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四年级观察作文时,笔者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写作范围大而无当,写作内容杂乱无章;语句平淡,缺少画面感;描写缺少具体性和完整性;夸大其词,内容失真……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习作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策略:缩小观察范围,明确写作对象;丰富想象,启发灵感;有序、完整地呈现景物特征;融入生活,注重实践。学生作文有了很大进步。
关键词:观察作文;问题;修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72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许多写作技巧,写作文似乎不再那么可怕了。但在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中,我们又碰到了一只“拦路虎”——观察作文,在学生作文中,我发现了许多问题:
问题一:写作范围大而无当,写作内容杂乱无章。有些学生在习作中描写美丽的校园,从小学部写到幼儿园,从大樟树到农场里的蔬菜,东拉西扯,杂乱无章,导致文章虽然篇幅很长,但却不能突出重点。
问题二:语句平淡,缺少画面感。学生对事物的描写停留在平淡的直观的叙述上,缺少丰富的想象,经验式的言语缺少生活气息,无法勾勒灵动的画面。
问题三:“蜻蜓点水”式的描写缺少具体性和完整性。学生的观察没有一定的顺序,而且不能坚持长期观察,因此对事物的描写不够具体、完整。
问题四:夸大其词,内容失真。在本次习作中,很多学生写了猫狗等小动物,可是因为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把笔下的动物“神”化了。如小狗为了拯救小作者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又在结尾神奇地复活了。这样的作文违背了观察作文所要求的真实性的原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做到了对症下药。
一、缩小观察范围,明确写作对象
写作范围太大,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只有明确写作对象,才能避免不着边际离题甚远的写作弊端。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带学生去观赏校园,每看到一处有特色的景物,学生都会围上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然后七嘴八舌地议论不休,而我则适时地问一问,引导学生观察。一圈逛下来,学生对校园里的景物有了大致的印象。回到教室,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有特色的景物作为写作对象,他们的脑海里就有了选择的依据。在明确写作对象后,作文的题目也做了相应的修改,不再是固定模式的《我的校园》《春天的校园》等,而是变成了《神奇的变色树》《五针松》《美丽的玉兰花》等。
把“面”缩为“点”,写作范围小了,观察对象更明确了,这是本次习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二、丰富想象,启发灵感
了解一种事物,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心去感受,往往能丰富想象,启发灵感,把笔下的景物写得灵动而有诗意。
走进大自然,当学生徜徉在春天的美景中,用心灵触摸景物时,他们的思维也会开阔起来。
我问学生们:“看,这棵树上居然长出了这么多红色的嫩芽,它们看上去像什么?”一个学生说:“像燃烧的火焰。”另一个学生说:“像火红的旗帜。”有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笔下的语言也变得生动了:这棵树上怎么结了这么多“蚕宝宝”?春天这么暖和,为什么它们还穿着厚厚的“毛大衣”呢?……
三、有序、完整地呈现景物特征
要想把观察到的景物有序、完整地付诸笔端,并非易事,它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
江芸琪同学运用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写作方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得有顺序,有条理:
看,那排小树,它们的树冠被修剪成了一个大大的“球”!树叶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大火球”。当我们走近它们,发现树枝上已经抽出许多红色的嫩芽,每个嫩芽上都有五六片嫩叶。尖尖的红叶像一把把用红漆漆过的“尖刀”,可是当你用手触摸这些锋利的“尖刀”时,你会感到它们是那么柔嫩!
植物的生长过程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描写植物时我建议学生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并拍下照片,写作时让他们一边看图,一边回忆,把植物的生长特征写清楚,写完整。
四、融入生活,注重实践
学习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写作也离不开生活,要想真正了解事物,我们必须融入生活,在实践中细心观察。
本次习作中学生笔下的猫和狗,虽然聪明、乖巧,可是脱离了生活的真实,为了让观察更真实、有效,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生活实践作业:
1.仔细观察猫的脚,总结它跳跃、下落时的动作特征。
2.亲自喂养猫或狗,观察它们的动作、神态等,并做好記录。
返校后,当我让孩子们修改上次的观察作文时,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笔下的小动物变得真实而又富有生活的气息。
汪峻甲同学在文中这样描写家里的猫:
我一直在想:猫的身子那么胖,为什么它抓老鼠的时候不会发出一点声音呢?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它的脚下有一层厚厚的肉垫,即使从高处扑向地面的老鼠也能做到悄无声息,所以老鼠才会猝不及防,最终成为猫的口中食。
吕悦同学笔下的狗则充满了人情味:
每次,只要我端起喂狗的碗走下楼梯,趴在地上的小狗就迅速跳起来,朝我“汪汪汪”地高声欢叫,脖子上的铁链被它摇得哐啷哐啷响,看来它已经习惯了每天由我这个小主人给它端饭、送水,并清楚地知道我手上拿的正是它的美食。
这样的小动物更真实、可爱,看来观察离不开生活实践。
以上四点是我在教学观察作文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我相信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同学们的观察作文会有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韩丽娟.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J].散文百家旬刊,2016(1).
[2] 西洛卓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J].语文学刊,2012(18).
[3] 汪子华.浅谈四年级作文指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
[责任编辑 李 媛]
关键词:观察作文;问题;修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72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许多写作技巧,写作文似乎不再那么可怕了。但在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中,我们又碰到了一只“拦路虎”——观察作文,在学生作文中,我发现了许多问题:
问题一:写作范围大而无当,写作内容杂乱无章。有些学生在习作中描写美丽的校园,从小学部写到幼儿园,从大樟树到农场里的蔬菜,东拉西扯,杂乱无章,导致文章虽然篇幅很长,但却不能突出重点。
问题二:语句平淡,缺少画面感。学生对事物的描写停留在平淡的直观的叙述上,缺少丰富的想象,经验式的言语缺少生活气息,无法勾勒灵动的画面。
问题三:“蜻蜓点水”式的描写缺少具体性和完整性。学生的观察没有一定的顺序,而且不能坚持长期观察,因此对事物的描写不够具体、完整。
问题四:夸大其词,内容失真。在本次习作中,很多学生写了猫狗等小动物,可是因为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把笔下的动物“神”化了。如小狗为了拯救小作者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又在结尾神奇地复活了。这样的作文违背了观察作文所要求的真实性的原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做到了对症下药。
一、缩小观察范围,明确写作对象
写作范围太大,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只有明确写作对象,才能避免不着边际离题甚远的写作弊端。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带学生去观赏校园,每看到一处有特色的景物,学生都会围上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然后七嘴八舌地议论不休,而我则适时地问一问,引导学生观察。一圈逛下来,学生对校园里的景物有了大致的印象。回到教室,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有特色的景物作为写作对象,他们的脑海里就有了选择的依据。在明确写作对象后,作文的题目也做了相应的修改,不再是固定模式的《我的校园》《春天的校园》等,而是变成了《神奇的变色树》《五针松》《美丽的玉兰花》等。
把“面”缩为“点”,写作范围小了,观察对象更明确了,这是本次习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二、丰富想象,启发灵感
了解一种事物,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心去感受,往往能丰富想象,启发灵感,把笔下的景物写得灵动而有诗意。
走进大自然,当学生徜徉在春天的美景中,用心灵触摸景物时,他们的思维也会开阔起来。
我问学生们:“看,这棵树上居然长出了这么多红色的嫩芽,它们看上去像什么?”一个学生说:“像燃烧的火焰。”另一个学生说:“像火红的旗帜。”有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笔下的语言也变得生动了:这棵树上怎么结了这么多“蚕宝宝”?春天这么暖和,为什么它们还穿着厚厚的“毛大衣”呢?……
三、有序、完整地呈现景物特征
要想把观察到的景物有序、完整地付诸笔端,并非易事,它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
江芸琪同学运用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写作方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得有顺序,有条理:
看,那排小树,它们的树冠被修剪成了一个大大的“球”!树叶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大火球”。当我们走近它们,发现树枝上已经抽出许多红色的嫩芽,每个嫩芽上都有五六片嫩叶。尖尖的红叶像一把把用红漆漆过的“尖刀”,可是当你用手触摸这些锋利的“尖刀”时,你会感到它们是那么柔嫩!
植物的生长过程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描写植物时我建议学生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并拍下照片,写作时让他们一边看图,一边回忆,把植物的生长特征写清楚,写完整。
四、融入生活,注重实践
学习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写作也离不开生活,要想真正了解事物,我们必须融入生活,在实践中细心观察。
本次习作中学生笔下的猫和狗,虽然聪明、乖巧,可是脱离了生活的真实,为了让观察更真实、有效,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生活实践作业:
1.仔细观察猫的脚,总结它跳跃、下落时的动作特征。
2.亲自喂养猫或狗,观察它们的动作、神态等,并做好記录。
返校后,当我让孩子们修改上次的观察作文时,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笔下的小动物变得真实而又富有生活的气息。
汪峻甲同学在文中这样描写家里的猫:
我一直在想:猫的身子那么胖,为什么它抓老鼠的时候不会发出一点声音呢?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它的脚下有一层厚厚的肉垫,即使从高处扑向地面的老鼠也能做到悄无声息,所以老鼠才会猝不及防,最终成为猫的口中食。
吕悦同学笔下的狗则充满了人情味:
每次,只要我端起喂狗的碗走下楼梯,趴在地上的小狗就迅速跳起来,朝我“汪汪汪”地高声欢叫,脖子上的铁链被它摇得哐啷哐啷响,看来它已经习惯了每天由我这个小主人给它端饭、送水,并清楚地知道我手上拿的正是它的美食。
这样的小动物更真实、可爱,看来观察离不开生活实践。
以上四点是我在教学观察作文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我相信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同学们的观察作文会有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韩丽娟.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J].散文百家旬刊,2016(1).
[2] 西洛卓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J].语文学刊,2012(18).
[3] 汪子华.浅谈四年级作文指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
[责任编辑 李 媛]