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教学的师生换位思考与互动策略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coffe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动态构建,必须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之间的有机契合。在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动态模式中,师生就必须理性地处理换位思考的问题。在创建主体性课堂教学动态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强调的是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积极地调动起来,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能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情境,让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讨论。
  关键词:主体性课堂 教学模式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144-02
  
  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课堂质量的提高在于激活师生主体性。教师、学生与教材(课程)是构成“课堂”这一概念的三要素。其中每一要素的外延则是真实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个具有辩证发展的主体的人,只不过,当他在课堂中作为一个职业角色而存在的时候,他就必须是受过系统的教育,具有扎实理论修养的,能“坚定地用自己的生命,按自己理解和追求的明天,编织着不同于昨天的今天”的人。[1]学生是这一概念要素中身心尚未健全,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处在多种关联力量影响下的混沌的发展着的人。从马克思对人的发展阶段的论述来看,人与主体并非同一概念。[2]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到底是什么呢?目前学术界难以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有认为“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各种主体特征的简单相加,而是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晶,是学生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3]还有说“主体性,指的是作为认识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教学层面上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表现在对外部信息的能动的选择上,表现出自觉性,选择性。二是表现在对外部信息的内部加工上,受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经验、思维方法、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制约,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创造性”[4]等等,都是着眼于学生在与客体对象产生交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上。就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言,客体更多的是指教材(课程)以及由教材(课程)所引发的社会生活。我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教材(课程)以及由教材(课程)所衍生出的生活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性特征。具体而言,指学生面对信息时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教材(课程)是教师在课堂上激活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桥梁。
  所以,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动态构建,必须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之间的有机契合。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教师角色应得到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仅是一种,教材必须改革,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课堂生活中。而“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5]换言之,在主体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全知全能式的角色演变到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去发挥主体性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将教材上的知识从教参等搬到教案中,再搬到学生的笔记本上的简单的“知识搬运工”角色。
  因此,在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动态模式中,师生就必须理性地处理换位思考的问题。所谓反位思考,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认知特点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必须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家庭背景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能反思: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是否有帮助?假设让我处在学生这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我会如何去处理,我的主体性又是如何得到的发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恰当的把握教学的本质,恰当地将本质的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学中。在创建主体性课堂教学动态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强调的是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积极地调动起来,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能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情境,让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讨论。这就必然涉及到课堂问题的设计以及师生如何互动的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会遇到“引而不发”的现象,或者说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了好些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思维的效果。但是,在所设计的问题中,有些是过于浅显,学生只是简单地回答“是”与“不是”,貌似热闹,实际上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发挥出来;有些问题,或者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所能解决的范围,或者远离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而学生又无法从生活中联想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他们就会放弃思考,造成所谓的“冷场”,课堂上也就无法调动他们的主体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就会被扼杀,求知的积极性也会消失。试以我们在创建“夹叙夹议”的文章的阅读教学中“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一例作说明,来谈一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换位思考。我们选用的是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作为示范课。课前我们思考: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理解这篇课文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学生来说,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离他们比较远,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法,分析时代背景,归纳中心思想,讲授写作特点等等,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其主体性也就很难得到体现。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五步骤的教学思路。那就是“一猜,二找,三读,四说,五背”,首先是“激趣”,在题目“纪念白求恩”后面加个“?”,让学生猜想教师加上问号的意图,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知道“?”的作用通常用于提出疑问,当学生看到此符号后,纷纷猜测教师加问号的作用。有说“白求恩”是“谁”的,有说“为什么纪念白求恩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自己弄清白求恩是谁,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纪念白求恩的原因,找到后,全班进行讨论,教师点拨:纪念白求恩是作者的观点,观点即是议论。毛泽东说白求恩是个高尚的人,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请在课文中找出来,找出来后,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至此,学生是在比较浅显的问题上来回答的,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教师就要设计较难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毛泽东同志针对哪些人的思想和行为得出我们要学习、纪念白求恩同志的?这种写法叫什么?你能否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学生紧密结合课文。边找边归纳,边说边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分析完毕,写出一段话,朗读交流。最后背诵主旨段。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向真和善的方向前进。从实践中来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艰深。也就是经常说的“跳一跳能摘到”的理论。
  换位思考要求教师必须真正从传统的教学中的“知识本位”思想切实地转变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上来。变一味怪责学生“启而不发”或者是“基础太差”为回归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学识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师生换位思考,侧重点在于教师施教前应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应设计出学生课堂发展的由浅入深,难易适中的问题。在强调学科知识系统掌握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要重视智力的开发,也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果教师能做到科学规划、因材施教,那么,处在动态发展中的学生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超越教师向创新的方向的道路上迈进。
  在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动态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调这种“动”是建立在知识量的积累、思维质的发展上的。强调的是师生在一个平等的教学氛围中的对话。因为,没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是很难取得大面积的提高的。这样,如何互动就成了我们所探讨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结合有关的理论,从以下几种策略中,做了一些探索。
  (1)培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与学生之间竞争、合作、团结的生生共进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6]在学生主体的发展变化中,教师与教材(课程)只是其变化的外因,学生主体从内心中产生的对知识的追求才是其能发生变化的内因。教师能否成为推动学生主体发展的外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是否培养了其与学生之间和谐、民主的关系。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权威,或者说师道威严,板起一副脸孔去教导学生,将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做法,是很难有效地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的。当教师长期实施过度的课堂控制的时候,事实上是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一个原因,往往是过时的学生观、教育观所导致的。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平等相处的基础上的。这里,有必要从基础教育、基本学习的有关概念来看看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做些什么和不应该做些什么。基本学习需要究竟是什么?“基本学习需要包括人们为生存下去,为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为充分参与发展,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作出有见识的决策,以及为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学习手段如识字、口头表达、演算和解题”[7]而反观我们目前的基础教育,依然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从而采取各种题海战术去提高所为的“成绩”的做法。而这种做法,是典型的“精英主义”教学,学生不愿学,或者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偏要学生无条件地学,所学的知识又有“繁、难、偏,旧”的倾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苦口婆心地“劝学”,师生之间易产生对立的情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就无法发挥。这就需要我们作出各种有益的改革。包括从教材到教法、学法的一系列的改革。才能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为了与其(教育对象)整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8]这就是教育的四个支柱。这就要求我们,在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关系。这样形成的生生共进关系,才能在课堂上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才能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层层相依、逐层深入的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只有通过认识主体的认知、采择、接纳、运用后,才能变为认识主体的实存意义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指导认识主体的情、意、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文本,创设层层相依、逐层深入的问题情境,是有效的调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的策略之一。
  所谓层层相依,逐层深入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全面、系统地钻研教材,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特点,能力层级,基础积累情况,爱好兴趣,家庭背景等)后,充分利用文本,创设一个师生用来平等对话的平台,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已知与未知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丰富情感,养成正确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重视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动态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探索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其实质是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提高。就拿思维与言语的关系来说:“思维与言语的关系不是一件事而是一个过程,是从思维到言语和从言语到思维的连续往返运动的……,每种思维都倾向于将某事与其他事联结起来,并在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每种思维都在运动、成长和发展,实现一种功能,解决一个问题。”[9]学生的思维是在不断地运动、成长和发展中,同样,语文能力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系统地规划、设计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发展的路子,通过这些路子,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能力。
  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顿悟思维、辩证思维等等,是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实践证明,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式的发展的过程,学生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思维品质,如何有意识地培养,有效地培养,是我们正在探讨的课题之一。
  (4)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语文的处延是生活”。学生的课外生活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课外缺乏富有文化气息的生活环境,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课堂内外,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如何让这个整体发挥最大效能?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在强调文化多元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在还不完全具备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面前,他们在面对繁杂的信息里,很容易迷失在负面的信息中,如色情网站,不健康的游戏等等。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善于用真善美的眼光去筛选各种文化信息,培养学生批判假恶丑的能力。是激活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104.
  [3] 王道俊,郭文安.关于主体教育思想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2(11).
  [4] 裴娣娜.我国现代化教学论发展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0(4).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J].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6] 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1):30.
  [7]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11.
  [8]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75.
  [9] (俄)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26.
其他文献
摘 要: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增强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以我上体育课的实际情形出发,简述如何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  关键词:和谐 关爱 评价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246-01  我们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中如何营造
期刊
摘 要: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再不是单一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授习本课,让学生懂得运用美术去装饰节日、装饰生活,使节日的气氛更浓厚。挖掘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背后蕴含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把握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同时延伸体会各民族、各国家、地区在节日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人文特色。  关键词:教材 教法 教学过程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
期刊
摘 要: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为主体强烈的趋利性使加强高校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成为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提出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维护制度权威,积极推进高校招投标工作的规范运作,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规范 招投标 监督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12-0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等数学的相关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了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与相关专业有效结合的问题,以其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32-01    自从从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以来,经常碰到不同专业学生问同一个问题:“学高等数学有什么作用?”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的重要公
期刊
摘 要: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控制与成型本科专业限选课《无机材料基础》的课堂教学中,以解决问题式的主动探索式教学方法,辅以学生撰写综述和相关主题讨论,代替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参与”的课堂交流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无机材料基础》 主动探索性的教学方式 拓宽视野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将我国传统的《白蛇传》的故事进行重写,使这一古老的传说以全新的人物关系出现在读者面前。李碧华为这一古老的传统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以更加关怀个人感受的态度,表现了真实的人情世态,并且展示了现代女性在传统男权文化下的挣扎、追求,令《青蛇》充满了属于李碧华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青蛇》 重写 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
期刊
摘 要:公共选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学生于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实践精神及增强综合能力。高等院校开设旅游类公共选修课应重视学生需求,结合其他各学科知识讲授旅游地理及文化知识,采取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家旅游地理 公共选修课 农林知识 互动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
期刊
摘 要:口译在国际商务英语谈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口译员应在保全谈判双方的面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运用多种技巧和策略,使用委婉语句,以推动谈判进程。本文试引入英国语言学家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对此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面子理论商务英语谈判口译策略委婉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99-02    Strategy
期刊
摘 要:文章着重分析了《平民千字课》这一教材的编写目的、教材构成及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对这一教材与现今的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材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指出现今的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材的编写可以从选材的实用性、趣味性及教学方法的客观性上加以借鉴。  关键词:《平民千字课》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88-02 
期刊
摘 要:舞蹈是肢体的语言,是伴随在乐曲的旋律、节奏等,激发舞者的内心情感而进行的舞蹈表演,是情感的艺术再现。即兴舞蹈对舞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舞者运用舞蹈即兴的技法来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它要求舞者对音乐意境与音乐情感的把握,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即兴舞蹈在舞蹈创作中体现的即时性、创作性与独特性,成为舞蹈创编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即兴 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