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二元对立与“至美”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uinthe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美而想
  骆一禾
  在五月里一块大岩石旁边
  我想到美
  河流不远 靠在一块紫色的大岩石旁边
  我想到美 雷电闪在这离寂静
  不远的地方
  有一片晒烫的地衣
  闪耀着翅膀
  在暴力中吸上岩层
  那只在深红色五月的青苔上
  孜孜不倦的工蜂
  是背着美的呀
  在五月里一块大岩石的旁边
  我感到岩石下面的目的
  有一层深思在为美而冥想
  1989年,诗人陈东东在《丧失了歌唱和倾听》一文中将骆一禾与海子贴切地比拟为耳朵与嗓子,并对世上最真诚的歌唱与倾听的流失示以惋惜。陈东东在悼念诗人的同时,其实也凸显了两位诗人在审美取向上的交织与差异,这从他们诗歌文本的互文性中可见一斑。面对挚友海子的逝世,骆一禾理应将其看作是“不美”的象征,而诗人却在同年5月创作了《为美而想》,其矛盾心理被无意识地熔铸于作品中。
  事物过于匮乏或泛滥都会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诗人为美而想多是因为前者在其心底的暗流涌动,并希冀以美的场景来疗愈内心。骆一禾从紫色的大岩石、不远的河流、晒烫的地衣、深红色的青苔、孜孜不倦的工蜂等自然意象中刻意挖掘美,这是对崇尚“尊严写作”的诗人内心“不美”的映射。现实中“美的节制”,致使诗人不得已而重回对生命原始力量的探求,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这暗喻了诗人内心的苍凉与不适。因此,诗人不断为美而想。同时,其诗作中的意象也暗含了诸多错综复杂的二元对立,揭示“不美”的写作内涵。骆一禾与同时期“第三代”诗人不同,他并非完全反对朦胧诗,而是模仿朦胧诗人对意象的运用,借此来丰富其诗作的精神内涵,达到诗歌创作所要求的主题厚重感与语言活力感的平衡,这与刘勰“窥意象而运斤”的理念一脉相承。诗人的思绪首先驻足于五月的一块岩石旁,并在那里开始他关于美的畅想,可是,五月本就是矛盾的时令,百花盛开与暴风骤雨常常相携而至。但是,诗人选择“我想到美”,而摒弃或埋葬对不美的幻想,这是诗人面对时代大环境时内心的抉择,其背后所渗透出的“阴影”仍旧无法被美的想象而消解。沿着对五月的深思,诗人忆起春夏之交最寻常的雷电天气。雷电在这片离寂静不远的地方反复出现,且那片土地上有成熟的作物、奉献的蜜蜂,以及生命力旺盛的血红色青苔。于是,两种场景的重叠促使诗中对峙力量的生成。雷电有着紊乱、萧条、动荡的生命体征,它与恬静的田园牧歌形成反差,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些许游离。雷电是诗人想象的产物,并且雷电与寂静空间、晒烫地衣的抗衡升华了“静”的意义,因为只有在远离“众声喧哗”的场所,有心人才会留意倾听或想象雨声,这是诗人内心澄明与美的写照。
  诗歌内部被掩埋的情感之间或景物之间的二元对立,虽是诗人内心“不美”的表征,但诗人仍旧主张唱“光明的赞歌”,这与其“大丈夫”情怀密切相关。在另一首诗作《五月的鲜花》中,骆一禾在谈及“亚洲的灯笼还有什么”时曾言:“还有五月的鲜花/还有亚洲的诗人平伏在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在骆一禾的生命认知中,诗人当拯救整个亚洲的苦难,如五月的鲜花盛放出灿烂的微笑,并最终“升华”为一个“人”。他在《修远》中写道:“修远呐/在朝霞里我看见我从一个诗人/变成一个人。”诗人仅被骆一禾视为一种身份认同,他需要寻求的是圣者的无因之爱。由此可见,骆一禾是一位拥有审美能力且心存天下的自由诗人,他不仅是“美”的主体,更是“至美”的象征;他希望在时间上建构出关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同时在空间上关联于大地、天空和一切人的“博大生命”(西渡《博大生命》)。所以,骆一禾不喜欢诗歌中的“颓废”或“苍凉”,而是用一种乌托邦的狂想来营造他的至美王国。
  在《为美而想》中,诗人重复论及“我想到美”,他处于对美好事物的持续性想象中,这凸显了诗人最初的创作动机:对美的想象,对丑的遗忘。诗人的众多诗作都落脚于对积极生活的执著追求,例如,《麦地——致乡土中国》的副标题就已揭示了诗人想象性的主题。诗人在追寻生活的表层美时,历史的沉重感与生命的复杂性却被隐性地贯穿于诗中,这恰是“至美”的体现。《为美而想》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展现诗人内心的神游与彷徨,第二节则是诗人在完成对“美好”场景的想象后生发出的终极思考。在第二节中,诗人的思绪被整理且重新回到五月的那块岩石旁,但其关注点却发生了转移,他不再论述大地上已有的些许意象,而转向对“岩石下面的目的”的探究。岩石表面的婀娜多姿是显现的,而岩石下沉潜的力量却引发了诗人的冥想,这恰好体现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的关照。岩石下积蓄的力量,是经历沧桑巨变后沉淀于其灵魂深处的沉思與韧性,是不断被否定后的螺旋上升,是对顽强生命力的守护,这不仅是五月岩石的特性,也是诗人认为中华儿女历经世事变迁后所特有的民族品格。而在第一节中,其涉及的诸多意象也承载着诗人对历史生命的考量,并且,意象被诗人巧妙地附以艳丽的色彩,例如,紫色的岩石与深红色的青苔,这是诗人内心澎湃激昂的隐晦表现。当诗人具备历史的宏大视野时,自然界的事物就会被提炼为有力量的细节,岩石旁的河流于诗人而言不是纯粹的物理空间,而是拥有独特生命形态且具象征意义的文化见证者,它意味着对岩石的守候,即对生命力的呵护。“滚烫的地衣”被暴力地吸上岩层,这表明裸露的大地也需历经锤炼后才能“脱颖而出”。诗人欣赏岩石所蕴含的沉淀之美与历史之思,且“人类的种种意义在非常深刻的意义上当然是历史性的”,而不是去直观某一对象的普遍本质(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五月的青苔被烈日灼烧成深红色而依旧保持“向上”的活力,这是诗人对青苔毅力的敬佩,而小憩于青苔上的“孜孜不倦的工蜂”,才是诗人对社会的“宣誓”。诗人借那只停留于深红色青苔上的工蜂自喻,他认为自然、社会环境的黑暗不能阻碍他寻找光明的决绝步伐。
  对于诗人而言,象征确实成为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万应灵药(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因此,骆一禾将情感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寄托于自然万物,使意象附有“神秘”的韵味,并主动为美而深思,这是诗人隐藏的叙述角度与自我安慰的方法,但通过细读,读者仍能领会其“美好”语言背后的沉痛。伴随着1980年代众多“热点”的形成,先锋诗人的观念也被不断冲击与重构,并呈现出希望、绝望、焦虑、惶恐、迷惘芜杂的精神状态,但是,骆一禾深知诗人这一群体的社会价值,他并不沉湎于感时伤怀,而是同“太阳诗人”海子一样,以浪漫的情怀不断“为美而想”。
  夏慧玲,1997年出生,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鱼在水底卷曲着声带  裸露的鱼肚迎接  大浪的到来  透明的风景  陶醉自我的朝霞  高悬在风中的桅杆  因为乌云而自在流淌  鱼的思想在有风的船尖  被海鸥疏散,浮动地  落在无子的棋盘  魚会租一个声带练习呐喊的力量  也会和我一样把修辞和文字  塞满眼眶  浪和潮,来与往  鱼的忧伤凝结,我的文字忧伤
期刊
去年庚子冬末,君兰天下慕兰湖畔,华蓥山文学院暖意阵阵,其乐融融。当童光辉拿着他新出的诗集《应允之书》递给我时,手沉甸甸的,只觉得心中陡然一热。我知道,这应该是继《向山》《安静书》《在前方等自己》等诗集之后的第六部诗集。《应允之书》分“引子与随想”和“期许之地”两辑。长诗短章,各尽其美,感慨之余,不敢懈怠。跟人对话,与书言和。于是,每每沏上一杯茶,从一片片飞扬的雪花,直读到窗前的春暖花开。  “天地
期刊
一只角马死于非命  全然不影响整个草原的风起云涌  一棵枯树直指苍穹  也无济于整片森林的草木荣枯  而一个人的声音  却可以重重地落在另一个人的心上  那声音犹如抽丝剥茧  剔骨剜肉  犹如长剑出鞘  极地破冰  角马死了  那棵树也死了  它们的声音  都还在耳际活着在一首老歌里潸然泪下  很久沒有触碰的一些音符  忽然跳出来  带着以往的画面、气息和温度  瞬间击穿生锈的壁垒  像是一位故人
期刊
岩石是金色的毒药  水汽氤氲,饮下失效的誓言  三千尺直下,河道已走火入魔  原始的罪恶,乘风行走  跌落的松子,楔子般  把说谎的犀牛,钉在十字架上  重金属决定加速这一场腐败  按照约定,鳄鱼埋伏在路上  它有一个世纪的时间  吞噬整座春天救 赎  枯灯之上,暗影轻浮  星月集体冷着脸  烏云别处遁形  迷路的屋顶,眺望孤烟  摇摇,秋叶画地为牢  远古的圣人寻迹而来  居高临下的馈赠  词语
期刊
很早就对咸阳充满敬慕之情,后来才知道,它不仅是秦朝帝国的国都,还是中国大地的原点,用现在流行的词就是位居我们国土的C位,即中心和突出点。从方位上看,它属双阳,即为山之南,水之阳。从易经来看应属乾位,而乾卦核心除了阳刚雄健之外,还有守正持诚,以及勤勉自强之意。这就不只指自然症候,更是地理影响和塑造了当地的民风、人文精神和民众的性格品格,以及文章的风格。虽然时代进化到了当下,从这次16位咸阳诗歌学会会
期刊
诗出自内在,起于诗意的情绪情感,诗性的思维思想。诗以诗的方式成就语言之诗,成就音乐之诗、戏剧之诗、视觉之诗、建筑之诗……乃至被感受为诗的自然之诗。所谓诗的方式,复合着诗意的情绪情感,诗性的思维思想,目的在于关注、追索、捕获、呈现、创造诗意诗性的技艺。语言之诗——诗的语言作品,以诗的方式作用语言而成就;以诗的方式作用语言并写作和展示于各种文体。  古往今来,文体繁多纷呈,比如古代汉语的写作,举凡谚、
期刊
时间可以追溯到1996年12月,我有幸头一次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除了见到我从小在银幕上和舞台上见到的许多艺术家之外,印象较深的就是观看了一台《青春的旋律》舞蹈晚会。以前在部队做文化工作,每年去北京参加文化工作会议、或者在《解放军文艺》帮助工作期间,零星看过诸如贾作光、白淑湘、刀美兰的个人演出,而这次舞蹈演出的阵容,在我的记忆里,恐怕是空前绝后的。参演的有杨丽萍、刘敏、黄豆豆
期刊
陶 潜  懒得为五斗米折腰  你轻轻抚动络腮胡子  愤然辞去彭泽县令  归去来兮 信步走至东篱下  躲进一种意境  东篱有菊  一朵朵 很有风度地开  你悠然采了几朵  或黄 或白 或橙 或紫  点缀清丽的诗  没有官场失意的不快  自然不想点头哈腰的事  你坐在自己设计的意境里  赏菊采菊之后 便寻觅  清新淡雅的诗意  剩下的时间  在桃花源种几亩薄田  若是疲乏裹满泥泞  你就挽一抹白云荷锄
期刊
墓 园  长矛和标桩  对着天空,青苔的旗帜,  一小片树林  从山上延伸下来。  一支军队。古老。  嘴里塞满了草。  那曾经歌唱的嘴巴。  破碎的号角  如今在咆哮声和沙沙声里鸣响。如今  透过船桨在水面的  拍击,去听见一个嗓音,  一声单纯的呼喊,  冬天,那隱匿的冬天,  从矮林中  将它猛掷回来。立陶宛的歌  在夜里,我有动物眼睛,是  一丛灌木,在白昼是一棵树,  在正午的阴影中是水
期刊
吕进先生的诗歌风格清新,明朗如话。这一诗风的形成,应该是天性使然,也应该是时风使然。先生早慧,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成都一所名校的小学生,就开始发表诗文,其活泼率真的性格,以及当时明朗的主流诗风,内因加外因,使其诗风自然形成。多年后,吕进先生专注于中外诗歌理论和批评,自己的诗歌创作只是有感而发,随手记之,其自幼形成的诗歌风格得以延续。当朦胧诗、先锋派崛起,吕进先生作为诗坛“一派盟主”,他可以兼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