。    钓鱼“钓”出来的病    2006年7月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样约了几个老同事到郊外石门水库一起钓鱼。也许是上了岁数反应迟钝,也许是老眼昏花,反正好几次鱼都上了钩,只是我甩杆慢了些,它们吃了鱼饵后都机灵地溜走了。同事们戏称我这次不是来钓鱼,而是来“
期刊
妈妈离开我们的时候,我十一岁,大妹董芝八岁,两个双胞胎妹妹还不到六岁。妈妈是因为生小弟的时候大出血,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妈妈去世的那天,我和董芝抱着妈妈冰凉的身体拼命地哭。  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也许是妈妈的离开让我一夜间长大,我感觉这个家必须由我挑起来。我把自己当作了一个大人,弟弟送人后的每个夜晚,我都难过地哭,以前的每天晚上,我都会看着他肉嘟嘟的小脸睡觉。我做了一个决定,把弟弟要回来,哪怕我不
期刊
一对夫妇20多岁结婚至今关系如胶似漆,但丈夫到45岁后,妻子在他眼中突然失去了性感,当妻子不好意思地提起性生活时,他总是把话题岔开。他俩很少做爱,原来亲密的关系变得淡漠了。另一对夫妇进入不惑之年,性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美满了。当然他们不像新婚夫妇那样在床上嬉闹不止,但一致认为对方在自己眼中变得“更有性魅力”。   那么如何解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一位心理学家兼性咨询专家一语中的:“关键是了
期刊
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白天,人们忙碌工作;夜晚,人们安然入睡。在你的家里,你是否注意到你的亲人在睡觉过程中发出巨大的鼾声。有人或许会认为,这是睡眠质量好的表现。但目前的临床观察和监测发现,不少患者在夜间睡眠时会发生呼吸障碍,有的睡眠时反复出现较长时间的呼吸暂停,医学上称之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的人在睡眠时反复发作, 呼吸变浅、变慢,气流明显降
期刊
*出场专家*  韩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开始从事睡眠疾病的诊疗及研究。    哪些疾病会  出现呼吸暂停?    韩芳:根据国际专家分析, 睡眠除了打鼾之外还有其他的88种疾病,比如常常会出现夜惊、夜游,甚至有的人夜间癫痫发作,或者睡不着,做梦,或者梦中出现杀人的情况。  大体上睡眠疾病可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睡不着—就是大家常常说的失眠。  第二种是睡不醒—
期刊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正常成年人在快速睡眠时或在高原,可发生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老年人或婴儿睡眠时的周期性低通气也与中枢因素有关。   病理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见于多种疾患:  ■ 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前侧切断术、血管栓塞或变性病变引起的双侧后侧脊髓病变;  ■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如家族性自主神经异常,胰岛素相关的糖尿病,shy-Drager综合征、脑炎、脑干肿瘤;  ■ 肌肉病变,如膈肌病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