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专家”马伟明:让我军舰艇拥有“中国心”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多岁,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马伟明1960年出生于江苏扬中市,爸妈都是普通人。他从小就体弱多病、骨瘦如柴,在邻居孩子眼中就是一个“病秧子”。但他天资聪慧,学习成绩优异。然而刚考上高中,父亲却要求他退学去学手艺,以分担家庭重担。
  马伟明拗不过固执的老爸,只好放弃读书,拜师学起了无线电修理。这下急坏了他的数学老师,亲自登门做工作,她告诉马爸爸:这孩子悟性极高,培养得好很可能成大器。正是这位女教师的执着和坚持,中国少了一个会修无线电的师傅,多了一个为国家打造最尖端武器的军事科学家。
  1978年,马伟明参加高考,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师从我国电机界著名专家、海军首批教授张盖凡,学习船舶电气工程专业。可是进入军校后他却受不了纪律约束,认为一个做科技创新的人,需要有足够的自由。最后硬着头皮在这里学习4年后,他就不再想深造了。张盖凡教授早就发现了他这个善于动脑、总有奇思妙想的奇才,于是就不断写信鼓励马伟明考研。
  最后一封信是一纸命令:“你必须马上回校考取研究生!”张盖凡对马伟明的培养,可谓倾尽心血:逼他考上研究生,又将他逼上讲台,挑最难的研究生课程让他主讲,从如何思考到怎样定方案。一步步带领马伟明走上科研之路,在实验初期,更是拖着病弱的身体,陪马伟明在实验室工作,直到深夜……
  马伟明心里清楚,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由于长期受到西方的技术封锁和制约,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因为技术落后,船舰发电机这样的核心部件,只能依赖进口,海防发展处处受制于人。当时,我国研制新型常规潜艇,需要进口高效能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而这种发电机,只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投入军事应用,我们就必须花巨资购买。
  一次,在与外商的技术谈判中,马伟明敏锐地发现,电机输出电流存在“固有振荡”问题,一旦超过临界点,就会造成整个动力系统的瘫痪,自负的西方专家根本不屑一顾,还傲慢地声称:他们的产品根本不存在问题!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马伟明:“核心技术必须中国制造,否则,我们永远只能拴在别人的裤腰带上过日子。”但电机“固有振荡”是行业内的一大难题,连国外专家们都束手无策,更何况中国在这一领域还完全是空白。要想解决这个难题简直难于登天,马伟明却憋着一股劲:没有科技的强大,中国就谈不上真正强大,唯有发愤图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恩师张盖凡的支持下,他用仅有的35000元,制造出两台小型十二相电机,展开了国产十二相发电机的研制工作。没有实验室,他就砸掉水槽,将一间仅20平方米的洗脸间改造为实验室;为了做模拟防水环境下的试验,他们买来食盐研制“人工海水”;没有经费,把旧电机壳买回来,自己动手装配;没有起重设备,肩扛棒撬,把笨重的铁家伙弄进实验室。图纸设计完成了,马伟明就穿上工作服下车间,与工人一起干……
  1800多个日夜,马伟明他们反复试验,拆了装,装了拆,测量、记录、分析,仅实验记录和报告就堆了半间屋子。在对数十万组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终于查明原因,成功研制出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就这样,只有30多岁的马伟明,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世界电机界多年的“固有振荡”难题,此项发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4岁,他就破格晋升为教授。
  怒斥外国权威专家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有趣的是,后来当马伟明再次赴那家公司验收设备,指出该类电机系统存在的设计缺陷时,外方首席专家还不屑一顾地说:“你的理论太离奇,我们听不懂。”因为对方压根就没有把这名中国年轻人放在眼里,说完转身要走。这下马伟明被彻底激怒了:“先生,我们是在讨论科学,你不懂,我可以教你!”翻译被他的怒吼惊呆了!望着马伟明久久不敢张口。“照直译!”马伟明厉声道:“再加一句,我分文不收,免费教!”外国专家一下子就懵了。
  当对方从世界专利索引上证实,“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发明专利条目下赫然标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等,马上就换了一副笑脸,又提出拿出百万美元“私下交易”,要马伟明透露给他们解决“固有振荡”的专利技术。事实上,当时就连科技非常先进的美国,也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马伟明自然严词拒绝。他说:“专利技术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祖国!”
  此后,这家在全球都非常“牛”的发动机公司,不得不将原来视为核心机密的整套设计图纸取出来,交给马伟明审查,向他请教设计缺陷。这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变局:8年前,中国与之谈判,引进其专利技术和生产线,但遭到该公司的断然拒绝:“只卖产品,不卖专利。”时过境迁,现在这家公司反过来要购买中国人的专利技术。


  事后马伟明说:“从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到向我们购买专利,从傲慢无礼到请求我们解决技术难题,这件事说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听到此事后,恩师张盖凡激情难抑。他说:“当年我们和外国专家打交道,不知看了人家多少白眼,受了多少窝囊气。那时,我们技不如人,受制于人,为了学点东西只能忍气吞声。现在我的学生敢对外国权威专家说,你不懂,我教你!真是扬了国威!”
  此后,马伟明又凭借一系列科研成果,在38岁时就成为博士生导师,这在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罕见!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而这年恰逢张盖凡老先生去世。从此马伟明接过恩师肩上的科研重担,不仅正式走上了中国船舶电机科研之路,更开启了中国船舶技术独立自主的新时代!
  2018年5月13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威武下海。海外媒体称,中国航母动力技术获重大突破,下一艘航母即可电磁弹射。众所周知,电磁弹射系统相比滑跃起飞,不仅能够降低对飞机的损耗,还能在短时间内起飞更多的艦载战斗机,而早在十几年前,目光超前的马伟明就瞄准了电磁弹射技术。   这是美国历时20多年、耗资32亿美元的科研项目。当时蒸汽弹射器是国家立项,但马伟明竟然绕开蒸汽弹射,直接去研究更先进更难的电磁弹射。很多人都出来阻止:中国连蒸汽弹射都没研制出来,又怎能一步登天研制电磁弹射呢?马伟明当然知道风险很大,但他说:“搞科研就得担风险,国防建设急需,天大的风险也要干!否则,国家要我们这些院士干什么?”5年里,马伟明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承受的压力难以想象,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他跟同事们一起,不分昼夜地连续攻关,就连大年初一也在实验室过。
  2008年,他们终于研制成功小型样机,接着又做出了1:1单元设备样机,突破了全部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的国家。马伟明说,电磁弹射技术非常复杂,它是近年来世界海军强国争相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代表未来新型主战舰船标志性的核心技术。在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抚摸着样机,激动得流下热泪,他对马伟明说:“有你在,中国更有希望了。”
  2016年,在央视科技盛典颁奖晚会上,罕见首曝我国自行研制的电磁拦阻装置与电磁弹射器。更公开宣布,马伟明团队在电磁发射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集群式突破,不仅实现与世界最强国家的同步发展,更推动中国武器发展从化学能到电磁能的发射革命!马伟明被西方媒体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要知道,这项技术美国人花了20多年都没完全弄懂,一时间我国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
  美国人称他“一人抵得上十个师”
  其间,马伟明也将目光瞄准了大国重器核潜艇,因为深知这种“海底暗器”的巨大威力,所以各国海军一直致力于高性能潜艇的研制。我国早期的核潜艇因为噪音太大,曾被西方嘲讽为“海底拖拉机”。所以,拥有更好静音水平的潜艇,就像战机拥有了隐身能力,对掌握进攻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潜艇空间狭小,承载重量受限,为其提供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效率高的交直流电源,一直没有解决方法。当马伟明率先提出用一台电机同时发出交流、直流两种电的设想时,电机界普遍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面对质疑,马伟明没有任何动摇,他说:“搞技术创新就是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研究的东西,就没有一个是跟着人后面跑的。”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攻关,2001年,马伟明终于研制出世界上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彻底摒弃了传统机械推进轴,一下将噪音大幅降低,完成了一次“潜艇静音”的创举。该产品2002年通过鉴定,正式生产装备部队。就连美国海军部门得知后,都羡慕不已。
  之后,受此鼓舞的马伟明团队,又马不停蹄地集中力量,向第三代集成化发电系统的研制发起全面冲击,并先于美国研制成功,在与西方的科研竞争中,马伟明带领他的团队,一次次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在央视的采访中马伟明说:“领先国外10年以上的综合电力系统,不仅仅就是解决一个噪声、操纵性和经济性问题,本质是为了解决高能武器上舰的问题。”
  30多年来,马伟明几乎每天一睁开眼就争分夺秒投入科研,每天在实验室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觉,超负荷工作导致了他病痛缠身。2005年,他到北京出差,领导强行留下他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中显示10项生命健康指标中有7项不合格……
  让马伟明深感内疚的是,多年来他对家人确实亏欠太多。2007年,父亲被检出患上了早期胃癌。老人从江蘇老家,奔着当院士的儿子到武汉住院手术,当时马伟明特别忙,天天泡在实验室,结果给父亲约好了手术却忘记告诉老爷子。
  直到父亲在医院等了几天后,终于忍不住气呼呼地闯进实验室,他这才想起来,赶紧安排送老爷子去医院。
  几个月后的一天,马伟明从生产设备地回家时出了车祸,颈部骨裂需要住院观察,但他却带着颈套天天到实验地工作。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虽然已经取得一项又一项巨大成果,但马伟明研发创新的脚步却始终不敢停下。


  2010年,他研发出“中压直流输电网”,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舰船上,实现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国家,这一技术水平反超领先美国十年!
  2017年,已经两鬓斑白的马伟明,又提出一个足以改变海军装备发展的思路,在世界独创性地提出“全能舰”的概念。全能舰,就是指将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电磁火箭炮、电磁线圈炮等舰载高能武器,与全电舰船技术集成,使一艘战舰具备系统的防空、反潜反导和对海、对岸的精确打击能力。对于马伟明和他的团队来说,他们的不懈努力,就是要让中国先对手一步,实现作战样式的创新与变革,主导和引领未来海上作战样式!
  中国海军核心武器装备能日益强盛,马伟明绝对是背后的大功臣。这位“国宝级专家”,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鼓励。
  美国人甚至称他“一人抵得上十个师”,但马伟明从不居功自傲,而是时时提醒自己生命有尽头,事业无止境。唯有把培养后人、提携后学作为神圣职责,事业才能得到延续,作为团队带头人,他给学生打工,给年轻人出思想、出课题、出经费,让他们在重大课题中施展才华。
  截至2021年,马伟明院士先后为祖国培养了海防领域的7名博士后、70名博士和116名硕士。在他的带领下,这些年轻人不少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曾被习近平主席亲自签令嘉奖的肖飞就是其中的一员。为此,马伟明十分欣慰地说:“为了国防事业,我心甘情愿做一匹驾辕拉套的马。”
其他文献
打记事起,母亲留存在我记忆里最多的画面就是这般:一人、一针、一线、一个要缝补的物件和大床的一角。坐在床角的她,低着头、垂着眸,额前的碎发垂落下来,随着她那如在作画般的手和如画笔的针与线在空中一撇、一扬……这画面的构图既不像梵高的那般惊艳,也不像莫奈的那般协调,却用它朴素而隐忍的美,渲染了我的时光。  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充满了耐心与细腻的针。母亲总喜欢亲手为我做些什么,我孩童时期的小肚兜、小毛衣、小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传媒时代,地市党报新闻评论必须加强,切实提高主流舆论引导力。地市党报在做好本地重要新闻报道的同时,应加强评论工作,提高评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其吸引力,树立党报的公信力。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广播行业中的问题逐步凸显,制约了广播行业的发展传统广播媒体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优势,并将其融合到自身发展当中。本文将传统广播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进行深入分析阐述。
在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需更加重视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整合。本文以新媒体为背景,在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图书情报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后,探讨了当前图书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整合策略,以期能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帮助。
Redmi的K40系列是目前销售势头正旺的手机,前段时间我们也评测了Redmi K40 Pro,反馈相当不错。于是,Redmi趁着这股热乎劲推出了K40游戏增强版,想为K40宇宙再加一把火。从惯性思维上来说,一般游戏手机会单独创立一个系列,作为独立的型号来销售,而Redmi却反其道而行之,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无论是对用户认知还是品牌本身营销来说都有利的。
如果你准备构建一个数字家庭,那么家庭存储服务器(NAS)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设备。遗憾的是,目前传统NAS让很多家庭处于想用却不敢用的状态。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传承自传统服务器理念的NAS,诞生之初服务行业用户,而非家庭用户。这种“To B”的基因让其即使已经尽最大努力让操作和使用“傻瓜化”,但需要的专业知识对“C”端用户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小的门槛。而想要让C端家庭用户真正接受NAS,轻松使用NAS,就必须从根本上颠覆传统NAS,比如这一次我们体验的极空间Z4。它的确是一台真正意义上面向C端,为普通家庭用
宏观  为调动全员热情,政府“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配套支持政策“一体考虑”,这是提前谋划、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力支撑。让各个直呼“不敢养三孩”的家庭高枕无忧,因而支持家庭开支是政府短期以及长期的另一个关键目标。更何况政府放宽家庭规模的政策,与进一步建立消费型经济的方针完全一致。楼市  短期来看,“三孩政策”对新生人口的增量较影响为有限,因而对整体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存在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众多优势,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阐述县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分析了县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现状,提出了两者具体的融合策略,旨在为媒体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迎来了新的变革。新媒体时代下,县级媒体一方面在发展上面临一定冲击和挑战,另一方面新媒体又给其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因此县级媒体想要谋得生存空间,必须要在时代浪潮中抓住机遇,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因新冠全球大流行,2020年夏天的欧洲杯推迟到今年,比赛将于北京时间2021年6月12至7月12日举行。6月12日凌晨,在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意大利与土耳其拉开战幕,24支球队将在欧洲12个城市巡回为荣誉而战,久违的夏日激情将在那一刻点燃。早已习惯半夜看球的中国球迷开始进入极夜时刻,相信作为球迷是亢奋而幸福的。要尽情舒适地看一场比赛,大屏是不能或缺的设备,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推荐几款带来视觉体验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