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求职行为特征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东省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各地区对人才需求规模与要求以及经济待遇各不相同。在当前这种社会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迷惘等许多消极因素和求职误区。因此需要通过高职学生求职行为特征研究来有效的缩短高职毕业生求职期,以增加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可能性。文章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数据中的就业区域、就业方向等九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以及对求职特征成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从而为加大毕业生求职成功可能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毕业生;求职特征;成因;对策
  Abstract:Due to the dispa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the area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t creates differences in the demand of talents and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treatment scal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many negatives and misunderstanding come into being during the job-hunting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For those reasons, we require a research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employment behavior features to shorten the long periods of their employment, and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employ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nine aspects carefully, such a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areas and employment directions, etc. and the factors of their employment features,then put forward related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providing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increasing success in their employment rat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employment features;factors;countermeasures
  
  高职学生求职行为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组成部分,而有效的求职行为可以缩短求职期,增加成功就业的可能性。保证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及家庭的安定,同样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尤其是帮助和解决好大学生在求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四所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2011届毕业生求职行为为案例并参考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近二年来就业数据作为研究支撑数据,调研时间为2011年7月—9月,共涉及36个专业,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涵盖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其中城镇生源占46.3%,农村生源占54.7%。
  一、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求职行为主要特征
  (一)选择在企业单位就业的人数超过八成半以上
  四所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占86.2%,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占9.6%,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单位就业毕业生占2.1%,升学毕业生占1%。
  (二)就业地区集中在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市共吸纳毕业生人数,占已就业毕业生的78.60%。这9个地级市分别是:广州市、珠海市、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汕头市、佛山市、中山市、肇庆市。
  (三)选择灵活就业人数超过六成
  在调研四所高职院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中有64%的学生选择各种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
  (四)选择升学的毕业生逐年下降趋势明显
  广东省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2011年高职毕业生求职就业数据中显示,选择升学继续深造的高职毕业生有4232人,较2010年减少了1235人,降幅为29.18%。文化教育大类毕业生选择升学继续深造的最多,有1650人,占高职毕业生升学人数的39%。
  (五)从事制造业、计算机、信息通信服务等行业占一半以上
  2011年已就业高职毕业生求职中,从事制造业的高职毕业生人数,占已就业高职毕业生的26.85%;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高职毕业生占已就业高职毕业生的16.05%;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高职毕业生占已就业专科毕业生的9.15%。从事以上三个行业大类的毕业生超过高职已就业毕业生数的一半。从事教育行业的专科毕业生人数下降最多。
  (六)从事职业大类最多的是专业技术人员
  2011年高职毕业生求职就业数据中显示,从事职业大类最多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占已就业高职毕业生的42.10%,较2010年增加3个百分点。从事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及商业、服务业人员两大类的毕业生分别占已就业高职毕业生的1/4以上,为26.13%和25.10%。
  (七)求职更趋理性与务实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第一份工作首先考虑“个人喜好”因素的学生最多,比例超过20%;其次是“专业”、“工作环境”。认为“专业对口很重要”的学生仅有10%左右,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工作与所学专业应该有关联,但不一定完全对口。
  高职毕业生就业薪酬分布主要集中在1000—1500元/月和1500—2000元/月两个薪酬区间,其中1500—2000元/月的薪酬占高职已就业毕业生的47.25%,较2010年增加10个百分点。在到广东省21个地级市就业的毕业生中,到深圳市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就业薪酬最高,为2520元/月;其次是广州市,为2132元/月。到揭阳市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就业薪酬最低,仅为1662元/月,比到深圳市就业的毕业生低35.05%,较2010年增加4%。毕业生平均就业薪酬前7位的地区都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2010年相比,到外省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平均薪酬增长最多,增长253元/月;其次是阳江市,增长236元/月;第三是揭阳市,增长224元/月。到汕头市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就业薪酬增长最少,增长104元/月;其次是汕尾市,增长116元/月;第三是梅州市,增长135元/月。
  (八)各学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但旅游大类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下降明显
  2011年高职毕业生求职就业数据中显示,文化教育大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占该专业大类人数的比例最大,为57.20%。水利大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占该专业大类人数的比例最小,为11.73%。与2010年相比,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比例增长最多,增长8个百分点。旅游大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比例减少最多,减少25个百分点。
  (九)自主创业虽然有一定的人数,但比例较低
  2011年高职各专业毕业生中,财经大类毕业生自主创业最多,有274人,占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的38.20%;其次是文化教育大类,有161人,占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的14.75%。自主创业地区分布:选择在广州市创业的有649人,占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的39.31%,其次是深圳市,有163人,占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的10.11%。选择零售业创业的毕业生最多,有853人,占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的25.16%。
  近二年来,虽然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一定的人数,但仅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不到0.5%。这其中,既有毕业生自身条件不足、高校创业教育不到位的内部因素,也有创业环境未尽人意的外部因素影响。
  二、求职行为特征主要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地区发展不平衡,供求失衡
  由于广东省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极其不平衡的情况,因而造成各地区对人才需求规模和经济待遇各不相同,毕业生在就业时就自然而然的选择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就业,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市,据统计共吸纳毕业生人数,占已就业高职毕业生的78.60%。
  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形成 “剪刀差”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长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90年代,经济每增长1%,却仅能提供80万—100万个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给就业机会带来的拉动力量越来越小。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在20年内仍可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而我国现行人力资源数量过剩约2亿,每年有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约有600多万涌入人才市场就业,因而无法满足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面临多重就业压力。一是来外部压力。第一是其他就业群体的压力:近年广东省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足100万个,而每年全省预计城镇劳动力给150万—200万人,第二是来自外省毕业生的压力:广东省毕业生到外省就业的不超过5%,但有很多外省毕业生到广东就业。2008年,广东省接收省外毕业生近10万人,2009年,达到10万多人,2010年达到11万多人,2011年预计超过12万人。二是内部压力。省内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增加,使得广东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2007年有24.72万人,2008年有29.74万人,增幅17%;2009年有32.67万人,增幅9%;2010年有34.95万人,增幅6%;2011年有37.33万人,增幅8%;2012年全省毕业生将超过42万人。
  2、当地政府不重视,投入严重不足
  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的发展相对落后,教育的发展就更为滞后。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多为“吃饭财政”,很多社会问题难以解决,单就教育而言,基础教育就已经给政府很大的负担和压力,还有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的主要精力和财力就以上问题都难以应付,根本无力承担高职教育的巨大投入,有的地方政府就只能解决高职院校教职工的人员工资,基建及设备等投入只能靠学校收取的学费来维持,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的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学生自身原因
  1、积极求职行为和消极求职行为影响着就业结果
  求职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求职行为,即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提升自己的求职能力,具有浓烈的就业意识、成才意识和竞争意识,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求。例如,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专业课程之外,还通过了自学考本科、CPA考试等学历或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从而为自己在求职时增添了砝码,提高了就业能力;再如,有的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到公司实习,毕业时顺理成章的留在了实习单位。这些都属于积极求职行为。第二种消极求职行为,即由社会根据需要来选择学生,是一种“谁要我”,而不是“我要谁”,的求职模式。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都属于这样的状态。需要指出的是,积极求职行为与消极求职行为并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也并不能说只有积极求职行为才是可取的。求职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究其原因,首先,如果某专业很热门,而学生相对较少,那么就业前景就业将会较为乐观,就业问题解决,这是消极求职行为;其次,如果专业一般,但是学生特别优秀,那么就业前景同样也乐观,就业问题解决,这是积极求职行为;所以无论是积极求职行为还是消极求职行为,是要以某条件作为转移的。有的学生不知道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就业市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学生虽然学的是热门专业,例如法律,但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原因在于在全国范围内,该专业的学生数量最多,需求量却远远不足;有的学生虽然学的是就业较好的机械类专业,却把就业希望寄托在房地产、营销等领域,荒废了专业,到最后即使就业需求旺盛,却因为成绩不佳被拒之门外;有的学生着急就业,到处寻找实习机会,却始终没有看清楚实习的价值,结果虽然实习经验丰富,很多企业却不给予认可。这些情况屡见不鲜,这就说明,不能够妥善处理积极求职与消极求职关系的学生是很难实现顺利的就业。
  2、毕业生求职观念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终身一次性就业”的误区,有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主观设定的理想工作;二是“铁饭碗”的误区,在就业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财政供养的岗位;三是“专业对口论”的误区,把所学专业作为就业的重要参考坐标之一;四是“父母在不远游”的误区,希望在家乡或父母身边工作,如中国移动通信汕头分公司2010年主动向我院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联系,提供就业岗位40个,结果仅去了12人,等等。由于毕业生就业观念跟不上现实环境的变化,导致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错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五是“过分强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误区,忽略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当前应急需改变大学生这种极其自我的择业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风险精神和服务意识,正确看待自己的就业定位。
  3、缺乏吃苦精神与责任心,从而导致违约行为日趋严重
  有32%的毕业生在求职行为过程中缺乏吃苦精神,36%的毕业生在求职行为过程中缺乏责任心,从而导致违约现象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时有发生,通过我们的调研了解到只有57.69%的人认为违约这种行为太不道德,应该制止,有42.31%的人以各种理由说明违约是一种可以的行为。如何引导学生诚信求职而实现就业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一个及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4、毕业生就业能力不高
  在已收回945问卷中,自己认为专业业务知识高的有634名,占问卷调查毕业生总数的67.08%。这就说明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业务知识学得不够扎实、不够牢固。另外,由于实训基地不足,而造成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部分担任教电子工程技术的老师没有亲身在大型电子工厂待过,部分担任教汽车维修的老师没在汽车厂待过,部分担任教小学教育类专业的部分教师没有亲身教过小学生,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理论教学脱离实际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三)学校原因
  1、学科专业结构必须调整优化
  目前,针对现在难以招到理想的高校毕业生的情况,有65%的用人单位认为企业用人需求与大学生求职要求存在巨大差异,有56%的毕业生求职地域和职业过于集中,47%的人认为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异,人为促进和帮助大学生求职成功,有76%的用人单位认为高等教育应于市场为导向,确实适合市场实际需求,对人才需求过剩的专业进行停招、限招或缓招,提高专业求职的针对性。
  我省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专业设置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基本上都能主动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区经济发展,但自我调整的学科专业管理机制有待形成,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配套,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衔接还不够紧,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工程技术类、高新技术类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供给不足,仍存在重专业外延发展、轻专业内涵建设项目的现象。当前必须把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基础性工作做好。一是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二是进一步明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三是积极探索人才境况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
  2、师资水平不高,数量不足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师的工资收入相对偏低,待遇较差,而地方高职院校又多是从原有的中等师范或中专学校升格兴办的,原有的中等学校的教师自然成为师资的主体。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地方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相对偏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难以给高职院校配足人员编制,影响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造成了师资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3、就业指导课内容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偏重就业政策讲解,内容缺乏系统性;二是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时效性差;三是课程重理论指导,轻实践应用;四是课程重面试技巧讲解,轻人格素质教育。
  三、高职学生求职行为对策
  (一)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程,建设品牌专业
  面对激烈的生源争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必须秉承“紧贴市场、按需办学、注重技能、加强联合”的办学宗旨,坚持“时刻为学生就业准备着”的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程,建设品牌专业,努力把学院做大做强,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精品课程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优我更优”的生动体现。在办学特色过程中最能体现办学特色的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宗旨是增强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来赢得市场效应,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所高职院校如果有五六个省级立项精品课程,三四个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品牌专业,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并借此能确定自己的地位,带动学院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针对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设置针对性强、具有明显职业性和区域性的专业。并在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实验场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来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品牌专业。如,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率较高,特别是近年来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是支柱产业,广东要建设教育强省,就必须教育先行,所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和专业定位重点围绕教育优先发展和深汕特别合作区高新技术来带动我院校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的形成。我院的英语教材教法被确立为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课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成为该院品牌专业。
  (二)从各种渠道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通过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素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巧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但不同职业对以上五种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人对职业的适应与不适应,主要取决于人的职业素质。如果缺乏职业素质优势,即使职业岗位给人提供的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
  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我们每位老师的义务和责任,要把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提高思想水平,以校园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人文素养,以实践教育为途径增强职业能力,以心理辅导为牵引培养职业心理。每名学生既是职业素质教育过程的参与者,也是职业素质教育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素质要求,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就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2、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强化技能训练
  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参考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规格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突出特色,强调职业技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资格的培训考试,积极参加全国性的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的水平等级测试,提高学生的“含金量”和竞争力。我们的做法是:加大师范类学生的教育见习和毕业教育实习的次数和时间,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找差距、强技能。强化师范类学生的“三字一语”基本功训练(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严格标准,常抓不懈,力求每位师范类毕业生做到能讲一口流利规范、生动准确的普通话;能写一笔工整秀丽、规范成体的粉笔字;能写一手格式规范、文从字顺的各类文章。加强师范类学生中小学教材教法和电子教学课件制作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积累教学经验,增强师范生就业应聘的实力。针对非师范类的电子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操技能的训练,建立校企结合、互惠互利的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电工证、程序员、内审员、市场营销员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和认证,培养学生一技之长,英雄有用武之地。
  (三)就业指导课必须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实现全程化指导
  树立全程指导、全员参与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新理念,将职业指导渗透在学生在校期间的三年学习生活当中,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日常行为的培养与形成中。根据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学年时段,确定相关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我们的作法是:第一学年以理论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设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适应的职业,教育学生了解社会,认清形势,做好职业定位。第二学年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帮助学生分析自我能力、优势特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和提高相关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技能训练,练就过硬本领,树立“竞争”意识,巩固职业定位。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为学生的“一专多能”打好基础,突出学生的实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学年,以讲解国家政策、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应聘技巧为主。通过“就业意向和择业行为问卷”,分析研究学生在就业意向、择业行为、求职心态诸方面的种种表现和症状,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和求职应聘技巧训练。
  (四)树立科学择业观,促进学生积极就业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虽然很严峻,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还是十分广阔的,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机会很多,但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都把能进条件好、稳定性高的大机关、大企业作为就业的首先,认为只有找到了大单位,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缺乏自信,妄自菲薄,过于低估自身的就业能力。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从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入手,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必须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适应客观形势。科学生择业观是指求职者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在客观评价自我、理性认识求职环境的基础上,指导求职者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择业观。在求职过程中,每个毕业生都会产生得到社会认可和个人良好发展的愿望,但与此同时,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又不可能满足所有大学生的求职需要,或者说有些需要不能与大学生个人需要完全契合。作为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时,就应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树立科学择业观,才能找到既适合自身特点同时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工作岗位。我们提倡毕业生在考虑就业问题的时候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既被社会需要又有利于自己长远发展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冼吉昌.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2009.11.
  [2]冼吉昌.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2009.04
  [3]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2010.03
  [4]刘宝昌,孟强.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07.
  [5]芦京昌,徐明,徐乐蔚,邹大东.高职毕业生职(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07年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071303).
  [6]程宝虔.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第21期.
  [7]蒋琴雅,祁保华.南京邮电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01.23.
  [8]陶书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07.10.
  
  项目来源:汕尾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院级课题(课题编号:swkt11-023)。
  
  作者简介:
  余少伟(1975—),男,广东汕尾人,大学本科,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学生职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
  刘少锴(1980—),男,广东汕尾人,软件工程硕士,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及学生职业指导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关注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减少,更要关注广大学生一些积极心理品质的增加;随着生命教育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出现整合与提升的发展趋势;生命教育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我们要建构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的模式,既化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又化解大学生的生命困顿的问题,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與延伸    一、问题的提出:心理角度与生命角度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语言交际的教学活动,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英语教学的实际,在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它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它有助于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
期刊
【摘要】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经贸形势复杂,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放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面临就业的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地方商科院校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必须转变专业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做到重基础、宽口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经济危机;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转型;市场适应性    一、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国贸专业学生就
期刊
【摘要】研究选择美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入,辨析了当代美国学校篮球开展存在的诸多复杂的问题,追溯其问题本质原因,发现竞技体育与教育培养目标的矛盾是造成诸多问题的本源。当代美国篮球的发展出现的问题是美国特有的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美国学校篮球;体教结合;培养目标    作为世界上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体育联盟之一,美国NBA篮球联盟其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并以此为媒,大
期刊
【摘要】生源问题是困扰中职学校的首要问题,亦是影响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了解中职学校的生源结构是扩大中职教育规模、提升中职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研究表明,秦皇岛市中职学校学生主要来自社会中下阶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业成绩不佳迫使他们选择了中职,消极归因、缺乏自信、前途渺茫导致他们无法安心学习;卑微的身份、低廉的工资使其惧怕进入就业市场。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源结构;生涯规划    近年来,
期刊
【摘要】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毕业生大省,因此,解决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重要。当前,无论对于政府来说,还是对于毕业生自身来说,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希冀通过分析来自河南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问卷,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并努力找出解决河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适应问题的途径,从而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更好地适应
期刊
【摘要】高校扩大招生模式使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面对社会剧烈的竞争和严峻的社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而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付诸实践,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就业。本文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调适路径,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调适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个人和
期刊
科研经费监管和学校其他监管工作一样,都是通过规范化管理防止资源或权力的异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机制上,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科研经费监督机制,科研、财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坚持“一岗双责”,在履行好管理职责的同时,做好所负责部门工作人员的廉洁工作,并将“一岗双责”的要求扩展至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要对科研经费的合理合规合法使用负责,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和追究,促进
期刊
【摘要】考研热持续升温,考研热也越来越影响大学生选择,课题组通过调查大学是考研行为,剖析本科生的考研情况,同时对大学考研提供相关指导意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考研;就业    1.现状分析  1.1 准备考研情况  课题组选择南昌航空大学的在校生进行调查,采用无记名纸质稿方式,调查对象为本科一、二、三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33分,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20份,一年
期刊
【摘要】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欧债危机接踵而至,国内通胀,企业盈利空间收窄的大背景下,提前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些建议,使其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析金融危机下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大学生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的求职困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欧债危机;就业;综合素质;面试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欧债危机不断向纵深演变,国际贸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