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细读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9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伊沙的长诗《乌托邦》体量庞大,作为口语诗,该诗继承了其诗歌主题空心化、语言表达口语化、题材对象生活化的特点。通过对该诗这三个方面的文本细读分析,能够探析到伊沙写作风格在诗中的体现。同时也能看到伊沙口语诗写作的不足和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乌托邦》 伊沙 口语诗歌 特征
   伊沙是当下诗坛上最具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且是颇具争议的诗人。赞之者认为其是口语诗的大家、非主流、反传统、民间写作的代表人物;骂之者认为其是“诗歌流氓”,“诗痞”,诗质低俗。正因为有如此大的争议,恰恰也能说明伊沙在诗歌创作中特立独行的价值追求。《乌托邦》作为伊沙最新的一部容量庞大的诗作,继承了他一贯的口语诗的特点:通过“去雅”的手段描写了世俗生活的日常化;将诗歌的文化想象和内容拉回了庸常。《乌托邦》中伊沙记录了从北京到俄外访的事件,其中不乏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关照、对历史的反叛和消解。在这首诗中,语言表达口语化、题材对象生活化、诗歌主题空心化等渗透在文字中,通过对诗歌的细读分析,探求伊沙这首新作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一.诗歌主题空心化
   伊沙和英国学者托马斯·莫尔都以《乌托邦》为名进行过写作。莫尔在《乌托邦》中构想了美好的世外桃源般的国度——“Utopia”,这是一个美好但不能实现的理想社会。伊沙在《乌托邦》中,通过俄罗斯之旅,想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诗歌国度寻求诗人自由精神和思想的乌托邦圣地,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讲述中,发现那些曾经的美好已经逝去,留下的或许已经变味。正如作者所写:“曾经一度/俄土上建立了/人类的乌托邦/转头成空//现如今/诗人们期盼着/它仍是诗人的乌托邦/注定成空”。
   诗歌按照旅行路线的圆形结构为导引进行描写,首先写了苏联时期的高尔基、普希金、阿赫玛托娃等都是人们所敬仰的,他想替那些想看而又去不了的人们看看苏联。“这一次为什么要写长诗?是由所去之国的/文化体量和诗歌传统的/厚度所决定的”,到俄之后看到红场神圣的列宁墓前跳广场舞的大妈、中共党员诗人坐在马桶上“学习强国”、看到伟大都城的“落后”、看《天鹅湖》嫌贵且怕睡着、餐馆老板的催促、罗宋汤的变化等等,神圣的诗歌国度里伊沙却描写着日常化的俗事,甚至是有意地对历史进行消解,但伊沙究竟要表达什么呢?
   作为口语诗人,伊沙就是要发出不同于以往写作的“儒雅”、“智性”的语言,要反其道而行之,将书写的对象和语言走向“崇低”,要表达生活本质的真实。正因为这样,伊沙在诗歌中表现的主题就很宽泛,旅途处处皆是描写的对象,对人物、风景、动物、树木、饮食等都进行了描写,造成了描写的多样化和语言的泛滥,进而掩盖了诗歌主题的明确性,或许伊沙根本就不想表达什么主题,只是想把自己的语言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当然,不能以一个标准去衡量诗歌的好坏,但诗歌的语言应该做到简要、明确,能够传达明确的主题。伊沙的诗歌给我们一种别样的情感真实,但同时没有明确的主题。或许这是口语诗的特征所在,但是这样任由感情的奔放挥洒,是否会造成诗歌主题的空心化出现?是否会出现流水账式的叙事?这是伊沙以后在口语诗歌写作中要突破的路障,这样才能让口语诗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语言表达口语化
   “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间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亲切。”伊沙的诗歌给我们一种将生活的小事娓娓道来的感觉,其中不乏惊人的语言。在该诗中,伊沙写去俄旅行一事,写自己对于俄罗斯诗人的印象,还有童年记忆中对于苏联的印象:“土豆加牛肉/等于共产主义”。通过口语式的叙事,传达出对苏俄的基本印象和向往、期待之情。写北京的雨夜、京戏、热茶等常见的意象,这些意象在以前的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中以优美抒情的方式呈现出来,但伊沙用自己的语言也诉说且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效果,那就是生活本该如此,不需要去掩饰和遮蔽。如“北京的早晨/不是在鸟鸣/而是在乌鸦的叫声中/醒来……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京韵京腔的吵架声/传来”。伊沙用口语把诗歌的“诗意”从日常生活的“反诗意”中浮出水面。
   语言表达口语化并不是说诗歌表达的是“一腔废话”,而是把日常生活的语言进行诗意的提炼。“口语是生长着的活的语言,是与物共生的,因而更接近原初意义。但日常口语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芜杂性、非规范性。”因此,如何在口语表达的同时又能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这也就是诗人功力的显现。伊沙在《乌托邦》中五次写到红场,运用不同的语言和意象的组合,最终都指向红场的庄严和伟大,这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历史的记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如:“红场小的叫人傷心/它似乎更符合/它的另一个译名:/美丽广场/从体量上说/它只是一首短诗/但却充满了叙事”;“1941年/在红场阅兵式上/在莫斯科保卫战动员令中/格鲁吉亚人斯大林大元帅/呼吁保卫的/不是苏联而是俄罗斯”;在简单朴素的口语中讲述了红场的伟大历史意义。在苏东剧变那年:“这个民族垮不了/排队买面包/家里有钢琴……是不是连出租车司机/都知道马雅柴可夫斯基/是/那就亡不了”。他没有写历史上俄罗斯人民经过怎样的团结和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胜利,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用口语表达出来,得出了这个民族子经历巨变的时期精神生活的充足,伊沙正是在这种“反崇高”“反传统”的语言中得出这个民族“亡不了”。
   伊沙“凭借超常思维与娴熟技艺对其(口语)进行清理、选择、提纯、凸显出口语的质感、生机与活力,擦亮被日常生活交流用惯乃至用滥的口语语词,恢复或重建口语表意的丰富性、灵活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没有限度的绝对自由,是一种乌托邦,这种限度可以是外部契约的规定,也可以是自我内心的约束,而口语诗一旦缺乏必要的限制,必定导致极端的口水泛滥。”)
   三.题材对象生活化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歌作为文学的一部分,应是这样也必然是这样。伊沙的诗歌用“去雅”的手段,达到了“日常下”的俗化,游弋在“审丑”的精神世界里。他笔下“虱子、呵欠、眼屎、污肚、便盆、鼻涕、糖老爷们、结巴、强奸犯、色盲、阳痿者、老狐狸、傻B、同性恋、光棍、小姐、贪官、小丑、发廊女、酒吧、公厕等等‘日常下’的事物”,这不同于一般学者的“日常化”题材,这些在常人眼里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这恰恰就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伊沙以一种“清道夫”的精神把这些被人们忽略的、羞于表达的东西狂扫起来,展示给人们看——这才是真实的生活,但却是被“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所拒斥的基本现实”。
   诗中以旅行时间为线索进行叙事,旅行中所发生的事构成了诗歌的一部分。芭蕾舞、马戏团、诗人、墓园、足球、教堂、电车、咖啡、伏特加等,这些真实生活中的所见,构成了一个真实的俄罗斯,他没有选择那些“高大上”的题材来说明俄罗斯的景与物、人与情,在对日常描写中消解了旅行的目的性和意义性。如当妻子知道他去俄的时候,“这一次她说:去俄罗斯/不是让你去购物的……/那是去干什么的呢?”诗人外访俄罗斯的意义被购物一词轻而易举的否定了,再如“喜欢圣彼得堡/胜过莫斯科的/最小理由/地上有烟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共党员诗人/在‘学习强国’”,“这杯咖啡/距完美/差了一支烟”。伊沙在这些随处可见的事物写作中制造了“叙述差”和“判断差”,他在“玩”语言的时候也让语言“在有限的范围内让事物远离象征、比喻之道,走向了自在状态的呈现与敞开。”伊沙在诗中书写日常生活,且也把语言生活化并给予思考。这样口语诗也就拥有了诗性内涵和文化精神。
   四.结语
   《乌托邦》继承了伊沙独特的风格,口语诗歌并不是简单的用口语进行书写,那样人人皆可成为口语诗人。伊沙在口语诗方面并不是完美无暇的,但他认为口语诗不仅仅是一种写作策略和手段,“而是抱负、是精神、是文化、是身体、是灵魂和一条深入逼近人性的宽广之路,是最富隐秘意味和无限生机的语言,是前进中的诗歌本身,是不断挑战自身的创造”。
   《乌托邦》中伊沙并没有寻找到诗人和诗歌的乌托邦圣地,但却让诗人自己感到诗人本身的使命和圣洁感,在主题、语言、叙事、等方面伊沙将会继续对口语诗歌探索。同时,伊沙也应该坚持在口语使用上的理性控制,在“质”和“量”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这样,伊沙才能在口语诗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
   [1]伊沙.《乌托邦》,诗生活网,https://www.poemlife.com/index.php?mod=showar
  t
其他文献
预先用EMTP计算程序准备好数据,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处于异地两端的继电保护暂态试验系统的同步时钟,在一条线路的两侧就可以同时同步地模拟线路故障时线路两侧的真实三相
该报告阐述在1996年10月发射的尖兵一号乙卫星上搭载GPS接收机飞行试验情况。分析了与双频多普勒测速和系统比较时的GPS接收机定位、测速精度。总结了搭载飞行试验工作完成的
该文介绍了精确农业技术的组成及其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分析了精确农业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我国应及早积极开展精确农业技术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展精确农业技术相关
内容摘要:江淹的《恨赋》、《别赋》是最为后人传诵的作品,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得到历来评论家的赞赏。本文试从《恨赋》《别赋》的情感类型化、人物选择类型化以及二赋中情感、心理与环境的互感互生来探析二赋的文学思想价值。   关键词:《恨赋》 《别赋》 类型化描写 情景互生   江淹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诗歌、辞赋方面成就斐然,歷来最为评论家赞赏的是他的赋作,其中《恨赋》、《别赋》更是传世的名篇,可谓辞赋
内容摘要: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离不开黑人母亲的付出和影响。与传统文学中黑人女性的悲剧形象不同,《堪城遗孤》塑造了全新的黑人女性形象,其闪耀的母性光辉点亮了黑人儿童内心的火焰。   关键词:黑人女性 新形象 《堪城遗孤》 母性光辉   一.黑人女性的传统文学形象   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悲剧性的神经错乱和疯狂的社会,但是它用以凌辱和压迫人的办法却无比巧妙,而受凌辱和压迫的人的
未来新一代航管的核心便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由于飞航安全具有绝对的优失次序,GPS接收机除了准确度、可用率、连续性要求,还需具备完整性的功能。所谓完整性,意指当GPS卫星失常的时候
《青春万岁》自面世以来,因作品独特的文学性、深刻的时代性、丰富的艺术性得以不断再版,对当代青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针对《青春万岁》中的理想主义精神,从形成原因、具体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安娜·卡列宁娜》是列夫·托尔斯泰发表于1877年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小说中安娜是一位敢于反抗上流社
介绍某机场GPS控制网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的问题,GPS控制网的精度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