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的现状,在不断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分析了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旨在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写作;教学;对策
引言:
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甚至是平常的考试,作文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大,并且随着中、高考的改革,作文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也变得日益加重。然而,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出现,它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给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怎样去适应“语文新课标”、怎样进行作文教学等等一系列问题。城市中学与市场经济紧密接触,很容易理解时代的变化,所以比较容易融化“语文新课标”,但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老师及其学生,他们所接触的信息较少,写作素材较少,相对来说理解就比较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出现,它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给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怎样去适应“语文新课标”、怎样进行作文教学等等一系列问题。城市中学与市场经济紧密接触,很容易理解时代的变化,所以比较容易融化“语文新课标”,但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老师及其学生,他们所接触的信息较少,写作素材较少,相对来说理解就比较困难。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迫切需要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教育现状,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它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而我们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更是如此。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写作时只能是咬破笔尖硬套、瞎编,或者只写自己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事,内容比较简单和反复,思维比较单纯和滞后。尽管每学期也让学生至少写六、七篇作文,但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大的提高。为此,结合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的现状,在不断的写作教学实践中,要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对策与建议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就深深的感受到农村中学生写作知识的贫乏,虽然有各种写作辅导教材,但是基本不适合农村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指出"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对语文实践,不仅要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多练笔,还应引导学生办手抄报,办墙报,黑板报。举行各种形式的故事会、演讲会,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作跨学科的小课题的研究等等。多种形式内容各异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到提升,写作能力得到发展,还能增长学生的才干。
1.激发写作兴趣
没有欲望,就不会有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因此,在作文实践中要设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是记述自己,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同时激励学生关心生活,多方积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由于种种原因和限制,凡事不可能都能实践,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获取一些间接经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可见,读书会使学生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出口成章。
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自然和人生拥有自我独特感受和思考的过程。生活是本源,要靠自己去感悟,生活虽是万花筒,酸甜苦辣样样俱全,但它只能作为写作素材,必须经过自己的分析、加工提炼,如果写作时缺少这一环节,作文就是人们常说的“流水帐”,变得索然无味,素不可读了。学生要深入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留心、多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有真、善、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叶圣陶先生也告诫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这样打过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苏辙指出先要游历名山大川,增加生活阅历,文章方才有“浩然之气”充斥于天地。对这些已具有很强感悟能力的作家而言,都要不断补充生活经历来丰富写作的源泉,更何况是普通的中学生呢?
2.学生参与作文批改。
在教学中,令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工作就是作文的批改,不仅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还耗费了大量精力,而教师批改的作文不管有多详细,学生只注重总评和分数,很少琢磨教师的圈点勾画,致使学生的作文总是徘徊不前,收效微乎其微。学生是语文活动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师也应该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从中发现长处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貴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自批或互批,让学生真正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作文批改中的教师全批全改,学生无所事事。
总之,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的革新,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让学生积极思维,发疑起问,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让“作文难”的问题永远成为历史。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更应抓住手边现有素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大胆地进行写作教学改革,才能使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日益成长进步,与新课改共同发展。随着广大农村一线语文老师的辛勤努力,农村中学在写作教学中能有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黄伟. 高中作文教学的百年回眸与检讨[J]. 德州学院学报. 2006.(02)
[2]杨洁,崔国久,夏惠贤.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研究[J]. 教育科学. 2003.(03)
[3]邝丽湛. 教材评价的本质及其价值分析[J]. 教育研究. 2002.(07)
[4]郑旺全. 美国中小学教科书概况[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03)
[5]郭晓明,蒋红斌. 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04)
关键词:语文;写作;教学;对策
引言:
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甚至是平常的考试,作文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大,并且随着中、高考的改革,作文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也变得日益加重。然而,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出现,它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给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怎样去适应“语文新课标”、怎样进行作文教学等等一系列问题。城市中学与市场经济紧密接触,很容易理解时代的变化,所以比较容易融化“语文新课标”,但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老师及其学生,他们所接触的信息较少,写作素材较少,相对来说理解就比较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出现,它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给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怎样去适应“语文新课标”、怎样进行作文教学等等一系列问题。城市中学与市场经济紧密接触,很容易理解时代的变化,所以比较容易融化“语文新课标”,但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老师及其学生,他们所接触的信息较少,写作素材较少,相对来说理解就比较困难。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迫切需要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教育现状,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它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而我们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更是如此。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写作时只能是咬破笔尖硬套、瞎编,或者只写自己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事,内容比较简单和反复,思维比较单纯和滞后。尽管每学期也让学生至少写六、七篇作文,但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大的提高。为此,结合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的现状,在不断的写作教学实践中,要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对策与建议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就深深的感受到农村中学生写作知识的贫乏,虽然有各种写作辅导教材,但是基本不适合农村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指出"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对语文实践,不仅要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多练笔,还应引导学生办手抄报,办墙报,黑板报。举行各种形式的故事会、演讲会,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作跨学科的小课题的研究等等。多种形式内容各异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到提升,写作能力得到发展,还能增长学生的才干。
1.激发写作兴趣
没有欲望,就不会有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因此,在作文实践中要设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是记述自己,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同时激励学生关心生活,多方积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由于种种原因和限制,凡事不可能都能实践,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获取一些间接经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可见,读书会使学生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出口成章。
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自然和人生拥有自我独特感受和思考的过程。生活是本源,要靠自己去感悟,生活虽是万花筒,酸甜苦辣样样俱全,但它只能作为写作素材,必须经过自己的分析、加工提炼,如果写作时缺少这一环节,作文就是人们常说的“流水帐”,变得索然无味,素不可读了。学生要深入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留心、多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有真、善、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叶圣陶先生也告诫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这样打过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苏辙指出先要游历名山大川,增加生活阅历,文章方才有“浩然之气”充斥于天地。对这些已具有很强感悟能力的作家而言,都要不断补充生活经历来丰富写作的源泉,更何况是普通的中学生呢?
2.学生参与作文批改。
在教学中,令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工作就是作文的批改,不仅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还耗费了大量精力,而教师批改的作文不管有多详细,学生只注重总评和分数,很少琢磨教师的圈点勾画,致使学生的作文总是徘徊不前,收效微乎其微。学生是语文活动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师也应该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从中发现长处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貴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自批或互批,让学生真正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作文批改中的教师全批全改,学生无所事事。
总之,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的革新,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让学生积极思维,发疑起问,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让“作文难”的问题永远成为历史。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更应抓住手边现有素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大胆地进行写作教学改革,才能使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日益成长进步,与新课改共同发展。随着广大农村一线语文老师的辛勤努力,农村中学在写作教学中能有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黄伟. 高中作文教学的百年回眸与检讨[J]. 德州学院学报. 2006.(02)
[2]杨洁,崔国久,夏惠贤.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研究[J]. 教育科学. 2003.(03)
[3]邝丽湛. 教材评价的本质及其价值分析[J]. 教育研究. 2002.(07)
[4]郑旺全. 美国中小学教科书概况[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03)
[5]郭晓明,蒋红斌. 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