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不同长度小间隙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SD大鼠40只,切断右侧腓总神经,按实验方法随机分为4组:采用聚乳酸膜缝合腓总神经断端,使神经断端间分别留有0、1、2、3 mm间隙(分别为N、E1、E2、E3组)。术后观察大鼠踝关节及足趾背屈活动的恢复情况,记录恢复时间;术后6周观察再生神经解剖形态,测量双侧小腿前外侧肌群肌肉湿重,再生神经行苏木精-伊红(HE
【机 构】
:
510282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510282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510282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510282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长度小间隙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
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SD大鼠40只,切断右侧腓总神经,按实验方法随机分为4组:采用聚乳酸膜缝合腓总神经断端,使神经断端间分别留有0、1、2、3 mm间隙(分别为N、E1、E2、E3组)。术后观察大鼠踝关节及足趾背屈活动的恢复情况,记录恢复时间;术后6周观察再生神经解剖形态,测量双侧小腿前外侧肌群肌肉湿重,再生神经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评价神经再生效果。
结果N组平均25 d恢复踝关节及足趾背屈运动,而E1、E2、E3组则分别为16、22及30 d恢复踝关节及足趾背屈活动。术后6周各组大鼠小腿前外侧肌群肌肉湿重比结果由多到少为E1组(0.91±0.08)、E2组(0.83±0.09)、N(0.62±0.12)组、E3(0.54±0.1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镜下见:E1组再生神经较光滑,神经远段直径基本正常;E2组再生神经欠光滑,神经远段直径稍变细;E3组再生神经明显膨大,神经远段明显变细;N组再生神经膨大,神经远段变细。HE染色、S-100蛋白免疫组化观察发现:E1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有序整齐,神经纤维粗大,许旺细胞数量多,髓鞘清晰可见;E2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较有序,神经纤维较粗大,许旺细胞数量较多,髓鞘较清晰;E3组再生神经纤维呈膨胀性生长,神经卷曲成团,排列明显紊乱,远段再生神经直径最小,且许旺细胞数目最少,髓鞘模糊不清;N组再生神经纤维较紊乱,神经纤维直径较细,许旺细胞数量少,髓鞘不明显。测量再生神经纤维数(根/mm2)由多到少为:E1组(343.7±24.5)、E2组(300.2±12.9)、N组(249.9±25.9)、E3组(170.7±3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小间隙缝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优于无间隙缝合法,1 mm间隙修复效果最佳,随着间隙距离逐渐增加,神经修复效果逐渐变差。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附睾梗阻性无精症患者接受改良单针缝线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1年的结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应用改良单针缝线技术为51例附睾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实施显微纵向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随访期1年,对附睾液中精子活动力、双/单侧吻合、吻合部位、女方年龄等与复通率、怀孕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9例(76.5%),其中24例(61.5%)复通,包括1例接受夫精体外受精者共15例(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2014年3月的254例有回访病例做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数据及文献查阅研究其起病特点、发病男女比例、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等的注意事项。结果腱鞘巨细胞瘤起病隐匿多无自觉症状(76.5%),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00∶2.85,高发年龄为30~50岁(46.5%),发病部位最多见
目的探讨神经束膜、外膜联合缝合在超薄足趾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应用。方法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神经束膜、外膜联合缝合趾或第2足趾游离超薄皮瓣移植修复47例52指手指指腹缺损。修复移植皮瓣面积为1.2 cm × 1.8 cm~2.6 cm × 4.1 cm。供区皮肤直接缝合17例20趾,游离植皮30例32趾。结果本组47例52指手指缺损病例均取得满意的外形与感觉的恢复效果。修
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瓣治疗足踝部复杂骨缺损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利用该骨瓣、骨皮瓣以及和股前外侧皮瓣血流桥接重建足踝部因创伤、肿瘤切除导致的各类骨缺损17例,平均年龄33.6岁,平均骨缺损4.6 cm。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创面大小:8.0 cm × 3.0 cm~25.0 cm × 11.0 cm。切取髂骨骨瓣大小:2.0 cm × 0.6 cm×
目的探讨肘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以肘下动脉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创面6例,缺损面积2.0 cm × 3.5 cm~4.5 cm × 6.0 cm,皮瓣切取面积2.5 cm × 3.0 cm~5.0 cm × 6.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随访其疗效。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表皮坏死约1.0 cm,经换药后
目的比较分析拇指逆行桡背侧皮瓣和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皮瓣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随机采用这两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外伤性软组织缺损43例,其中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8例、指腹缺损11例、指背缺损4例,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6例、指腹缺损11例,指背缺损3例;随访比较两组皮瓣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寒冷耐受评分、拇指活动度(TAM)、皮瓣感
目的探讨设计切取带感觉腕横纹穿支皮瓣游离切取修复手指外伤缺损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进一步探讨此皮瓣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带感觉腕横纹穿支皮瓣修复16例手指创面;手术中以桡动脉掌浅支穿支为蒂切取皮瓣,桡神经浅支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网一并携带于皮瓣内,皮瓣面积3.0 cm × 1.0 cm~5.5 cm × 2.0 cm。皮瓣血管蒂与手指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和指背静脉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腓动脉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应用胫后动脉、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16例,其中男11例11趾,女5例5趾,年龄19~32岁。缺损面积:2.0 cm × 3.5 cm~3.5 cm × 6.0 cm,皮瓣切取范围2.5 cm × 4.0 cm~4.0 cm × 7.0 cm,并进行
周围神经损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本文综述了神经吻合技术、神经移植物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和基因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目的探讨髂腹部带蒂皮瓣供区应用VSD技术在上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根据上肢创面情况设计同侧髂腹部带蒂皮肤修复,并结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临床应用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5 cm × 4.5 cm~24.5 cm × 16.5 cm。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断蒂前换药2~3次,髂腹部刀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瘢痕较轻。结论髂腹部带蒂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