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20杭州峰会甫一落幕,江苏新晋省委书记李强便奔赴上海和浙江学习取经,开启了长三角省级主政官员人事调整后的党政高层互访、交流和对话的序幕。这是他继首次率江苏党政代表团赴西安考察苏陕扶贫协作后的第二次出省外访。两天的行程安排密集而紧凑。
李强在交流中提出,沪苏浙三地发展禀赋各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上海科技教育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浙江市场活力强、商业模式创新走在前列,这对实体经济基础好、制造业发达的江苏是最需要学习和借鉴运用的。
江苏省委决策咨询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郑江淮教授认为,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富庶和最发达的地区,在世界级城市群的竞争中,担纲“龙头压阵”的作用,必须减少因内部竞争而产生的内耗,共享合作应对世界级挑战;同时在国家战略安排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趋向势在必行,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期,长三角区域的产业结构必须错位协同发展,取长补短,达到良性的区域均衡发展格局,避免产业同构现象发生,以形成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接轨大上海——学习上海全球影响力的科创经验
把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是新时期新阶段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而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地位和“全球城市”的新节点,正在引领长三角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航向,而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三个中心”建设是国家对上海的布局和定位。
5月11日,国务院正式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长三角要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其中明确提出“上海要提升全球城市功能”。而不久前,上海对外披露《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前瞻性规划了上海这座“全球城市”的新定位。
9月18日至19日,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省长石泰峰率领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和浙江学习考察,会见沪浙党政高层、参观考察有代表性的企业、召开学习交流座谈会等。
江苏如何更好地对接上海这个长三角“龙头”?如何真正领会上海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及推进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正是江苏党政代表团一行学习考察的重点。
9月18日下午,江苏省党政代表团首先来到上海市长宁区创业社区,考察了美团大众点评网和“可可空间”众创基地漕河泾站。美团大众点评网是国内最大的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拥有近6 亿用户,日订单量早已突破1000万单,去年交易总额超1700亿元,该企业的成长历程,让参观者见识到了互联网新经济的强大力量。
随后,江苏党政代表团又来到作为上海众多众创空间之一的“可可空间”漕河泾站,该众创基地以“基地 基金”模式,为从零开始的创业公司提供办公空间、 创业社区、创业辅导、培训及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已累计孵化企业60余家,代表团深入考察了基地里的一大批互联网应用企业、机器人与智能化企业、医疗健康服务企业,详细了解他们创业创新的路径模式。
对接新经济——问计浙江蓬勃兴起的互联网产业
结束上海考察后,9月18日下午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浙江杭州。
9月18日晚,江苏党政代表团考察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9月19日考察了阿里巴巴集团、梦想小镇、杭州医惠科技有限公司和吉利控股集团等。在阿里巴巴集团,江苏党政代表团通过大屏幕观看了该集团旗下淘宝网、蚂蚁金服等公司全球实时交易情况,听取了阿里巴巴集团产业规划及与江苏开展合作的情况介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徐工集团了解到,今年7月,他们与阿里云联手打造的中国工程机械首朵“工业云”正式上线,“互联网 云技术 制造”变革在徐工集团落地,部署在阿里云之上的“徐工云平台”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第三代前沿信息技术,具有“平台化、可配置、多语言、高并发、高扩展性”特点,可接纳全球用户的访问及在线互动,真正实现基于“云技术”的全球开放共享,让世界成为徐工实验室。
李强书记说:“江苏制造业发达,产业基础好,希望‘阿里云’这朵云在江苏上空多飘出一些合作共赢的成果来。”
江苏党政代表团还考察了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梦想小镇,并参观了梦想小镇的互联网村、天使村等创业空间。
这个梦想小镇是李强在担任浙江省长期间首倡并力推的“特色小镇”代表,由他亲自圈定命名,定位于“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双镇融合发展,锁定互联网创业和天使基金两大产业门类,确定“智慧融合”发展路径,入驻创业项目已达550多个。一支以海归系、阿里系、浙大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创新“新四军”在这里不断集结壮大。
杭州医惠科技以简约智慧医疗为理念,全面构建面向医院业务、基础卫生、居民养老和健康管理的可及连贯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系统,通过新技术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吉利控股集团从冰箱配件生产起步,目前旗下拥有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伦敦出租车等品牌,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构建了全球造型设计体系。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长期生活在浙江温州,他告诉记者,江浙两省虽然一衣带水,互相毗连,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多区别,比如浙商喜欢抱团发展,苏商喜欢单打独斗;浙江经济以民营为主,江苏经济国有化比重较高;浙江经济快速搭上互联网快车,现代服务业发达,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外向型经济发达,严重依赖制造业,互联网新经济薄弱,虽然江苏也出现类似苏宁云商互联网企业,但体量远逊于阿里巴巴。 基于此,李强书记在此次考察时称,苏浙两地发展禀赋各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浙江市场活力强、商业模式创新走在前列,这对实体经济基础好、制造业发达的江苏是最需要学习并借鉴运用的。
长三角发展新动向:从赶超竞争到合作共赢
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研究人员对记者说,江苏如何接轨上海自贸区、科技创新和“三大中心”建设,如何学习“浙江经验”,能否推动江苏制造业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和互联化改造,同时顺应长三角一体化的整合步伐,成为江苏能否“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以及突破新一轮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李强带队江苏省党政代表团长三角“沪浙行”,凸显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寻求发展路径转型的迫切心理,以及携手兄弟省份互利共赢发展的大势所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江苏省经信委了解到,江苏以全国1.1%的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7的工业增加值。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省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6.7%,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21.8%和73.8%。江苏通过实施企业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两大计划,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创新得到大力度推进,创建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的企业不断增多。
尽管江苏在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新经济获得大力发展,但今后力度和趋势还要加强。7月23日,李强在江苏省委第十二届十二次会议上指出,江苏今后要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资源和空间转移到发展新经济上来。新经济主要有三个支撑,一是新技术,二是新产业新模式,三是新要素。在新技术上,首先技术水准要领先,通过新技术转化应用实现领跑;在新产业新模式上,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能够促进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在新要素上,最核心的就是人,是掌握新理念新技术、运用新资本新模式的人,要大力吸引和留住高水平创新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江苏经济发展路径和特色小镇建设,学习只是一种借鉴和认识,不是替代和模仿。江苏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绝不能照抄照搬浙江模式,应该突出江苏特色走差异化路线,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是基于大规模连片化的制造业模式,与浙江“一镇一品”的块状经济和专业化发展模式有极大差异,因此,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和紧迫。
一位长三角政情观察人士认为,下一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和合作发展将取代以往的激烈竞争与赶超,整合与融合、分工与协同将是主流和趋势,过去的态势是以竞争为主,现在则是要在互利共赢和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融合发展、加强创新和整合。江苏将会进一步深化与沪浙在协同推进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及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李强在交流中提出,沪苏浙三地发展禀赋各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上海科技教育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浙江市场活力强、商业模式创新走在前列,这对实体经济基础好、制造业发达的江苏是最需要学习和借鉴运用的。
江苏省委决策咨询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郑江淮教授认为,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富庶和最发达的地区,在世界级城市群的竞争中,担纲“龙头压阵”的作用,必须减少因内部竞争而产生的内耗,共享合作应对世界级挑战;同时在国家战略安排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趋向势在必行,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期,长三角区域的产业结构必须错位协同发展,取长补短,达到良性的区域均衡发展格局,避免产业同构现象发生,以形成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接轨大上海——学习上海全球影响力的科创经验
把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是新时期新阶段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而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地位和“全球城市”的新节点,正在引领长三角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航向,而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三个中心”建设是国家对上海的布局和定位。
5月11日,国务院正式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长三角要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其中明确提出“上海要提升全球城市功能”。而不久前,上海对外披露《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前瞻性规划了上海这座“全球城市”的新定位。
9月18日至19日,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省长石泰峰率领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和浙江学习考察,会见沪浙党政高层、参观考察有代表性的企业、召开学习交流座谈会等。
江苏如何更好地对接上海这个长三角“龙头”?如何真正领会上海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及推进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正是江苏党政代表团一行学习考察的重点。
9月18日下午,江苏省党政代表团首先来到上海市长宁区创业社区,考察了美团大众点评网和“可可空间”众创基地漕河泾站。美团大众点评网是国内最大的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拥有近6 亿用户,日订单量早已突破1000万单,去年交易总额超1700亿元,该企业的成长历程,让参观者见识到了互联网新经济的强大力量。
随后,江苏党政代表团又来到作为上海众多众创空间之一的“可可空间”漕河泾站,该众创基地以“基地 基金”模式,为从零开始的创业公司提供办公空间、 创业社区、创业辅导、培训及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已累计孵化企业60余家,代表团深入考察了基地里的一大批互联网应用企业、机器人与智能化企业、医疗健康服务企业,详细了解他们创业创新的路径模式。
对接新经济——问计浙江蓬勃兴起的互联网产业
结束上海考察后,9月18日下午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浙江杭州。
9月18日晚,江苏党政代表团考察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9月19日考察了阿里巴巴集团、梦想小镇、杭州医惠科技有限公司和吉利控股集团等。在阿里巴巴集团,江苏党政代表团通过大屏幕观看了该集团旗下淘宝网、蚂蚁金服等公司全球实时交易情况,听取了阿里巴巴集团产业规划及与江苏开展合作的情况介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徐工集团了解到,今年7月,他们与阿里云联手打造的中国工程机械首朵“工业云”正式上线,“互联网 云技术 制造”变革在徐工集团落地,部署在阿里云之上的“徐工云平台”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第三代前沿信息技术,具有“平台化、可配置、多语言、高并发、高扩展性”特点,可接纳全球用户的访问及在线互动,真正实现基于“云技术”的全球开放共享,让世界成为徐工实验室。
李强书记说:“江苏制造业发达,产业基础好,希望‘阿里云’这朵云在江苏上空多飘出一些合作共赢的成果来。”
江苏党政代表团还考察了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梦想小镇,并参观了梦想小镇的互联网村、天使村等创业空间。
这个梦想小镇是李强在担任浙江省长期间首倡并力推的“特色小镇”代表,由他亲自圈定命名,定位于“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双镇融合发展,锁定互联网创业和天使基金两大产业门类,确定“智慧融合”发展路径,入驻创业项目已达550多个。一支以海归系、阿里系、浙大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创新“新四军”在这里不断集结壮大。
杭州医惠科技以简约智慧医疗为理念,全面构建面向医院业务、基础卫生、居民养老和健康管理的可及连贯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系统,通过新技术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吉利控股集团从冰箱配件生产起步,目前旗下拥有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伦敦出租车等品牌,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构建了全球造型设计体系。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长期生活在浙江温州,他告诉记者,江浙两省虽然一衣带水,互相毗连,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多区别,比如浙商喜欢抱团发展,苏商喜欢单打独斗;浙江经济以民营为主,江苏经济国有化比重较高;浙江经济快速搭上互联网快车,现代服务业发达,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外向型经济发达,严重依赖制造业,互联网新经济薄弱,虽然江苏也出现类似苏宁云商互联网企业,但体量远逊于阿里巴巴。 基于此,李强书记在此次考察时称,苏浙两地发展禀赋各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浙江市场活力强、商业模式创新走在前列,这对实体经济基础好、制造业发达的江苏是最需要学习并借鉴运用的。
长三角发展新动向:从赶超竞争到合作共赢
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研究人员对记者说,江苏如何接轨上海自贸区、科技创新和“三大中心”建设,如何学习“浙江经验”,能否推动江苏制造业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和互联化改造,同时顺应长三角一体化的整合步伐,成为江苏能否“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以及突破新一轮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李强带队江苏省党政代表团长三角“沪浙行”,凸显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寻求发展路径转型的迫切心理,以及携手兄弟省份互利共赢发展的大势所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江苏省经信委了解到,江苏以全国1.1%的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7的工业增加值。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省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6.7%,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21.8%和73.8%。江苏通过实施企业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两大计划,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创新得到大力度推进,创建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的企业不断增多。
尽管江苏在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新经济获得大力发展,但今后力度和趋势还要加强。7月23日,李强在江苏省委第十二届十二次会议上指出,江苏今后要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资源和空间转移到发展新经济上来。新经济主要有三个支撑,一是新技术,二是新产业新模式,三是新要素。在新技术上,首先技术水准要领先,通过新技术转化应用实现领跑;在新产业新模式上,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能够促进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在新要素上,最核心的就是人,是掌握新理念新技术、运用新资本新模式的人,要大力吸引和留住高水平创新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江苏经济发展路径和特色小镇建设,学习只是一种借鉴和认识,不是替代和模仿。江苏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绝不能照抄照搬浙江模式,应该突出江苏特色走差异化路线,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是基于大规模连片化的制造业模式,与浙江“一镇一品”的块状经济和专业化发展模式有极大差异,因此,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和紧迫。
一位长三角政情观察人士认为,下一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和合作发展将取代以往的激烈竞争与赶超,整合与融合、分工与协同将是主流和趋势,过去的态势是以竞争为主,现在则是要在互利共赢和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融合发展、加强创新和整合。江苏将会进一步深化与沪浙在协同推进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及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