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大保安的成才模式难以复制
1994年以来,北大的保安员中,已有300多人考取大学及以上学历,有的毕业后还回乡当上大学老师。
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不过,北大保安的成才模式并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凭借保安的角色曲线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这既见证了这些有志青年不甘被命运摆布的努力,也见证了底层社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艰难。
无论在哪里做保安,都不需要太高深的学识。刚进入北大的保安,和其他地方的保安在知识水平上没有太大差别。这些年轻人之所以下定决心攻读学位,一是受北大氛围的感染,二是有幸得到北大上下的帮助。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始终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求。
这些北大保安不会是“官二代”或“富二代”,但是他们具有“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寻找一切机会学习。他们原本希望凭着自身努力以学生身份进入北大,但或许因为就读的中学仅仅是偏远地区的普通中学,或许因为昂贵的学费望而止步,又或者本身资质不是太好,这些寒门学子最终与北大等一流院校失之交臂。
我不知道考取学位的北大保安中,有多少原本就是梦想考入北大而未能如愿的寒门学子。但拿北大保安的成才模式去激励那些依然在末流中学苦苦攻读的寒门学子,并不具备示范价值。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底层人获得平等上升机会的社会。能够到北大当保安并获得北大关爱是有幸的,但这些幸运儿背后又隐藏了广大寒门学子多少辛酸与无奈?
——朱述古,四川省公务员。
勒口
拿到手上的任何一本书,我都从勒口开始读。
勒口是封面超过书芯往里折的那部分。前勒口一般是作者简介,后勒口大多写些新书介绍。我说的是前勒口。
有一个人经年不改勒口的简介,无论这些年他出版了多少书;有时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他,对他的介绍也和前几年、旧书勒口处的文字一样。我觉得他懒,或不在乎。
有一个人每出版一本书,勒口都有些改动:加上最新的职务、最新的被表扬……勒口成了了解他最新动态的地方。
有一个人出版了一本业内重要的学术著作,勒口简介只有一句话:“某某大学教授。”我读着这句话,再摸摸封面烫金、凸起的几个大字,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作者很牛,书很有分量。
有一个人是译者,勒口处满满当当,但写的几乎全是对原著者的情愫:“对于叔本华,我可以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终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叔本华的著作给予了我许多,翻译它们是某种微不足道的答谢。”仅看勒口,我就断定,这会是叔本华最好的译本。
勒口是曲径通幽的渡口啊,我想象身边每个人如果有一本自己的书,勒口会是什么样。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高度概括,那是他最想突出的自身的那部分。
勒口处的人生,人生的勒口处。
——杨颖,图书编辑。
人间四道桥
人与人相处,要想减少摩擦和冲突,最好要搭起“四道桥梁”。
第一道桥梁是:见面三句话。大家有缘相见,为表达我们的友善,诸如:你好,或者是你来了、你辛苦了、请坐……赞美的语言像香水,能使四周弥漫迷人的香气。
第二道桥梁是:相逢要微笑。一个肌肉紧绷的人,得不到别人赞赏的眼光。不论是故旧或新交,一张有笑容的脸,使人如沐春风,彼此心无城府地笑谈人间事。
第三道桥梁是:生气慢半拍。感觉自己即将爆发时,不妨深呼吸,把到嘴边的话慢个半拍说出来,即使余怒未息,至少会减弱生气的杀伤力。
第四道桥梁是:烦恼自说好。烦恼来时,要以迎接老朋友般的欢喜心情来看待。情绪就像面对一团乱麻,当我们不剪也不理时,只是先澄清我们的心,再用这份澄清之力替烦恼结束穿绳,不再纠缠、凌乱我们的心。
——星云大师,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乔布斯,英雄的神话是如何诞生的
56岁的乔布斯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去”,全球数亿“苹果迷”,以各种方式表达无尽的哀伤。他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我们感恩于他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做的贡献,这个旷世人物所走过的生命历程,更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启迪。
乔布斯是一部宏大的“成功学”的化身,其内核就是永无止境的创新。他能无拘无束地穿越各界屏障,靠的就是社会提供给的这个自由穿越的环境。美国以“创新”立国,有着世界上最令盗版者恐惧的知识产权制度,真正的创新者注定会获得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奖赏。美国的“移民开拓”精神也成就了乔布斯。有阿拉伯血液的乔布斯,在美国蓝领阶层养父母家庭里,获得了最好的教育。以苹果公司“革命性产品”首字母i为例,使用罗马字母中唯一带有点符号的字母i,就是受到了阿拉伯文字美感的启发,也融合了美国个人主义的责任感。美国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发祥地,乔布斯的成功演绎了美国立身哲学的成功。
乔布斯惊人地以8年的“无限光阴”战胜了医学上几周的“有限寿命”,在这只有乔布斯才能感知的“垂死期”里,他用常人所不能及的专注,有效且永久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乔布斯这样的“英雄人物”,在身份性质上属于“草根”,在精神层面属于能影响普罗大众的领袖级人物,一个“乔布斯”完美地征服了世界。
以此来看,乔布斯之意义在于给任何一个国家都提供了一个如何培养“自己的乔布斯”的制度性思考,这也是乔布斯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
——新京报社论。■(责编 子衿)
1994年以来,北大的保安员中,已有300多人考取大学及以上学历,有的毕业后还回乡当上大学老师。
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不过,北大保安的成才模式并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凭借保安的角色曲线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这既见证了这些有志青年不甘被命运摆布的努力,也见证了底层社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艰难。
无论在哪里做保安,都不需要太高深的学识。刚进入北大的保安,和其他地方的保安在知识水平上没有太大差别。这些年轻人之所以下定决心攻读学位,一是受北大氛围的感染,二是有幸得到北大上下的帮助。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始终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求。
这些北大保安不会是“官二代”或“富二代”,但是他们具有“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寻找一切机会学习。他们原本希望凭着自身努力以学生身份进入北大,但或许因为就读的中学仅仅是偏远地区的普通中学,或许因为昂贵的学费望而止步,又或者本身资质不是太好,这些寒门学子最终与北大等一流院校失之交臂。
我不知道考取学位的北大保安中,有多少原本就是梦想考入北大而未能如愿的寒门学子。但拿北大保安的成才模式去激励那些依然在末流中学苦苦攻读的寒门学子,并不具备示范价值。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底层人获得平等上升机会的社会。能够到北大当保安并获得北大关爱是有幸的,但这些幸运儿背后又隐藏了广大寒门学子多少辛酸与无奈?
——朱述古,四川省公务员。
勒口
拿到手上的任何一本书,我都从勒口开始读。
勒口是封面超过书芯往里折的那部分。前勒口一般是作者简介,后勒口大多写些新书介绍。我说的是前勒口。
有一个人经年不改勒口的简介,无论这些年他出版了多少书;有时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他,对他的介绍也和前几年、旧书勒口处的文字一样。我觉得他懒,或不在乎。
有一个人每出版一本书,勒口都有些改动:加上最新的职务、最新的被表扬……勒口成了了解他最新动态的地方。
有一个人出版了一本业内重要的学术著作,勒口简介只有一句话:“某某大学教授。”我读着这句话,再摸摸封面烫金、凸起的几个大字,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作者很牛,书很有分量。
有一个人是译者,勒口处满满当当,但写的几乎全是对原著者的情愫:“对于叔本华,我可以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终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叔本华的著作给予了我许多,翻译它们是某种微不足道的答谢。”仅看勒口,我就断定,这会是叔本华最好的译本。
勒口是曲径通幽的渡口啊,我想象身边每个人如果有一本自己的书,勒口会是什么样。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高度概括,那是他最想突出的自身的那部分。
勒口处的人生,人生的勒口处。
——杨颖,图书编辑。
人间四道桥
人与人相处,要想减少摩擦和冲突,最好要搭起“四道桥梁”。
第一道桥梁是:见面三句话。大家有缘相见,为表达我们的友善,诸如:你好,或者是你来了、你辛苦了、请坐……赞美的语言像香水,能使四周弥漫迷人的香气。
第二道桥梁是:相逢要微笑。一个肌肉紧绷的人,得不到别人赞赏的眼光。不论是故旧或新交,一张有笑容的脸,使人如沐春风,彼此心无城府地笑谈人间事。
第三道桥梁是:生气慢半拍。感觉自己即将爆发时,不妨深呼吸,把到嘴边的话慢个半拍说出来,即使余怒未息,至少会减弱生气的杀伤力。
第四道桥梁是:烦恼自说好。烦恼来时,要以迎接老朋友般的欢喜心情来看待。情绪就像面对一团乱麻,当我们不剪也不理时,只是先澄清我们的心,再用这份澄清之力替烦恼结束穿绳,不再纠缠、凌乱我们的心。
——星云大师,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乔布斯,英雄的神话是如何诞生的
56岁的乔布斯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去”,全球数亿“苹果迷”,以各种方式表达无尽的哀伤。他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我们感恩于他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做的贡献,这个旷世人物所走过的生命历程,更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启迪。
乔布斯是一部宏大的“成功学”的化身,其内核就是永无止境的创新。他能无拘无束地穿越各界屏障,靠的就是社会提供给的这个自由穿越的环境。美国以“创新”立国,有着世界上最令盗版者恐惧的知识产权制度,真正的创新者注定会获得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奖赏。美国的“移民开拓”精神也成就了乔布斯。有阿拉伯血液的乔布斯,在美国蓝领阶层养父母家庭里,获得了最好的教育。以苹果公司“革命性产品”首字母i为例,使用罗马字母中唯一带有点符号的字母i,就是受到了阿拉伯文字美感的启发,也融合了美国个人主义的责任感。美国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发祥地,乔布斯的成功演绎了美国立身哲学的成功。
乔布斯惊人地以8年的“无限光阴”战胜了医学上几周的“有限寿命”,在这只有乔布斯才能感知的“垂死期”里,他用常人所不能及的专注,有效且永久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乔布斯这样的“英雄人物”,在身份性质上属于“草根”,在精神层面属于能影响普罗大众的领袖级人物,一个“乔布斯”完美地征服了世界。
以此来看,乔布斯之意义在于给任何一个国家都提供了一个如何培养“自己的乔布斯”的制度性思考,这也是乔布斯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
——新京报社论。■(责编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