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猴年春晚的舞台上,来自陕西的华阴老腔艺人们与歌手谭维维搭档同台演出,带来一曲现代摇滚与传统摇滚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华阴老腔一声吼》。“豪迈、大气、粗犷”“有黄土地的味道”“听完心里那叫一个痛快”,众多好评纷至沓来。随后,华阴老腔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朋友圈与微博里,出现在2016北影艺考的考题中,还出现英国诺丁汉大学的音乐课上。华阴老腔已经“吼”出国门,被世界听到。
传承千年的黄土之歌
古代华阴,为郑国之地,秦称宁秦,位于八百里秦川之东。老腔发源传唱的地方是华阴东10公里处的双泉村。境内地形以黄土台地为主,这座村子千百年来接受着渭南这片沃土的滋养,老腔的诞生、发展和延续也与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当老腔艺人张香玲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及华阴老腔这几百年间是如何被村民世代传承的时候,张香玲细心地纠正了记者,“老腔发源不是几百年而是两千年。在我们双泉村,南边是西汉粮仓,北边是三河之交(黄河、渭河与洛河)。船工在运粮时,遇到逆水而行时,一边用木块击打船帮,一边拉着号子鼓气用劲。在闲暇时用自制的乐器自娱自乐,在长年的演变过程中成为老腔。还有一种说法是因其年代悠久,无法考证,所以叫老腔。”
老腔不单于原生态演出,老腔皮影戏才是这个剧种的最早根源。皮影戏演的都是历史古典戏(《三国演义》《封神榜》等),生旦净丑一人去唱。唱老腔不光会唱原生态,而且更要学会皮影戏。张香玲告诉记者:“我师傅说过,学老腔不会老腔皮影戏就等于沒学老腔。舞台上的老腔演出只是学了个老腔皮毛。”
张香玲是第一个学老腔的女性。她师从国家级老腔非遗传承人张喜民,从2004年开始学习老腔,主攻主唱,现在已经可以独立登台,如今也有了自己团队。张香玲的嗓音条件非常出色,虽然平时给人温柔文静的感觉,但是当操起月琴,亮开嗓子后,便气场全开,舞台上的她目光犀利、声音浑厚,唱到激昂处随着节拍跟大家猛地一跺脚,一曲《借赵云》下来,观众很难不被她特有的魄力征服。
真实从来最动人心
事实上,老腔真正开始火起来是在2015年,谭维维与张香玲的老师张喜民以及他的老腔团在一期节目中合作的《给你一点颜色》,让很多人听得落泪。这次表演后被网友们大量转发推荐,也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一些远在国外的陕西孩子说:“听到那一句‘娃娃一片片,都在塬上转’立刻忍不住眼泪,想念家乡的面疙瘩”,也有人说:“虽然有些歌词听不懂,但就是听得很激动、很想哭。”那么是什么让这阳刚雄浑的音乐拥有能触动人们柔软内心的力量呢?张香玲对此的回答是真实。
老腔艺人都是实实在在的庄稼人。生活在黄土高坡,活跃在田间地头。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有着一双粗糙而又勤劳灵巧的手。老腔艺人们用的乐器和道具多半是自制的。月琴、板胡、底胡、梆子、钟铃、马号、钩锣架子、木凳、木块都是他们自己亲手完成。就拿老腔演奏中每次最紧张的时候伴奏的惊堂木击板凳来说,一般人砸上去都会震得手生疼,而艺人们演奏时拿上乐器却是和农具一样的娴熟。每一下都击得铿锵有力,击到观众的心坎儿里。
张香玲说:“我们的唱腔之所以能打动观众,原因就在于接地气。不加任何包装,我们唱的每一段每一句都是发自内心,来自于生活。我们的嗓子来自于生活中的这片土地和有灵气的山水。干累了吼两句,郁闷了唱一段,没有任何外界因素。”
金庸先生曾高度评价老腔“声律铿锵有力,唱腔激越豪放,悠扬古朴,是民间音乐阳刚的典范,是北方汉子豪迈气概的赞歌”。只要听过老腔就不难发现,从鸣奏欢快的乐器到歌声高亢的艺人,华阴老腔每一处都透着真性情。
老腔与老腔艺人的明天
回想自己的团队如何一步步走上舞台,张香玲深有感触。她的老腔团队组建于2009年9月。当时会老腔的人很少,班子技术薄弱。再加上资金短缺,沒有乐器道具。她找来了她的师傅张喜民和板胡老艺人李月法与穆忠民多方面予以指导。自制乐器再加上不断地努力,才一步一步从小舞台走上了大舞台,从一个班社成为一个团体,从国内走到国外(新加坡)。如今,张香玲的师傅张喜民的团队上了央视春晚,张香玲自己的团队上了央视春节戏曲晚会,他们逐渐被更多人知道,呈现在他们面前的舞台也越来越大,而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6年2月15日华阴市总结表彰暨抓落实工作会上,华阴市拿出30万元奖励“华阴老腔”,并为“华阴老腔”颁发突出贡献奖,为老腔艺人们颁发了荣誉证书。此次奖励既为改善老艺人们的生活,也为今后“华阴老腔”培养新人、筹建博物馆等奠定基础。许多网友对此纷纷点赞,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除了资金,老腔还需要更多途径来发展自己。
事实上,老腔与电影、话剧等形式结合早已有先例。1994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中的皮影老腔戏,1995年王新生导演的《桃花满天红》中的老腔经典唱段《人面桃花》与2011年王全安导演的电影《白鹿原》中的老腔片段《将令一声震山川》都让更多影迷们了解到了老腔的存在。
而除去形式上的结合,老腔自身的创新也是发展的一种途径,2016年春晚上的《华阴老腔一声吼》与2015年的《给你一点颜色》不管是乐器还是歌曲,都是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49岁的张香玲谈到未来时说:“现在我们团队一边演皮影戏,一边演原生态。老腔要更好的发展,就得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去关注,才能更长久地走下去。”
传承千年的黄土之歌
古代华阴,为郑国之地,秦称宁秦,位于八百里秦川之东。老腔发源传唱的地方是华阴东10公里处的双泉村。境内地形以黄土台地为主,这座村子千百年来接受着渭南这片沃土的滋养,老腔的诞生、发展和延续也与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当老腔艺人张香玲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及华阴老腔这几百年间是如何被村民世代传承的时候,张香玲细心地纠正了记者,“老腔发源不是几百年而是两千年。在我们双泉村,南边是西汉粮仓,北边是三河之交(黄河、渭河与洛河)。船工在运粮时,遇到逆水而行时,一边用木块击打船帮,一边拉着号子鼓气用劲。在闲暇时用自制的乐器自娱自乐,在长年的演变过程中成为老腔。还有一种说法是因其年代悠久,无法考证,所以叫老腔。”
老腔不单于原生态演出,老腔皮影戏才是这个剧种的最早根源。皮影戏演的都是历史古典戏(《三国演义》《封神榜》等),生旦净丑一人去唱。唱老腔不光会唱原生态,而且更要学会皮影戏。张香玲告诉记者:“我师傅说过,学老腔不会老腔皮影戏就等于沒学老腔。舞台上的老腔演出只是学了个老腔皮毛。”
张香玲是第一个学老腔的女性。她师从国家级老腔非遗传承人张喜民,从2004年开始学习老腔,主攻主唱,现在已经可以独立登台,如今也有了自己团队。张香玲的嗓音条件非常出色,虽然平时给人温柔文静的感觉,但是当操起月琴,亮开嗓子后,便气场全开,舞台上的她目光犀利、声音浑厚,唱到激昂处随着节拍跟大家猛地一跺脚,一曲《借赵云》下来,观众很难不被她特有的魄力征服。
真实从来最动人心
事实上,老腔真正开始火起来是在2015年,谭维维与张香玲的老师张喜民以及他的老腔团在一期节目中合作的《给你一点颜色》,让很多人听得落泪。这次表演后被网友们大量转发推荐,也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一些远在国外的陕西孩子说:“听到那一句‘娃娃一片片,都在塬上转’立刻忍不住眼泪,想念家乡的面疙瘩”,也有人说:“虽然有些歌词听不懂,但就是听得很激动、很想哭。”那么是什么让这阳刚雄浑的音乐拥有能触动人们柔软内心的力量呢?张香玲对此的回答是真实。
老腔艺人都是实实在在的庄稼人。生活在黄土高坡,活跃在田间地头。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有着一双粗糙而又勤劳灵巧的手。老腔艺人们用的乐器和道具多半是自制的。月琴、板胡、底胡、梆子、钟铃、马号、钩锣架子、木凳、木块都是他们自己亲手完成。就拿老腔演奏中每次最紧张的时候伴奏的惊堂木击板凳来说,一般人砸上去都会震得手生疼,而艺人们演奏时拿上乐器却是和农具一样的娴熟。每一下都击得铿锵有力,击到观众的心坎儿里。
张香玲说:“我们的唱腔之所以能打动观众,原因就在于接地气。不加任何包装,我们唱的每一段每一句都是发自内心,来自于生活。我们的嗓子来自于生活中的这片土地和有灵气的山水。干累了吼两句,郁闷了唱一段,没有任何外界因素。”
金庸先生曾高度评价老腔“声律铿锵有力,唱腔激越豪放,悠扬古朴,是民间音乐阳刚的典范,是北方汉子豪迈气概的赞歌”。只要听过老腔就不难发现,从鸣奏欢快的乐器到歌声高亢的艺人,华阴老腔每一处都透着真性情。
老腔与老腔艺人的明天
回想自己的团队如何一步步走上舞台,张香玲深有感触。她的老腔团队组建于2009年9月。当时会老腔的人很少,班子技术薄弱。再加上资金短缺,沒有乐器道具。她找来了她的师傅张喜民和板胡老艺人李月法与穆忠民多方面予以指导。自制乐器再加上不断地努力,才一步一步从小舞台走上了大舞台,从一个班社成为一个团体,从国内走到国外(新加坡)。如今,张香玲的师傅张喜民的团队上了央视春晚,张香玲自己的团队上了央视春节戏曲晚会,他们逐渐被更多人知道,呈现在他们面前的舞台也越来越大,而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6年2月15日华阴市总结表彰暨抓落实工作会上,华阴市拿出30万元奖励“华阴老腔”,并为“华阴老腔”颁发突出贡献奖,为老腔艺人们颁发了荣誉证书。此次奖励既为改善老艺人们的生活,也为今后“华阴老腔”培养新人、筹建博物馆等奠定基础。许多网友对此纷纷点赞,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除了资金,老腔还需要更多途径来发展自己。
事实上,老腔与电影、话剧等形式结合早已有先例。1994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中的皮影老腔戏,1995年王新生导演的《桃花满天红》中的老腔经典唱段《人面桃花》与2011年王全安导演的电影《白鹿原》中的老腔片段《将令一声震山川》都让更多影迷们了解到了老腔的存在。
而除去形式上的结合,老腔自身的创新也是发展的一种途径,2016年春晚上的《华阴老腔一声吼》与2015年的《给你一点颜色》不管是乐器还是歌曲,都是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49岁的张香玲谈到未来时说:“现在我们团队一边演皮影戏,一边演原生态。老腔要更好的发展,就得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去关注,才能更长久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