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琴声悠扬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id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上海市
  时间:2016年5月5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夏希平
  去年春天,杂志社副总编辑徐君华问:“上海夏希平你们采访过没有?听说百岁了。”我说:“没有。”于是,他提供了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5月5日,天空飘着小雨,我独自带上摄像设备,坐高铁从南京赶往上海。出了火车站,叫了辆出租车,寻找普陀区的一个地名:桂巷新村。夏希平,就住在这个小区的79号楼。敲门,屋里没回音。邻居说,“老人耳朵不好,用劲敲。”邻居是位大姐,她话音刚落,跑出来替我抡拳敲门。门开了,走出一位满头白发的清瘦老人,我连忙问:“是夏希平吗?”老人笑了,“是啊,你是黄同志?”我说是的。
  这是一套50来平米居室。老人说,她和残疾的儿子住一起。客厅里,搭了张小床,是夏希平睡的。床前的小方桌上,备了糖果饼干。老人热情沏茶,叫我喝茶吃水果,然后转身拿了一本纪念册递给我。纪念册是上海市普陀区委老干部局为纪念建国60周年编印的,书名《风华》,收集了辖区老干部珍贵照片的故事,夏希平的照片,是纪念册的开篇故事,题为《叶挺军长为我们拍照》。上面还有老人的简历:夏希平,江阴人,1917年10月出生。我一算,老人虚龄正好100岁。
  日军侵略中国,为了救国,1938年,夏希平与进步学生结伴而行,从上海坐船到了温州,又转道抵达皖南参加了新四军。在军部教导大队女生队学习训练后,被分在战地服务团三队。1939年4月,三队团员跟随叶挺军长下部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经过两天的行军,到达繁昌县境内,继而趁夜色行动,渡过日军封锁的长江。在新四军部队,服务团员各展技艺。绘画组把各种内容的宣传画张挂起来,有揭露日军暴行的,有歌颂抗日英雄的,有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还帮助连队出墙报。戏剧组开始编写快板和活报剧。夏希平是歌咏组的,这个组教干部战士唱歌,唱《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抗戰歌曲,同时演舞蹈节目。服务团到了新四军五支队营地,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因支队活动靠近南京、蚌埠,随时有战斗行动。她们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和部队一起跑步出操、爬山或演练。支队司令员罗炳辉,亲自示范举枪动作,演示军事技术。这次抗日宣传,服务团三队深入到了无为、庐江、舒城、六安、寿县、合肥、全椒、定远、凤阳等地的农村,用文艺开展抗日和拥军、扩军的宣传,叶挺军长十分高兴,多次为服务队员拍了照片。这段难忘的日子,夏希平是这样回忆的:我们战地服务团第三队有21个人,经常在团长朱克靖带领下,随叶挺军长到皖东做巡回宣传工作。我们身穿灰军装,赤脚穿草鞋,身上挂着干粮袋,束皮带,腰间挂了茶缸、毛巾,行军的时候背上背包。队里有6个女同志,叶挺军长给我们每人送了一顶大草帽……
  在三队,有个队员叫李珉。老人说,当年她到达温州的第二天就见到了李珉,只见她穿着深黄色衬衣,蓝色的工装裤,把一条条抗日标语认真贴到墙上。李珉也是从上海来的,夏希平没想到她和自己分在一个队。后来,两人离开了服务团,再也没有见过面。有一天,传来关于李珉的消息,一次通过敌人封锁线遭到日军袭击,李珉中弹身负了重伤。牺牲之前,她用微弱声音鼓励大家:“革命流血不流泪。”夏希平说,我能活到今天,是革命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
  夏希平结婚,是在抗战年代。丈夫袁文德,福建漳州人,早年就读于龙溪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不少学生在地下党组织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袁文德是其中的一个,他走进“抗大”,后加入了新四军队伍。袁文德文化高,外语好,在新四军部队的火线报做过编辑。烽火岁月里,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催化夏希平和袁文德结成伉俪。皖南事变后,夏希平离开战地服务团,几经转战,后来在新四军茅山保安司令部负责宣教工作。
  因抗战时局的需要,组织上让夏希平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翻阅南京江宁的史志资料,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段记载:“民国三十二年初,中共横山县委副书记纪涛(原名陆仁毅)和党员夏希平(女),受党的派遣来到向山矿区,以行医、教书职业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活动在南山、凹山、向山一带。当年三四月间,发展钟玉蟾、钟怀富等6人入党,4月下旬,分别建立矿山、农村两个支部。矿山支部由钟怀富任支部书记,农村支部(坝头支部)由钟玉蟾任支部书记。两个支部成立后,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着重开展3项工作:(1)为部队筹集钢铁、煤炭;(2)深入矿山,组织发动矿工开展罢工斗争;(3)动员工农参军参战。”
  夏希平说,江宁,这个地方是难忘的。1928年,江宁就有了中共地下党组织。抗战时期,江宁地区先后建立了中共横山县委、江宁县委和上元县委,并设立了县级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陈毅、粟裕、傅秋涛等率新四军一、二支队挺进江南,创建了茅山抗日根据地,江宁一带是茅山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赤山到青龙山,从秦淮河畔到横山,新四军的足迹遍布江宁各地。夏希平根据县委的指示,曾在禄口、秣陵一带为新四军部队征收田赋、钱粮。当时,这些地区敌人据点多,时常还有日伪军袭扰,环境很危险。夏希平回忆,每次遇到险情的时候,老百姓总是挺身而出,千方百计把她保护起来。
  这一生,夏希平是坎坷的。1957年,上海出版系统有156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其中就有夏希平的丈夫袁文德。袁文德离开部队,被安排在上海出版社,他曾参与翻译出版了《苏联美术论文集》等著作。夏希平原在上海市安庆路小学任教,受丈夫牵连,被迫举家迁徙青海的潢源县。袁文德在“文革”中被迫害至死。夏希平在潢源县第三小学教书。她既要备课上课,又要尽母亲责任。长子袁奎光两岁患上“骨痨”,到了青海,已经十三四岁的袁奎光骨结核越发严重,背驼得厉害,夏希平寻医问药为儿子治疗。她在青海工作了26年,直至1984年11月离休。袁文德在新四军的时候和彭冲熟悉,两人是福建漳州的同乡,又在一个部队呆过。1979年,袁文德在离世9年后恢复了名誉。夏希平离休后给彭冲同志写信,真实反映了远在大西北的处境。彭冲出面关心,夏希平一家人回到了上海。2016年10月,中共潢源县委、县人民政府派人特地来到上海,为夏希平百岁祝寿。采访夏希平时,老人把潢源县祝寿的贺信拿给我看,信里深情写道,“风风雨雨走过100年,酸与甜,苦与辣,荣与辱,百岁老人就是一本无言教科书。在家中,您是一根不断的梁,撑起一片天;在单位,您是一颗螺丝钉,无论在何岗位,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您是一根笔直的标杆,您是一面鲜明的旗帜,您是一炬光辉的火把,您是我们永远的楷模。”夏希平生有4个儿女,唯有老大和她生活在一起,袁奎光已经年过70,因身体残疾没有成家,夏希平说,“他爸走得早,我一直把他带在身边,72年了。”   在老人家里的一个小室,有一架钢琴放着。我问夏希平,“这琴谁在弹?”老人笑笑,“我弹弹,年龄大了弹不好。”我惊诧,“能弹一曲吗?”夏希平面露羞涩,连声说“弹不好、弹不好。”见我执意要听她弹琴,老人在钢琴面前坐下,打开琴盖,“那我就弹《新四军军歌》吧。”她的手指落在琴键上,琴声随即响了起来,一边弹,一边喃喃吟唱:“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夏希平一直把曲子弹完。这架钢琴,是夏希平女儿买给她孩子的,原本是外孙女弹的,她大学毕业去了国外,钢琴闲着。夏希平78岁开始学琴,锲而不舍,让琴声伴随晚年,一百岁了,她都不敢相信还能弹琴。
  記者感言 采访夏希平,她震撼了我。一个百岁老人,在我面前真真切切地弹起钢琴来,边弹边唱,竟然把气势恢宏的《新四军军歌》完整弹唱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引发我悟出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神奇力量。夏希平来到新四军之后,通过军部集训,她的第一个岗位就是战地服务团,服务团是在新四军政治部领导下从事文化艺术和民运工作的团体,是一支强有力的新四军宣传队。夏希平从这时候开始,热爱上了我党我军的宣传工作,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机智冷静,甚至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奔走呼号,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鼓舞军民团结战斗,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战地宣传的熏陶和锤炼,夏希平成为出色的党的宣传工作者。她的血液里,至今流淌着对党的宣传事业的忠诚和眷恋。离休后,夏希平在当地新四军研究会办公室做过行政工作,她给学生讲过新四军的光荣传统。古稀之年,以惊人的毅力学习钢琴,她把《我的祖国》《新四军军歌》作为练琴的主要曲目。悠扬的琴声,激昂的旋律,总会感染她牢记初心。夏希平在抗战年代入了党,举拳宣誓过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做党的优秀儿女。当战地服务团队友牺牲的消息传来,她没有产生丝毫的惧怕,依然活跃在抗日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党的工作。
  迎来了新中国,夏希平压根没想到丈夫被错划成了右派,她受到牵连,被迫含泪离开上海,去了大西北执教直至离休。她没有因此来计较个人的得失,没有与党离心离德,仍然一心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成为人们爱戴的“灵魂工程师”。大儿子两岁患病,“骨痨”造成脊椎严重弯曲,背驼得很厉害,又是聋哑,迄今未能成家,夏希平百岁高龄,把这个儿子留在身边照顾了70多年。小小餐桌上,看到她和残疾儿子温暖相依的场景,我泪水盈眶,这一幕,仅仅理解为她有母亲的情怀是不够的,还有她新四军战士的博大胸怀,共产党人的家庭美德,才让她意志坚强,乐观生活。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军队的历史辉煌,是鲜血生命铸就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是艰辛探索得来的,永远需要我们弘扬;人民军队的历史发展,是忠诚担当推动的,永远激励我们向前。”习总书记“三个永远”论述,既是对我军光辉业绩的褒奖和颂扬,也为新形势下宣传研究军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密切联系现实,面向未来,坚定信念,
期刊
安徽省金寨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苏区建设的模范;也是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前身——红二十八军的战斗地、成长地、重建地和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的休整集训地、后勤保障地。  近年来,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立足独特县情、独特优势,着力开发红色资源、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在党史军史研究开发、宣传教育等方面,
期刊
新时代全民阅读的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适时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既感到备受鼓舞,也深知责任重大,特别是在以现实的文化力量铸造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上,我们面临的困难还不少,任重道远。一是坚持文
期刊
2017年11月9日,苏中老区南莫镇“青墩新石器遗址”前的小广场上,几十名村民搬来板凳,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宣传好十九大精神。全国乡村宣讲创新品牌——南莫镇“乡村板凳讲习所”邀请来镇考察“乡村板凳课堂”的江苏省通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曹荣琪,海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刘万春,就如何宣讲十九大精神,为南莫乡村宣传员、宣讲员、“草根名嘴”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  “十九大精神宣讲
期刊
2017年仲秋时节,我们走进江苏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好似步入人间仙境。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青山相映,绿水相依,不时三五只白鹭在绿地、稻田中觅食,一派江南水乡的惬意景色。不久前,西冯村在获得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最美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的基础上,又荣获了“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这个茅山水库旁绿化率达到了92.7%的小村庄,正用草木清香、宁静妩媚展显其独特的乡村魅力。  “
期刊
袁隆平的读书方法很特别:大声诵读。这种读书习惯是在湖北汉口博学中学时养成的。读高一时,学校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袁隆平是班级的参赛选手之一。为夺得名次,袁隆平和另外两名参赛选手选定了演讲稿后,早晨起床后就相邀到宿舍的楼顶上放声朗读。袁隆平仅用两个早晨的时间就将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那次比赛他们班级夺得了第一名。从那时开始,袁隆平发现放声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的好处最少有五点:一是强化了记忆;二是
期刊
山沟沟飞出金凤凰  “深化走转改,喜迎十九大”。  2017年9月22日,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之四《绿色家园》,生动形象地描画了淳安县人民沿千岛湖四周建起150公里的绿色通道,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淳安县被称为“全球生态城”。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10年前,习近平同志三次来下姜村调研,要求党员做“四种人”,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10年来,下姜村
期刊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17日,蒋介石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撤销了新四军的番号,将叶挺将军“交军法审判”。对此,中共中央与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月20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自研究新四军以来,每当阅读到这些文字,我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选择陈毅当新四军代军长?  开
期刊
在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历史上几乎很少委派特使,而徐雪寒则是其中为数不多者之一。在邹韬奋先生病重于沪期间,他两次受命作为华中局特使,秘密前往上海,探望病重的韬奋先生,给先生极大慰藉。徐雪寒的这段经历,也诠释了新四军领导人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的特殊情感。  极富传奇色彩的职业革命家  徐雪寒15岁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很快担任中共绍兴县委书记、杭州地委组织部长。1928年,因叛徒告密在宁波被捕,旋即被押解杭州
期刊
提起新四军,大家的印象是纵横在江淮之间的河网湖汊;说到八路军,人们的感觉是驰骋在华北平原、晋冀鲁豫的高山峡谷。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在江苏海安却有过一段两军并存,统一指挥,共同战斗的历史。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  随着新四军原有四个支队的日益发展,根据六届六中全会发展华中的指示,八路军一部也南下华中地区,华中地区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更多了,但这些部队各有自己的指挥系统,相互行动难以协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