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实现这一目标,数学课堂中的说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有效提问;深度思考;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一、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验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借助已有经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学生的思考过程我们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知晓学生思考状态,则需要借助数学说理。数学说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同时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突破重难点。
二、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策略实施
(一)有效提问、促进说理
数学思考是说理的前提,学生只有经历了思考,才能更好地描述说理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抓住数学本质,每节课老师必须提出有效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数学的核心。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基本上都知道先做一条高,然后沿着高剪,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了一个直角梯形和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平移拼组就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但是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很少去关注为什么沿着高剪,所以老师在这里通过提问“为什么沿着高剪?”这个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转化前后图形的本质特征。因为要转化成长方形,长方形最明显的特征是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在这里我必须沿着高剪才能产生直角。这个问题的提出,也提醒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思考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学会了思考和质疑,也就为说理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引领、示范说理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做题但是却不会表达思考的过程。这种会做题不会说理的现象在低段尤为明显,首先低段的孩子认知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有限,其次他们的表达能力还有欠缺。根据低段孩子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带领学生一起说理,建立说理的模板,形成思考问题的过程,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年级《认识人名币》这一课中,“2元等于多少角?”很多孩子凭借生活经验能很快作答等于20角,但是却说不出理由和完整的思考过程,针对此种现象,老师可以在学生汇报完毕后,带领学生齐说“1元=10角,2元就有2个10角,2个10角就是20角。”然后再点1-2名学生进行巩固,最后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让说理的模板走得更实,也为后面解决“几元等于多少角?”这类问题做好铺垫。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在实际教学这节课时,我在提出问题“5元等于多少角?”后,学生能很快答出“1元=10角,5元就有5个10角,5个10角就是50角。”在经历反复说理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无形中搭建了思考问题的方向。
(三)合作交流、人人说理
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在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这一课中,我在提出问题“那现在梯形面积不会求,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前面学习的方法把这个未知转化已知图形去求它的面积呢?那你准备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些图形?”经过独立思考后学生们可以看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在一起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想到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再还有学生看出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向也会不同,所以在这里我又提出“想一想,想好了试着和同桌说一说”这一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大胆说出思考过程的机会。因为有了说理的经验,所以在后面发言环节学生才不会惧怕说理,而且通过互相说理,部分一开始没有想法的同学在别人的提示和激励下,也敢于张口说理。更重要的是对于想法不同的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不仅思想得到了碰撞,而且思维过程得到有效的发展,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汇报展示、创造说理
数学课应该把“讲理”作为课堂的核心,前面我们已经有了合作交流、人人说理,但是怎么让所有学生的说理规范而有序呢?我觉得可以通过汇报展示来实现。那么在这一环节老师会对说理的学生进行筛选,择优选出会说理的孩子讲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例如,同样在《梯形的面积》这一课中,学生自主將梯形转化成已知图形后,我选出了各种不同的学生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了展示,然后让不同的学生就自己转化的过程进行发言。有的学生答道“两个一样的等腰梯形拼组成了大的平行四边形。”、“两个一样的直角梯形拼组成了大的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两个梯形拼组成了大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再通过提问“虽然刚才三位同学所拿的梯形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把梯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并且在转化过程中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同学们看出来了吗?看出来了和同桌说一说。”通过同学们的对比我们很快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梯形,只要拿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都能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对转化的方法也就理解得更为透彻。
三、结束语
说理不仅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思维程序都是按照“形成表象——语言内化——抽象概括”进行的。任何数学知识都有其形成过程,如果能将其形成过程“说”清楚,变成学生自己能表述的东西,就相当于弄清了问题的形成过程,也相当于解决了整个问题的一半。所以数学说理能力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以上也就是自己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的四种方法策略,后期也会进一步将其落实到每一节课。
参考文献:
[1]王永爱.数学课堂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4):61-61.
[2]林奇峰.谈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说理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111-112.
关键词:有效提问;深度思考;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一、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验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借助已有经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学生的思考过程我们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知晓学生思考状态,则需要借助数学说理。数学说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同时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突破重难点。
二、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策略实施
(一)有效提问、促进说理
数学思考是说理的前提,学生只有经历了思考,才能更好地描述说理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抓住数学本质,每节课老师必须提出有效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数学的核心。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基本上都知道先做一条高,然后沿着高剪,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了一个直角梯形和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平移拼组就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但是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很少去关注为什么沿着高剪,所以老师在这里通过提问“为什么沿着高剪?”这个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转化前后图形的本质特征。因为要转化成长方形,长方形最明显的特征是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在这里我必须沿着高剪才能产生直角。这个问题的提出,也提醒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思考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学会了思考和质疑,也就为说理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引领、示范说理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做题但是却不会表达思考的过程。这种会做题不会说理的现象在低段尤为明显,首先低段的孩子认知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有限,其次他们的表达能力还有欠缺。根据低段孩子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带领学生一起说理,建立说理的模板,形成思考问题的过程,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年级《认识人名币》这一课中,“2元等于多少角?”很多孩子凭借生活经验能很快作答等于20角,但是却说不出理由和完整的思考过程,针对此种现象,老师可以在学生汇报完毕后,带领学生齐说“1元=10角,2元就有2个10角,2个10角就是20角。”然后再点1-2名学生进行巩固,最后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让说理的模板走得更实,也为后面解决“几元等于多少角?”这类问题做好铺垫。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在实际教学这节课时,我在提出问题“5元等于多少角?”后,学生能很快答出“1元=10角,5元就有5个10角,5个10角就是50角。”在经历反复说理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无形中搭建了思考问题的方向。
(三)合作交流、人人说理
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在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这一课中,我在提出问题“那现在梯形面积不会求,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前面学习的方法把这个未知转化已知图形去求它的面积呢?那你准备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些图形?”经过独立思考后学生们可以看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在一起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想到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再还有学生看出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向也会不同,所以在这里我又提出“想一想,想好了试着和同桌说一说”这一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大胆说出思考过程的机会。因为有了说理的经验,所以在后面发言环节学生才不会惧怕说理,而且通过互相说理,部分一开始没有想法的同学在别人的提示和激励下,也敢于张口说理。更重要的是对于想法不同的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不仅思想得到了碰撞,而且思维过程得到有效的发展,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汇报展示、创造说理
数学课应该把“讲理”作为课堂的核心,前面我们已经有了合作交流、人人说理,但是怎么让所有学生的说理规范而有序呢?我觉得可以通过汇报展示来实现。那么在这一环节老师会对说理的学生进行筛选,择优选出会说理的孩子讲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例如,同样在《梯形的面积》这一课中,学生自主將梯形转化成已知图形后,我选出了各种不同的学生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了展示,然后让不同的学生就自己转化的过程进行发言。有的学生答道“两个一样的等腰梯形拼组成了大的平行四边形。”、“两个一样的直角梯形拼组成了大的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两个梯形拼组成了大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再通过提问“虽然刚才三位同学所拿的梯形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把梯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并且在转化过程中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同学们看出来了吗?看出来了和同桌说一说。”通过同学们的对比我们很快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梯形,只要拿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都能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对转化的方法也就理解得更为透彻。
三、结束语
说理不仅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思维程序都是按照“形成表象——语言内化——抽象概括”进行的。任何数学知识都有其形成过程,如果能将其形成过程“说”清楚,变成学生自己能表述的东西,就相当于弄清了问题的形成过程,也相当于解决了整个问题的一半。所以数学说理能力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以上也就是自己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的四种方法策略,后期也会进一步将其落实到每一节课。
参考文献:
[1]王永爱.数学课堂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4):61-61.
[2]林奇峰.谈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说理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