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内外齐抓 建设交大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交通大學强化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了“四个融合、四个加强、四项保障和一个质量保障体系”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作为一所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校,如何培养一流的人才,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战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是西南交通大学面临的挑战。基于此,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崔凯表示,学校全面推进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专业内涵式发展,对标专业认证标准,健全专业质量保障体系,以一流的专业培养一流的人才。同时,为培养未来交通领域的领军人才,学校还在六个层面开展了探索。
  人才培养:构建“四维一体”体系
  在线学习:西南交大“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很出彩,请您详细介绍一下。
  崔凯:学校从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办学定位出发,构建了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交大风格的“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育一批理想信念坚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学术名师、管理精英、行业翘楚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
  该体系将思政课/通识课与课程思政、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四个融合),全面加强教师发展、专业建设、国际交流和协同育人(四个加强),以机制体制、资源配置、文化环境和信息平台支撑保障(四项保障),落实到本科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一个体系),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穿全程,真正实现了教学创新、内涵建设、质量文化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在线学习:为培养交通领域领军人才,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做了哪些探索?
  崔凯:学校主要从六个层面开展了探索:
  加强新工科建设,升级优化传统优势工科专业群,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交通运输领域新工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领跑计划,推动茅以升学院改革,建立拔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精英教育、贯通培养”为核心理念,将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书院制结合,在交通运输等七个优势专业中设立“卓越工程师拔尖班”,通过六个融入,实现将专业教育、个性化培养与通识教育融为一体的拔尖工程人才培养体制;建立天佑铁道学院,创新铁路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内输出型、沿线国本地化”两类人才,打造“人才培养、资源支持、质量保障”三大体系,首批成建制留学生班—埃塞俄比亚留学生班已于2019年顺利开班;面向现代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迫切需求,探索新形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西南交大—中车时代”微电子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面向轨道交通未来技术发展,积极探索“科教、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立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打造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摇篮;支援西藏、新疆的人才培养,依托微专业建设成果,深入探索实践“三校一地”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联合培养模式新路径。
  在线学习:您曾经说过,学校要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外抓机遇发展,内抓内涵建设。您所说的机遇是什么,又是如何抓内涵建设的?
  崔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本科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同时,随着新一轮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的陆续提出,学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所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如何培养一流的人才,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战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因此,学校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专业内涵式发展,对标专业认证标准,健全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并实施《西南交通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高标准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增强专业办学水平和竞争力,以一流的专业培养一流的人才。
  教学:线上线下规范化发展
  在线学习:学校一流本科建设课程类别提到了线上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现在的在线教学形态有很多种,学校是如何制定适合本校的在线教学管理规范的?
  崔凯:多样性是一流本科课程的特征之一,学校制定在线教学管理规范时,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或教师教学行为设置底线管理规定,突破原有的管理规范,推动学校课程教学范式从“教”向“学”转变。针对此项内容,学校基于高质量课程的共性特征,建立了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核反馈、学习支持、学习成果六大质量要素的以“学”为中心的“SWJTU课程质量标准框架”,从正向帮助教师理解“什么是好的在线教学”,并引导其开展在线教学实践,从而保证在线课程的高质量。
  通过建立完善柔性的管理规范,引导、支持教师投身在线教学。在发布的《西南交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西南交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计划》等相关文件中,在确定在线课程基本规范的框架下,鼓励教师在在线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激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内生力,以此为带动,实现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学校本科课程质量。
  在线学习:请您就某一门专业课程的做法及效果谈谈线上线下的规范化发展。
  崔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是打破课堂沉默、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学成效的有效路径。通过前期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校先后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管理办法》和《西南交通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与成绩评定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序开展。以我校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材料力学M”为例,在每学期前,课程负责人会将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全面梳理并报学校备案,学校会根据以上材料安排专家不定期进行观摩督导,重点关注该课程线上教学互动、考核方式和线下教学组织形式等;同时,为了做到闭环管理,每学期末,课程负责人将课程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撰写总结报告报送至学校,学校会组织专家进行专项考核并给予工作量认定,从而基本上实现了课程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课程思政:开创交大特色新局
  在线学习:课程思政建设一直是学校课程教学改革遵循的主要路线。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整体上是如何安排的?
  崔凯:一是搭建平台,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有序高效运行。设置西南交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作为集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组织管理于一体的专职机构,由校党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在新疆工程学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分中心。中心二级部门横向并联各职能部门,纵向指导各学科专业,组织紧密、各尽其责,形成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此外,中心配有专用的高性能大容量存储服务器,满足课程思政资源存储需求。
  二是建章立制,对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作好顶层设计。出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工作推進方案》,把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点任务纳入学科教学体系建设;出台《西南交通大学新时代“大思政”育人工作实施方案》,以项目制形式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完善教职员工职称评聘和职级晋升制度,将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职员工考核评价体系。
  三是保障经费,支撑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从学校事业发展经费中设置专门款项,用于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资源建设、教学实施、宣传推广和培训交流。
  在线学习:经过探索与实践,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形成了哪些特色?
  崔凯:经过探索实践,学校已逐步开创“灌输文化尚交通”交大特色课程思政建设新局:传输新理念,注入新思想。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通过融合轨道交通领域新技术,打造课程育人能力提升、课程育人成效展示和课程育人交流共享三平台,努力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新中国七十余年光辉历程、交大百廿余年办学成果展现于教师与学生心中。传输“高铁思政”育人新理念,注入“课程思政”育人新思想。
  开辟新局面,孕育新文化。响应国家援藏援疆计划,对口支援西藏和新疆地区高校建设是西南交通大学的重要政治任务,中心围绕两地交通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异地同步课堂”教学新形态,设立新疆工程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助力西藏大学和新疆工程学院人才培养。
  驶入新轨道,迈“尚”新交通。良性、积极的师生互动交流是课程育人的重要保障,中心结合一流课程建设,以打破课堂沉默、激发课堂氛围为重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让学生与教师一道,在专业知识的海洋中游历美丽中国、畅想中国高铁发展的明天。
  在线学习:请详细讲解一下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中的“春风、文轨、灵秀”三项计划。
  崔凯:“春风计划”指的是教师思政,通过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培养、动员、组织教师,让教师回归初心、回归课堂、回归教书育人。该计划既与学校人才计划相衔接,又独立成为教师思政的主线,以此引领教师在成才路上做好经师,更做好人师,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文轨计划”指的是高铁思政,锚定“因路而兴,因路而荣”的历史进程,笃定“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认定“实业兴国,高铁报国”的现实向度,通过“高铁课程+高铁实践+高铁活动”的课程设计、“校领导上思政课+高铁专家上思政课+高铁教育进思政课”的内容设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形式设计,把“高铁思政”全面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全过程,把学校的轨道交通工程师精神全面灌输给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心、自信心、强国心”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际效果。
  “灵秀计划”指的是智慧思政,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系统数据资源,系统构架满足新时代“大思政”育人工作需求,集合构建包含教育开展、协同办公、信息管理、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等功能的智慧思政全功能数字化平台。
  在线学习: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
  崔凯:困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课程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塑造和价值引领;思政元素基因式植入课程教学实践存在偏差,依然存在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过于生硬等问题;实践课程思政育人与理论教学衔接不强,社会实践基地教学中育人成效显示度不高,学生对轨道交通事业的认同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解决这些困难,首先,学校积极发挥学校、院系和教师三者之间的纽带作用,进一步通过政策保障、经费投入和宣传推广,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引导和激励,让行业先进典型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掘身边的思政元素和鲜活案例,强化实践育人,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实用性。再次,深耕课程思政援藏援疆计划,进一步加强“异地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发挥新疆工程学院分中心作用,变输血为造血。
  责任编辑:夏英
其他文献
《光明日报》刊载蔡基刚文章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振奋了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从报道来看,多地的注意力似乎都聚焦在经费的争取、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培养方案的调整等方面,而对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则关注相对较少。正如不少研究者所指出的,当前还是要对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进行更多的研究,并深入思考和论证以何种课程设置来确保这些能力的培养得到落实,转化为切实的成效。  课程设置改革,关键在
期刊
《中国青年报》刊载樊未晨文章  KPI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指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量化、能考核。这些年,在就业、竞争等压力作用下,整个社会的压力在增加。而这种压力被校外培训机构巧妙地利用了,再叠加上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于是,家长的焦虑成了这些商业化运作的校外培训机构完成自身KPI的卖点。教育完全“KPI化”了:孩子的好坏用分数来衡量、老师优秀与否用孩子的成绩来衡量、学校的优劣用升学率来衡量……而这些
期刊
如何推动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进而赢得公众的信任?高校继续教育如何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能否既协调又衔接?如何激发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的活力……这些问题一直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困惑不已。  本刊了解到,北京市教委的发展思路和实践探索,为上述困局找到了破题之路。近年来,北京市教委一直从四个方面推动继续教育发展,“北京模式”有着完
期刊
《经济日报》刊载佘颖文章  近期,監管部门密集出拳,对学而思、跟谁学、新东方、作业帮、猿辅导等校外培训机构的处罚出台后,网民们纷纷点赞。但必须要说,处罚还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家长的焦虑,没有打到校外培训机构的“七寸”。谁会仅仅因为辅导机构打八折而给孩子报培训班?恐怕没有。家长们最头疼的其实还不是价格乱象和虚假宣传,相反,哪怕明知某些培训机构违反政策红线提前收费、销售超大课时包,家长们还是把动辄上万元的
期刊
专业建设是新时期深化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如何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专业建设已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生存的重要基础和发展方向。同时要着眼于高校继续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整体推进平台建设和生态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最终体现在高校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而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落脚点,因此,特色专业建设成为高校生存的重要基础
期刊
教学团队建设必须由单兵作战的教学群体向团队作战的合作模式转变,使其协作互补,发挥群体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在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模式”中,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的“校企一体化育人实践团队”“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成功入选北京市教委推动的“三一”项目遴选。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副校长田小梅
期刊
构建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施教学运行过程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继续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从实践摸索进入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新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20余年来,始终坚持网络教育“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与统一”,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聚焦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北师大继续
期刊
“这是个不断变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继续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跟随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方向修正定位,做到至少要与时代同步,甚至超前谋划。”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子杰认为,需要创新的思路和模式,在别人没想到时就想到,在别人想到时就做到。以这样的理念发展,继续教育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深层次融入全球
期刊
通辽职业学院把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责任,坚定实施一手抓学历教育、一手抓职业培训的“双轮驱动”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水平、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21年初春,一条喜讯传到了通辽职业学院:该院教学团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能力比赛二等奖。此项赛事是教育部唯一官方举办的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大赛。  这并不是通辽职业学院第一次获得国家级大奖,这所位于科尔沁大草原上的职业院校,曾获
期刊
致力于教育的公平化,是启点教育发展的第一步。紧接着,“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将会是启点教育发展的主流。打通“学历+技能人才”输出道路,把需求前置,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这是启点教育未来3—5年要潜心深耕的事业。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培训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深圳市启点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却走出了一条逆“市”而上的道路,营收同比实现了高质量增长。如此漂亮的成绩单,是公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