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课后参与”即家庭作业呈现的是单调乏味的封闭性形式,它量大形式单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英语学科也是一样。为此它不仅激不起学生作业的兴趣,而且导致了学生思路的闭塞,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以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减负落到实处为出发点而精心设计开放性的“课后参与”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立足初中英语开放性“课后参与”的设计与原则两大方面展开论说。
【关键词】英语“课后参与” 设计形式 设计原则
“参与式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参与”、“课中参与”和“课后参与”,“课后参与”从形式上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后作业。作为教师,都知道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搞好预习和复习、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家庭作业”即“参与式教学”中所说的“课后参与”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学后带回家的一项参与学习的所谓的“作业”,但是,“参与式教学”下的“课后参与”又不完全形同于过去所谓的作业;它既重视形式,形式上要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教育应让学生将所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作业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它又重于内涵,要通过“课后参与”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正如吴也显在《教学论新编》中指出的那样:作业系统如果安排的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但是,长期以来,“课后参与”即家庭作业呈现的是单调乏味的封闭性形式,它量大形式单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英语学科也是一样。为此它不仅激不起学生作业的兴趣,而且导致了学生思路的闭塞,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以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减负落到实处为出发点而精心设计开放性的“课后参与”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设计开放性的“课后参与”,可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呢?
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开放。
“开放性课后参与”一改传统的封闭于室内、偏重于死记、题型僵化、只求学生照搬、不求学生创新的作业形式。它以宽泛多变的环境、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我们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随着中国加入WTO,英语学习有了更良好的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其次是空间的开放。
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出来,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去感受鲜活的英语,强化英语使用意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我在教完“How to plant a tree”一文之后,恰巧是植树节前后,因此我就利用学校开展植树活动这一时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植树知识来进行植树活动。同时,一边植树一边用英语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一些平时不喜欢开口的同学也因置身于课堂之外而尝试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植树结束后,我又结合这次植树活动,给学生布置了一篇日记,要求写一写“Planting trees”。有了课文知识作铺垫,有了亲身实践,他们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再次上升到了理性,实现了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既盘活了获得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英语知识运用能力。
第三是内容的开放。
在开放性“课后参与”中,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样做?什么时候做?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我们在平时的作业中分层,A层作业大家做,B层作业好的同学做,成绩暂差的学生可在B层中选做。这样,好的学生吃得饱,差的学生吃得好,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挫败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平时的对话教学中,对话的内容设置可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能利用所教的句型就可以了。在教完对话Go shopping后,学生在课后做两两一组的对话时,有的买鞋子,有的买衣服,有的买书,还有的买蔬菜,好不热闹!他们自己根据现实生活,创设了他们没有学过的句子,如Here is 100 yuan; What about 80 yuan?等等。他们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其他同学阵阵热烈的掌声。作业内容的开放更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第四是形式的开放。
家庭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要具有创造性。既要有书面的,又要有口头的;既要有动脑思考的,又要有动手操作的;既要有英语活动的,又要有与音、体、美融合在一起的。可或编或录、或写或画、或唱或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如在平时学生对做各种试卷易产生厌倦,我就换了另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出试卷。要求有重点,有难点,有答案和题解,并且给出一定的题型,学生都欲一试身手。他们找课文,查笔记,翻资料,在出题目时不会解释的问题也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真正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完成之后又进行了试卷评比,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五是完成的时间开放。
作业时间可灵活机动,有的可以利用双休日,有的可以利用寒暑假,有的可在一两天完成,有的可在一月甚至一学期完成。如在学过Standing room only这一课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则作业,让学生四人一组作为一个调查小组,去调查一下周围的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同时向大家宣传人口知识,宣传人口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且,学生还必须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己能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什么。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如奖励法,如知识普及法等。这个作业既让学生对周围的人进行了知识宣传和普及,又更深层次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掌握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笔者立足这几个方面开展实践与研究,效果明显:学生一方面负担减轻,提高了对“课后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更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与研究中,笔者也总结了初中英语开放性“课后参与”需注重的几个原则。
1.巩固性原则
课后参与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目标,以一定的练习来促使学生温习、反思与巩固,使之更好地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或为后续学习搭建一定的桥梁。教师要有预见性地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精心设置一些揭示通法的基本题和补偿性练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
2.拓展性原则
“课后参与”不仅是巩固知识,强化目标,而且要以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拓展知识的层面与深度,使学生的能力在课后参与的练习中得到训练和提升。并通过课后参与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领学生再去反思、深思。以问题、质疑搭建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化发展和引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好的课堂应给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留下空间,可以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探究问题,还可以是课堂中生成的一些问题。当然,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以问题解决中抓住其本质规律进行发散探究,在问题解决中要做到形变而神不变,通过参与式教学,不断完善和深化初中化学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大有益处。
3.问题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说过:“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疑”是激发创新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认为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让学生通过独立地思考、分析,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外实践中主动探究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疑点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萌芽。
4.实践性原则
开放性的“课后参与”,要注重与生活的对接,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了解生活中可以运用英语来思考或解决的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走进商场,去收集英语的商标;可以让学生走出家门,去摘录一些中英文的广告、标牌等,这样可以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5.层次性原则
不同的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思维的发展情况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我们设计“课后参与”时,一定要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好不同层次的参与题目或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基础差的,我们的设计主要从一些基础出发,像抄写单词、背诵课文等等;基础好的能力强的,我们可以让他们理解文本,或者布置英语作文、改编课本剧等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开放性的“课后参与”的实效。
“课后参与”的设计的实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生为本,立足学生的实际,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实际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来设计;二是要注重时效性,课后参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的客观情况设置。时间不能过长,难度不能过高,否则学生会觉得时间长,难度大而厌做、厌参与。
综上所述,开放性“课后参与”的实施,变教师的强行规定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能的综合训练;变个体操作为集体合作;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苦涩为在探索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把“学习参与”延伸到与学生有联系的现实生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使学生在高度自觉能动的状态下完成,这真值得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去继续实践与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 《参与式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英语“课后参与” 设计形式 设计原则
“参与式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参与”、“课中参与”和“课后参与”,“课后参与”从形式上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后作业。作为教师,都知道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搞好预习和复习、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家庭作业”即“参与式教学”中所说的“课后参与”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学后带回家的一项参与学习的所谓的“作业”,但是,“参与式教学”下的“课后参与”又不完全形同于过去所谓的作业;它既重视形式,形式上要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教育应让学生将所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作业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它又重于内涵,要通过“课后参与”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正如吴也显在《教学论新编》中指出的那样:作业系统如果安排的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但是,长期以来,“课后参与”即家庭作业呈现的是单调乏味的封闭性形式,它量大形式单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英语学科也是一样。为此它不仅激不起学生作业的兴趣,而且导致了学生思路的闭塞,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以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减负落到实处为出发点而精心设计开放性的“课后参与”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设计开放性的“课后参与”,可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呢?
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开放。
“开放性课后参与”一改传统的封闭于室内、偏重于死记、题型僵化、只求学生照搬、不求学生创新的作业形式。它以宽泛多变的环境、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我们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随着中国加入WTO,英语学习有了更良好的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其次是空间的开放。
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出来,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去感受鲜活的英语,强化英语使用意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我在教完“How to plant a tree”一文之后,恰巧是植树节前后,因此我就利用学校开展植树活动这一时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植树知识来进行植树活动。同时,一边植树一边用英语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一些平时不喜欢开口的同学也因置身于课堂之外而尝试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植树结束后,我又结合这次植树活动,给学生布置了一篇日记,要求写一写“Planting trees”。有了课文知识作铺垫,有了亲身实践,他们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再次上升到了理性,实现了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既盘活了获得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英语知识运用能力。
第三是内容的开放。
在开放性“课后参与”中,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样做?什么时候做?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我们在平时的作业中分层,A层作业大家做,B层作业好的同学做,成绩暂差的学生可在B层中选做。这样,好的学生吃得饱,差的学生吃得好,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挫败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平时的对话教学中,对话的内容设置可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能利用所教的句型就可以了。在教完对话Go shopping后,学生在课后做两两一组的对话时,有的买鞋子,有的买衣服,有的买书,还有的买蔬菜,好不热闹!他们自己根据现实生活,创设了他们没有学过的句子,如Here is 100 yuan; What about 80 yuan?等等。他们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其他同学阵阵热烈的掌声。作业内容的开放更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第四是形式的开放。
家庭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要具有创造性。既要有书面的,又要有口头的;既要有动脑思考的,又要有动手操作的;既要有英语活动的,又要有与音、体、美融合在一起的。可或编或录、或写或画、或唱或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如在平时学生对做各种试卷易产生厌倦,我就换了另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出试卷。要求有重点,有难点,有答案和题解,并且给出一定的题型,学生都欲一试身手。他们找课文,查笔记,翻资料,在出题目时不会解释的问题也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真正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完成之后又进行了试卷评比,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五是完成的时间开放。
作业时间可灵活机动,有的可以利用双休日,有的可以利用寒暑假,有的可在一两天完成,有的可在一月甚至一学期完成。如在学过Standing room only这一课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则作业,让学生四人一组作为一个调查小组,去调查一下周围的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同时向大家宣传人口知识,宣传人口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且,学生还必须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己能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什么。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如奖励法,如知识普及法等。这个作业既让学生对周围的人进行了知识宣传和普及,又更深层次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掌握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笔者立足这几个方面开展实践与研究,效果明显:学生一方面负担减轻,提高了对“课后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更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与研究中,笔者也总结了初中英语开放性“课后参与”需注重的几个原则。
1.巩固性原则
课后参与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目标,以一定的练习来促使学生温习、反思与巩固,使之更好地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或为后续学习搭建一定的桥梁。教师要有预见性地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精心设置一些揭示通法的基本题和补偿性练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
2.拓展性原则
“课后参与”不仅是巩固知识,强化目标,而且要以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拓展知识的层面与深度,使学生的能力在课后参与的练习中得到训练和提升。并通过课后参与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领学生再去反思、深思。以问题、质疑搭建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化发展和引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好的课堂应给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留下空间,可以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探究问题,还可以是课堂中生成的一些问题。当然,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以问题解决中抓住其本质规律进行发散探究,在问题解决中要做到形变而神不变,通过参与式教学,不断完善和深化初中化学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大有益处。
3.问题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说过:“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疑”是激发创新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认为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让学生通过独立地思考、分析,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外实践中主动探究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疑点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萌芽。
4.实践性原则
开放性的“课后参与”,要注重与生活的对接,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了解生活中可以运用英语来思考或解决的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走进商场,去收集英语的商标;可以让学生走出家门,去摘录一些中英文的广告、标牌等,这样可以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5.层次性原则
不同的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思维的发展情况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我们设计“课后参与”时,一定要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好不同层次的参与题目或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基础差的,我们的设计主要从一些基础出发,像抄写单词、背诵课文等等;基础好的能力强的,我们可以让他们理解文本,或者布置英语作文、改编课本剧等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开放性的“课后参与”的实效。
“课后参与”的设计的实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生为本,立足学生的实际,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实际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来设计;二是要注重时效性,课后参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的客观情况设置。时间不能过长,难度不能过高,否则学生会觉得时间长,难度大而厌做、厌参与。
综上所述,开放性“课后参与”的实施,变教师的强行规定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能的综合训练;变个体操作为集体合作;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苦涩为在探索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把“学习参与”延伸到与学生有联系的现实生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使学生在高度自觉能动的状态下完成,这真值得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去继续实践与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 《参与式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