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当前大学生中“90后”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和理念已经极不适应对“90后”的教育。文章通过探讨对“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隐形教育途径,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90后”大学生;隐形教育;途径创新
一、引言
“90后”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冒险,喜欢新鲜事物,同时他们心灵脆弱,叛逆心理强。他们对于课堂教育存在着“先天”的抵触情绪,仅仅通过课堂的显性教育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亟待发现和创新,与显性教育相对的“隐性教育”成为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二、“90后”大学生隐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隐性教育的涵盖面较窄。当前对于“90后”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高校普遍采取的做法是形式上的开放实际上是封闭的形式。在形式上,高校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提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外开展隐性教育,但是实际上,“90后”的学生与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接触的时间很少,比高中时期的教育减少很多。并且隐性教育局限在校园范围内,而对于校园外的社会实践等,由于害怕承担对学生的安全责任,则开展的相对较少。总之,隐性教育的涵盖面过于狭窄,“90后”的学生得不到体系化的思想教育。
2.隐性教育忽视了环境教育。隐性教育引入我国高校之后,高校的政工队伍和党政部门都大力开展多样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来激发和刺激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久而久之学生都产生了疲惫的心理,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往往忙于课业而不愿意参加各类活动。这说明,当前高校的隐性教育忽略了环境的影响力,其实对比一流水平的高校和三流水平的高校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底蕴时,就能够很明显感受到环境给人带来的不同的感觉。
3.隐性教育的创新机制不足。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他们互相包含,互相影响。然而,在当前对于“90后”的教育当中,沿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对“90后”的思维和行为特点的分析,导致了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炒冷饭”的局面,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去吸引“90后”来亲自感受和理解。总之,隐性教育的创新机制不足,阻碍了隐性教育多样性发展。
三、“90后”大学生隐性教育途径创新
1.“90后”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思想政治层面,“90后”大学生具有一下特点。
第一,政治态度多元化。由于“90后”大学生处于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世界的格局,社会的复杂与矛盾,加上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内容的空洞,在政治态度上,“90后”大学生表现理想信念不明确,政治立场不坚定,加上西方思想的入侵,他们的政治态度呈现多元化。
第二,学习行为浮躁。虽然“90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学业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人的积极止于思想上,在行为上产生了懒惰的心理,并且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的学习目标非常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和周围同学的影响,容易分散,浅尝辄止,学习状态容易发生波动,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90后”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适合他们这代人的学习模式,还没有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容易产生迷茫和浮躁。
第三,自我管理能力弱。虽然“90后”以个性突出为标签,但是在面对困难和决策的时候呈现出畏惧心理,整体而言“90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偏弱,开放但是存在盲目,时尚但是缺乏独断。
2.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教育。通过对“90后”特点分析,发现隐性教育更加适合对“90后”的教育,他们不喜欢说教,喜欢以事实为依据,同时又喜欢产生幻想。因此,隐性教育需要适时的进行调整。
(1)主体价值不能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国家体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决定,当前我国的主体价值观不能有丝毫的改变。
(2)显隐性相结合。隐性教育离不开显性教育,通过以显性教育为主要载体,隐性教育通过多样的情感和理念来影响学生。
3.鼓励思想碰撞。所谓鼓励思想碰撞,就是在原则性问题以外的问题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且老师和学生能够公开的讨论,并且让学生有足够的发言权利和平台,在思维碰撞中,让学生自己去辨别正确与错误,比直接的灌输教育来的更加有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对待“90 后”大学生,要注意亲情管理、心理疏导、个性引导、环境熏陶、典型激励等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隐性教育来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郑克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案例100例[M].人民出版社,2010.
[2]杨威.思想政治发生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王树荫,王炎.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49-2009)[M].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赵宇洋(1988.3-),男,汉,山东临沂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90后”大学生;隐形教育;途径创新
一、引言
“90后”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冒险,喜欢新鲜事物,同时他们心灵脆弱,叛逆心理强。他们对于课堂教育存在着“先天”的抵触情绪,仅仅通过课堂的显性教育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亟待发现和创新,与显性教育相对的“隐性教育”成为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二、“90后”大学生隐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隐性教育的涵盖面较窄。当前对于“90后”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高校普遍采取的做法是形式上的开放实际上是封闭的形式。在形式上,高校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提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外开展隐性教育,但是实际上,“90后”的学生与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接触的时间很少,比高中时期的教育减少很多。并且隐性教育局限在校园范围内,而对于校园外的社会实践等,由于害怕承担对学生的安全责任,则开展的相对较少。总之,隐性教育的涵盖面过于狭窄,“90后”的学生得不到体系化的思想教育。
2.隐性教育忽视了环境教育。隐性教育引入我国高校之后,高校的政工队伍和党政部门都大力开展多样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来激发和刺激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久而久之学生都产生了疲惫的心理,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往往忙于课业而不愿意参加各类活动。这说明,当前高校的隐性教育忽略了环境的影响力,其实对比一流水平的高校和三流水平的高校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底蕴时,就能够很明显感受到环境给人带来的不同的感觉。
3.隐性教育的创新机制不足。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他们互相包含,互相影响。然而,在当前对于“90后”的教育当中,沿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对“90后”的思维和行为特点的分析,导致了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炒冷饭”的局面,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去吸引“90后”来亲自感受和理解。总之,隐性教育的创新机制不足,阻碍了隐性教育多样性发展。
三、“90后”大学生隐性教育途径创新
1.“90后”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思想政治层面,“90后”大学生具有一下特点。
第一,政治态度多元化。由于“90后”大学生处于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世界的格局,社会的复杂与矛盾,加上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内容的空洞,在政治态度上,“90后”大学生表现理想信念不明确,政治立场不坚定,加上西方思想的入侵,他们的政治态度呈现多元化。
第二,学习行为浮躁。虽然“90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学业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人的积极止于思想上,在行为上产生了懒惰的心理,并且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的学习目标非常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和周围同学的影响,容易分散,浅尝辄止,学习状态容易发生波动,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90后”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适合他们这代人的学习模式,还没有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容易产生迷茫和浮躁。
第三,自我管理能力弱。虽然“90后”以个性突出为标签,但是在面对困难和决策的时候呈现出畏惧心理,整体而言“90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偏弱,开放但是存在盲目,时尚但是缺乏独断。
2.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教育。通过对“90后”特点分析,发现隐性教育更加适合对“90后”的教育,他们不喜欢说教,喜欢以事实为依据,同时又喜欢产生幻想。因此,隐性教育需要适时的进行调整。
(1)主体价值不能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国家体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决定,当前我国的主体价值观不能有丝毫的改变。
(2)显隐性相结合。隐性教育离不开显性教育,通过以显性教育为主要载体,隐性教育通过多样的情感和理念来影响学生。
3.鼓励思想碰撞。所谓鼓励思想碰撞,就是在原则性问题以外的问题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且老师和学生能够公开的讨论,并且让学生有足够的发言权利和平台,在思维碰撞中,让学生自己去辨别正确与错误,比直接的灌输教育来的更加有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对待“90 后”大学生,要注意亲情管理、心理疏导、个性引导、环境熏陶、典型激励等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隐性教育来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郑克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案例100例[M].人民出版社,2010.
[2]杨威.思想政治发生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王树荫,王炎.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49-2009)[M].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赵宇洋(1988.3-),男,汉,山东临沂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