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创设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和奖励,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环境;合作学习习惯;评价和奖励
数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下面,我结合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乐于开口;而有的学生反应迟钝,表达跟不上节奏,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要改变这种现象,课前,教师可示意组长每次讨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别的学生补充说明。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使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保证了生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三)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教育学生在讨论时互相尊重,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认真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实施使之形成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处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1、分工。例如《统计的意义》这一课时,在统计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各有多少人时,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活动(数一数),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每个小组要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用透明胶粘成教材图例的三种形状。这个活动就使得他们必须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三、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和奖励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合作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坚持,正确引导,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实效性,就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就能够通过数学的合作交流学习对实现数学教育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导刊 》2011年11期
[2]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3] 《快乐阅读》第16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合作学习习惯;评价和奖励
数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下面,我结合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乐于开口;而有的学生反应迟钝,表达跟不上节奏,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要改变这种现象,课前,教师可示意组长每次讨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别的学生补充说明。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使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保证了生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三)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教育学生在讨论时互相尊重,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认真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实施使之形成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处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1、分工。例如《统计的意义》这一课时,在统计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各有多少人时,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活动(数一数),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每个小组要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用透明胶粘成教材图例的三种形状。这个活动就使得他们必须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三、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和奖励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合作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坚持,正确引导,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实效性,就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就能够通过数学的合作交流学习对实现数学教育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导刊 》2011年11期
[2]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3] 《快乐阅读》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