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矿区处于洛南—栾川台缘褶皱带中,该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并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体,区内地层以熊耳群许山组为主体,岩性为安山岩夹英安岩。区内有熊耳群地层,且石英脉体及蚀变岩发育,是形成钼及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钼高背景异常区基本集中在两个区域,即瓦房院-白庙沟高地一带和矿区东北部的两沟北沟一带。钼在区域上高背景含量与安山岩和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空间展布一致,与后期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低含量区则与早期的巨斑状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分布一致。
关键词:构造 钼矿 热液 矿床
中图分类号:P61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215-01
礦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因受马超营大断裂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大面积花岗岩发育。矿区地层出露较少,仅有中元古界熊耳群出露,构造、节理裂隙发育。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区测队就在此开展了地质调查工作,90年代中期河南省区调队四分队发现了两沟、白庙沟钼矿点,拉开了本区寻找钼矿的序幕,基本查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情况。根据多年从事栾川白庙沟钼矿勘查工作的认识,试对白庙沟钼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
区内地层以熊耳群许山组为主体,岩性为安山岩夹英安岩,常被花岗岩体侵入。区内地层因受后期岩浆作用的影响略微变质,大部分岩性为变安山岩、变英安岩。变安山岩及英安岩在与岩体接触带附近的岩石硅化现象强烈,钼矿化也与此蚀变现象关系密切。
1.2 构造
矿区处于洛南—栾川台缘褶皱带中,该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尤其是燕山晚期,形成了大面积的合峪花岗岩基,使熊耳群地层遭受大面积吞噬,并表现为直立或倒转的单斜构造。
马超营(店房—蒲池)大断裂呈北西—南东向从矿区东北部通过。北东向西岭断裂延伸至矿区西部。这些断裂对区内影响较大,使区内北东向、北西向两组剪性裂隙发育,石英脉多沿其充填,为区内钼矿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通道。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并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体,区内花岗岩体产出于华北地台南缘洛南—栾川台缘褶皱带东部,马超营断裂带中。围岩为熊耳群火山岩系。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接触面不规则,多呈港湾状或锯齿状,普遍外倾,倾角40°~60°。
区内花岗岩体属合峪复式岩体的一部分,其岩石单元有:、、、、:、、小岩体及脉岩类,其中与呈侵入接触,在野外多处可见侵入接触面处的冷凝边及岩浆侵入形成的面理构造。
2 地球化学特征
钼在矿区内分布很不均匀,分异型特征极强,瓦房院-白庙沟-1203.5高地一带和矿区东北部的两沟北沟(835.9~1018.7高地)一带,是高背景异常区集中区域。一般含量在5~40 ppm之间,区内最高值在瓦房院村南约200 m山坡处,达603.3 ppm,低背景区分布于矿区西北角1031.2高地一带,一般含量小于1.5 ppm,最低仅0.78 ppm。钼在区域上低含量区则与早期的巨斑状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分布一致,高背景含量与安山岩和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空间展布一致,与后期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2.1 钼(Mo)异常特征
区内共圈出钼异常5个,其中,以2号钼异常强度、面积及相对规模最大,1号异常其次,其它异常规模较小。
1号异常(两沟北异常):分布在两沟东北835.9高地-1018.7高地一带,异常长轴方向为北东向,最高强度411 ppm,相对规模0.933,分布面积约0.33 km2。异常区主要发育燕山期聚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这一带北东向裂隙发育,后期热源如石英脉及含矿热液沿裂隙运移形成异常。该异常分布区是重点寻找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
2号异常区(瓦房院异常):该异常分布在瓦房院至白庙沟一带,异常区面积0.92 km2,属区内规模最大、强度最高的异常,最高含量为603 ppm,大于100 ppm的点20余处,相对规模8.356。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瓦房院至板沟以南地区,南北宽约800 m,东西长约1200 m范围内。从钼地球化学图和地质图可以看出,高值区(点)主要分布在熊耳群地层中及熊耳群地层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
3号异常:位于板沟东部,最高含量为27.6 ppm,相对规模0.148,面积0.07 km2。
4号异常:位于板沟东部1136.7高地,面积0.01 km2,最高含量为22.6 ppm,相对规模0.03。
5号异常:位于板沟东南部1203.5高地,面积0.07 km2,最高含量为13.6 ppm,相对规模0.148。
2.2 综合异常特征
(1)区内成矿远景最好的首推瓦房院-白庙沟异常,该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最高点大于600 ppm以上),元素组合好;岩石样中铜最高含量达1160 ppm,钼最高含量149 ppm,钨最高含量达412 ppm,直接反映出矿化存在。另外,该异常浓集中心处于熊耳群安山岩与花岗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异常区内构造发育,成矿条件有利。研究认为:该区钼矿的形成主要与燕山晚期共轭剪切关系密切,即应注重北东与北西向两组剪性节理带、裂隙交接带的找矿。
(2)两沟东北886高地综合地球化学异常,该异常强度、规模仅次于白庙沟异常,但区内石英脉体及次级构造发育,元素组合复杂,并存在着两个异常浓集中心。东部钼、锌、铅异常套合好,强度较西部弱,但也是区内钼及多金属成矿较有利的地区,西部铅、钨异常套合好、强度高,可能有铅、钨矿化的存在。该异常区与1996年河南省区调队所圈定的钼、钨、铋、金等异常基本吻合。
(3)东沟沟脑两县交界处和板沟村东异常,东沟沟脑异常为以铜为主的铜、锌组合异常,铜异常强度较高、规模较大,且与锌异常套合好,具有寻找铜、锌多金属矿的前提。板沟村东异常为以钼为主的钼、锌组合异常,区内有熊耳群地层,且石英脉体及蚀变岩发育,是形成钼及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3 结论
该区正处于洛南-栾川台缘褶皱带中、马超营(店房—蒲池)大断裂的南侧,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尤其是燕山晚期形成了多期次的复合花岗岩基(合峪岩体),岩浆岩形成过程中带来的丰富的含矿热液经在区内断裂、裂隙中的运移,在熊耳群地层内或与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富集下来形成矿(化)体。也是合峪花岗岩基成为该区钼、铜等多金属矿质的母源,为区内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前提。钼在区域上低含量区则与早期的巨斑状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分布一致,高背景含量与安山岩和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空间展布一致,与后期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罗铭玖,黎世美,卢欣祥,等.河南省主要矿产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矿系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56-80.
[2] 肖荣阁,白凤军,原振雷,等.东秦岭钼、金多金属矿区域成矿系统与成矿预测[J]. 现代地质,2010(1):1-10.
[3] 罗铭玖,张辅民,董群英,等.中国钼矿床[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1:452.
[4] 河南省栾川县白庙沟钼矿区地质与(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报告[R].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6.
关键词:构造 钼矿 热液 矿床
中图分类号:P61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215-01
礦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因受马超营大断裂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大面积花岗岩发育。矿区地层出露较少,仅有中元古界熊耳群出露,构造、节理裂隙发育。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区测队就在此开展了地质调查工作,90年代中期河南省区调队四分队发现了两沟、白庙沟钼矿点,拉开了本区寻找钼矿的序幕,基本查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情况。根据多年从事栾川白庙沟钼矿勘查工作的认识,试对白庙沟钼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
区内地层以熊耳群许山组为主体,岩性为安山岩夹英安岩,常被花岗岩体侵入。区内地层因受后期岩浆作用的影响略微变质,大部分岩性为变安山岩、变英安岩。变安山岩及英安岩在与岩体接触带附近的岩石硅化现象强烈,钼矿化也与此蚀变现象关系密切。
1.2 构造
矿区处于洛南—栾川台缘褶皱带中,该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尤其是燕山晚期,形成了大面积的合峪花岗岩基,使熊耳群地层遭受大面积吞噬,并表现为直立或倒转的单斜构造。
马超营(店房—蒲池)大断裂呈北西—南东向从矿区东北部通过。北东向西岭断裂延伸至矿区西部。这些断裂对区内影响较大,使区内北东向、北西向两组剪性裂隙发育,石英脉多沿其充填,为区内钼矿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通道。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并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体,区内花岗岩体产出于华北地台南缘洛南—栾川台缘褶皱带东部,马超营断裂带中。围岩为熊耳群火山岩系。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接触面不规则,多呈港湾状或锯齿状,普遍外倾,倾角40°~60°。
区内花岗岩体属合峪复式岩体的一部分,其岩石单元有:、、、、:、、小岩体及脉岩类,其中与呈侵入接触,在野外多处可见侵入接触面处的冷凝边及岩浆侵入形成的面理构造。
2 地球化学特征
钼在矿区内分布很不均匀,分异型特征极强,瓦房院-白庙沟-1203.5高地一带和矿区东北部的两沟北沟(835.9~1018.7高地)一带,是高背景异常区集中区域。一般含量在5~40 ppm之间,区内最高值在瓦房院村南约200 m山坡处,达603.3 ppm,低背景区分布于矿区西北角1031.2高地一带,一般含量小于1.5 ppm,最低仅0.78 ppm。钼在区域上低含量区则与早期的巨斑状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分布一致,高背景含量与安山岩和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空间展布一致,与后期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2.1 钼(Mo)异常特征
区内共圈出钼异常5个,其中,以2号钼异常强度、面积及相对规模最大,1号异常其次,其它异常规模较小。
1号异常(两沟北异常):分布在两沟东北835.9高地-1018.7高地一带,异常长轴方向为北东向,最高强度411 ppm,相对规模0.933,分布面积约0.33 km2。异常区主要发育燕山期聚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这一带北东向裂隙发育,后期热源如石英脉及含矿热液沿裂隙运移形成异常。该异常分布区是重点寻找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
2号异常区(瓦房院异常):该异常分布在瓦房院至白庙沟一带,异常区面积0.92 km2,属区内规模最大、强度最高的异常,最高含量为603 ppm,大于100 ppm的点20余处,相对规模8.356。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瓦房院至板沟以南地区,南北宽约800 m,东西长约1200 m范围内。从钼地球化学图和地质图可以看出,高值区(点)主要分布在熊耳群地层中及熊耳群地层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
3号异常:位于板沟东部,最高含量为27.6 ppm,相对规模0.148,面积0.07 km2。
4号异常:位于板沟东部1136.7高地,面积0.01 km2,最高含量为22.6 ppm,相对规模0.03。
5号异常:位于板沟东南部1203.5高地,面积0.07 km2,最高含量为13.6 ppm,相对规模0.148。
2.2 综合异常特征
(1)区内成矿远景最好的首推瓦房院-白庙沟异常,该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最高点大于600 ppm以上),元素组合好;岩石样中铜最高含量达1160 ppm,钼最高含量149 ppm,钨最高含量达412 ppm,直接反映出矿化存在。另外,该异常浓集中心处于熊耳群安山岩与花岗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异常区内构造发育,成矿条件有利。研究认为:该区钼矿的形成主要与燕山晚期共轭剪切关系密切,即应注重北东与北西向两组剪性节理带、裂隙交接带的找矿。
(2)两沟东北886高地综合地球化学异常,该异常强度、规模仅次于白庙沟异常,但区内石英脉体及次级构造发育,元素组合复杂,并存在着两个异常浓集中心。东部钼、锌、铅异常套合好,强度较西部弱,但也是区内钼及多金属成矿较有利的地区,西部铅、钨异常套合好、强度高,可能有铅、钨矿化的存在。该异常区与1996年河南省区调队所圈定的钼、钨、铋、金等异常基本吻合。
(3)东沟沟脑两县交界处和板沟村东异常,东沟沟脑异常为以铜为主的铜、锌组合异常,铜异常强度较高、规模较大,且与锌异常套合好,具有寻找铜、锌多金属矿的前提。板沟村东异常为以钼为主的钼、锌组合异常,区内有熊耳群地层,且石英脉体及蚀变岩发育,是形成钼及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3 结论
该区正处于洛南-栾川台缘褶皱带中、马超营(店房—蒲池)大断裂的南侧,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尤其是燕山晚期形成了多期次的复合花岗岩基(合峪岩体),岩浆岩形成过程中带来的丰富的含矿热液经在区内断裂、裂隙中的运移,在熊耳群地层内或与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富集下来形成矿(化)体。也是合峪花岗岩基成为该区钼、铜等多金属矿质的母源,为区内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前提。钼在区域上低含量区则与早期的巨斑状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分布一致,高背景含量与安山岩和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空间展布一致,与后期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罗铭玖,黎世美,卢欣祥,等.河南省主要矿产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矿系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56-80.
[2] 肖荣阁,白凤军,原振雷,等.东秦岭钼、金多金属矿区域成矿系统与成矿预测[J]. 现代地质,2010(1):1-10.
[3] 罗铭玖,张辅民,董群英,等.中国钼矿床[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1:452.
[4] 河南省栾川县白庙沟钼矿区地质与(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报告[R].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