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是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事,特别是住宅工程技术和质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探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常见的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质量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大、小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不可轻视的地步,它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其原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从根本上消除建筑质量问题。
一、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1、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1.1深层石灰搅拌桩
深层石灰搅拌桩就是将石灰和地基土进行强力的搅拌,地基土和石灰会产生化学反应,在稳定地基的同时,还能提高强度。这种方法造价低廉,技术简单,常被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它对减少软土层沉降和整体工程工后沉降,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有积极作用。粉体搅拌法的施工工序是:桩体对位—下钻—钻进—提升—提升结束。还可以根据建筑物承载力的要求,选择初步定桩的距离,以此得出加固范围内搅拌桩的数量以及每平方米内搅拌桩所占的面积。搅拌桩的排列通常是三角形的,也可以是四方形,桩径为0.5m~1.5m,桩距约1m。空压机的压力适中就可以了,风量也不宜过大。钻机及桅杆安装在载体上,在地面施工时,必须满足耐压力。施工现场要建一个石灰池,石灰粉要遮盖,首先是预防空气法染,再者就是预防与雨水产生化学反应,为避免溅伤皮肤及眼睛,施工人员在操作中必须戴好防护眼镜和其它安全设备。
1.2砂垫层及砂石垫层换填技术
施工前注意验槽,并将浮土进行清除,确保基槽边坡的稳定性,草地两侧若有沟、井或是孔洞等,应进行填实。调整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底面在同一标高上,若深度不同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分段施工需要将接头处作成斜坡。每层错开0.5-1.0m并充分捣实。采用碎石垫层应当防止基坑底面的表层软土出现局部破坏,可在基坑底部铺一层砂用铺碎石垫层。采用平振法、插振法、夯实法、碾压法等铺设方法。平振法是用平板式振捣器来回振捣,振捣次数根据相关要求而定。铺设厚度在200-250mm,施工时含水量最好控制在15%-20%。插振法的插入间距是用插入式振捣器参照机械的振幅大小决定,不能插入下卧粘性土层,用砂填实插入振捣后留的孔洞。夯实法适用木夯或机械夯一夯压半夯后全面夯实。铺设厚度为150-200mm,施工时最优含水量为8%-12%。
2、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的浇筑
(1)底板混凝土的浇筑,严格按照浇筑顺序进行。施工缝留在后浇带上(后浇带宽1000mm),外墙吊模部分高出底板面300mm留水平缝,底板梁吊模高出底板面350-750mm,此部分待底板浇筑振捣密实2h后浇筑,用Ф16钢筋人工振捣,保证吊模处混凝土振捣密实,每段砼的浇筑应连续浇筑,根据振捣棒的有效震动长度,根据振捣棒的有效震动长度,分排进行施工浇筑,不得出现施工冷缝。
(2)膨胀加强带的浇筑,按顺序浇筑至膨胀带位置时采用C35内掺27kg/m3PNF的膨胀砼进行浇筑。膨胀带采用密目钢丝网隔离,钢丝网加固竖向采用Ф20@600厚度大于900以上在竖向筋中部增加Ф22腰筋一道。
2.2混凝土的振搗
施工采用机械振捣,由于使用泵送砼,坍落度大流动性好,采用斜面分两层布料施工法:“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不出冷缝”的方法浇筑,振捣持续时间应使砼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不可漏振或过振,摊灰与振捣应对称位置开始,以防止钢筋及预埋件的走动,对于基梁交叉部位钢筋十分密集,振捣时应特别注意,交叉部位面积较小处,应从四周插振捣棒,对于交叉部位面积较大处应在钢筋绑扎时注意间隔500mm左右,预留插棒孔(可在绑扎钢筋时,插管径48mm的钢管,钢筋绑扎完毕后拔出)。要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规程操作,浇筑到上表面,必须按照标高线,用木杠或木抹找平,平整度要求在规范要求以内。
3、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墙体防渗技术
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好砌块的质量,选用抗压强度大于5MPa、干燥收缩值不大于0.5mm/m、出釜后须保证有28d养护期的砌块;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5%以下,以克服砌块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砌块进场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堆放,并做好防雨措施,同时合理布设构造柱、梁、墙体拉结筋等构造措施;施工前,应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将砖预先充分润湿;砌筑过程中,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砼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应与其他砌块混砌;施工中,框架结构墙体每天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4m以内,砌筑至梁底约200mm左右处应静停7d,待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用同种材质的实心辅助小型砌块成60°-75°角挤紧顶牢;顶砖要按要求进行施工,必须充分紧实,勾缝密实;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等交接部位在施工时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1:1水泥砂抹5mm厚,浆填嵌密实,以避免交接处产生裂缝而形成渗漏;在不同材质交接处的抹灰前,为增加抹灰层的拉结力,应在交接处附加l层宽度为400m的金属网;建筑施工时,为使拉结效果达到最佳,应保持金属网与结构面保持3mm-5mm的距离;外墙部位最下一皮砖应满刷专用的面剂以确保不渗漏。
二、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及相应措施
1、外檐质量措施
根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外檐部分存在的质量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工程施工之前,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对外檐面砖的排列进行精心、系统的设计,画好外墙面砖的装配图,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会对面砖尺寸造成影响的因素,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而在进行面砖勾缝工作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应提高对这一工序重要性的认识,相关的管理人员也应该提高对这一作业过程的重视度,加强管理,采用统一的勾缝工具进行作业,确保勾缝的顺直、密实、光滑,提高外檐的美观度,保证施工质量。
2、屋面渗水的措施
屋面施工前要对屋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尤其是对于薄弱部位要画详图,严格按照各种规范对屋面结构和模板做检查,屋面基层要平整干净,模板尺寸要符合要求、表面光洁。控制好施工材料的质量,防水砂浆,防水卷材不出现空鼓、漏洞等现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和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尤其是管道、烟囱周围等薄弱部分要严格按照详图施工。施工方和监理方在屋面施工上要把好关,遵守施工工艺,不能偷工减料,造成渗漏隐患。
3、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混凝土浇捣和养护期间内,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当浇筑厚度超过300mm时要在内部采取冷却水循环措施,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尤其是高温天气,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大,要经常浇水或蒸汽养护,避免出现由于温度或者混凝土收缩产生应力引起的裂缝。模板表面要干净平整,模板使用时间要达到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设计的要求,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振动冲击。
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房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房屋建筑本来就是很复杂的一项工程,它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链带产业的发展。但同时,它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要才能完善房屋建筑技术和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董建军.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常见的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3,06.
[2]王安翅.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3]肖水秀.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J].江西建材,2012,01.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质量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大、小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不可轻视的地步,它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其原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从根本上消除建筑质量问题。
一、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1、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1.1深层石灰搅拌桩
深层石灰搅拌桩就是将石灰和地基土进行强力的搅拌,地基土和石灰会产生化学反应,在稳定地基的同时,还能提高强度。这种方法造价低廉,技术简单,常被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它对减少软土层沉降和整体工程工后沉降,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有积极作用。粉体搅拌法的施工工序是:桩体对位—下钻—钻进—提升—提升结束。还可以根据建筑物承载力的要求,选择初步定桩的距离,以此得出加固范围内搅拌桩的数量以及每平方米内搅拌桩所占的面积。搅拌桩的排列通常是三角形的,也可以是四方形,桩径为0.5m~1.5m,桩距约1m。空压机的压力适中就可以了,风量也不宜过大。钻机及桅杆安装在载体上,在地面施工时,必须满足耐压力。施工现场要建一个石灰池,石灰粉要遮盖,首先是预防空气法染,再者就是预防与雨水产生化学反应,为避免溅伤皮肤及眼睛,施工人员在操作中必须戴好防护眼镜和其它安全设备。
1.2砂垫层及砂石垫层换填技术
施工前注意验槽,并将浮土进行清除,确保基槽边坡的稳定性,草地两侧若有沟、井或是孔洞等,应进行填实。调整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底面在同一标高上,若深度不同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分段施工需要将接头处作成斜坡。每层错开0.5-1.0m并充分捣实。采用碎石垫层应当防止基坑底面的表层软土出现局部破坏,可在基坑底部铺一层砂用铺碎石垫层。采用平振法、插振法、夯实法、碾压法等铺设方法。平振法是用平板式振捣器来回振捣,振捣次数根据相关要求而定。铺设厚度在200-250mm,施工时含水量最好控制在15%-20%。插振法的插入间距是用插入式振捣器参照机械的振幅大小决定,不能插入下卧粘性土层,用砂填实插入振捣后留的孔洞。夯实法适用木夯或机械夯一夯压半夯后全面夯实。铺设厚度为150-200mm,施工时最优含水量为8%-12%。
2、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的浇筑
(1)底板混凝土的浇筑,严格按照浇筑顺序进行。施工缝留在后浇带上(后浇带宽1000mm),外墙吊模部分高出底板面300mm留水平缝,底板梁吊模高出底板面350-750mm,此部分待底板浇筑振捣密实2h后浇筑,用Ф16钢筋人工振捣,保证吊模处混凝土振捣密实,每段砼的浇筑应连续浇筑,根据振捣棒的有效震动长度,根据振捣棒的有效震动长度,分排进行施工浇筑,不得出现施工冷缝。
(2)膨胀加强带的浇筑,按顺序浇筑至膨胀带位置时采用C35内掺27kg/m3PNF的膨胀砼进行浇筑。膨胀带采用密目钢丝网隔离,钢丝网加固竖向采用Ф20@600厚度大于900以上在竖向筋中部增加Ф22腰筋一道。
2.2混凝土的振搗
施工采用机械振捣,由于使用泵送砼,坍落度大流动性好,采用斜面分两层布料施工法:“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不出冷缝”的方法浇筑,振捣持续时间应使砼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不可漏振或过振,摊灰与振捣应对称位置开始,以防止钢筋及预埋件的走动,对于基梁交叉部位钢筋十分密集,振捣时应特别注意,交叉部位面积较小处,应从四周插振捣棒,对于交叉部位面积较大处应在钢筋绑扎时注意间隔500mm左右,预留插棒孔(可在绑扎钢筋时,插管径48mm的钢管,钢筋绑扎完毕后拔出)。要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规程操作,浇筑到上表面,必须按照标高线,用木杠或木抹找平,平整度要求在规范要求以内。
3、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墙体防渗技术
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好砌块的质量,选用抗压强度大于5MPa、干燥收缩值不大于0.5mm/m、出釜后须保证有28d养护期的砌块;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5%以下,以克服砌块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砌块进场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堆放,并做好防雨措施,同时合理布设构造柱、梁、墙体拉结筋等构造措施;施工前,应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将砖预先充分润湿;砌筑过程中,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砼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应与其他砌块混砌;施工中,框架结构墙体每天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4m以内,砌筑至梁底约200mm左右处应静停7d,待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用同种材质的实心辅助小型砌块成60°-75°角挤紧顶牢;顶砖要按要求进行施工,必须充分紧实,勾缝密实;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等交接部位在施工时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1:1水泥砂抹5mm厚,浆填嵌密实,以避免交接处产生裂缝而形成渗漏;在不同材质交接处的抹灰前,为增加抹灰层的拉结力,应在交接处附加l层宽度为400m的金属网;建筑施工时,为使拉结效果达到最佳,应保持金属网与结构面保持3mm-5mm的距离;外墙部位最下一皮砖应满刷专用的面剂以确保不渗漏。
二、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及相应措施
1、外檐质量措施
根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外檐部分存在的质量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工程施工之前,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对外檐面砖的排列进行精心、系统的设计,画好外墙面砖的装配图,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会对面砖尺寸造成影响的因素,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而在进行面砖勾缝工作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应提高对这一工序重要性的认识,相关的管理人员也应该提高对这一作业过程的重视度,加强管理,采用统一的勾缝工具进行作业,确保勾缝的顺直、密实、光滑,提高外檐的美观度,保证施工质量。
2、屋面渗水的措施
屋面施工前要对屋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尤其是对于薄弱部位要画详图,严格按照各种规范对屋面结构和模板做检查,屋面基层要平整干净,模板尺寸要符合要求、表面光洁。控制好施工材料的质量,防水砂浆,防水卷材不出现空鼓、漏洞等现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和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尤其是管道、烟囱周围等薄弱部分要严格按照详图施工。施工方和监理方在屋面施工上要把好关,遵守施工工艺,不能偷工减料,造成渗漏隐患。
3、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混凝土浇捣和养护期间内,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当浇筑厚度超过300mm时要在内部采取冷却水循环措施,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尤其是高温天气,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大,要经常浇水或蒸汽养护,避免出现由于温度或者混凝土收缩产生应力引起的裂缝。模板表面要干净平整,模板使用时间要达到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设计的要求,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振动冲击。
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房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房屋建筑本来就是很复杂的一项工程,它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链带产业的发展。但同时,它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要才能完善房屋建筑技术和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董建军.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常见的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3,06.
[2]王安翅.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3]肖水秀.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J].江西建材,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