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与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机理诠释与推进策略

来源 :经济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rui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城融合发展是国家级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大部分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乏力、发展动能不足、收支失衡、人口与产业聚集能力较弱、债务风险偏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新区产业发展与新区建设相分离,缺乏良好的产城融合.为实现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新区间的协同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寻求产业错位发展;加快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破解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推动新区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补齐民生短板,统筹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强化新区城市品质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促进产城融合.
其他文献
既有研究指出纵向获得感是中国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协调不平等与社会稳定关系,连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关键因素,但是对公众的纵向获得感如何产生的问题,相关讨论尚不充分.文章认为,福利再分配改革或者说定向社会保护作为快速经济发展的补充,可以带来公众的纵向获得感,最终促进社会稳定.文章以2004~2006年各省分阶段实施的免征农业税改革为契机,结合2004-2011年的四项全国代表性调查,应用三重差分设计实证考察了免征农业税改革对改革省份农民群体的因果干预效应.结果 表明,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农业
以风险资本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在平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这一现象称为平台经济的金融化,并对其历史背景、积累逻辑和内在矛盾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本文认为,新技术的发展、后危机时代资本与劳动力的双重过剩,以及风险资本制度的成熟与扩散构成了平台经济金融化的历史背景.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平台企业为提升金融估值而过度扩张,形成估值驱动型积累模式.金融化使平台经济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加深了金融资本投机逻辑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