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早上走进教室,目光扫到我们班的学生王某某身上,他一如既往的没有在学习,而是在低着头抠他的校服,校服的拉链敞开着,里面个性的黑色品牌标志让我心里很别扭。说过多少次了,在校必须穿校服,外面穿秋季校服,里面穿夏季校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虽然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但是我仍决定和他说说这个事情,于是把他叫到教室外面。相处了两年了,我已经掌握了和他交谈的技巧——循序渐进。我问他怎么敞着校服,他说拉链坏了,拉不上。我心里想幸亏没有直接指责他,如果没有搞清楚情况就直接批评他的话,接下来的对话就无法进行了。我找到拉链想看看能不能帮他修一修,但是手刚碰到他的校服就发现是湿的,我的第一反应是他和别人打闹把校服弄湿了,但我假装很镇定地问:“校服怎么是湿的?”他用真诚而讨好的眼神看着我说:“昨天洗了,还没晾干。”果然,校服上面是干的,只有下面的一圈是湿的。
我顿时心里暖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绿色的草坪,草坪上开满了黄色的花朵,我知道那是希望……
从进入初中的那天开始,王某某就频频出状况,逃学、翻墙、抽烟、打架,甚至还夜不归宿、聚众闹事,砸了商店的玻璃……层出不穷,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当为这些事情受批评的时候,他一句话也不会说,眼神里充满了敌意。他不在乎校规、班规,他不怕批评、惩罚,他也不怕请家长、写检讨,他好像什么也不在乎……
我深知他的这些行为,绝对不是偶然。多数的问题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力量的不足,需要通过这些破坏性的事件吸引老师和家长的目光,或者是向别人证明自己是有力量的,但是这种证明也恰恰说明了孩子内心是缺乏力量的,正是因为缺少才往往需要刻意地证明自己拥有。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建立起充分的自我价值的人,例如,内心只有30分,那么他会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内心只有30分而不惜一切地去维持“我不止80分”的假象,故意去做炫耀力量的事,故意与他人作对,或者故意违反规定,任意妄为等。面对这些孩子,过多的批评说教甚至惩罚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无助,结果就是他们将会以更多的过激行为和问题行为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和无助,换来的将是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如此一来将会陷入一个怪圈,一个恶性循环。
俗话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代言人。一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问题家长。”我决定从他的家庭着手,先通过他的好朋友了解他家的基本情况:父母离异,但是离婚不离家,爸爸开货车,经常在外面,妈妈在家照顾他。虽然妈妈还住在家里,但是和爸爸的关系很差。我和孩子的爸爸妈妈分别交流过,爸爸对孩子不太关注,妈妈照顾孩子的生活,但是对家庭、对孩子父亲、对孩子更多的是抱怨、指责甚至打骂。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孩子怎么可能有自信,怎么可能有力量!
当务之急并不是改变他的行为,或者说仅仅依靠老师的这个身份是很难使他的行为发生改变的,如果老师的说教和命令有作用的话,他也不会是这种状况,他需要的不是道理,不是说教,更不是命令和惩罚,而是心理能量。给孩子关心和爱,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孩子就不再需要那些越界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所欠缺的心理能量又岂是一两天可以填补的,我做好了长期的准备。从哪里开始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发现他没有英语书,我说:“上课带书是最起码的。”他什么也没说,但是他旁边的英语课代表说:“老师,是我没有英语书,我看的英语书是他的。”我想机会来了,于是我在班里大肆表扬了他的“义气”,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当时我看到同学们看他的眼神变了,老师的舆论导向起了作用。之后,他曾经因为担心妈妈一夜没睡在楼下守着妈妈,成为我们班“孝顺”的榜样;他的体育天赋为我们班的运动会成绩增光添彩,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一次一次的表扬,一次一次的肯定,一次一次鼓励的眼神,一次一次宽容的微笑。他开始露出了笑容,他开始尝试打开心门,虽然只是一个门缝。他开始和我搭话,甚至会和我开玩笑。当他犯错误我再批评的时候,他眼神里没有了敌意,取而代之的是接受。他开始在意我对他的看法,他会在我的课上强打精神地坐着听课,虽然他可能什么也听不懂;他会因为理发的事情提前征求我的意见,虽然他舍不得他那“耍酷”的发型;他会因为怕我不高兴穿着湿的校服来学校,虽然班里也会有因为校服未干穿其他衣服来的情况;他还告诉他的妈妈,老师对他很好……我知道之后还会有状况发生,但是改变已经悄悄地在发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古城中学)
我顿时心里暖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绿色的草坪,草坪上开满了黄色的花朵,我知道那是希望……
从进入初中的那天开始,王某某就频频出状况,逃学、翻墙、抽烟、打架,甚至还夜不归宿、聚众闹事,砸了商店的玻璃……层出不穷,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当为这些事情受批评的时候,他一句话也不会说,眼神里充满了敌意。他不在乎校规、班规,他不怕批评、惩罚,他也不怕请家长、写检讨,他好像什么也不在乎……
我深知他的这些行为,绝对不是偶然。多数的问题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力量的不足,需要通过这些破坏性的事件吸引老师和家长的目光,或者是向别人证明自己是有力量的,但是这种证明也恰恰说明了孩子内心是缺乏力量的,正是因为缺少才往往需要刻意地证明自己拥有。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建立起充分的自我价值的人,例如,内心只有30分,那么他会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内心只有30分而不惜一切地去维持“我不止80分”的假象,故意去做炫耀力量的事,故意与他人作对,或者故意违反规定,任意妄为等。面对这些孩子,过多的批评说教甚至惩罚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无助,结果就是他们将会以更多的过激行为和问题行为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和无助,换来的将是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如此一来将会陷入一个怪圈,一个恶性循环。
俗话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代言人。一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问题家长。”我决定从他的家庭着手,先通过他的好朋友了解他家的基本情况:父母离异,但是离婚不离家,爸爸开货车,经常在外面,妈妈在家照顾他。虽然妈妈还住在家里,但是和爸爸的关系很差。我和孩子的爸爸妈妈分别交流过,爸爸对孩子不太关注,妈妈照顾孩子的生活,但是对家庭、对孩子父亲、对孩子更多的是抱怨、指责甚至打骂。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孩子怎么可能有自信,怎么可能有力量!
当务之急并不是改变他的行为,或者说仅仅依靠老师的这个身份是很难使他的行为发生改变的,如果老师的说教和命令有作用的话,他也不会是这种状况,他需要的不是道理,不是说教,更不是命令和惩罚,而是心理能量。给孩子关心和爱,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孩子就不再需要那些越界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所欠缺的心理能量又岂是一两天可以填补的,我做好了长期的准备。从哪里开始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发现他没有英语书,我说:“上课带书是最起码的。”他什么也没说,但是他旁边的英语课代表说:“老师,是我没有英语书,我看的英语书是他的。”我想机会来了,于是我在班里大肆表扬了他的“义气”,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当时我看到同学们看他的眼神变了,老师的舆论导向起了作用。之后,他曾经因为担心妈妈一夜没睡在楼下守着妈妈,成为我们班“孝顺”的榜样;他的体育天赋为我们班的运动会成绩增光添彩,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一次一次的表扬,一次一次的肯定,一次一次鼓励的眼神,一次一次宽容的微笑。他开始露出了笑容,他开始尝试打开心门,虽然只是一个门缝。他开始和我搭话,甚至会和我开玩笑。当他犯错误我再批评的时候,他眼神里没有了敌意,取而代之的是接受。他开始在意我对他的看法,他会在我的课上强打精神地坐着听课,虽然他可能什么也听不懂;他会因为理发的事情提前征求我的意见,虽然他舍不得他那“耍酷”的发型;他会因为怕我不高兴穿着湿的校服来学校,虽然班里也会有因为校服未干穿其他衣服来的情况;他还告诉他的妈妈,老师对他很好……我知道之后还会有状况发生,但是改变已经悄悄地在发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古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